愚公移山的课文翻译.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476867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愚公移山的课文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愚公移山的课文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愚公移山的课文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愚公移山的课文翻译.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愚公移山的课文翻译导语: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 的列御寇。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 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 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 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愚公移山的翻译,以供 参考。作品原文太行1、王屋2二山,方3七百里,高万仞4,本在冀州5之南,河阳6之 北。北山愚公者,年且7九十,面山而居8。惩9山北之塞10,出入之迂11 也。聚室而谋12曰:“吾与汝13毕力平险14,指通豫南15,达于汉阴16, 可乎? ”杂然相许1

2、7。其妻献疑18日:“以19君之力,曾20不能损21魁父 22之丘23,如太行、王屋何?且24焉25置26 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 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27担者三夫28,叩石垦壤,箕畚29运于渤海之 尾。邻人京城氏之孀30妻有遗男31,始批32,跳往助之。寒暑易节33,始一 反焉34 o河川35智叟36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37。以残年余力,曾不能 毁山之一毛38,其39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40日:“汝心之固41,固不 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42,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43也,而山不加增,何苦44而不平? ”河 曲智叟亡

3、45以应。操蛇之神46闻之,惧其不已47也,告之于帝48。帝感其诚49,命夸娥氏 50二子负51二山,一厝52朔东53, 一厝雍54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 无陇断55焉。注释译文词句注释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方:方圆,指面积。方七百里,就是四周个七百里。古代计算面积,用截 长补短的办法,把不规则的边长变成正方形,再计算它的面积.仞(ren):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冀州:古地名,包括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 的地区。河阳: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 叫做阳。且:副词,将近。面

4、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即住在山北。惩(Chang):戒,这里是“苦于、为什么所苦”的意思。塞(se):阻塞。迂(yu):曲折、绕远。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汝:你。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毕,尽、全。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 省黄河以南一带。汉阴:汉水南岸。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与 “阳”相对。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献疑:提出疑问。以:凭借。曾(ceng):副词,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 也”,常与“不”连用。损:削减。魁

5、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魁 (kui) o丘:土堆。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且: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置:安放。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诸,相当于 “之于”。隐土,古地名。荷(he):扛的意思。夫:成年男子。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叩,敲、打。箕畚(ji b6n):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 土石的意思。京城:复姓。孀(shuang):孀妻,寡妇。遗男:遗孤,单亲孤儿,遗腹子。始:才、刚。眦(chon):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里始魏表示年龄, 约七八岁。龊,换

6、牙。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叟(sbu):老头。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明了!甚,严重。惠同“慧”,聪明;不 惠,指愚蠢。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其:在“如什么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长息:长叹。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 达,这里指改变。不若:不如,比不上。幼子:幼儿,小孩。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无实意。匮(kui):竭尽的意思。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7、亡(wu)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通“无”。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惧其不己: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其,愚公。己,停止。帝:神话中的天帝。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感,被什么感动。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负:背。厝(cub):同“措”,放置。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陇断:即垄断,山冈阻隔。“陇”通“垄”,高地。断,隔绝。3白话译文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落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 王屋山,方圆700里。山北下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快90岁了。他每次到南 面去很不方便,要绕一个大圈子才能到

8、达。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 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大家都表示赞成, 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 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 到哪里去呢?”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渤海 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 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觉得愚公很可笑,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

9、座山挖平呢?你这么 大岁数了,还能活儿天?”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自以为聪明,其实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 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 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 不平呢?”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玉帝报告了这件事。玉帝被愚公的精 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 了。创作背景本文选自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 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作品鉴赏赏析愚公移山主题思想即恒道。列子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

10、素的辩证法思想的 寓言故事。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坚定 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 “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 争,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这则寓言一开始简介了 “太行、王屋二山“既高且大,位当南北交通要 道。老愚公“面山而居”,出入不便,需要绕山而行,这就揭示了人和山的矛 盾,即愚公移山的原因。第一段写太行、土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意在衬托移山的艰 难。愚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的品质也就越突出。这是 故事的背景,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第二段写愚公主张提出移山,家里人提出运土方案,率领儿人便马上开始

11、行动。第三段写愚公对智叟的驳斥,这是情节的发展。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 的核心,愚公坚信可以移山。智叟目光短浅,阻止愚公移山。第四段写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派神将山背走了,愚公的愿望实现 To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 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 道理。艺术手法叙事者角色愚公移山的受叙事者有:北山愚公、愚公家人(主要包括其妻子、能 挑担子的三儿孙和孤儿寡妇)以及反派人物智叟。从道家的角度看,还有几个 神:上帝、山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也都是受叙事者,这里的“夸娥氏”原为 “夸蛾氏”应该是“蚂蚁神”之意,因为“娥”与

12、“蛾”在古代是可以通假 的。由于“蛾”与“娥”相通的原因,所以有不少人误“夸蛾”为“夸娥”。 古文里“蛾”通“蚁”,而“夸”为“巨大的意思”,因此“夸娥氏”也就是 “蚂蚁大力神”。愚公移山的真实读者就是听众和阅读文本的读者。随着时代的变迁, 即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真实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往往也 发生变化,即便是同一时代的真实读者也会出现对文本有理解、不解和曲解的 现象。常规叙事所谓“常规叙事研究”就像前面提到的科学叙事,即单义直接表述。相当 于真实读者把原来的古文解释一通,了解故事内容即可。愚公移山故事的前面部分描写的是事实,后面部分从“山神听说愚公 移山”描写的是虚构的事物。

13、传统叙事寓意传统的叙事寓意指遇上困难时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不畏艰险,迎 难而上,持之以恒,争取最后的胜利。这是一个经典的叙事手法,而且寓意深 刻。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 事。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心和 顽强毅力,说明了 “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 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文本中插入了愚公和智叟二人的对话,蕴含着寓言所特具的哲理,颇能发 人深省。“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 一毛,其如土石何?,智叟的.“笑”,是对愚公移山不屑一顾的轻蔑情态

14、;智叟的“止”, 是对愚公移山不以为然而进行粗暴的干涉。这个自以为多智的老头子,在他的 眼里,愚公能移山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所以脱口而出,给愚公泼冷水。智叟 讥笑愚公笨拙,所持理由与愚公的妻子相同,便两者态度迥异,一个是自视其 高,加以阻挠,一个是提疑问,目的是为解决问题。智叟,智于其表,愚在其中,因此愚公对智叟的冷嘲热讽,先报之以一声 长叹,表示遗憾想不到智叟竟是这样的木然无知,接着,针锋相对地进行驳 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 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 而不平? ”出语尖锐犀利,毕露锋瓦。这段话含有很大的

15、思想空量,阐述了 “有限”和“无限”的朴素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表现了愚公迎难而上的精神。智叟只看到愚公的“残年余力”及山高难以削平的一面,而看不到人类延 续不断及山不会增高的一面,所以堪称“固不可彻”,比起愚公的目光来实是 短浅。愚公藐视大山,敢于移山,知难而进,坚韧不拔,是因为他看到了人的 作用,通过努力,事物是能够转化的。由此可见愚公形愚而实智。文章篇末以移山取得了最后胜利,矛盾获得了解决,作为故事的结局,充 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由于古代生产力和自然科学不发达的缘故,往往幻想着 能有超人力量来帮助人们移山填海,征服大自然,所以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的 艺术想象,写“操蛇之神”听说愚公要永不停息地挖山而害怕起来,将此事告 诉了 “天帝”,“帝感其诚”,就派遣了两个大力士把两座大山背走了。这显然是神话,在客观理实中是不存在的,但却反映了当时人们有“人定 胜天”的强烈愿望,和变革大自然的雄伟气魄,也反映了作者对作品中所阐述 的哲理思想的坚信,以神话的形式给予了肯定。寄未来理想的实现于神话,寓 哲理思想于想象,作者这样写,就是为了让人们在精神是得到鼓舞,在情绪上 受到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