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41935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L2022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注重此世、安住当下,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品格, 蕴含在儒、道、佛的经典文本当中。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忽 略中国文化注重“当下”这一重要维度。儒家注重此世,关注现实人生。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 “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在孔 子看来,关注今生,活在当下,敬鬼神而远之,不做杞人忧天之思,不热衷于谈论怪力 乱神之事,这才是对生命的敬重。礼记大学载:“知止而后有定,

2、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所谓的“安”,指的就是此心安住当下。 儒家强调通过减少外缘,让自己的心慢慢变得专注,在这个专注的过程当中,内在的智 慧将不断显现。反之,那么“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道家也强调接受与安住当下。老子“无为”之道的本质就是接受与安住当下,这是一 种随顺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简单而深刻的智慧。对于个体生命而言,活着的方式 只有一种,那便是与当下接轨,而唯一能够体会到生命流动的地方,就是此时此刻。在 道德经八十章中,老子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 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所谓“甘其食,美其服

3、,安其居,乐其俗”,指的 是,老百姓安于现状,活在当下,他们以其所食为甘甜,以其所穿为美丽,以其风俗为 快乐,以其居住为安恬,这实际上是“有道”之人安住当下的状态。在道家那里,“无 为“不争”,就是顺应自然,安住当下,不滞留于过去,不执着于未来,而是始终对 当下保持觉知,不争不贪,更重要的是,不与当下抗争。佛教更是强调保持觉知,活在当下。佛教中所说的“正念”,即是保持觉知、安住当 下,也就是从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虑中摆脱出来,有意识地、全神贯注地觉察当下的一切, 它是佛陀的根本教义“八正道”之一。在佛教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完 美不存在于将来,而是在此时此地,因此,只有放下过去,放下未

4、来,时时保持全然的 觉知,深入观察生命每一个微细的活动,安住在身心的各种现象当中而不执着于它,方 能真正明了佛陀的教导。切勿“贪观天上月,失却掌中珠”。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主耍是指“心”(“意识”)处在此时此地。王阳明屡次是。这个问题不仅中国有,国外也屡见不鲜。破除封建迷信,科普战线是天然的主力军。同时人们还需意识到,科学的思维方式也是将封建迷信、伪科学等活动斩草除根的神兵利器。当人们暂时面对无法解释或未知时, 最有助于人们正确作出判断的无疑是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思维追求严谨求实的精神,主张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开展的内在规律;而伪科学 往往借助科学的旗号,地确立观点,然后再牵强附会地寻求“

5、证明”。地说, 科学是瞄准靶心再射箭,而伪科学那么是先射箭,再画上靶心。()-科学的思维方式。尽管伪科学、封建迷信活动仍有一定生存的土壤,但科学思维方式确实立,终会将 它们驱除出去。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改头换面A.改头换面甚至先入为主通俗B.乔装打扮以至喧宾夺主通俗C.改头换面以至先入为主准确D.乔装打扮甚至喧宾夺主准确.以下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想要破除伪科学,让公众知晓射箭规那么尤为必要B.要让公众知晓射箭的规那么,才能根本破除伪科学C.如果公众知晓射箭的规那么,就能彻底破除伪科学D.想要破除伪科学,就必须让公众知晓射箭的

6、规那么.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当人们面对未知或暂时无法解释时,最有助于人们作出正确判断的无疑是科学 的思维方式。B.当人们面对未知或暂时无法解释的事物时,最有助于人们作出正确判断的无疑 是科学的思维方式。C.当人们面对暂时无法解释或未知时,最有助于人们正确作出判断的无疑是科学 的思维方式。D.当面对未知或人们暂时无法解释的事物时,最有助于人们作出正确判断的无疑 是科学的思维方式。19 .请概括以下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要超过25个字)金属也会“疲劳这种疲劳可以引起车轮断裂,火车颠覆。据统计,金属构件 有80%以上的损坏是由疲劳引起的。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均匀,

7、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 集中区。内部缺陷处还会有许多小裂纹。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增大,直到材料第10页,共23页 不能继续负载应力,构件就会毁坏。在金属构件中添加各种“维生素“(稀土元素), 采取免疫疗法等,是增强金属抗疲劳能力的有效方法。金属疲劳也能产生妙用,利 用它的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裂机,可以切削许多过去难以切削的材料。下面是某物业公司的一封致歉信,在字形、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都存在问题,请找出其 中五处并修改。尊敬的各位业主:你们好!今日由于设备检修,导致小区停电的突发事件。我仅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向 各位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真诚致歉。对于今日给您及家人造成的不便,我们敬谢不敏。 事后,我们

8、及时做了反思和检讨,并保证努力把日常工作层层细化,坚决杜绝此类事件 不再发生。我们坚信,只要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就能不辜负你们的信任。XX物业公司2018年11月29日答案和解析13.【答案】A、A、D【解析】(1) B. “只须就是”主观臆断,表述绝对化。C.曲解原意,“放心” 并非放下心来,第五段王阳明说的“徒放心耳”意指只能放任己心,不能安守当下。今 天我们说的“放心”与王阳明说的意思不同。D. “更精微更有意义”无中生有。(2) A. “逐层递进地分析”有误,应该是并列结构。(3) D.幽居汴京的李煜不是中国文化当下精神的代表。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 主要是指“心”(“意识”)处在此

9、时此地,“李煜”明显不属于此列。答案:(1) A(2) A(3) D(1)此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 息,然后与选项比拟。(2)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 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3)此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 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 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 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

10、题准确率的关键。46.【答案】C、D、【解析】(1)C.材料二中明确指出我国自民法通那么以来就一改传统民法“重物轻人” 的观念,而并非是指民法典改变这一观念,选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2) D.材料三中指出,是“大多出现在”,而非“是指”,此处属于以偏概全的错 误;且后句应该为“以空画大饼、责骂加偶尔表扬”而不是“或偶尔表扬”,属于混淆 或然必然的错误。(3)结合“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那么,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第12页,共23页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是我国民事法律制

11、 度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法典以民 命名,以反映人民的意愿、保障人民的权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充 分表达出它的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人格权编是人民权利最重要的宣言书,规定着人 民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是弘扬和维护人格尊严的最直接的规范基础”“互联网、人 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高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人的隐私、个人信息、 名誉等人格权的保护带来更为严重的威胁。为此,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格权立法,强化人 格权保护,就显得更为迫切”等句子可以具体概括。答案:(1) C(2) D(3)民,是市民之意,材料一说到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那么,

12、是法官裁判 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民,反映了这部法典“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材料二说, 以“民”命名,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保障的是人民的权益,满足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从材料三看出,这部法典将会是老百姓的倚靠,是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依据。(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 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 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 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

13、系上下文体会。(3)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 然后概括。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说明作者观点的语 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拟。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 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表达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 符合题干的选项。79.【答案】B、【解析】1. B(1)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如对鹤鸟的外形、神态、鸣声、动作等 的刻画是正面捕写,直接、生动、鲜活地展示出鹤鸟的形象,“我”的心理、

14、情感和联 想等是侧面烘托,间接强化、突出了鹤鸟的形象和品性;正面描写中运用了拟人、比 喻、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绘声绘形绘色地描摹出鹤鸟的音容美姿。(2)突出 了鹤的美丽高雅、真诚率性的特征。2. (1)20世纪60年代末作者下乡的农场是因鹤得名的鹤岗市鹤立河农场,并有幸 在水库边草甸深处看到一只白色的长脖老鹤觅鱼、起飞;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春天 的清晨在哈尔滨市动物园晨练时有幸观赏到笼中之群鹤的舞蹈;自己的两个外侄女被 公爹起名为鹤立和鹤飞。(2)抒发了对鹤鸟这“天才的舞蹈家”的喜爱之情,表达了 为保护野生鹤鸟及其生存环境做出更多努力的强烈心愿。略略1013.【答案】C、B、D、【解析

15、】(1)“诏”是“答”的宾语,“飞自为表答诏”的意思是岳飞自己写奏章答 复诏书,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B; “真有”是确实有的意思,不能分开,排除D。 应选:Co句子翻译为:岳飞北伐,大军到汴梁的朱仙镇时,皇帝下诏书让他班师回朝, 岳飞自己写奏章答复诏书,忠义的话语,出自肺腑,确实有诸葛孔明的风范,但是最终 死在秦桧的手里。(2) B. “文中指日常穿的本色或白色便服”错误,“素服”在文中是“向来佩服”的 意思。(3) D. “都得到大量赏赐”理解有误,根据原文“凡傅成其狱者,皆迁转有差”,应 该是“都不同等级地升了官”。(4)岂:怎么会,难道;去U:推辞;敬服:尊敬佩服。句子翻译为:岳飞说:

16、“现 在皇上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 候? ”推辞不肯接受,吴玲更加尊敬佩服他了。挫:屈服;何功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功”。句子翻译为:岳飞性格忠诚、慷慨激 烈,议论持守公正,不屈服于人,每每辞官必然说:“全军将士出力,我有什么功劳? ”答案:(1) C(2) B(3) D第14页,共23页(4)岳飞说:“现在皇上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怎么会是我们当 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 ”推辞不肯接受,吴圻更加尊敬佩服他了。岳飞性格忠诚、慷慨激烈,议论持守公正,不屈服于人,每每辞官必然说:“全军将 士出力,我有什么功劳? ”参考译文:岳飞,字鹏

17、举,相州汤阴人。岳飞出生时,有天鹅般的大鸟,在屋顶上飞过并鸣叫, 因此父母便为他取名“岳飞”。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他派人去探望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他的母亲有很难治愈的疾病,要喂药一定耍亲自来。他的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 饭三天。他的家里没有姬妾陪侍。吴圻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妆扮了有名的 女子送给岳飞。岳飞说:“现在皇上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怎么会是 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 ”推辞不肯接受,吴圻更加尊敬佩服他了。岳飞年轻 的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在某天到达河朔的时候,才可以痛快地喝酒。” 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当初想为岳飞

18、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 凭什么安家立业呢? ”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吝惜钱,武臣不 吝惜死,天下就太平了。”(岳飞)擅长用少数人攻击很多人。(他)想要有所举动的时候,就全部招集各个 统制来一起谋划,决定了计谋以后再战斗,所以只有胜利没有失败。他突然遇到敌人的 时候,就按兵不动,所以敌人说他们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曾经问(他) 用兵之术,(他)说:“仁义、智慧、信心、勇气、严格,缺少一样都不可以。”荆湖 平定,招募农民经营田地,又作为屯田,每年节省一半的漕运。皇帝亲手书写曹操、诸 葛亮、羊祜三人的事迹赏赐给他。岳飞在文章后题跋,单单指出曹操是奸贼

19、因而鄙视他, 特别被秦桧所讨厌。当初,岳飞被关在狱中时,大理寺丞李假设朴、何彦猷,大理卿薛仁辅等都说岳飞无 罪,万俟离把他们都弹劾赶走。宗正卿赵土健(拼音为n询o),请求以全家老少百口人 的性命担保岳飞,万俟离也弹劾他,赵土像被贬逐建州而死。平民刘允升上书朝廷为岳 飞鸣冤,被关到大理寺处死。但凡附会凑成岳飞冤狱的人,都不同等级地升了官。岳飞 性格忠诚、慷慨激烈,议论持守公正,不屈服于人,每每辞官必然说:“全军将士出力, 我有什么功劳? ”最终因此而被害。史论说:西汉以来,像韩信、彭越、周勃、灌婴担任将军,每个朝代都不乏其人, 寻找像岳飞这样文武全才,仁义与智慧俱全的人,每个朝代都不多见。历史上

20、说关云长 精通春秋左传,然而不曾看到他写的文章。岳飞北伐,大军到汴梁的朱仙镇时,皇 帝下诏书让他班师回朝,岳飞自己写奏章答复诏书,忠义的话语,出自肺腑,确实有诸 葛孔明的风范,但是最终死在秦桧的手里。(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此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拟。(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 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

2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 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到达词达句顺。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 .留:留就是保存。但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 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存不变。2 .补:补出省略成分。3 .册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但凡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 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 .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 .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那么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 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

22、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 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1415.【答案】C、【解析】(1)C. “说明作者对放纵自我、享受当下的否认”错,此处不管是“拟把疏 狂图一醉”还是“对酒当歌”都是作者想要借酒和歌抒发自己的愁绪和思人的感情。故 选Co(2) “无言谁会凭阑意”的意思是默默无言,谁能理解凭栏眺望的心意呢? “无言” 是因为无人倾诉,“谁会”说明无人理解,表现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寂寞。“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直接点明“春愁”,春愁让人黯然销魂。“草色烟光残照里”是借景抒情, 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芳草无边,就像诗人的愁绪一样, 无穷无尽。“衣带渐宽终

23、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明消瘦、憔悴都是为了她,相思太 苦,点出词人怀人之情。第16页,共23页答案:(DC(2)孤独寂寞之感。“无言谁会凭阑意”,表现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寂寞。春愁。“黯黯”“草色”两句把自己的愁绪形象地描绘出来,芳草萋萋,愁绪无边。怀人。 最后两句直接表达自己因为思念“伊人”而变得憔悴、消瘦。译文: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 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 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算把放纵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 反而觉得毫无意味。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

24、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 憔悴。赏析:此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的落魄感受和缠绵情思,抒 情写景,感情真挚,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 “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 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 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 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划尽还生,很容易 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

25、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 亲爱的人。至于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词人却到此为 止,不再多说。“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 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 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 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 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栏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 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

26、的 内容,却加重了 “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 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词人在这里闪烁其辞,让读者捉摸不定。下片 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 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 “春愁”的深沉,单靠 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 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 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 “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

27、缠绵执着。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 “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 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 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 思”二字。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 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 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到达高潮的时候, 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1)此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

28、的把握的能力。解答 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 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 等进行分析概括。(2)此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 的载体,意象所表达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 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表达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 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 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

29、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 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 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 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第18页,共23页 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

30、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表达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 表达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16.【答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解析】故答案为: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酹)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重点字:赢)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重点字:寒)该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 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 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句积累: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31、卷起千堆雪。3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4 .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5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7.【答案】让苦难,随风去每一朵花都将经历风雨,一阵摇曳震荡之后,有的或许会跌下枝头,与叹息一同归 于尘土;有的那么仍旧傲立枝头,将微笑留给果实。同样,每一条人生之路,也可能迂曲多阻,或遇虎豹当道,或遭骇浪当头。只是, 当一些人抱着山石哭泣悲伤之时,另一些人已经挺起胸膛,撇下苦难,向着更光明的方 向迈进。苦难是人生的分水岭,乐观的人翻越而去,不再回头;悲观者那么抱膝长叹,逆遭不 前。其实,其间不管多么蝮峻多么艰险,只要翻过这些山峰,反面就可能有山路,或蜿 蜒曲折或笔直如箫,通向成功。

32、是的,山的那头,夕阳下,黄昏的天地金黄灿烂;就在天际,那青山与红霞相交处, 告诫弟子思虑过多徒劳无益,他说:“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 何益?徒放心耳!”对于那些已经过去的事和还没到来的事,思虑它们有何益处呢?那 样只会距离自己的良知本心愈来愈远。故而,要通过“致良知”的功夫,破除“心中贼”, 恢复“此心光明”,就是让心安住当下。应当指出的是,安住当下,并不意味着安于现状,及时行乐,浑噩度日,而是保持警 觉,活在当下,更加有意识地去生活。也就是说,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当中,走出意识昏沉,远离心不在焉。对于过往,不作无谓的计较,也不作耽溺的留恋; 对于未来,不作不

33、切实际的幻想,也不作杞人忧天的担忧,而是将此心专注于此时此刻, 在每一个行动当中保持觉察,即时应对生命中的每分每秒。(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12月7号11版,作者谢青松).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儒、道、佛都注重“当下”,但用意不尽一致:儒家重治世,道家重修身,佛 家重修心。B.把过去和未来彻底隔断,只须牢牢把握现在,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当下”精 神。C.王阳明告诫弟子说,思虑过去未来事徒劳无益,所以要放下心来,安住当下。D.佛教强调保持觉知,活在当下,显然比儒家、道家的当下观更精微更有意义。1 .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章用先总论后

34、分论的结构,逐层递进地分析了儒、道、佛经典文本中“注重 当下”的精神品格。B.文章从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出发,指出要关注中国文化注重“当 下”这一重要维度。C.文章引用道德经中的一段话,是为了论证老子“无为”之道的本质就是接 受与安住当下。D.文章尾段补充阐释了 “安住当下”的精神内涵,告诫我们在学习T作日常生活 中不能堕入新的蒙昧。2 .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儒家的“曾点之志”强调因时因地制宜,随缘而安,自得其乐,任意逍遥,内 心没有纠葛,显然也是一种活在当下的状态。B.庄子“逍遥游”所描述的状态,就是内心突破重重藩篱障碍,全然地安住当下, 从而到达精神上

35、真正的自由。C.佛教强调行住坐卧皆是修行,学会安住当下,不能百种需索、千般计较,不能第2页,共23页 正在演绎凤凰的涅槃,正在上映浴火的重生。然而,就是这么一道道坎,伤透了多少人的心?它们的阴霾遮住了多少人的视线? 有多少人没能挣出纠缠的曲线,又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抑郁彷徨!福克纳在他的小说中说道:他们在苦熬。许多人确实在苦熬、他们幻想,假如架起 柴火,把苦难放在瓮里煮烂,也许就会做出一道生命的好汤-可是,他们错了。他们用 一生的心血熔化苦难,最终的结果是,苦难满意如意地将他们沦为钳奴,他们的生命, 只不过是永不停歇地为苦难本身编织嫁衣。走出苦难!正像罗马一位诗人所说的:昨日之余,积于身,累于心

36、。既如此,何不抛开苦难,忘记心中的痛楚!红楼梦描绘了一个悲剧的世界,可是并非所有人都似黛五那般弱不禁风。在一片花 丛当中,我们也找到了湘云这朵笑傲风霜的花儿。她的身世并不比黛玉好,不仅襁褓之 中父母违,还受青春守寡之磨难。然而,我们从她的风谈玩笑当中,看不到忧愁的影子、 接踵而至的苦难并不能改变这个豪爽的女子,她始终坦然潇洒地笑对人生。回眸历史,雨井烟垣,也诈,我们真该比苦难随波而去。就像苏东坡吃面条的慨叹: 九三郎,你何必去咀嚼它呢?花落就落了吧,抛下苦难,放一声旷达的仰天长啸!【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理解这那么材料需要结合故 事和人物对话,深度挖掘内涵,吃面条

37、只是个表象,据此可见苏轼与黄庭坚两人体悟人 生的不同态度。据此可知,文章的立意应是“体悟人生的态度”。在构思时应注意两个 方面:一是材料的限制性-要求理解材料,以“两人体悟人生的不同态度”为切入点, 不能脱离“人生态度”这个中心。二是它的开放性-既可以从黄庭坚的角度肯定“咀嚼” 苦难的人生态度,也可以从苏轼的角度肯定旷达的人生态度;还可以辩证地看待,客观 地评价两人的人生态度。参考立意:(1)做人应该具有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2)智慧的人生,恰恰在于能够理智地取舍。材料作文常存在的误区:1 .割裂材料:对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不能只抓之言片语,以偏概全。2 .认识浅薄,外表化:材料作文中,作文文

38、题有显性的信息,也有隐性的信息,隐性的信息如言下之意,引申 之义,比喻之意,寓深刻的道理于简明的故事中,对此,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第20页,共23页 不能揭开题面隐喻,透视出所给材料的寓意,就会造成跑题。3 .审题正确而缺少材料。4 .答题节奏不好,时间不够。1820.【答案】A、D、B【解析】(1)改头换面:只在外表上有所改动,其内容却依然如故,比喻只改外表和 形式,内容实质不变。乔装打扮:指进行伪装,隐藏身份。此处指只改外表和形式,内 容实质不变出现在人们视线中,故:改头换面,排除BD。“甚至”是表程度的副词,“以至”是表结果的连词。先入为主: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可能在头脑中

39、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 同的意见时,不容易接受。喧宾夺主:指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 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通俗”是往浅处说;“准确”是往科学性上说。从后面的比喻手法来看,选用“通俗” 恰当。排除C。(2)从承接前文“而伪科学那么是先射箭,再画上靶心”的角度分析,应先“想要破除 伪科学”,排除B、C项;从后句的破折号看,是对“射箭的规那么”的解释,应承接上 句的宾语“规那么”,排除A项。(3) A. “当人们面对未知或暂时无法解释时”,成分残缺。C. “当人们面对暂时无 法解释或未知时”,成分残缺;“最有助于人们正确作出判断”,语序不当。D. “当 面

40、对未知或人们暂时无法解释的事物时”,语序不当。答案:(1)A(2) D(3) B(1)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 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 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 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2)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 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 辑严密的句子。(3)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

41、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 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 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 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 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 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 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21 .【答案】概括语段要提炼语段主要内容要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不能遗漏关键信息。 材料的内容是“金属也会疲劳针对这一论断,材料主要从金属

42、“疲劳”的危害、 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参考答案:金属“疲劳”的危害、成因、预防及利用。【解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要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1、要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分几层,层意是什么;2、概括层意,抓住要点;3、注意设题角度,有时是概括要点,有时是拟定题目,有时的缩减内容。要根据题目 的不同要求去压缩;要点概括:主要涉及观点、态度,侧重在思想认识的概要上;拟定题目:主要侧重于中心内容,主题把握程度;缩减内容:主要侧重内容的概要,应多注意对象、时间、事项、程度等。22 .【答案】此题的题干已经指出语段是“某物业公司的一封致歉信,在字形、语法和 语言得体方面都存在问题

43、”,要求“找出并作修改”。仔细阅读这封致歉信,可发现: “导致小区停电的突发事件”,事件是指一件事情,可以是发生过的,也可以是没有 发生过的,可以指好事或坏事。事故应该是指已经发生过的,而且是坏事情才会说成事 故。这里是致歉信,应该是发生过的。一般是“由于,”或者”导致”, 此处两个句式杂糅,删去“导致”,“小区停电的突发事件”语序不当,综合起来,应 该为“小区突发停电事故”。“仅”,意思是仅仅,题干已经指出是致歉信,不能表 示物业抱歉的态度,可改为“谨”(谨:恭敬地)。“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为口第22页,共23页 语,此文是致歉信,要用书面语,可改为“业主”(书面语体)。“敬谢不敏”,恭

44、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是表示推辞的客气话。不合语境,可改为“深表歉意 遗憾”。“不再发生”,前面已经有“杜绝”,此处再进行否认,为双重否认,属于 否认不当,可改为“再次发生”。答案:“导致小区停电的突发事件”改为“小区突发停电事故”;“仅”改为“谨”;“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改为“业主”;“敬谢不敏”改为“深表歉意/遗憾”;“不再发生”改为“再次发生”。【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问题得体和语体得体,问题得体主要 是要符合特殊问题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 “谦辞”和“敬辞”的运用。语言得体运用看准对象要注意谦辞和敬辞,要注意禁忌语。讲话

45、要讲究分寸,巧妙用语, 日常场合亲切、自然,正式场合庄重、规范,娱乐场合幽默、活泼,悲伤场合消沉、哀 婉。分清书面语和口语,口语亲切自然,书面语庄严、严谨。注意区分各种文体的不同 的语言要求:议论文讲究用语准确严密,注意修饰语的使用。实用性文章语言讲究平实。 新闻稿简洁、扼要,概括性强。广播、演讲辞明白、口语化,防止同音歧义词。广告 用语通俗凝练,新颖活泼,幽默易记。合同措辞严密,表达清晰,政令词语庄严而有分 寸等等。贺辞热情洋溢。食不甘味、辗转难眠,以免饱受焦虑忧郁的困扰。D.采菊东篱的陶潜、幽居汴京的李煜、筑庐东坡的苏轼都有着率真、素朴、清洁 的灵魂,他们无疑是古代中国文化当下精神的代表。

4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材料一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 基本行为准那么,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 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是我国民事法律制度走向更 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我国曾于1954年、1962 年、1979年、2001年4次启动制定和编纂民法典相关工作,但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完成。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经过5年多的努力,民法典终 于在2020年5月28日表决通过,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公布实施有着深刻的历 史

47、必然性。它适应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走深走实的客观需要,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强决心,是新时代 厉行法治的权威宣言。(摘自冯军有的放矢:民法典为法治建设注入新动力,人民日报,2020年9 月21 H)材料二法典以“民”命名,以反映人民的意愿、保障人民的权益、满足人民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充分表达出它的“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人格权编是人民 权利最重要的宣言书,规定着人民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是弘扬和维护人格尊严的最 直接的规范基础。我国自民法通那么以来就一改传统民法“重物轻人”的观念,不仅注重 产权保护,而且贯彻落实了宪法关于“公民

48、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要求,对人格尊严 和人格自由开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规定。民法通那么关于人格权的集中规定,为我国人格权 的开展和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21世纪是一个更加尊重人格尊严、保护人格权的时代。 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高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人的隐私、 个人信息、名誉等人格权的保护带来更为严重的威胁。为此,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格权立 法,强化人格权保护,就显得更为迫切。实现人的全面开展,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 目标,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最终表达,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远大愿景。通过 编纂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完善人格权法治,既是对既往人格权立法经验的总结 和开展,也是落实“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精神,适应当今社会开展,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人格权保护的需要。(摘编自童志锋等在“民”与“法”之间彰显为民情怀,“人民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