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融合、资源共享”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医融合、资源共享”实施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体医融合,资源共享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持续推进全民健 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开展,结合XX实际,就促进XX县“体医 融合、资源共享”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按照健康XX、健 康XX的建设部署要求,树立大体育、大健康的理念,发挥体育 在健康促进中的独特优势,坚持改革创新、突破障碍,整合资源, 突出特色的原那么,通过加强体医融合与非医疗健康干预,进一步 发挥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推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 性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健康XX建设作 出贡献。(二)总体目标到2022年,基本建立体医融合
2、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初步建 立基层体医融合服务网络,建成国民体质监测站点,逐步建立国 民体质监测与医疗机构业务协作机制。培育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 队伍,建立体医融合专家库、健身指导方案库与运动处方库。城 乡居民健身意识增强,体质明显改善,全民健身在促进健康的作 用更加突出,成为健康干预的重要手段。城乡居民到达国民体 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到达90.86%及以上,经常参 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到达40%及以上。体绩效评估,发挥绩效考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及时发现问 题,推动落实整改,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附件:关于促进XX “体医融合、资源共享”实施方案任务 落实清单10 -附件关于促进XX “
3、体医融合、资源共享”实施方案任务落实清单需要落实的重点事项落实举措改革任务清单主要任务及责任分工完成时限一、建立和完善“体 医融合”服务网络(-)建设XX县 国民体质监测中 心和监测站点的 建设。依托体育场馆、院校、体检中 心等,建设1个国民体质监测 监测站点,配备专业人员和标 准化的器材1.建设XX县国民体质监测站,配备专业人员和标准化器 材。(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具体落实)2022年,并长期推进。2 .引导和支持乡镇、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及体育健 身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等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县 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牵头并开展指导工作)并长期推进。(-)建设体医融 合健康
4、服务中心 和服务站点。县级体医融合健康服务中心, 基层体医融合健康服务站3.建设XX县体医融合健康服务中心,开展健康评估、体 医融合复合型人才培训及健康指导服务。(卫生健康局牵 头,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配合,相关医疗机构按责任开 展工作)2022年前建成,并长期推进。4.依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资源, 建立基层体医融合健康服务站点。(县级体育部门牵头, 卫生健康部门配合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按责任开展工作)长期推进。一、建立和完善“体 医融合服务网络(三)建立运动 健康和康复专科 门诊。在全县重点医院设立县级运 动康复门诊5.县级重点医院设立运动康复门诊。(县卫生健康委牵头, 县
5、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配合,医疗机构按责任开展工作)2022年前,全县力争1家重 点医院设立运动康复门诊,(四)加强体育与 医疗设施融合。完善城乡体育设施空间布局 规划,加强体育设施与医疗、 健康等设施相衔接、相融合, 推广智能型、智慧型设施。6.完善城乡体育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县文化广电体育旅 游局牵头,自然资源局按责任开展工作)长期推进。7.鼓励公共体育场馆配设运动健康促进站点,在运动场所 配备简易医疗设施,设置运动健身短视频、警示提醒标语, 宣传和告知群众科学运动,防患运动伤害于未然。(县文 化广电体育旅游局牵头,县卫生健康局配合)长期推进。118.结合健康社区、健康村镇、美丽乡村建设,因地
6、制宜建 设一批体医融合型健康主题公园、健康小屋、健康文化长 廊等设施。(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牵头,各乡镇政府、 街道办按责任开展工作)长期推进。(五)推进体医组 织融合探索建立体医融合型社会组 织协作机制,加强体医融合型 社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以及 其他部门社会组织工作融合。9.积极推进各级各类体育组织与医疗卫生、养老、民政等 社会组织对接,加强体医融合型社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以 及其他部门社会组织工作融合。(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 牵头,各乡镇政府、街道办按责任开展工作)长期推进。二、建设和管理体 医融合人才队伍(-)加强培养体 医融合复合型人 才培养一批体医融合复合型人 才队伍10.以骨伤科医生
7、、康复科医生以及全科医生、家庭医生 等为对象在卫生系统培养一批能开运动处方的医生。(县 卫生健康局牵头,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配合,各乡镇政 府、街道办、卫生院按责任开展工作按责任开展工作)2022年前,全县培训各类医 务人员达40人次;2025年 前,全县培训各类医务人员 达80人次。11.实施中医师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培训 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 鼓励其兼任全民健身志愿者,传授科学健身知识。(县文 化广电体育旅游局牵头,县卫生健康局配合,各乡镇政府、 卫生院按责任开展工作)长期推进。二、建设和管理体 医融合人才队伍(-)体育部门和 卫生健康部门共 同开
8、展体医结合 交叉培训。在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培训 和社会体育指导培训中分别 增设科学健身、运动康复以及 基础医疗和急救等课程12.在卫生健康部门开展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培训中, 增设科学健身、运动康复课程。(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 卫生健康部门按责任开展工作)长期推进。13.鼓励和支持健康管理师、保健调理师、康复治疗师等 学习、掌握和推广慢性病预防治疗运动处方(县卫生健康 局牵头,各乡镇卫生院按责任开展工作)。长期推进。14.在体育部门开展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增设基础 医疗和急救课程以及科学健身知识内容(县文化广电体育 旅游局牵头,各乡镇政府、街道办按责任开展工作)。2022年前,全县培训社会
9、体 育指导员达80人次,2025 年前,全县培训社会体育指 导员达160人次,并长期推 进。15.建立体医融合复合型专家库,实行动态化管理(县卫 生健康局牵头,各乡镇卫生院按责任开展工作)。2022年前力争建立体医融合 专家库及专家人数1名,20 25年前探索建立体医融合专 家库及专家人数2名,并长-12 -期推进。16.将体医融合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运动防护师、健身 教练、退役运发动培训和技术等级考核评定内容,推动其 由健身指导向健康指导转变,为广大健身群众和慢性病患 者提供科学锻炼指导服务(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牵头,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按责任开展工作)。长期推进。三、大力开发和发 展科学健
10、身指导服 务工程(-)开展国民体 质监测活动体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共 同开展并推进国民体质监测 工作,动态掌握我县各类人群 的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指标17.体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要共同实施国民体质监测, 将国民体质测试工程纳入各级医疗机构体检工程,并将国 民体质测试结果纳入体检报告指标体系(县文化广电体育 旅游局牵头,县卫生健康局配合,各乡镇政府、街道办、 卫生院按责任开展工作)。2025年前,力争将国民体质 测试工程纳入医院体检工程 的医院1家,并长期推进。18.开展国民体质监测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街道 社区、进乡镇村活动(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牵头,县卫 生健康局配合,各乡镇政府、街道办、
11、卫生院按责任开展 工作)。长期推进。19.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并公布监测结果(县文化广电体育 旅游局牵头)。2025年前,力争县本级完成()建立国民体 质数据库加强各地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建立国民体质数据库,积极发 挥国民体质监测大数据作用20.建立国民体质数据库(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牵头, 各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各乡镇政府、街道办按责任开展 工作)。持续开展,力争2025年前完 成,并长期推进21.探索医学检查和体质测试结果整合,建立个人全生命 周期“体质+健康”数据库(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文化 广电体育旅游局配合,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卫生院按责 任开展工作)长期推进。(三)研发和推广 运动处方
12、组织开展各类运动处方研发 和推广,建立具有XX特色运 动处方库22.组织县级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基地、县级体医融合研究 实践基地、县级体医融合示范工程单位研发运动处方(县 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牵头,县卫生健康局配合,各相关单 位按责任开展工作)长期推进。23.鼓励和支持医院、科研及康复养生机构、健身培训机 构和体育工程协会研发并推广运动处方(县卫生健康局牵 头,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配合)。长期推进。13 -24.在大样本实验和科学研究基础上,建立具有XX特色运 动处方库(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配 合,各相关单位按责任开展工作)持续开展,力争2025年前建 立完成XX运动处方库,并长
13、期推进。25.研发和推广糖尿病、高血压、亚健康、肥胖症及特殊 人群五大工程指导性运动处方(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文 化广电体育旅游局配合,各相关单位按责任开展工作。长期推进。三、大力开发和发 展科学健身指导服 务工程(四)开展和推广 健身运动赛事活 动深入开展、推广各类运动健身 赛事和活动、工程,指导全民 科学健身26.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 局牵头,各乡镇政府、街道办按责任开展工作)长期推进。27.开发和推广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的特色运动健身 工程(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牵头,各乡镇政府、街道办 按责任开展工作)长期推进。28.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健身操等简便易行,对
14、场地 空间要求不高的“一平方米”健身工程(县文化广电体育 旅游局牵头,各乡镇政府、街道办按责任开展工作)。长期推进。(五)开展城乡居 民健康干预活动制定实施特殊人群的体质健 康干预计划,推动运动促进健 康与个性化健康干预融合。29.依托专业医疗卫生机构和县国民体质监测站点与体医 融合服务中心、站点等机构,将运动干预措施融入青少年 近视防控、营养健康干预、脊柱侧弯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 工程。(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配合, 各相关单位按责任开展工作)。长期推进。30.探索体医融合纳入基层健康管理和预防体系,纳入家 庭医生服务团队健康服务,推动运动促进健康与个性化健 康干预融合(县卫生
15、健康局牵头,各乡镇、街道卫生院按 责任开展工作)。长期推进。(-)建立和完善 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充分发 挥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等 协调机构的作用,共同推动体 医融合工作。31.全县各级体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工作 协调机制,设立体医融合办公室,由体育、卫生等部门相 关人员组成,开展联合调研,商议重大问题,激励惩罚、 督查评估等工作,齐心协力抓好体医融合各项工作的落实(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各乡镇政 府、街道办、卫生院按责任开展工作)。长期推进。-14 -四、建立和完善体 医融合协作和管理 机制(-)制定体医融 合服务规范和标 准制定各类体医融合工作制度、
16、服务规范各管理方法等32.严格落实并执行XX医疗机构体医融合服务规范, 研究并制定XX医疗机构体医融合服务实施细那么,明确 和完善体医融合服务机构在建立、服务、管理和评价的规 范和标准。(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 配合)2021年完成(三)积极探索服 务收费机制探索国民体质监测和运动处 方服务收费机制33.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研究将条件成熟、疗效明显、符合 规定的体医融合服务工程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工程或纳入 医疗健康保险支付范围(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牵头,县 卫生健康局配合、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卫生院按责任开 展推开工作)长期推进。五、打字“互联网+ 体医融合健康服 务”智能平台(-)
17、搭建“体医 融合+互联网”服 务平台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科学 健身服务体系,推广健身教 育,提高相关服务可及性和便 利性34.探索建立体医融合服务云,整合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和 健康体检数据资源,建立居民健康与健身档案库和科学健 身大数据平台(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牵头,县卫生健康 局配合、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卫生院按责任开展推开工 作)。长期推进。35.依托体育、医疗卫生、民政、教育等部门资源,搭建X X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基本实现城乡居民电子体质与 健康档案全覆盖(县卫生健康局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 牵头,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卫生院按责任开展工作)2025年前,全县建设“体医 融合+互联网”服
18、务平台1 个,并长期推进。(-)积极开展远 程化会诊与健康 管理。加强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和医 院信息系统相连接,推进智慧 体质测试系统建设。36.推动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和医院信息系统相连接,为运 动风险评估及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提供依据(县卫生健康 局、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牵头,各乡镇政府、街道办、 卫生院按责任开展工作)。长期推进。15 -(三)完善体医融 合服务信息和指 导系统加强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和医 院信息系统相连接,推进智慧 体质测试系统建设。37.依托云平台、透明计算、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利 用移动终端、电脑终端进行就医诊断、健康信息采集和传 输,提供科学健身指导、体质监测、健康咨询、健
19、康体检、 数据查询和在线支付等服务,实现移动医疗探索与尝试, 探索开发智能化的慢性病跟踪随访和监测管理客服端等。 开发体质健康测试、运动风险评估和健身服务等网上指导 系统实现在网上下单可获取服务的功能(县卫生健康局牵 头,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配合,各乡镇政府、街道办、 卫生院按责任开展工作)2025年前完成并长期推进六、开展健康康复 产业()加快体医融 合产业开展推动体医产业与旅游、健康养 生、养老、文化、农业等产业 融合开展,加强体医企合作。38.结合全县全域旅游精品景点,推动具有XX山水资源、 人文优势、民族特色和区位优势的体医融合健康产业发 展。结合乡村振兴工程,推进健身休闲和体育赛事相
20、融合 的特色小镇建设,发挥体医融合多元功能,使遥远乡村群 众获得更多优质的健身健康服务(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 局、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卫生院按 责任开展工作)。长期推进。39.把“乡村振兴”工作做实做深,使遥远乡村群众获得 更多优质的健身健康服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 建设和全域旅游开展等,设计开发健身休闲和体育赛事项 目旅游产品和路线。(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县卫生健 康局牵头,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卫生院按责任开展工作)长期推进。(-)鼓励和支持 社会力量兴办服 务机构支持和引导社会资金和社会 力量参与体医融合工作40.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 机
21、构和运动康复工程,打造一批健身培训、康复养生知名 企业和品牌工程(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 牵头,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卫生院按责任开展工作)。长期推进。七、开展科学健身 知识传播和宣传行 动(-)加强科学健 身的理念融合将体育治沫病,”、“运 动是良匠”、“体育锻炼让健 康寿命更长”等理念融入各地 精神文明建设41.将“体育治 沫病,” “运动是良匠”、“体育锻炼 让健康寿命更长”等理念列入卫生健康教育体系(县卫生 健康局牵头,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配合,各乡镇政府、 街道办、卫生院按责任开展推开工作)。长期推进。-16 -(-)加强全民健 身宣传教育采取各种方式,通过各类平 台,普及
22、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 技能42.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设全民健身栏目,举 办讲座论坛,制作公益广告、宣传片(画),出幅员书、 音像制品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工作。结合每年“xxxx” 系列活动、8月8日全民健身日等健身健康主题活动,传 播健身健康知识,传授健身健康技能(县文化广电体育旅 游局、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卫生院 按责任开展工作)。长期推进。43.建立居民科学健身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播资源库, 举办各类线上和线下科学健身学习活动,普及科学健身知 识和健身技能(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牵 头,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卫生院按责任开展工作)2022年完成,并长期推进
23、。44.将科学健身与XX地域文化、城市文化、民族文化等有 机结合,推出一系列群众喜爱、贴近生活、丰富多样的科 学健身主题作品,讲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树立科学健 身典型,使全民健康新理念深入人心。(县文化广电体育 旅游局牵头、县卫生健康局配合,各乡镇政府、街道办、 卫生院按责任开展推开工作)。长期推进。七、开展科学健身 知识传播和宣传行 动(三)积极倡导健 康生活方式通过推广实行工间健身制度、 编制XX全民健身指南、创立 宣传基地等推广体医融合服 务健康模式,倡导健康生活方 式。45.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 准,推广实行工间健身制度。(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 牵头,各乡镇政府、
24、街道办按责任开展推开工作)长期推进。46.编制发布XX居民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县文化广电 体育旅游局牵头,各乡镇政府、街道办按责任开展推开工 作)。2022年前完成,并长期推进。47.遴选建设体医融合知识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宣传基地 (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卫生院按责任开展工作)。2025年前建成1个。48.全县各级体育部门联合卫生健康部门定期组织开展 “体医融合促进健康系列巡讲”、“体医融合科普讲堂”、 “社区运动干预慢性病”等各类运动促健康活动,推广促 进“体医融合”服务健康开展。(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卫生院按责任
25、2022年前,完成每年2次, 2025年前,完成每年3次, 并长期推进。17开展工作)。-18 -到2025年,建立比拟完善的体医融合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国民体质监测与医疗机构业务协作机制更加完善,体医融合健康 服务机构基本实现县级全覆盖,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城乡 居民提供丰富的运动健康指导服务,全民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 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城乡居民到达国民体质测 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到达91%及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 炼人数比例到达41%及以上。(三)主要指标促进XX体医融合、资源共享实施方案主要指标:工程序号指标期限内容标质 指性2022 年2025 年建立和完善“体 医
26、融合“服务网 络1建设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配备专业 人员和标准化器材1个约束性2建立县级“体医融合”指导服务中心1个约束性3在重点医院开设县级运动康复门诊1个预期性4全县培训医务人员40人(次)80人(次)约束性5全县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80人(次)160人 (次)约束性“体医融合”人 才培养建设项 目6建立体医融合专家库及专家人数1名2名预期性7将国民体质测试工程纳入医院体检 工程的医院1家预期性8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并公布监测结果12预期性科学健身指导 服务工程9建立国民体质数据库持续开展100%完成预期性10建立XX运动处方库持续开展100%完成预期性11全县建设“体医融合+互联网”服务 平台
27、1个约束性12实现体质健康测试、运动风险评估和 健身网上下单服务功能持续开展100%完成约束性打造“体医融 合+互联网” 工程13编制发布XX居民体育健身活动指 南100%完成约束性14定期组织开展大中型科学健身知识 讲座等各类运动促健康活动2次/每年3次/每 年约束性“体医融合”科 普宣传建设项 目15创立设体医融合知识和科学健身指 导服务宣传基地1个约束性二、主要任务(一)建立和完善体医融合服务机构和组织网络,健全体医 融合服务体系1 .建设县国民体质监测站。依托县体育场馆、学校、医院体 检中心等资源,按照网络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建立县国民 体质监测站,配备专业人员和标准化器材。引导和
28、支持乡镇、街 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及体育健身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等建立国 民体质监测站(点)。2 .建设体医融合健康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参照上级体医融 合健康服务基地标准,依托卫生健康、体育、医疗机构等部门资 源,建设县级体医融合健康服务中心,开展健康评估、体医融合 复合型人才培训及健康指导服务。依托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基层 体医融合健康服务站,提供常态化健康监控和科学健身指导服 务。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健康促进和科学健身服务机构。3 .建立运动健康和康复专科门诊。在县本级选择1家重点医 院建立运动康复门诊或科室,充分发挥体育治“未病”与“康复” 的健体功能,将医疗的“治”体与体育的“复”体有机
29、结合。鼓 励和支持有资质的社会医疗机构和健身机构开展、提供运动健康 和运动康复指导服务。4 .加强体育与医疗设施融合。完善城乡体育设施空间布局规 划,充分开发城乡空间承载体育元素的潜力,将体育设施与城乡 建设、教育、园林、旅游、文化、养老、农业、医疗场地设施相 衔接。在体育公园、体育小镇、体育综合体、体育休闲农庄等融 入医疗卫生软硬件设施,鼓励公共体育场馆配设运动健康促进站 点,在运动场所配备简易医疗设施。鼓励各地在健身健康场地配置贴近百姓需求、智能化、高品质医疗康复设施、慢性病康复设 施;在公园步道等体育场所设置运动健身短视频、警示提醒标语, 宣传和告知群众科学运动,防患运动伤害于未然。结合
30、健康社区、 健康村镇、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体医融合型健康主 题公园、健康小屋、健康文化长廊等设施。5 .推进体医组织融合。探索建立体医融合型社会组织协作机 制,积极推进各级各类体育组织与医疗卫生、养老、民政等社会 组织对接,推动健身与健康服务一体化开展,形成“部门联合、 组织联手”的融合开展新格局。加强体医融合型社会组织与基层 党组织以及其他部门社会组织工作融合,发挥基层党组织对体医 融合工作的领导,加强体医融合社会组织联建共建工作,完善体 医融合的组织支撑体系。(二)建设和管理体医融合人才队伍,丰富体医融合服务科 学体系1 .加强培养和管理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以骨伤科医生、康 复科
31、医生以及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等为对象,在卫生系统培养一 批能开运动处方的医生。重点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 院的医生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好医疗处方和运动处方,鼓励 其兼任全民健身志愿者,传授科学健身知识,引导群众主动参与 运动健身。实施中医师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鼓励 和支持健康管理师、保健调理师、康复治疗师等,学习、掌握和 推广慢性病预防和治疗的运动处方。建立体医融合复合型专家 库,实行动态化管理。2 .开展体医融合交叉培训I。在卫生健康部门开展的健康生活 方式指导员培训中,增设科学健身、运动康复课程。在体育部门一 4 一开展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增设基础医疗和急救课程以及
32、科 学健身知识内容。将体医融合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运动防护师、 健身教练、退役运发动、体育院校毕业生培训和技术等级考核评 定内容,推动其由健身指导向健康指导转变,为广大健身群众和 慢性病患者提供科学锻炼指导服务。(三)大力开发和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工程,丰富体医融 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1.开展民体质监测活动。体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要共同实施国民体质监测,将国民体质测试工程纳入各级医疗机构体检 工程,并将国民体质测试结果纳入体检报告指标体系。科学选择 监测对象,做好数据归档工作,动态掌握全县各类人群的国民体 质监测数据指标,有针对性地开出运动处方,指导群众科学健身, 定期公布国民体质监测结
33、果。2 .建立国民体质数据库。加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建立国民 体质数据库,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为体育、卫生 部门提供全民健身和国民健康综合数据分析及决策依据,为健康 XX建设提供数据支持。探索医学检查和体质测试结果整合,建 立个人全生命周期“体质+健康”数据库。3 .推广运动处方。按照上级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基地、上级体 医融合研究实践基地、上级体医融合示范工程单位研发和推广的 运动处方,结合本地实际,重点为糖尿病、高血压、亚健康、肥 胖症及特殊人群五大工程推广指导性运动处方。在大样本实验和 科学研究基础上,建立具有XX特色运动处方库。4 .开展和推广健身运动赛事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
34、赛事和 活动,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开发和推广针对不同人群、 不同环境的特色运动健身工程,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健身操 等简便易行,对场地空间要求不高的“一平方米”健身工程。将 体医融合纳入“XX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基层活动”内容。5 .开展城乡居民健康干预活动。构建运动伤病预防、治疗与 急救体系,制定实施特殊人群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依托专业医 疗卫生机构和县国民体质监测站点与体医融合服务站点等机构, 将运动干预措施融入青少年近视防控、营养健康干预、脊柱侧弯 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工程。探索体医融合纳入基层健康管理和预 防体系,纳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健康服务,推动运动促进健康与 个性化健康干预融
35、合。(四)建立和完善体医融合协作和管理机制,为体医融合发 展提供机制保障1 .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县体育部门和卫生健康 部门工作协调机制,设立体医融合办公室,由体育、卫生等部门 相关人员组成,开展联合调研,商议重大问题,激励惩罚,督查 评估等工作,齐心协力抓好体医融合各项工作的落实。2 .执行体医融合服务规范和标准。严格落实并执行XX医 疗机构体医融合服务规范,研究并制定XX医疗机构体医融 合服务实施细那么,明确和完善体医融合服务机构在建立、服务、 管理和评价的规范和标准。3 .积极探索服务收费机制。探索国民体质监测和运动处方服 务收费机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研究将条件成熟、疗效明显、
36、符 合规定的体医融合服务工程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工程或纳入医疗 健康保险支付范围。(五)打造“互联网+体医融合健康服务”智能化平台,提 高体医融合健康服务水平1 .搭建“体医融合+互联网”服务平台。县级体育部门和卫 生健康部门要开发、利用PC端(电脑端)、手机端以及利用各 类媒体开展不同形式的体医融合相关知识的推广教育,打造线上 线下一体化的服务体系。依托体育、医疗卫生、民政、教育等部 门资源,与“XX数字健康共同体”进行对接,基本实现城乡居 民电子体质与健康档案全覆盖。针对社会需求,支持和鼓励各级 健康医疗机构、国民体质监测站开发、购买和推广运动促健康的 技术和支持工具、软件,提高体医融合服务的
37、可及性、高效性和 便利性。2 .积极开展远程化会诊与健康管理。推动国民体质监测数据 和医院信息系统相连接,为运动风险评估及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 提供依据。依托云平台、透明计算、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利 用电脑终端、移动终端进行就医诊断、健康信息采集和传输,提 供科学健身指导、体质监测、健康咨询、健康体检、数据查询和 在线支付等服务,实现移动医疗探索与尝试,探索开发智能化的 慢性病跟踪随访和监测管理客服端等。开发体质健康测试、运动 风险评估和健身服务等网上指导系统,实现在网上下单可获取服 务的功能,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指导服务。(六)开展健康康复产业,促进健身健康消费L促进体医产业与旅游、健康养生
38、、养老、文化、乡村振兴 等产业融合开展。结合全县全域旅游精品景点,推动具有XX山 水资源、人文优势、民族特色和区位优势的体医融合健康产业发 展。结合乡村振兴工程,推进健身休闲和体育赛事相融合的特色 小镇建设,发挥体医融合多元功能,使遥远乡村群众获得更多优 质的健身健康服务。2.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服务机构和工程。支持和引导社 会资本开办养生康复、运动健身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每 天投入一元钱,体质监测一整年”健身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开办 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和运动康复工程。引进健 身培训、康复养生、产品生产知名企业和品牌工程落户XXo鼓 励开展以健康信息档案、健康检测、健康干
39、预、慢性病管理、家 庭医生、健康咨询、健康保险等为主的健康管理产业。(七)开展科学健身知识传播和宣传行动,提升居民科学健 身素养1 .加强科学健身的理念融合。将“体育治未病” 运动 是良医”“体育锻炼让健康寿命更长”等理念融入各地各单位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卫生健康教育体系,引导人们树立体 育健康观,形成体育生活化的社会气氛,提升民众健康素养。2 .加强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 设全民健身栏目,举办讲座论坛,制作公益广告、宣传片(画), 出幅员书、音像制品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工作。结合每年“XX XX”系列活动、8月8日全民健身日等健身健康主题活动,传 播健身健康知
40、识,传授健身健康技能。3 .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 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落实工间操健身制度。编制发布XX 居民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创立体医融合知识和科学健身指导服 务宣传基地。邀请专家定期为基层开展“体医融合促进健康系列 巡讲” “体医融合科普讲堂区运动干预慢性病”等各类运动促健 康活动,推广促进“体医融合”服务健康开展。推广普及中医养 生保健知识及易于掌握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三、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县体育、卫生健康部门切实重 视体医融合工作,加强工作指导,把体医融合纳入各级全民健身 工作协调机制、健康行动推进委员会议事内容,各相关部门、单 位和机构要
41、按照工作职责,压实责任,形成高效工作的推进机制。 牵头部门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落实属地责任,加强协同配合, 其他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按职责分工部署和开展工作。(二)细化方案,强化成效。县体育部门、卫生健康部门要 按照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健全部门联动机制, 细化工作方案,按照时间节点组织实施,逐项将任务举措抓实抓 细抓出成效,确保工作顺利进行。(三)整合资源,保障经费。县体育部门、卫生健康部门要 积极汇同本级财政,建立持续稳定的体医融合开展多元投入机 制,统筹安排体医融合开展经费并加大投入力度。要积极争取上 级部门相关的工程资金并开展试点工作。引导和支持社会商业资 金投资体医融合服务产业,为体医融合开展融资提供支持。(四)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实施监管。建立和完善评价激励 机制,对支持和参与体医融合并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单位、机 构和个人进行表彰。结合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创立工作以及全民 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示范工程、示范单位评选工作,开展先 进典型及示范单位和示范地区评选活动。同时,建立考核指标体 系和工作推进情况督查机制,加强进度检查,强化对实施责任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