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激发探究学习说课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问题意识激发探究学习说课材料.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培养问题意识,激发探究学习-初中数学论文培养问题意识激发探究学习内容摘要课程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的激发显得尤为重要。本人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落实好探究性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然后把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在探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学生的问题意识情况又如何呢?怎样针对问题的产生根源及学生的特征培养、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针对以上几个方面,本文谈谈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关键词问题意识探究
2、性学习若干策略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学生没有自己的问题可提,思维被别人牵着走,怎么称得上“主动地发展”?探究性学习的提出旨在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传授为主要途径、学生被动接受间接知识”这种忽视了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这种传统教育抑制了人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中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面对现实的教学情景,运用数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发现问题、解决分析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对问题的解释、结论。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问题谈何探究?问题是探究的起
3、点,是思维的动力。问题意识是探究者的基本素质。因此,要将探究性学习真正落实到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该是首要目标。一、问题意识和探究性学习1、什么是问题意识?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写过一首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几句精辟的话足以体现了问题意识的内涵。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呢?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问题的普遍存在,意识到会有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把思维的这种问题性的心理
4、品质,称为问题意识。许多科学家的发明都源于一种强烈的问题意识,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就源于“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而不在天上飞呢?”;比萨斜塔上的试验几乎人人可为,但能意识并发现这一问题存在的仅有伽俐略一人;每天有无数人烧开水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瓦特那样意识到蒸气力量的应用。没有问题意识的人是感觉不到问题存在的,就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了。有位名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没有问题意识怎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可见,问题意识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数学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提出、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如果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而教师又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那么教师的“教”
5、,学生的“学”也就取得了成果。2、怎样才算有了问题意识?所谓“学问”,贵在能问。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起源于问。让学生学会做学问,就是首先学会“问”。而会不会问的标准是什么呢?实事求是地说,以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是不断地提醒学生要多问。经常听到老师下课前问学生“都听懂了吗?还有问题吗?”显然这种问所指的是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地方是否理解而问,这种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有人把这种教育称为“去问题教育”。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走出教室的学生也就没有了问题,他们也不再有问题意识了。那么怎样才算有了问题意识呢?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JW盖泽尔斯曾经把“问题”分为呈现型问题(教师
6、或教科书给定的问题,答案往往是现成的,求解的思路也是现成的),发现型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或自己发现的问题,而不是教师或教科书给定的,有的还可能没有已知的公式、已知的办法或已知的答案),创造型问题(人们从未提出过的如一些科学家提出的具有科学创新价值的问题)。我们现在所说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是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通过自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提出发现型问题。这种问题并非每一次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种问题的提出也主要不在于寻得正确的解答,而在于激发发学生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性和好奇心,通过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有了问题意识的学生,应该是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
7、题离开教室,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探究性学习也就取得了初步的成效。3、探究性学习和问题意识培养的关系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学会针对问题收集大量信息,然后进行分析判断,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可见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意识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思维品质,它是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索意识。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探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提问,却很少顾及怎样引导学生提问。学生们在这种“师问生从”的教学环境中形
8、成的学习心理是消极的、被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地引导学生提问,充分发掘学生的深层潜能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从而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由此可见,数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首先体现在问题意识的培养上。可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起点,同时又贯穿了探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更是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之一。二、当前初中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好奇是人的天性,当小孩开始学会说话时,最多的就是问题:“这是什么?”“为什么”,无穷无尽的问题来自于小孩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未曾见过的事物、情况和新发生
9、的变化作出及时的反应,从而发现问题,并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追根寻源,引起探究的欲望,实现探究性的学习。遗憾的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总是给学生太多的“好胜心”,很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抑制了学生提出问题的冲动。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是推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探究精神的发动机。我们的学生总是不大善于提问,不敢提问题,这并不是天生的,它是传统教育的“产物”。在学校里常见的举手情形是,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小学高年级逐渐稀疏,尤其到了初中九年级举手的则是寥若晨星了。他们已经没有回答问题和提问的欲望了。原因有二:一是怕回答错了或觉得提问题是无知的表现,怕受到嘲笑和指责;其二是老师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久
10、而久之的消极听课态度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日渐淡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具体表现为两种典型形式:第一类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第二类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第一类情况是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没有表现出来,呈潜在状态。第二类情况是学生因教与学等多种因素,不善思考,思维惰性大,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问题意识弱或没有。相对而言,大部分学生属于第一类型,具有问题意识,但需要激发。少数学生属第二类,问题意识较弱,重在教师的培养。由此可见,不是我们的学生天生缺乏问题意识,而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催眠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太大的权威催眠了学生问题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疑问处理不当,扼杀了学生问题意识。三
11、、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的若干策略1、从情境中捕捉数学信息,建立质疑的基础问题源于情境,初中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抽想思维能力还比较弱,教师在课堂上若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刺激性的信息,自然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怀疑,使学生感到问题到处有,以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储备了情感基础。(1)引入实际问题,在生活中质疑不少教师都在教学中以应用问题引入,既让学生觉得数学的学习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问题。这样会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意识。引例1(相似三角形教学)马戏团让狮子和公鸡表演跷跷板节目,跷跷板支柱AB的高度
12、为1.2米。问题1若吊环高度为2米,支点A为跷跷板PQ的中点,狮子能否将公鸡送到吊环上?问题2若吊环高度为3.6米,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前提下移动支柱,当支点A移动跷跷板PQ的什么位置时,狮子刚好能将公鸡送到吊环上?这类问题来源于生活实践,富有趣味性,容易激励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概念的理解,同时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提醒学生平时见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你能想到一些问题呢?抓住教学的时机,教会学生如何随时提高自己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由于教师经常向学生提出一连串阶梯式的问题对缺乏问题意识的学生最初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预设“矛盾”问题,在冲突中质疑许多灵感和“顿悟”都产生于
13、矛盾中,很多问题也是随着认知的冲突而产生。在课堂中创设问题的矛盾,抓住学生原有认识的冲突点,不失为一种培养问题意识的好方法。学生在经历了矛盾与冲突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思想和体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当学生处于极度的疑惑时,就会象饥渴的人寻找食物一样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愿望,问题的意识也应运而生了。这时教师作为思想的激发、引领者及时去抓住问题的分歧所在,适时地画龙点晴,将使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引例2(趣味数学题)“古时一位老人有19匹马,要分给他的3个儿子,他对儿子说:我死后,这19匹马就是你们的财产了,你们要爱护,真主保佑你们!这些马,老大得二分之一,老二得四分之一,老三得五分之一,还没说完就
14、咽气了”。你知道怎么分吗?知道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吗?这是学生在小学时就听说过的故事,知道分法:先另借一匹马,这样一来,老大得20匹中的,即10匹;老二得20匹中的,即5匹;老三得20匹中的,即4匹,最后余下1匹正好还掉。对于参加竞赛辅导的学生还可以补充下去。由于1-=,所以三兄弟分后剩下的是原来的,我们假想将这一分法无限进行下去,那么老大得到的是以为首项,以为公比的递缩等比数列的和,即老大得到=10匹,这样的问题既有趣味性的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处,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3)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质疑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已得到人们的共识,而实践性是学生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只有在实践中,人的
15、特征才得以形成和发展,人格的各种要素才得以产生并结合成一个整体。人的活动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充分,越全面;人的活动越深入,人的问题意识就越强,探究也就越深入。引例3(内角和问题的探究)对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证明方法有多种,学生通过思索会有多种证明方法。学生1:过三角形三个顶点中的任意一个顶点作其对边的平行线,然后再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就很容易得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常用证明方法)学生2: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也能证明(图1)证:过点A作EFBC,2=C。B+FAB=180B+C+BAC=B+FAB=180学生3:借助于两直线平行,利用同位角相等能否证得呢?
16、试试吧(图2)证延长BA到E,过点A作ADBC。ADBC1=B,2=C点A在直线BE上,BAC+2+1=180BAC+C+B=180学生4:看来,过ABC的任何一个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都可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如果在ABC的任意一边上取一点也可以证明吗?证(如图3)在BC上取一点D,过点D作DFAC交于F,过点D作DEAB交AB于E。DEAC(已知)2=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EAB(已知)3=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点D在直线BC上,(已知)BDC=180即2+1+3=180C+A+B=180(等量代换)。这样学生在“做数学”中寻找、发现问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
17、学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学生站在探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由表及里,体验探究的氛围和真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2、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达到培养问题意识的目标(1)营造民主、宽松的气氛,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圣人,教科书是圣旨”,教师的权威得到社会和学生的公认。很长时间以来,学生总认为凡是老师讲的就是对的,凡是书上写的就是真理,丝毫不带半点怀疑,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日渐削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排除学生这种迷信课本、迷信教师的心理。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求教师从权威者的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路者。首先,教师应不以真理自居,毫不掩饰自己的失察与不知,敢于
18、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与学生共同研讨和思考,在教学中营造自由、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和依赖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即使他们的问题看起来荒诞可笑,或者远离现实,也值得表达、研讨,与他人分享。问题意识不是靠传授,而是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自主地参与观察、比较、尝试、判断、思考等活动,从自己的头脑中产生的。教师要允许学生异想天开,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是错误的,也可能是有创新意义的。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合作,树立牢固的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合作技巧,给学生更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这种合作互动,有利于激发集体创造力,使学生在讨论中发
19、现更多的问题,同时也解决已有的一些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发问要表示出注意的态度,要以和悦的态度去倾听,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共同探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任何一个成功的教师,都应注重营造和谐的气氛,而和谐的气氛主要来自融洽的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颖、独特和发展性、创造性的问题,激励他们采取创新方式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和激发问题意识的过程。要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灵性,把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变为现实。(2)预留适时、适度的空白,保证学生提问的时空教师频频发问,问题跨度小、难度低,或者在学生需要时没有给学生持续思维的机会和
20、时间,常常使学生的思维刚启动又被老师的问题打断了。教师解决问题后,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他们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就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随时提供学生争辩的机会。教师除了适时地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外,还要注意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给学生留下“空白”。这种预留的“空白”指的不仅仅是在教师讲解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还包括在教学的适当处留一点给学生“既要跳起来又能抓得到”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解决。(3)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养成学生提问的习惯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创造
21、者和成功者。成功的体验会让学生感受到提出问题不只是解决了心中的疑团,更是新一轮挑战的开始,它会激起学生探索、研究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及时抓住契机,让学生体验强烈问题意识所带来的胜利和愉悦的感觉,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每个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引例4:一个五边形有五个角,剪去一个角后,还剩下几个角?对于这个题目学生常凭直观作出判断,得到结果往往错误。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捕捉各种契机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带着学生对一个疑惑的问题进行一步一步的探索。从而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对问题渐渐地明朗化。最后得到五边形剪去一个角后,还剩下4个,5个或6个角。从而
22、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总之,教师在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应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时,积极调动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从而为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就是学生的自主性,而问题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事实上也可看作是问题意识的培养过程。养成学生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参考文献:1、李为群,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学教研.2006(4)2、顾军其,数学课堂预设基础上的“生成”与“建构”J.辽宁教育.2010(10)3、奚茂锦,教师应学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4、周成平,教师一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