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高级中学2022年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高级中学2022年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含解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考前须知: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部A.笔记体的科技著作B.日记体的天文专著C.散文体的随感D.对话形式的科技访谈2
2、 .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合作社已成长为联合了数百万农户的强大机体,要通过合作社把小农经济引上 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流通过程,同时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通过生产本身的改组和联合,把个体的分散的生产单位改 造成以新的技术(电气化等)为基础的大规模的公有化经济。由此可见当时苏联A.准备废除新经济政策B.准备调整农村生产关系C.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表达这一特征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B. “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礼制文明受到挑战的时代
3、,诸子学说揭示出中国古代礼制文明开展的各种可能选择,提出了礼 制文明进一步开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据此可知“百家争鸣”的意义在于A.彻底否认了传统的礼乐制度B.确立了儒学的主流学说地位C.推动了古代社会的制度创新D.开启了思想自由的全新时代4. 1945年10月,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指示日本政府修改1889年制定的明治宪法,1946年日本公布新的“和 平宪法”。这说明A.美在两极对峙格局下争夺世界范围B.有利于战后反封建的民主化改革C.有利于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D.日本实行日美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1950年,在印度“独立日”,国大党发表誓言:“我们认为,拥有自由、享有自己
4、辛勤劳动的成果、占有生活必 需品,以致可以有充分机会开展一一这是其他任何民族的不可转让的权利,也是印度人民的不可转让的权利。我们还 认为,如果任何一个政府使一个民族丧失这些权利,并压迫他们,那么,这个民族就有改变它或废除它的进一步的权 利。”该誓言能够反映()A.殖民主义产生了客观上的积极作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理论渊源C.印度人民在甘地领导下赢得了民族独立7.7.D.印度积极号召开展不结盟运动维护独立 英王伊丽莎白一世曾敕令:“在每个星期天和圣日,除少数例外者,凡六岁和六岁以上者,每人都应戴一顶完全在英国织造的帽子,如有违犯,每次罚款3.4便士。此命令折射的政策是A.重商主义A.重商主
5、义B.殖民扩张C.自由贸易D.闭关锁国8.史记记载“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稣,鳏之父曰帝颛顼,8.史记记载“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稣,鳏之父曰帝颛顼,8.史记记载“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稣,鳏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其最有可能出自A.五帝本纪B.夏本纪A.五帝本纪B.夏本纪A.五帝本纪B.夏本纪C.殷本纪D.周本纪. 1919年,有学者发表文章,主张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为此,李大钊指出:“我是喜欢谈谈布尔什维主义的”,“宣传理想的主义与研究实际问题是交相为用、并行不悖的”。这场“问题与主义”之争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表达思想界救国道路的分歧C.促进民主科学的
6、广泛传播D.推动中国民主革命开始转型.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此后历朝大都沿袭这一做法。这主要说明A.汉武帝的举措顺应时代潮流B.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C.汉朝的经济措施为历代效仿D.汉武帝成为历代君主的楷模.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思想道德修养比知识文化修养更重要B.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无关C.思想道德修养可以取代知识文化修养D.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相辅相成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
7、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 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 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32分)晚清外交的变局材料一 乾隆五十年,我为上国,率土皆臣,无所谓外交也,理藩而已国朝尚遣使册封朝鲜、琉球、越南等 国矣,此自抚其藩属,非外交也。. 清朝续文献通考材料二 南京条约之所以为不平等,主要是三项内容:一、割地(第三款);二、赔款(第四、六、七、十二款 及第五款后半局部);三、赦免“汉奸”(第九
8、款)。 天朝的崩溃材料三 通商五口留驻外国领事后,1844年后清朝正式确立五口通商大臣,先后由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兼任,负 责执行对西方的外交。1860年,外国公使正式入京。次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接管礼部和理藩院的夷务(改称 洋务),这是清朝第一个正式外交机构。1866年,五口通商大臣改名南洋通商大臣,归属总理衙门。不久,在总理衙 门下又设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一一摘编自筹办夷务始末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材料四1901年,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各部之前,以全力应对列强要求。部门官佐逐渐专职,有 品秩。关税、邮政、游学、机器、商务、军火、新军等事务,划归税务处、邮传部、学部
9、、农工商部和海陆军等部门。 外务部专注驻外使领馆的派设与管理。 摘编自近代中国外交史问题(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处理涉外事务的主要方式和观念。(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清朝外交发生的变化。(3)根据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晚清外交与时局变迁的关系?12.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古代中国的“华夷”现念,至少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中国人在自己的经验与想象中建构了一个“天 下”。他们想象,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地理空间越靠外缘就越荒茏,住在那里的民族也 就越野蛮,文明的等级也越低。但是这种中心与边缘的划分并不完全是空间的,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但是,在 北宋一
10、切都变化了。民族和国家有了明确的边界,天下缩小成中国,而四夷却成了敌手在关于“中国”的各种观念 和话题里面,我们很可以看到当时人感受,焦虑、紧张的情绪,而这些感受,焦虑、紧张情绪所呈现的一般思想世界, 就成了精英观念和经典思想的一个背景与平台,使他们总是在试图证明“中国(宋王国)”的正统性和“文明(汉族 文化)”的合理性。摘编自葛兆光宅兹中国一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材料二:在对外关系中,整个嘉庆朝,“中国”的使用频率在微弱的增加,鸦片战争前后,“天朝”使用的次 数减少,“中国”使用的频度相对增加;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几乎不用。“天朝”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 称主要是“大清国” “中国
11、”1905年后,“世界” 一词的使用次数急剧增加。在1898年超过“万国”,1903年后 超过“天下”;与此同时,“国家”和“民族”这两个关键词的使用也超过“天下”。据邹明洪冯建勇从传统天下到近代国家:清季近代国家观念之构筑一兼论民族国家构筑视野下的中国边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战国到宋代,“华夷”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述其对宋代思想产生的影 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对外关系中的称谓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反映的历史趋势。(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两次“天下观”变化原因的相同点。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2小题,每题4分,共计4
12、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答案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汉族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即笔记体 的科技著作,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点睛】联系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的内容分析解答。2、B【答案解析】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合作社的功能、作用和合作化的目的等,反映出当时苏联准备调整农村生产关 系,B项正确;材料没有表示要废除新经济政策的信息,A项错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形成是1930年代,C项 错误;1927年集体农庄还没有建立起来,D项错误。3、A【答案解析】百家争鸣是中国历
13、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开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开展 的基础。从材料中的“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来看,最能表达这一特征的现象是百家争鸣。故答案为A项。“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项;公元前2世纪佛教 还没有传入中国,当时不可能形成崇儒尚佛的文化现象,排除D项。4、C【答案解析】据材料“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开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并结合所学知识百家争鸣的意义可 以得出,百家争鸣推动了古代中国的社会的制度创新与开展,故C正确;A “彻底否认”说法不正确,排除;儒学主 流学说地位确实立
14、是在汉代,故B不正确;思想自由在中国古代不适用,中国古代统治者一般都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 制,故D不正确。5、C【答案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和平宪法”为依据,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C正确; 题干未表达出美国争夺势力范围,A与题无关,排除;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就已经建立了民主制,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 外交,排除D。6、A【答案解析】根据材料,1950年印度庆祝独立日,宣扬民族主义。结合所学可知,这个誓言反映出殖民主义客观上促进了印度民族 主义和民族国家理念的开展,A选项符合题意;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理念,在材料里面无从表达,B选项错误;在尼赫 鲁的领导下,印度获得
15、了民族独立,C选项不符合题意;1950年印度独立日誓言中,不包含不结盟运动的宗旨,与不结 盟运动的展开无关,D选项错误。7、A【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伊丽莎白一世要求六岁以上儿童必须戴一顶完全在英国织造的帽子,这符合当时英王提出的重商主义思 想,因为重商主义是指通过保护国内市场和开展对外贸易,保护和开展本国的制造业,故答案为A; BCD的政策均与 材料内容不符合,排除。8、B【答案解析】禹开创了夏王朝,所以关于禹的记载应该是在夏本纪中,应选B项;禹不是五帝之一,排除A项;禹与殷周无关, 排除CD项。应选B。9、B【答案解析】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背景是五四运动前后,这一时期民族危急加重,思想界的各种
16、主张,如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其 目的在于挽救民族危亡,为中国寻找出路。思想分歧更多的是救国道路的分歧,B正确;李大钊重在宣传马克思主义, 并未将其与中国实际联系,尚未实现中国化,排除A;民主科学的广泛传播是在新文化运动前期,而非在五四运动后, 排除C;题干主旨是思想界的争论,而非民主革命转型,排除D。10、B【答案解析】汉武帝时期盐铁官营,以重典治私铸铁器、煮盐者,为历代继承,这表达的是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家实行专卖制度, 控制国计民生行业,B正确;国家专卖制度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与时代潮流无关,排除A; C是对材料现象的描 述,排除;题干强调的是历代王朝对汉武帝实行专卖,打击私贩私铸政策
17、的继承,而非对汉武帝个人的推崇,排除D。11、A【答案解析】根据材料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可知但丁认为道德比文化更重要,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说法与材料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冲突,排除;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答案为A。12、A【答案解析】C项与题意不符。B、D两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而不是要把权力真正的下放到 地方,更不是要恢复自由放任传统。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了政府要减少干预国家经济,所以A项正确。【考点定位】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
18、政策 的调整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能力要求较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 财政支出庞大”。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面对二战后的经济危机的打击下采取的减少政府干扰经济的 做法,但并不是要把权力下放到州政府。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朝贡或理藩(册封、安抚藩属);天朝上国或华夷之别或歧视外国。(2)由朝贡体系变为条约体系;从自主的通商夷务转变为迎合列强的洋务;外交对象从周边邻国扩展到西方各国;外 交事务从地方官员负责,转变为设置中央机构统管;外交机构从兼管到专管;人员从兼差到专职。(3)最高层次:能依据材料提取信息,将中国近代
19、外交置于晚清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从东西方交往与冲突,博弈 与交融视角诠释和提出较深刻的观点。在西方殖民侵略和工业化的双重冲击下,固守天朝上国的清廷被动调整与变革,为了维护专制统治,对外政策也要适 应现实需要:既要满足列强侵略者的要求,也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本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迁。从清廷外交的调整中, 透视出清廷逐步从闭关锁国向开放通商,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如从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时的局部调整,向变革 制度的清末新政的全面变化)。第二层次:能从材料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结合晚清具体的时代变迁与外交进展双向关系展开论述。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因为鸦片战争失败签署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被迫接受条约体系的西方
20、外交,设置五口通商大臣处 理外交,中国社会被迫开放,自然经济走向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清廷被迫创设总理衙门应对西方列强, 也推进了洋务运动,西学东渐进一步展开。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服务洋务的外交无以应对。八国联军侵华后签署辛丑条约,适应侵略者要求,改总 理衙门为外务部,扩大外交对象,外交人员更为专业,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末新政。第三层次:能从材料中提取显性的信息,仅从单一方面指出推动外交进展。仅罗列晚清时代变局与对外交关系。第四层次:脱离材料,或罗列材料,或复述教科书的观点。【答案解析】(1)根据材料“我为上国,率土皆臣,无所谓外交也,理藩
21、而已”可知清朝认为自己是上国,其他国家都是臣国,是 理藩(册封、安抚藩属);是一种天朝上国的外交理念。(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三可以看出由朝贡体系变为条约体系;根据材料三“通商五口留驻外国领事后,1844年后 清朝正式确立五口通商大臣,先后由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兼任,负责执行对西方的外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 接管礼部和理藩院的夷务(改称洋务),这是清朝第一个正式外交机构”、材料四”1901年,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 外务部,班列各部之前,以全力应对列强要求。”可知从自主的夷务转变为迎合列强的洋务;从材料中还可以通过外 交对象变化、外交事务处理机构变化、外交机构从兼管到专管、人员从兼差到专职等几
22、个方面分析总结。(3)依据材料提取信息,将中国近代外交置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围绕近代外交制度的转变对中 国的开展的影响放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思考,寻求与时代变化的关系。在西方殖民侵略和工业化的双重冲击下,清廷被 动调整与变革,一方面为了维护专制统治,另一方面要顺应世界潮流,促进中国近代化,对外政策也要适应现实需要。 既要满足列强侵略者的要求,也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本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迁。同时西方的侵略也打破了闭关锁国的 状态,由封闭走向开放,同时也便利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所以近代中国外交与时局既有冲突也有交融。14、(1)变化:划分依据从偏重文明到注重疆界;华夷之间的边界由模糊到清晰
23、;对自身文明由自信优越到焦虑紧张。(其它言之成理亦可)影响:催生了以“天理”为核心的理学思想。(2)变化:“天朝”逐渐减少并消失,“中国”和“大清国”增加;“天下”逐渐减少,“世界” “国家”和“民族” 日益增加。趋势:清廷逐渐抛弃传统的“天下观”思想,形成一种近代国家意识;逐渐形成世界意识;民族意识逐渐 觉醒。(3)外部势力威胁统治者认识的变化;地位或实力的变化;土大夫的社会责任感。【答案解析】(1)依据材料“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地理空间越靠外缘就越荒茏,住在那里的民族也就 越野蛮,文明的等级也越低。但是这种中心与边缘的划分并不完全是空间的,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
24、、“在北 宋一切都变化了。民族和国家有了明确的边界,天下缩小成中国,而四夷却成了敌手在关于“中国”的各种观念和 话题里面,我们很可以看到当时人感受,焦虑、紧张的情绪”结合所学可从划分依据的变化、华夷边界的变化、对自 身文明的态度变化等方面概括从战国到宋代“华夷”观念发生的变化。依据材料”而这些感受,焦虑、紧张情绪所呈 现的一般思想世界,就成了精英观念和经典思想的一个背景与平台,使他们总是在试图证明“中国(宋王国)”的正 统性和“文明(汉族文化)”的合理性。”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化催生了以“天理”为核心的理学思想。(2)依据材料“中国的使用频率在微弱的增加天朝使用的次数减少,中国使用的频度相对增
25、加天 朝已经几乎不用。“天朝”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1905年后,世界一词的 使用次数急剧增加。在1898年超过万国,1903年后超过天下;与此同时,国家和民族这两个关键 词的使用也超过天下”结合所学可从“天朝”逐渐减少并消失,“中国”和“大清国”增加、“天下”逐渐减少, “世界”“国家”和“民族”日益增加等方面概括晚清对外关系中的称谓发生的变化。结合上述分析可从清廷逐渐抛 弃传统的“天下观”思想,形成一种近代国家意识、逐渐形成世界意识、民族意识逐渐觉醒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反映 的历史趋势。(3)依据上述问题的作答结合所学可从外部势力威胁统治者认识的变化、地位或实力的变化、土大夫的社会责任感等 方面说明导致两次“天下观”变化原因的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