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 《感遇其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九龄 《感遇其七》.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张九龄感遇(其七)张九龄的感遇(其七)语气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 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感遇十二首1其七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注释】1.感遇: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荐:进奉意。(14)树:种植意。【白话译文】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 柏品性。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 奥秘难寻。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赏析】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
2、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 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徒服 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 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 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 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 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 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 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
3、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 语一 “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 一 “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 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 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 “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 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 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
4、!读“奈何阻重深” 一句,如闻 慨叹之声。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 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 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 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最后诗人以反 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 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在前面,已写了它有 “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到 底为什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手培 植
5、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 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拓展阅读:张九龄简介翻开三百首,第一位诗人,是张九龄,这使那些即使是“杀书头”(恩 师屈守元先生戏称那些看书只看前面一点,从来不看完为“杀书头”)的人,也 一下子就知道了张九龄的名字。其实张九龄是唐玄宗时候的名相,他的前辈张说,就曾经向唐玄宗推荐过 他,说他学识渊博,堪为顾问。“安史之乱”之前,他就曾经提醒过唐玄宗: “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可惜唐玄宗没有
6、 听从他的意见。他做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后来虽然因李林甫的排 挤,被贬为荆州长史,但唐玄宗对他的印象一直是很好的。他死了以后,唐玄 宗起用新人,都要问一句:“风度能若九龄乎?”张九龄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为当世名臣,他不以诗名世,但诗却写得很 好。连大诗人都很佩服的,说他的诗“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八哀故 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o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o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饶有余味。他的诗,全唐诗 收录三卷,应制之作占了不小的比例。他的诗,以感遇咏怀和一些山水咏物诗 最为人称道。比如唐诗三百首的第一首感遇:兰叶春蕨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其实这首诗并不是张九龄最好、传诵最广的诗。他传诵最广的诗,是那首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一直到今天,在许多中秋庆典或晚会上,出现得最多的两句话,还是张九 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和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