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效生产技术1(农开项目)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高效生产技术1(农开项目)教学资料.doc(9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麦高效生产技术1(农开项目)-前言xx县是一农业大县,粮食生产大县。近年来,xx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兴粮工作,大力实施农业立县和科教兴农战略,切实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力推进农业科技入户,提高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能力,促进全县粮食产量连创历史新高,使xx县始终保持全省第一产粮大县位置,20032009年连续七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连续几年粮食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积累了一些高产经验,配套集成了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该书详细介绍了小麦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质高产小
2、麦新品种、适宜我县推广应用的小麦施肥、灌水、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栽培技术以及xx县高产创建示范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其内容较为全面,简明易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希望读者因地制宜,从中受益。由于作者水平的限制,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第一章小麦高效生产基础一、小麦生产的重要性河南小麦生产的重要性表现在:籽粒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籽粒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其中含氮物与无氮物的组成比例,适合人体生理的需要,而且蛋白质的特点是含有面筋,能制成松软的食物,为其它谷物所不及,是广泛食用的细粮。其副产品麦麸是优质精饲料,麦麸和秸秆可为家畜提供大量饲草,同时又是造纸、编
3、织的原料。小麦在河南是越冬作物,根深根多,耐寒耐旱,适应性强,高产稳产,无论水地、旱地、平原、山区、丘陵和沙碱薄地,均可种植,而且经过改变生产条件后,均可获得高产。小麦耐贮藏,在低温干燥条件下可贮藏30年不变质。小麦是夏收作物,可与春、夏作物配合,实行间作套种,扩大复种指数,可以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提高光、热效应,增加总产和经济收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食品工业和轻工业必将迅速发展,小麦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利用。由此可见,小麦生产在河南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小麦的一生小麦从种子发芽开始,直至形成新的种子,就构成了小麦的一生。在这一生中,经历了三个彼此联系、
4、而又各具特色的生长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生殖生长阶段。营养生长阶段是指从种子萌发起到幼穗分化开始前的一个时期,是小麦生产中争早苗、全苗、壮苗,促进冬前分蘖和发根,奠定穗数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壮秆大穗打基础的时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是从幼穗分化开始,直到抽穗为止,主要是形成穗器官,如穗轴、小穗、小花、雌雄蕊等,同时各部分营养器官在适宜的条件下依次伸长、出现并迅速生长。因此,营养生长阶段是培养合理群体,巩固穗数,形成壮秆,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也是为粒重奠定基础的时期。生殖生长阶段是指开花到成熟这一时期,主要进行开花受精、籽粒形成与灌浆,这是决定结实粒数、籽粒
5、重量和品质的重要时期,是籽粒产量的最终决定期。在生产上,一般把营养生长称为前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称为中期,生殖生长阶段称为后期。小麦从播种到成熟在我省约经历230天左右。一般划分为十二个生育时期,分别为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挑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1.出苗期田间半数以上幼苗露出地面2厘米的日期。2.三叶期田间半数以上麦苗第三真叶露出1厘米的日期。3.分蘖始期田间半数以上麦苗第一分蘖露出叶鞘或胚芽鞘1厘米的日期。而“分蘖期”是指植株或群体从分蘖始期到分蘖终止期这一段时间的长短,用天数表示。4.越冬始期冬前日均温降至3,麦苗地上部基本停止生
6、长的日期。而“越冬期”是指从越冬始期到翌年春季气温回升至3,麦苗开始生长这一段时间的长短,用天数表示。5.返青期年后田间半数以上麦苗心叶长出1厘米或跨年度生长的叶片新长1厘米、叶色由暗绿转青绿的日期。6.起身期田间半数以上麦苗由匍匐状转为直立向上生长、主茎第一节间伸长0.2厘米以上的日期。7.拔节期田间半数以上麦苗主茎第一节间伸长(伸出地面)1.52厘米的日期。8.挑旗期田间半数以上主茎或分蘖旗叶叶片完全伸出叶鞘的日期。9.抽穗期田间半数以上麦穗的顶端小穗(不计芒)露出叶鞘或半个麦穗从剑叶叶鞘一侧露出之日期。10.开花期田间半数以上麦穗的中部小穗的开花之日期。11.灌浆始期田间半数以上麦穗的中
7、部小穗的小花受精后干物质积累之日期,而灌浆期是指从灌浆始期至灌浆终止期所经历的天数。12.成熟期植株茎叶变黄,籽粒变硬,干物质积累达最大值,并已呈现出本品种固有特征的日期。三、小麦的阶段发育小麦从播种到抽穗结实,除了需要充足的肥水,适宜的温度条件外,还必须有保证其正常发育的特定条件,在这种特定条件下,小麦内部才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然后在其质变的基础上,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质变,就是小麦的阶段发育。目前在小麦的一生中研究得比较清楚并和生产有密切关系的只有春化和光照两个阶段。春化阶段小麦在种子吸水萌动后或幼苗期,需要度过一段时间的低温,才能通过个体发育所需经历的内部变化,这种现象叫
8、春化现象,完成春化的一段时间叫春化阶段。春化阶段是小麦的第一个发育阶段,除要求水、气、营养等综合条件外,对低温的要求最重要。根据不同小麦品种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差异和时间的长短,可把它们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三种类型。1.冬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要求的温度低、范围窄、时间长。这类品种在自然条件下未经过春化处理春播,往往不能抽穗,一直处于分蘖状态。一般冬性品种在03,要经30天以上才可通过春化阶段,而在47下春化延迟,812下不能通过春化阶段。冬性品种一般在0以下或7以上温度下春化速度减慢,10以上则停顿。2.半冬性品种春化阶段要求温度范围较窄、时间较长。适温一般为0-7,需时1530天。在8-12
9、下虽可通过春化,但时间延长,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3.春性品种春化阶段要求适温范围广,时间短,对温度反应不敏感。秋播地区的品种,在0-12条件下,515天即可通过春化阶段,未经过春化处理仍能正常抽穗结实。小麦通过春化阶段除需要一定的低温条件下,还要求适量的氧气、水分、光照和碳水化合物等。氧气是个体生长中糖的氧化、分解所必须的因子。进行春化时种子含水量不得低于45%。幼苗春化时,早期干旱可使春化效果解除。光照强度对种子春化无任何影响。光照阶段小麦幼苗通过春化阶段后,幼穗开始伸长,温度达4以上就开始进入光照阶段。光照阶段也叫感光阶段。一般认为幼穗开始伸长即为光照阶段的开始,幼穗达到雌雄蕊分化期即标志
10、着光照阶段的结束。小麦在光照阶段要求以长日照为主的综合外界条件。根据不同小麦品种对光照反应敏感程度,可分为三种类型。1.反应敏感型日照在12小时以上,经过30-40天,才能通过光照阶段,一般冬性品种多属于此类。2.反应中等型日照在12小时条件下,经25天以上可通过光照阶段,通常半冬性品种属于此类。3.反应迟钝型日照在812小时条件下,经15天以上即可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不因日照长短而有明显差异,一般春性品种均属此类。小麦通过光照阶段除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外,也需要其它综合因素的配合,如最适温度为15-25,低于10和高于25时光照阶段发育减慢,低于4光照阶段发育趋于停止。氮肥可延长光照阶段进行的
11、时间,磷肥有促进光照阶段发育的作用。四、小麦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小麦要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必须依赖于相应的环境条件。而要形成高额的产量,则必须依赖于环境条件诸因素的优化配合。对温度条件的要求1.播种期小麦发芽要求的最适温度为20-30,最低温度为1-2,最高温度为38-40。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发芽速度也快。在5-6时,小麦出苗约需20天左右;16-18时,小麦出苗约需6-7天;20-30时,小麦出苗只需4-5天;35以上时,发芽速度又变缓慢;40以上时,小麦种子基本不能发芽。在我县适宜的播种期为日平均气温16-18,若日均温低于10或高于20时播种,都难形成壮苗。2.越冬返
12、青期小麦当冬季日平均温度下降到3时,植株基本上停止生长,即开始越冬。翌年春季,小麦新生叶或跨年度生长的叶片,新长出1-2厘米后,即为返青。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3时,晴天的午间温度可升到10以上,新生分蘖、根和叶片都将明显生长。3.分蘖期在气温稳定通过5以后,小麦进入春季分蘖期。小麦分蘖对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当日平均气温在0时,一般不产生分蘖。日平均气温3-6时,分蘖缓慢生长;6-13,小麦分蘖稳健生长;13-18,分蘖生长最快,但容易形成徒长的旺苗;18以上,分蘖的发生受到抑制。4.拔节期拔节期的适宜温度为12-16。实践证明,此期温度在适宜范围内偏低,有利培育壮秆,并能延长小花分化的时间,利
13、于增加穗粒数。4.扬花、灌浆成熟期通常条件下,小麦抽穗后2-3天便开始开花。当日平均气温在20左右时开始迅速,10左右时开花显著减慢,低于10,不能正常开花授粉,降至3以下,花药易受冷害;小麦灌浆期的适宜温度为20-22,上限温度为26-28,下限温度为12-14。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稍偏低,可延长灌浆时间,有利于提高粒重;温度偏高,灌浆期缩短,粒重下降。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小麦属于长日照作物,通过春花阶段后,在适宜条件下就进入光照阶段。虽然要求长日照,但可以在光照强度相当弱的情况下进行。1.光照与小麦分蘖小麦分蘖期要求较高的光照强度,小麦实行合理密植,光照条件得以满足,使单株营养面积较大,光和强度
14、增强,不仅使分蘖数量增加,而且分蘖健壮。当光照强度减弱时,小麦的单株分蘖数和单株干重等都显著降低。2.光照与小穗小花分化发育在小麦小穗分化过程中,缩短日照,穗分化时间相应延长,利于小穗数目增加。光照强度不足,将降低小穗分化速度,使小穗数目减少,退化小穗数目增加。这是当前小麦高产栽培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小麦从小花原基出现到雌雄蕊分化盛期,特别是从四分体到花粉粒形成期,如果田间光照强度不足,就会使结实小穗和小花数量减少而减产。3.光照与籽粒形成和灌浆据遮光试验,开花后10天遮光对穗粒数影响最大,开花后11-20天影响次之,开花后21-30天遮光影响最小。在开花后10天之内,有充足光照能提高小麦
15、结实率。在小麦籽粒形成期,光照不足,特别是阴雨天气,易导致受精不良或籽粒退化。在小麦灌浆期,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提高灌浆强度。当阴天和多云时,日照不足,籽粒增重很小。若灌浆中期有3-4天连阴雨,旬均日照时数为常年的60%时,灌浆中后期的速率比常年低35%。良好的光照能增加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试验表明,小麦从抽穗到蜡熟期,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减少25-26小时,小麦的面团弹力为7毫米,比对照的面团弹力减少13毫米。对土壤条件的要求高产麦田土壤应具备的条件:1.熟土层厚熟土层是在耕作栽培措施的作用下形成的理化性状较好、养分含量较高的土壤层次。小麦根量的60-70%都分布在这一层,因此,它是小麦养分和
16、水分的主要供应层。加厚熟土层是小麦高产的共同经验,一般每亩产400公斤以上的麦田,耕作层的孔隙度应在50-55%,熟土层应达到24厘米以上。2.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和养分状况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小麦产量高低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有密切关系。总结各地丰产的经验,每亩产500公斤以上麦田土壤养分大体应为:有机质1%以上,全氮含量0.07%以上,碱解氮40-50毫克/千克,速效磷25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100毫克/千克以上。此外,肥沃的麦田土壤应具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如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分解菌、固氮菌和磷细菌等,以促进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的熟化程度。3.土地平整土地平整是防止土、肥
17、、水流失,提高蓄水保墒能力,保证灌溉质量,充分发挥土、肥、水作用,确保小麦增产的条件,也是各项田间作业质量的基础。地面不平,易造成高处缺水,麦株受旱,低处过湿,水多气少,地温偏低,影响根系发育和吸收水肥,使麦苗瘦弱,后期易发生贪青、倒伏。所以,只有土地平整,才能使小麦生长均匀一致,达到均衡增产的目的。对水分条件的要求我县小麦生长季节降水量仅占常年降水量的30-40%,只能提供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1/3-1/5,特别是在小麦拔节灌浆阶段耗水较多的时期更易缺水干旱。据试验,每生产50公斤小麦籽粒,约耗水60米3左右,即每生产1公斤小麦籽粒约耗水1200公斤左右。小麦不同时期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为:1.出
18、苗至拔节这段时间植株覆盖度小,大多数麦田叶面积系数处于2以下,植株生长最小,温度低,需耗水量少。在此期间,我县冬小麦生长多为160天左右,占全生育期的2/3,而耗水量仅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1/3。播种出苗期,麦田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0-80%较为宜。分蘖期,适宜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水分过多,不利于培育成壮苗。越冬期间大部分冬小麦停止生长,耗水量是一生最低时期,但水分若低于田间持水量的55%,会加重冻害。返青期土壤田间持水量保持在65-70%时,有利于地温回升和麦苗早发。水分过多,超过田间持水量80%时,反而不利于返青生长。2.拔节至抽穗这一时期气温上升较快,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进行旺盛
19、,器官大量形成,对水分的反应极为敏感。每亩日耗水量达3米3以上,拔节到抽穗的1个月时间内,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30%左右。该期间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应维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90%,若低于60%,则会导致分蘖成穗数和穗粒数的下降,对籽粒产量造成很大影响。3.抽穗至成熟这一时期是小麦新陈代谢较旺盛的时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2642%,日耗水量达每亩3米3左右。特别灌浆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也是小麦集中退化的时期。此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抽穗至灌浆前期为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灌浆后期为55-65%。对营养条件的要求小麦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吸收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铁、硼、锰、铜、
20、锌和钼等营养元素。小麦产量不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吸收比例不同。在高产水平条件下,氮的吸收比例小,钾的吸收比例大;在中高产水平条件下,氮的吸收相对较大;在低产水平条件下,氮的吸收比例最大。钾的吸收比例在不同产量水平麦田跳动性很大。国内外试验研究表明,小麦吸收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为3:1:3。从我省小麦生产看,不同产量水平适宜的氮、磷肥料施用比例为:低产田以氮:磷为1:1时增产最高,中产田以氮:磷为1:0.5时增产最高,高产田以氮:磷为1:0.25-0.5效果最好。钾肥的增产趋势与氮、磷不同,一般增产效果不如氮、磷显著。在缺钾地块,特别是高产田,宜适当加大追施钾肥比例,一般以氮、钾比为1:1
21、为宜。苗期是以小麦营养器官生成为主的时期,生产上应注意供给足够的氮、磷肥,以利于培育壮苗。拔节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吸肥量迅速增加,但以钾的吸收量最多。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达到71.97%、92.57%和100%。开花到成熟对磷的吸收量较多。根据不同时期吸收肥料的特点,在生产上必须注意在孕穗前供足氮肥、钾肥。在开花至成熟阶段保证磷肥的供应。小麦在播种前,在一次性施肥的情况下,小麦对肥料的吸收数量基本与生长量同步。吸肥高峰多出现在苗期(尤其化肥更为明显),高峰过后,吸肥强度顺次降低。所以在播种前,一次性施肥的麦田,很容易出现麦田苗期过旺、后期脱肥的现象。在氮肥追施的情况下,随着追肥期后
22、移,小麦的吸收峰值后移,吸氮强度逐增。药隔形成期、四分体形成期,追肥的吸收强度为基肥的4-7倍。返青期追肥,吸肥高峰在起身至拔节期。起身期追肥,吸肥高峰在起身期至拔节期,也可持续至开花期。拔节期追肥,吸肥高峰在拔节至开花期。施肥时期早、施肥量大,吸肥峰值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反之,则晚、短。实践证明,起身期的追肥,均为增蘖保穗的高效期。在氮肥超量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蘖穗过多,群体早期恶化,管理被动;起身后的追肥(如拔节、孕穗、开花期追肥),为促进穗大、粒多、粒重,提高品质的高效期。五、小麦产量的形成小麦的经济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叫做产量构成三因素。产量计算公式为:亩产量(
23、公斤)=每亩穗数每穗平均粒数千粒重(克)10001000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的组合数值受品种特性、生态环境、肥水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因素影响。当产量构成三因素协调发展时,才能获得高产。小麦的穗数由基本苗数、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来决定。主茎一般都能成穗,冬前出生的低位分蘖成穗率较高,春季出生的高节位分蘖成穗率低。小麦分蘖发生时期与数量、成穗率、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有关。在播种时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播种期及气候条件以及分蘖穗的利用程度,选择适当的基本苗,并在播后加强管理,增加冬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每穗粒数有小穗、小花的分化数和它的结实率来决定。小穗分化数由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决定,小花分化数由剑
24、叶出生前决定。小花退化大约在抽穗前半个月至抽穗期,已分化的小花6070%在此期间退化成无效花,尚有部分弱势小花在开花期不能正常受精而败育,因此小麦高产栽培除应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外,还须保证孕穗至开花期有良好的肥水供应,减少小花退化,增加可孕小花数,增加每穗粒数。粒重取决于籽粒容积和饱满程度两个方面。籽粒的灌浆物质来自于抽穗前茎、鞘等器官贮藏物质的运转(三分之一)和开花后光合产物的输送(三分之二)。尤其在高产条件下,后者在灌浆物质中的比重更大。即粒重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生产量及其向籽粒的运输率。小麦籽粒容积的大小受品种的遗传性影响,也是影响粒重高低的重要因素。在籽粒形成期和灌浆过程中
25、,有良好的肥水与温光条件,供应充足的灌浆物质,是获得较高粒重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小麦生育后期的管理中心是注意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将有利于小麦粒重的提高。第二章小麦高效生产技术第一节小麦播种技术一、良种的选用和合理应用小麦良种的选择小麦良种,是指在一定的经济、自然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下,具有稳定一致的优良遗传特性的小麦群体。小麦优良品种在其相应的自然条件下,表现适应性强,生育期适宜,高产、稳产、优质,并能适应机械化操作,有效地减轻和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挥增产潜力,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在生产中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优良品种,是达到高产的
26、基础。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应掌握六个原则:一是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选用冬性、半冬性或春性品种。根据xx县的气候、地质等因素分析、试验,xx县适宜选择冬性和半冬性品种种植。二是根据生产水平选用良种。选用小麦良种是,一定要注意它的丰产性及适应性,考虑当地的生产水平和生成条件。肥水条件好的高产地区,着重选用耐肥水、抗倒伏、抗病、增产潜力大的大穗型品种,如矮抗58、周麦16、周麦22等;一般肥水条件的中产地块,要选用适应性强、稳产性好、丰产性较好的多穗性品种矮抗58、周麦18。三是根据不同耕作制度选用良种。不同耕作制度对小麦品种有不同要求。在麦棉套或麦菜套的区域,应选用中早熟品种,不但要
27、求小麦品种具有适宜晚播、早熟的特点,以缩短麦、棉共生期,同时要求植株较矮、株型紧凑,边行优势强等特点,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不同茬口应选用相应类型的品种,一般来说,早茬应选用抗寒性好的半冬性,晚茬应选用发育快的弱春性品种。四是根据当地自然灾害的特点选用良种。选用小麦良种时,要分析当地病虫和自然灾害等特点,选用当地的稳产高产品种。如锈病感染较重的地区应选用抗(耐)锈病的品种;在干热风严重的地区,要选用早熟、抗青干的品种。五是选择籽粒品质和商品性好的品种。选用小麦良种还要根据市场和加工的需要,选择优质专用品种,以利于收获更高的效益。目前,xx县大面积适宜种植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如豫麦366等
28、;优质中筋小麦可选用矮抗58、周麦18等。六是积极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不断更新优良品种。在生产上既要根据生产条件的变化和产量的提高,不断更新品种,也要防止不经试验就大引大调,年年换种。一个新选育或引进的品种,应在当地多点试验、示范,经23年确比对照品种显著增产时,才能推广应用,以免盲目大引大调,品种不符号当地条件而造成重大损失。良种的合理应用在生产中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把良种的遗传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良种良法配套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品种分蘖发生特点及成穗特性进行合理密植,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二是根据基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生长发育、高抗病虫害的品种,
29、并掌握适宜的播种期。三是根据种植品种的需肥、需水特性确定肥水的科学管理措施。二、播种准备和播种技术播前种子处理籽粒饱满的种子贮藏的养分丰富,麦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分蘖早。因此,播前一定要精选种子。筛选后的种子在播种前晒种23天,可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晒种以后,针对生产基地苗期病虫害发生情况确定是否进行种子消毒或拌种,对于常年苗期病虫害发生较轻时,拌种工作可不进行,常年苗期病虫发生较重的基地,拌种所用的药剂用量一定要控制在规定允许范围之内。确定适宜的播期、播量小麦要高产,壮苗是关键。而要培育壮苗,适期适量高质量播种是基础。1.适宜播期的确定小麦适期播种可以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养壮苗
30、,形成健壮的大分蘖和发达的根系,制造积累较多的养分,增强抗逆力,为提高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奠定基础。生产实践中,一般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土肥水条件和栽培技术水平来确定适宜的播期。温度是确定播前的主要依据。在适宜的条件下,小麦从播种到出苗,大约要120左右的积温(日平均气温0以上的总和),冬前每长一片叶,约需75左右的积温,到越冬为止(十二月中旬左右),共需600左右的积温,以此来推算,一般在寒露前后播种为好。所以半冬性品种一般在日平均气温16-18,地下5厘米处地温17-19播种较为适宜。另据生产实践,我县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在10月上中旬,弱春性品种适宜播期在10月中下旬,不宜超过1
31、0月31日。粘土地质地紧密,通透性差,土温较低,播期宜早;沙土地播期宜晚;盐碱地不发小苗,播期宜早;水肥条件好,麦苗生长发育速度快,播期不宜早;旱地或墒情差时,播期宜早。2.适宜播量的确定确定合理的播种量,掌握适宜的基本苗数,是提高小麦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之一。播种量大小是决定基本苗合理与否的主导因素,并与每亩穗数密切相关。适宜的播量,应根据当地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种子质量以及栽培技术等因素而定。对确定播量的具体方法,可以采用“以田定产,以产定种、以种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播量”。以田定产和以产定种,就是要根据土壤肥力高低和以往产量水平,以及栽培技术等提出产量指标,确定适宜的品种。以种定穗,就
32、是根据不同品种和产量指标,分别定出亩成穗数。根据我县小麦生产情况,亩产在450公斤以下时,大穗型品种约3.2万穗可得籽粒50公斤,多穗型品种约3.54万穗可得籽粒50公斤。亩产在450公斤以上时,大穗型品种约3.0万穗可得籽粒50公斤,多穗型品种约3.23.5万穗可得籽粒50公斤。以穗定苗,就是根据单株成穗数而定出合理的基本苗数。在高产条件下,大穗型品种在2.22.5个,多穗型品种在3.54个。根据预定的每亩穗数和单株成穗数,计算出相应的基本苗数。综合多年的不同地力水平密度试验,亩产5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在适期播种条件下,半冬性品种每亩基本苗以812万为宜;亩产400450公斤的中肥力水平麦
33、田,半冬性品种每亩基本苗1416万为宜。播期推迟应合理加大播量。以苗定播量,即在基本苗确定后,根据品种籽粒大小、发芽率及田间出苗率等,计算出每亩适宜的播种量。每亩计划基本苗数千粒重(克)每亩播种量(公斤/亩)=-种子净度(%)发芽率(%)田间出苗率(%)106选择合理的播种方式合理的播种方式,即可保证群体协调发展,又能使单株发育健壮,营养面积增加。确定合理的种植方式,首先应从全年各作物均衡增产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满足不同耕作制度的要求,如留预留行等。其次,还应考虑到地力、播期和播种机具等条件,如肥力高、播期早时可适当加宽行距或采用宽窄行种植等。第三,要兼顾到不同类型品种对播种方式的要求,如分蘖
34、力强、株型高大者,行距宜宽等。当前xx县小麦生产有以下几种播种方式:1.等行距播种行距一般为2025厘米。适用于在500公斤以下产量水平。2.宽窄行条播宽行2628厘米,窄行1012厘米,适用于500公斤以上产量水平。确保播种质量1.播深适中,下籽均匀生产上一般要求分蘖节应距地表23厘米,即播种深度应掌握在5厘米左右,播深一致,下籽均匀,利于出齐苗,避免疙瘩苗或缺苗断垄现象。2.覆土良好,播后镇压播前整地保证土面细碎平整、土壤疏松、上虚下实,这样播后才可做到覆土良好。播后镇压,可使土块细碎,土体沉实,土壤毛细管上下连通,利于下层水分上升,同时也可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便于其吸收水分和养分。尤其
35、在旱地麦田上,镇压措施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3.播种还应做到播行直,不重播,不漏播。4.用药剂拌种或使用包衣种,防治地下害虫,确保苗齐、苗壮。第二节小麦施肥技术根据小麦需肥特点,在小麦施肥中,既要保证其全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又要保证其吸肥高峰对营养元素吸收的需要。同时,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小麦产量和施肥效应,确定各肥料元素的用量及施用时期,把肥料施在需肥关键时期,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效应。一、小麦施肥量的确定小麦具体施肥量应根据计划产量、土壤供肥量、肥料中营养元素含量和肥料利用率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在确定某种肥料的施用量时,可参照以下计算公式:施肥量(公斤/亩)=计划产量所需某养分量(公斤/亩)-土
36、壤当季供给养分量(公斤/亩)/肥料某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其中,计划产量所需某养分量可根据100公斤籽粒所需某养分量来确定,一般每生产100公斤小麦籽粒,约需吸收氮(N)3千克,磷(P2O5)11.5千克,钾(K2O)24千克;土壤供肥状况一般以不施肥麦田产出小麦的养分量测知土壤提供的养分数量,在一般情况下,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一般为30-50%,磷肥为10-20%,高者可达到25-30%,钾肥多为40-70%。有机肥的利用率因肥料种类和腐熟程度不同而差异很大,一般为20-25%左右。一般中低产田应增加磷肥、氮磷配合,土壤越瘠薄,磷肥使用量应越多。以下是强筋和中筋小麦适宜施肥量的参考值:
37、强筋和中筋小麦栽培应保持土壤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的平衡,并做到在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的基础上,因土壤肥力基础精确施肥。每亩生产小麦400-500-600公斤的高产与超高产麦田,0-20厘米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0%,全氮0.09%,碱解氮70-80毫克/公斤,速效磷20毫克/公斤,速效钾90毫克/公斤及以上的条件下,每亩总施肥量:纯氮12-14-16公斤,P2O55-6.2-7.5公斤,K2O5-6.2-7.5公斤。上述产量水平麦田,均提倡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在高产田或超高产田,全部有机肥、磷肥、氮肥的50%,钾肥的50%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结合浇水追施余下的50%氮肥和50%
38、的钾肥。在中产田,土壤肥力较低的麦田,可较高产田适当增加底施氮肥的比例。二、小麦施肥适期的确定施肥时期应根据小麦的需肥动态和肥效时期来确定。一般冬小麦生长期较长,播种前一次性施肥的麦田极易出现前期生长过旺而后期脱肥早衰的现象。后期追施氮肥,对提高粒重和蛋白质含量的效果较好。随着小麦在生育进程中干物质积累的增加,氮磷钾吸收总量也相应增加。小麦起身期之前,由于麦苗较小,植株干物质积累量较少,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也相对较少;小麦起身以后,随着植株迅速生长,养分需求量也急剧增加,拔节至孕穗期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速率达到一生的高峰期,对氮磷的吸收量在成熟期达最大值,对钾的吸收在抽穗期达最大累积量。因此,对生长
39、正常的麦田,小麦生长前期(从出苗到返青前)在保证基肥充足的情况下不用再施肥;在小麦生长中期(包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四个时期),尤其在拔节孕穗起,应加大氮肥施用,适当施用磷肥,以促花增粒,培养壮秆大穗;在小麦生长后期(包括抽穗、开花、授粉、籽粒形成、灌浆等生育进程),为养根、保叶、增粒重,应搞好叶面喷肥,可适当喷些磷、钾、锌肥。三、小麦施肥方式1.基肥基肥包括圈肥、人粪尿、土杂肥、秸秆沤制等有机肥和磷、钾肥等,营养丰富,肥效长,能供给小麦整个生育期以养分,给小麦生长发育打好良好的基础。基肥一般结合深耕施用,也可集中施用。2.追肥追肥是在作物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一般采用条施,严禁撒施,这样可提
40、高肥效。3.叶面施肥叶面追肥是用肥少、收效快的一种辅助性施肥措施。一般用于微量元素的施用,以及小麦后期氮、磷、钾养分的补充。四、小麦施肥原则根据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小麦吸肥规律和产量要求应掌握以下几点小麦施肥原则:1.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有机肥具有肥源广,成本低,养分全,肥效长,含有机质多,能改良土壤等优点,它不仅能促进当年增产,而且能保证连年增产,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农业生产后劲。但有机肥由于养分含量低,用量大,肥效慢,当小麦急需某种养分时,还必须以化学肥料来补充,互相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提高土壤肥力和持续增产的目的。2.推广氮肥后移,科学配方施肥。提倡秸秆还田,一般
41、一亩玉米秸秆可还田2亩,同时搞好测土配方,实行配方施肥。基肥的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40%50%,基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同时配合化肥施用。追肥也是获得小麦高产的重要措施。追肥的时期、追施肥料的种类、数量和追肥的方法等,都须根据土壤供肥和基肥施用等具体情况确定。追肥的时间宜掌握在拔节后追施,肥料多以氮肥为主,但当基肥未施磷肥和钾肥,而土壤磷、钾的供应又处于不足的状态时,应适当追施磷肥和钾肥;追肥数量应根据基肥的数量和具体情况,对供肥足的麦田,切忌过量追施氮肥。3.化肥要深施。化肥作追肥时,均以510厘米深施为好,特别是碳酸氢铵等挥发性强的氮肥,更应深施,使之被泥土覆盖,防止挥发和流失。五、麦田典型
42、施肥技术“促两头”型施肥技术主要用于地力基础较好,越冬后群体较大,有倒伏危险的麦田。在施足基肥、培育壮苗、促进有效分蘖、达到足够群体的基础上,返青期(主茎79叶时)控制肥料以减少无效分蘖,抑制茎秆节间伸长,解决高产与倒伏、穗多与穗大的矛盾。具体方法:有机肥25003000千克/亩、尿素1015千克/亩、普通过磷酸钙4050千克/亩、氯化钾10千克/亩一起用作基肥施入;拔节后按尿素1520千克/亩、氯化钾5千克/亩施入攻穗肥。“前氮后移”施肥技术该技术是近年高产研究中提出的氮肥运筹新方法,主要使用于土壤肥力水平高,灌溉水条件好的田块,这些田块获得理想的穗数已不成问题,但穗粒数和粒重的作用相对增大
43、。具体方法:基肥按有机肥20002500千克/亩、尿素510千克/亩、普通过磷酸钙4050千克/亩、氯化钾1015千克/亩混匀施入;早春不追肥;小麦拔节后两极分化明显时肥水齐攻,结合浇水一般每亩追碳酸氢铵50千克或尿素1015千克;小麦抽齐穗后结合浇水每亩施尿素5千克左右,以减少小花退化,促大穗增粒数;灌浆中期每亩叶面喷施1%2%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溶液3040千克。第三节小麦灌水技术一、小麦的耗水量根据各地区研究资料,小麦一生中的总耗水量大致为每公顷39006000立方米。小麦的耗水量,主要是植株叶面蒸腾与棵间蒸发,小麦生长前期苗小叶少,地面覆盖少,棵间蒸发大;随着麦苗的生长,叶面积逐渐
44、增大,植株叶面蒸腾的比值较大。由于小麦一生总耗水量大部分是通过叶面蒸腾,因此,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叶面积的增大,耗水量也相应增加,但耗水系数却相对降低。一般亩产450500公斤的耗水量为300350立方米/亩,耗水系数为700左右;亩产250300公斤的耗水量为250300立方米/亩,耗水系数为10001300。小麦各生育期时期的耗水量与气候条件和小麦的生长发育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苗期耗水量较少,从播种至越冬,平均日耗水量为0.50.9立方米/亩;越冬至拔节,平均日耗水量为1.52.0立方米/亩;拔节至抽穗,耗水量最大,平均日耗水量3.4立方米/亩;抽穗至成熟,平均日耗水量为2.2立方米/
45、亩。二、不同生育时期的灌水量确定小麦一生的总灌水量,既要考虑不同产量水平小麦一生的总耗水量,又要考虑不同地区的降水量以及播前和收获期的土壤贮水量。在不考虑播前和收获期的土壤贮水量时,其灌水量的公式为:灌水量=耗水量-降水量。但这种确定方法是把小麦生育期的自然降水量按历年的水平计算,事实上不同年份差异较大。一般认为,在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的地区,亩产500公斤左右,一般年份浇34水,湿润年份浇水23次,每次亩灌水量50立方米左右;亩产在300公斤左右,一般年份灌23次,湿润年份12次,干旱年份灌34次。在我县灌一次水约40立方米左右,高产田一般灌34次。三、不同生育时期的灌水时间确定麦田不同生
46、育时期适宜的灌水时间,需要根据当时的土壤墒情、苗情、和气候条件而定。小麦一生中根据需水规律需浇几次关键水。底墒水足墒下种是培育壮苗,夺取小麦高产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之一。一般土壤含水量低于低于6070%时要灌水。小麦浇底墒水主要有茬水、塌墒水及蒙头水等几种形式。茬水是在缺墒不甚严重、水源不足的情况下,耕地前浇的一次水,有利于冬性或半冬性小麦适期播种。对腾茬较晚的地块,也可在收秋前浇“送老水”,但不宜浇水太晚,水量不宜过大,以免秋作物推迟成熟,延误麦田整地和播种;塌墒水是指在严重缺墒或水源及时间方面有条件的麦田,可在耕地后浇的一次水,这样灌水量大,贮水较多,在不误播种适期的情况下,对塌实土壤,备足底
47、墒,进而对促使小麦全面和培养壮苗均有良好效果;蒙头水是指在即将延误适宜播期,麦田又严重缺墒的情况下,为了争取适期播种,在播种后至出苗前浇的一次水。但浇蒙头水后,地表易板结,透气不良,故应避免采用。若采用了,应在浇后及时中耕,疏松表土,以利小麦发芽出苗和促进苗全苗壮。越冬水(封冻水)我县气候一般冬春干旱多风,浇好越冬水是保证小麦壮苗越冬的一项重要措施。浇越冬水不但可以提高地温,缩小日夜温差,防止冻害死苗,而且可以利用冻融疏松表土,消灭冬季害虫,还可以冬灌春用,促根增蘖,保证麦苗健壮生长。多年实践证明,若冬灌不当,会引起死苗。因此,冬灌与否应考虑当时的气温、土壤湿度、苗情等条件。一般冬灌可从日平均
48、温度5左右开始,到3时结束。日平均气温在3时,灌水可夜冻日消;高于5时,蒸发损失量大,起不到保墒作用且易引起旺长;低于3时,麦苗易遭受冻害或窒息死亡,严重时可出现“凌抬”现象。在我县冬灌时间以11月底到12月上旬为宜。当土壤含水量小于65%效果明显,高于75%不用冬灌。弱苗、晚苗不灌,旺苗不缺水也不灌。冬灌要防止大水漫灌,灌后一定要适时中耕松土,防止地面龟裂透风、伤根死苗。返青水浇返青水是促弱苗,控旺苗。因此,对肥力较高且冬季已灌水追肥的正常壮苗,返青水不浇,但需中耕以增温保墒;对晚茬麦田、旱地麦田、脱肥麦田或其它弱苗田,返青期应浇水追肥,并及时中耕保墒。拔节孕穗水小麦拔节至抽穗阶段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36.8%,是小麦一生中耗水量最多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