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44229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课程编号:HZ 190640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学 分:3学 时:48 (其中:讲课学时:48实验学时:0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开课部门:环境与资源学院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监测、流体力学与流体 机械、环境工程原理等后续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等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燃烧基本理论、大气污染气象学、大气污 染物迁移扩散的基本理论,颗粒物与气态

2、污染物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概念,能够利用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支持毕业要求1)2、理解和掌握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VOCs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控 制技术、工艺设备原理和特点,能够对净化工艺设备的基本参数进行正确 选择与计算。(支持毕业要求1)3、能够应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实际大气污染问题进行 分析、计算、归纳和总结并结合文献查阅合理选择净化设备及净化工艺方 案;能识别现有工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解决方案。(支持毕业要 求2)4、针对实际大气污染问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考虑社会、经 济及环境效益,合理的进行大气污染物控制系统

3、及设备的设计、计算与应 用,并具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设计及控制工艺方案的创新的思想与意识。(支持毕业要求3)5、能够将大气污染物控制系统、工艺方案等通过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 言等形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能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了解大气污染控 制领域国际开展趋势及研究热点,具备对全球性大气污染相关问题的口头 和书面表达能力,及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力(支持毕业要求 10)o难点:流化床燃烧脱硫技术,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5、教学活动课前预习:燃料脱硫、燃中脱硫、烟气脱硫的基本方法原理。 课堂讲授:硫氧化物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结合工程实例讲解各种控 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优缺点及开展方向

4、,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跟 踪脱硫技术开展动态。 课堂作业:硫氧化物控制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课后作业:脱硫的相关计算;查阅资料,收集火电,非电行业(如燃煤 锅炉,钢铁烧结,平板玻璃、砖瓦工业)等行业常用脱硫方法,列举1-2 个行业的典型方法,并简要分析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 法。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1、教学目标掌握固定源氮氧化物的控制原理与技术及适用范围,具备选择氮氧化物控制 工艺的初步能力。2、教学内容3、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支撑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氮氧化物性质及来源1、2、31.4、2.2、3.1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1、2、31.4、2.2、3.1低氮氧化物燃烧技

5、术1、2、31.4、2.2、3.1烟气脱硝技术1、 2、 3、 41.4、2.2、3.1、10.1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1、 2、 3、 41.4、2.2、3.1、10.1氮氧化物控制的经济评价1、2、31.4、2.2、3.1 了解氮氧化物性质和来源;理解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 掌握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硝技术。4、重难点重点:燃烧过程中热力型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烟气脱硝技 术。 难点:热力型氮氧化物形成的热力学,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SCR与SNCR技术。5、教学活动课前预习:氮氧化物的来源、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控制氮 氧化物的基本理论技术。 课堂讲授:

6、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形成的机理及其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结合工程实例讲解各种控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优缺点及开展方向, 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跟踪烟气脱硝技术开展动态。 课后作业:脱硝的相关计算,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在形成和排放控制技术方 面的异同点分析。查阅相关资料,简要分析目前用于火电和非电行业脱硝(列 举1-2个典型行业)的主流技术方法特点,及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小设计:根据给定废气中污染物质的种类及性质浓度,结合6-9章所学 的知识,设计净化方案,给出基本流程图并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案文稿。 第十章挥发性有机污染控制1、教学目标掌握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的基本原理,对现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7、的控 制技术有一个比拟深入的认识、明确各种控制技术的优缺点和可靠性,能够 进行控制方案的选择和比拟。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支撑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及排放源11.4VOCs污染预防1、2、31.4、2.2、3.1燃烧法控制VOCs污染1、 2、 3、 41.4、2.2、3.1、10.1吸收(洗涤)法控制VOCs污染1、2、31.4、2.2、3.1冷凝法控制VOCs污染1、2、31.4、2.2、3.1吸附法控制VOCs污染1、 2、 3、 41.4、2.2、3.1、10.1生物法控制VOCs污染1、2、31.4. 2.2、3.13、教学要求了解挥发性有机污染的定义及排放源

8、; 掌握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各种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理解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各种控制技术方法的优缺点和可靠性。4、重难点重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的基本原理。 难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各种控制技术方法的优缺点和可靠性。5、教学活动课堂讲授:挥发性有机污染的产生来源;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原理与 技术,结合工程实例讲解各种控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优缺点及开展 方向,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技术开展动态。 课后作业:分析给定行业VOCs污染控制方案的合理性。第十章废气净化系统1、教学目标掌握废气净化系统的基本组成,能够进行集气罩的选择及简单设计、能够进 行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与风机及泵的选择计算

9、。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支撑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净化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基本内容11.4集气罩设计1、2、31.4、2.2、3.1管道系统设计1、2、31.4、2.2、3.13、教学要求 掌握废气净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局部的作用; 掌握集气罩的基本形式、了解其性能参数及计算; 理解管道系统压力损失计算方法及风机的选型计算。4、重难点 重点:废气净化系统的组成、管道系统的设计、风机的选择。 难点:管道压力损失的计算。5、教学活动课前预习:废气净化系统的基本组成、集气罩的结构形式、管道设计的 基本原那么。 课堂讲授:废气净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局部的作用;集气罩的种类,结构 特点及设计计算,管道阻力的计算及

10、风机的选型。 课堂讨论:是否所有的净化系统都需要集气罩?Ui 课后作业:管道阻力损失的计算。知识单元理论学时第一章绪论2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4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2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4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5第六章除尘装置10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8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3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3第十章挥发性有机污染控制3第十一章废气净化系统4合计48学时分配、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案例教学法等,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讲授法:在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 际,讲授一些实际工程过程中的

11、实例。直观演示法: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进 行讲解、分析、演示,特别是涉及到仪器及设备的内容那么采用实验室现场教学的 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易理解接受有关理论知识,让 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的认识。讨论法:本课程涉及到到各种颗粒物及气态污染物净化的基本知识,对于不 同种类的气态污染物和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如何合理的选择相应的净化方案及设 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讨论,学生合作学习,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将本课程 的知识应用于污染治理工程实际的能力,学有所用,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 动学习。案例教学法:教师选定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污染控制工程实例,学生提

12、出自己 的想法和建议,教师有针对性的分析,并给出工程中采用的方案。五、考核要求、方式与成绩评定本课程成绩评定中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占50% (由课后作业,课堂练 习、思考及讨论,课程小设计或论文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50%o课程目 标考核、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具体如下:评价环节评估课程目标对应毕业要求平时成绩(50%)课后作业(20%)课程目标1、2、31.4、2.2、3.1课堂练习(20%)课程目标1、21.4、2.2小设计(10%)课程目标1、2、3、41.4、2.2、3.1、10.1期末考试(50%)选择课程目标1、2、31.4、2.2、3.1简答课程目标1、21.4、2.2综合分析课程目

13、标1、21.4、2.2计算课程目标1、21.4、2.2说明:假设学生期末考试成绩50分,其平时成绩乘系数0.5。平时成绩评分细那么:(一)课后作业及课堂练习评分标准【计算类型】考察点权重90100分8089分7079分6069分60分以下公式及其 参数选择 及应用0.4选择公式及其 参数正确率达 90%以上选择公式及其 参数较正确达 80-90%选择公式及其 参数正确率达 70-80%选择公式及其 参数正确率达 60-70%选择公式及其 参数准确率,60%以下计算过程 完整性0.3计算过程完整 性达90%以上计算过程完整 性达80-90%计算过程完整 性达70-80%计算过程完整 性达60-7

14、0%计算过程完整 性60%以下计算结果 正确性0.3计算结果正确 率90%以上计算结果正确 率达80-90%计算结果正确 率达70-80%计算结果正确 率达60-70%计算结果正确 率60%以下【分析类型】考察点权重90-100 分8089分7079分6069分60分以下作业完成进 度0.1提前完成按时完成延时完成补交基本理论的 理解及、掌握 程度0.390%以上的概 念及理论清 晰80-90%概念 及理论清晰70-80%概念 及理论清晰60-70%概念 及理论清晰60%以下概念 及理论清晰解决问题方 案的合理性0.4方案的合理 性在90%以上方案的合理 性在80-90%方案的合理 性在70-

15、80%方案的合理 性在60-70%方案合理性 低于60%,不 能有效解决 问题是否能够提 出多种合理 可行的方案0.2可提出两种 及以上不同 解决方案,且 比拟合理只能提出一 种不同解决 方案,但比拟 合理只能提出一 种不同解决 方案,且基本 合理能提出多种 解决方案,但 合理较差不能提出不 同的解决方 案(二)课程小设计评分标准考查点权重90100分80-90 分70-80 分60-70 分60分以下工艺流 程的选 择及确 定0.3工艺流程选择 合理且方案正 确性在90%以 上,工艺流程 选择很合理,正 确度达80-90%工艺流程 选择较合理,正 确度达70-80%工艺流程 选择基本合理,

16、正确度达 60-70%工艺流程 选择不合理, 存在原那么性错 误,正确度不 足60%绘图能 力0.2图绘制清楚、能 表达设计意图图绘制清楚、能 较好地能表达 设计意图图绘制较清楚、 能能表达设计 意图图绘制基本清 楚、基本能表达 设计意图图绘制不清 楚、不能表达 设计意图综合表 达能力0.2书写工整,内容 表达清楚,无错 误,分析问题能 力强。书写工整,内容 表达清楚,但表 述不够清晰准 确,分析问题能 力较强。书写较工整,表 达的内容较清 楚,表述不够清 晰准确,存在非 原那么性错误,有 一定的分析问 题能力。说明书撰写基 本工整,表达的 内容基本清楚, 存在非原那么性 错误,有一定的 分析

17、问题能力。书写工整,表 达的内容不清 楚或无任何表 达设计过程及 结果,存在原 那么性错误。计算过 程完成 性及正 确性0.3计算过程 完整,正确率在 9 0 %以上,计算过程 完整,正确率在 80-90%计算过程 较完整,正确率 在 70-80%计算过程 基本完整,正确 率在60-70%计算过程 不完整,正确 率在小于60%六、选用教材、讲义和主要参考书1、选用教材:郝吉明,马广大.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主要参考书:1蒋文举.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童志权.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 Noel de

18、Nevers,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M.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0.七、大纲说明1、本大纲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组制订,适合48学时教学需要。2、本门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培养 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量安排习题,以到达巩固所学 内容之目的。同时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内,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接 受能力,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环节安排等方面灵活掌握。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指标点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达成的教学环节课程目标1L4运用环境工程专业 知识解决复杂环境工 程问题

19、。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环境 工程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 (化学、物理、生物等)、 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 够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解决 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 题。(1)结合实例进行专题讲解, 强调各知识要点在解决复杂工 程问题中的应用。(2)通过课堂作业、课后作业 强化各知识要点,并开展课外 答疑,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控 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相关计 算。课程目标22.2运用环境工程专业 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正 确分析、表达复杂环境 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2 问题分析:能够运用相 关科学原理,识别、分析和 表达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并 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环 境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 论。(1)针对大气中各污染物

20、的基 本特点,结合典型案例与各污 染治理方法及设备功能进行综 合分析与阐释。深入讲解各污 染治理工艺及相关设备的设计 选择要点,阐述和强调各相关 知识点在解决废气中多污染物 净化中的应用,进行工程设计、 技术开发工艺及设备选型的专 业知识储藏。(2)通过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 强化各知识要点。课程小设计(工艺方案设计或工艺单元设 计)进一步巩固各知识要点, 课外答疑进行针对性的辅导。(3)通过课堂讨论、课后文献 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 生独立思考能力,及描述、分 析、表达各类复杂环境工程问 题,掌握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思 路。课程目标33.1掌握用于解决复杂 环境工程问题的基本 解决原理和方法。3

21、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 够针对复杂的环境工程问 题提出解决方案,开展满足 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 件)或工艺流程的设计和计 算,并在设计过程中表达创 新意识,且考虑平安、环境、 法律、文化、健康以及社会 等因素(1)在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结 合国家当点环保相关法规政策 及污染物排放新标注,讲授国 家对环保要求的最新需求,针 对复杂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创 新性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案。(2)通过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 强化各知识要点,课外答疑进 行针对性的辅导。(3)课堂讨论与课后文献查阅相结合引导学生跟踪大气污染 控制领域前沿动态。课程目标410.1 了解环境工程专 业领域国际开展趋势 及研究热点。10沟

22、通:能够就复杂工程 问题通过报告、设计文稿、 陈述发言等形式与业界同 行及社会公众能进行有效 沟通和交流,了解专业领域 国际开展趋与研究热点,能 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1)通过课后作业和课程小设 计引导学生进行国内外文献资 料的查阅,了解大气污染控制 领域国际开展趋势及研究热 点O(2)通过课堂讨论和课程小设 计引导学生就大气污染控制领 域相关问题,以口头或书面的 形式表达,沟通和交流。三、课程的内容及安排第一章概论1教学目标掌握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定义、特点、种类,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大 气污染相关的标准等基础知识,建立有关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概念,了解目 前存在的主要大

23、气污染问题。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支撑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大气、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11.4大气污染的影响11.4大气污染综合防治11.4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指标11.43、教学要求明确国际化标准组织对大气及大气污染的定义,能够理解大气污染的分 类; 说明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定义,了解大气污染的影响; 理解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含义及防治措施; 明确新老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各种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变化的历程。4、重难点 重点: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分类。 难点: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含义及措施。5、教学活动 课前预习:大气及大气污染的定义、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大气污染的影响。 课堂讲授:大气污染的分类

24、、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防止大气污染的法规和标准及其开展。 习题作业:污染物的分类、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查阅资料,总结分析修订 前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列举1-2个行业标准)的 变化情况,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1、教学目标能根据燃料的元素及工业分析计算燃烧过程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实际空气 量以及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量;能根据烟气分析结果计算燃烧的空气过剩系 数。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支撑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燃料的性质11.4燃料燃烧过程11.4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11.4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形成11.43、教学要求了解燃料的基本性质及分类,煤的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方法

25、。 理解煤的成分表示方法及组成的相互关系;燃烧的基本条件、影响燃烧 的基本因素、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种类、燃烧过程中气态污染物及颗粒污 染物的形成和控制方法;掌握列表法计算燃烧空气量和烟气体积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燃烧过程 的有关计算。4、重难点重点:燃烧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污染物的形成机理;燃烧过程中理论空气 量、实际空气量、污染物产生量的计算。 难点:燃料燃烧空气量及烟气量的计算、污染物产生量的计算。5、教学活动课前预习:燃料的基本性质、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影响燃烧的基 本因素、燃烧反响基本方程,理论空气量、过剩空气系数的定义。 课堂讲授:燃料的性质,组成及表示方法;燃料燃烧空气量、烟气体积 及

26、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通过燃烧烟气分析计算空气过剩系数、燃烧过 程中污染物的形成控制。 课堂作业:标态与工况下烟气体积及污染浓度的换算,体积浓度与质量浓度的换算、干烟气及湿烟气之间换算等。 思考:排放标准中为什么要求将污染物的实际排放浓度折算与标况、干 烟气、基准氧条件? 课后作业:燃烧烟气量的计算、污染物浓度的计算、理论空气量和实际 空气量的计算、空气过剩系数的计算。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1、教学目标能够根据风向频率分布完成风玫瑰图的制作,根据风玫瑰图判断主导风向应 用于实际厂址的选择中。能根据实际气温的垂直分布判断大气的稳定度,并充分 理解和认识大气稳定对烟流扩散的影响。2、教学内容3、教学要

27、求教学内容支撑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大气圈结构及主要气象要素11.4大气热力过程11.4大气运动和风11.4 了解与大气污染相关的气象学基本知识; 理解大气圈的结构和主要气象要素,掌握风玫瑰图的基本画法;掌握大气的热力过程,大气稳定度的判断、烟流形状与稳定度的判断逆 温形成的原因及机理; 掌握风速随高度的变化,能利用风廓线模式计算不同高度处的风速; 理解地方性风场的形成及其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4、重难点重点:大气圈的层状结构;风玫瑰图的基本画法与主导风向的识别,大 气稳定度的判断,逆温的形成及分类、稳定度与烟流扩散的关系。 难点:大气稳定度的判别;不同类型逆温的形成;大气水平运动所产生 的

28、局地气候现象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2、 教学活动课前预习: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太阳、大气和地面的热交换过 程;干绝热直减率、大气稳定度及逆温的定义;地方性风场。 课堂讲授:风的表示及风玫瑰图的绘制、气温的垂直分布及大气稳 定度的判断、分析大气稳定度对烟羽扩散的影响、近地层风速廓畿 模式及地方性风场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课后作业:大气稳定度的判断、风玫瑰图的制作。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1、教学目标:能根据高斯扩散模式分析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迁移及变化规 律并进行污染物浓度的估算及烟囱高度的设计,具备利用大气对污染物扩散稀释 能力选择厂址的基本知识。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支撑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

29、求指标点湍流扩散基本理论11.4高斯扩散模式11.4污染物浓度的估算方法11.4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模式11.4烟囱高度的设计11.4厂址的选择1、21.4、2.23、教学要求了解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 掌握高斯模式的计算方法,特别是高斯模式的计算步骤和计算条件,对多种 不同条件下的计算公式都要熟练掌握。 理解烟囱高度的设计方法和厂址的选择原那么。4、重难点重点:污染物浓度估算的高斯模式;烟囱高度的设计方法。 难点:污染物稀释扩散法控制,污染物浓度估算的高斯模式及其应用。5、教学活动课前预习:影响污染物扩散的基本要素(湍流和风),高斯扩散模式,厂址 选择所考虑的各种因素。 课堂讲授:高斯模式的建

30、立,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及影响因素,扩散参数的 求取,污染物地面浓度的估算,烟囱高度的设计方法。 课堂作业:污染物浓度的计算、扩散参数的求取。 课后作业:污染物浓度的估算、烟囱高度及烟气抬升高度计算。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基础1、教学目标能明确颗粒物的重要物理性质在除尘设备选用及设计中的重要作用;能进行除尘装置性能指标的计算,并明确不同作用力下颗粒捕集的原理。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支撑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1、21.4、2.2粉尘的物理性质1、21.4、2.2净化装置的性能1、21.4、2.2颗粒捕集的理论基础1、21.4、2.23、教学要求 掌握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及其他物理性

31、质; 掌握评价净化装置性能的技术指标; 掌握颗粒物捕集的动力学理论基础。4、重难点重点:颗粒物的重要物理性质,包括粒径和粒径分布,密度,荷电性和导电 性等;除尘装置性能指标(压力损失、分级除尘效率和总除尘效率);除尘 技术的理论基础,即不同作用力下对颗粒物的捕集,包括重力、离心力、静 电力和惯性碰撞。 难点:对数正态分布及颗粒物捕集的动力学理论基础。5、教学活动课前预习:粒径及粒径分布的表示方法、粉尘的物理性质、净化装置性能评 价指标、颗粒物的受力。 课堂讲授:粒径正态分布的基本特点、粉尘的物理性质在除尘设备设计及选 用中的应用,净化装置性能指标的计算以及颗粒捕集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及计 算。 讨

32、论:是否所用的亲水性粉尘都可以用湿式除尘?粉尘的真密度、堆密度、安息角在除尘技术中有哪些作用? 净化设备并联使用时与单个相比效率将如何变化? 课后作业:粒径分布计算、净化效率的计算、压力损失的计算、粉尘沉降速 度或摩擦阻力的的计算等。第六章除尘装置1、教学目标理解各种除尘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根据各除尘器的适用范围结合颗粒 污染物的基本性质进行除尘器的选择及简单设计。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支撑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机械除尘器1、 2、 3、 41.4、2.2、3.1、10.1电除尘器1、 2、 3、 41.4、2.2、3.1、10.1袋式除尘器1、 2、 3、 41.4、2.2、3.1、1

33、0.1湿式除尘器1、21.4、2.2除尘器的选择与开展1、2、31.4、2.2、3.13、教学要求 了解除尘器的基本类型; 掌握各种除尘器的工作原理,除尘效率的计算; 能进行重力除尘、旋风除尘、电除尘及袋除尘器的简单设计。4、重难点重点:机械除尘器作原理、结构与设计;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选型和 设计;过滤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选型和设计; 难点:旋风除尘器、电除尘器和过滤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及选型计算。5、教学活动课前预习:各种除尘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适用范围。 课堂讲授:进行设备图片及视频的展示,从除尘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入手对 除尘器的适用范围进行讲解。通过实例结合规范讲解除尘器设计与选择的基

34、本要求与要点。并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查阅,了解除尘器的开展动向。 讨论:提高重力除尘器、旋风除尘器及电除尘器效率的方法;旋风除尘器为什么必须保证锥底的气密性;粉尘的比电阻对电除尘器性能的影响,如何改善电除尘器对高比电阻 粉尘的捕集;电晕闭塞原因及解决方法。影响袋除尘器效率的因素,为什么袋除尘器清灰时不宜破坏粉尘初层。 课后作业:重力沉降室、袋除尘、电除尘的相关设计计算、除尘方案的选择 等。 课程小设计:根据烟气流量、粉尘浓度及要到达的排放标准选择合适的除尘 工艺,并进行选型计算。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1、教学目标掌握吸收、吸附及催化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基本原理,能进行吸收设备、吸 附设备简单尺

35、寸的计算;明确吸收、吸附及催化净化在气态污染物净化的典型工 程应用。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支撑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1、2、31.4、2.2、3.1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1、2、31.4、2.2、3.1催化法净化气体污染物1、21.4、2.23、教学要求掌握气体扩散、气体吸收、吸附和催化的基本原理; 掌握吸收速率、吸收塔尺寸的简单计算;掌握利用希洛夫方程的和经验法进行吸附器设计的基本方法; 理解吸收、吸附、催化在气态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并能列举出相关实例。4、重难点重点:双膜理论模型,吸收的机理,吸收速率,吸收设备的计算;吸附 剂,吸附速率,吸附机理,吸附设备性能特点及固定床吸

36、附器的计算; 催化剂,催化原理及其在气态污染物净化中的应用。 难点:吸收塔的设计,吸附设备的计算。5、教学活动课前预习:吸收、吸附、催化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基本原理。 课堂讲授:物理吸收平衡理论知识及吸收速率计算、化学反响吸收速率计算、 吸收塔的设计计算;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定义及区别、常用吸附剂的种类 和特点、吸附平衡与吸附速率、固定床吸附器计算、气固催化反响基本原理 及过程。结合工程实际讲解吸附、催化、吸收在工程中的基本应用。 课堂练习:吸收、吸附、催化的基本原理课后作业:吸收塔高度的计算、吸附器保护作用时间的计算及固定床吸附器 的计算。查阅相关资料,列举吸收、吸附和催化法净化气态污染物在工程

37、中 的应用。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1、教学目标掌握硫氧化物的控制原理与技术,能进行控制工艺的比拟,具备选择二氧化 硫控制工艺的能力。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支撑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硫循环及硫排放11.4燃烧前燃料脱硫1、21.4、2.2燃中脱硫1、 2、 3、 41.4、2.2、3.1、10.1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与净化1、2、31.4、2.2、3.1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1、 2、 3、 41.4、2.2、3.1、10.13、教学要求 了解硫循环及硫排放; 了解燃烧前燃料脱硫方法; 理解燃中脱硫的原理及方法 理解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与净化的方法及原理; 理解和掌握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技术方法及原理。4、重难点重点:燃烧中燃料脱硫技术即流化床燃烧技术,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 回收与净化,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