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年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年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 .(2分)【字词迷宫】以下词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字音)戏谑(XU0)襁(qiang)褓 谆(zhun)谆教导 (字形)精粹容光焕发不屑置辩(多音字)果实累累(16i) 风雪载(z*i)途 强(qiGng)词夺理 (成语)怡笑大方.以轻心篌榜题名A.B.C.D.2 . (2分)【词语播台】以下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晨昏寒窗苦,十年磨一剑,做学问必须得耐得住寂寞,警惕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 B.国人对民生的关注,到达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民生问题一时间人声鼎
2、沸。 c.他十分仰慕这名以“六边形战士”著称的运发动,当见到真容时内心却有点诚惶诚恐。 D.儒林外史一书用寥寥数语将人物形象和世情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入木三分。 3 .(2分)【病句诊所】下面四个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搏沧海、磨利剑,乘风破浪勇创佳绩,攀高峰,展雄才,披别斩棘笑傲山巅”(A)为了鼓舞斗志、树立信心,学校在中考倒数100天之际开展了以“一起向未来共圆中考梦”为主题的百日誓师。(B)由于疫情的缘故,同学们按照防疫要求全程佩戴口罩,但同学们斗志昂扬,激情澎湃,情亮的口号声响彻会场。(C)这次活动通过教师宣誓、学生宣誓和观看励志视频等内容,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了学习的紧迫性。(
3、D)全体同学受到启发和力量,决心艰苦奋斗一百天,为实现中考梦而努力。4 . (2分)【语段探微】下面一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为适应保护人格权的需要,民法典设立人格权编,对民事主体的生命权等权利,以及其他人格权益进行确认和保障。同时,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平安、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民法典将人格权单独成编。一方面表达了我国对公民人格权的庄严确认与严格保护。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1-2022学年湖南省长沙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 .(2分)【字词迷宫】以下
4、词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字音)戏谑(XU。)襁(qiang)褓 *谆(zhun)谆教导 (字形)精粹容光焕发不屑置辩(多音字)果实累累(整i) 风雪载(z3i)途 *强(qidng)词夺理 (成语)怡笑大方焯以轻心金榜题名A. B.C.D.【分析】此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和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解答】有误,“襁褓”的“襁”应读作“qidng”。有误,“风雪载途”的“载”应读作“zGi”。有误,“强词夺理”的“强”应读作qiango有误,“怡笑大方”的“怡”应为“贻应选:Do【点评】字音和字形是基础局
5、部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2 .(2分)【词语播台】以下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晨昏寒窗苦,十年磨一剑,做学问必须得耐得住寂寞,警惕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 B.国人对民生的关注,到达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民生问题一时间人声鼎沸。 C.他十分仰慕这名以“六边形战士”著称的运发动,当见到真容时内心却有点诚惶诚恐。 D.儒林外史一书用寥寥数语将人物形象和世情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入木三分。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易错点是句意理解不到位,词语理解不正确。【解答】ACD.正确;B.有误,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
6、杂喧闹。不符语境。应选:Bo【点评】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3 .(2分)【病句诊所】下面四个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C“搏沧海、磨利剑,乘风破浪勇创佳绩,攀高峰,展雄才,披别斩棘笑傲山巅”(A)为了鼓舞斗志、树立信心,学校在中考倒数100天之际开展了以“一起向未来共圆中考梦”为主 题的百日誓师。(B)由于疫情的缘故,同学们按照防疫要求全程佩戴口罩,但同学们斗志昂扬,激情澎湃,瞭亮的口 号声响彻会场。(C)这次活动通过教师宣誓、学生宣誓和观看励志视频等内容,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了学习的紧迫性。
7、(D)全体同学受到启发和力量,决心艰苦奋斗一百天,为实现中考梦而努力。【分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 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 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有语病,成分残缺,应在“百日誓师”后面添加“大会”。(B)有语病,句式杂糅,应将“的缘故”删去。(C)无语病。(D)有语病,搭配不当,可将“和力量”改为“并获得力量”。应选:Co【点评】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 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
8、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 辑分析法。4 . (2分)【语段探微】下面一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为适应保护人格权的需要,民法典设立人格权编,对民事主体的生命权等权利,以及其他人格权益进 行确认和保障。同时,,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平安、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民法典将人格权单独成编。一方面表达了我国对公民人格权的庄严确认与严格保护。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为世界各国有效应对人格权保护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人们对人格独立、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A. B.C. D.
9、【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 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 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是领起句,指出“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表现,“一个同时”是 语言标志,指出公布民法典的目的,指出其意义,“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语言标志,即: 。应选:Ao【点评】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 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5 .(2
10、分)【文化长廊】以下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经收录了我国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分为“风” “雅” “颂”三局部,关唯和兼葭 选自“风二B.小华生属鸡,姐姐大他三岁,姐姐下周过生日,小华可以为姐姐选一幅与生肖有关的藏羚羊油画作 礼物。C.古时女子满18岁就将头发起用子插起来,称为及笄。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D.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中,白露、寒露、霜降都是反映水汽凝结、凝华现象的 节气。【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知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文化常识知识的积累解答 即可。【解答】A.有误,诗经收录了我国从西周到春
11、秋时期的诗歌,而不是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B.有误,姐姐大小华三岁,应该是属马的,送与生肖有关的藏羚羊油画作礼物不恰当。C.有误,古时女子满15岁就将头发起用子插起来,称为及笄,而不是18岁。D.正确。应选:Do【点评】文学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 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以及传统节日、敬辞、谦辞等。 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 人物错乱等。6 .(6分)【名句翻窗】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吟诵古诗文名箭,感受历代志士仁人的风范。“生,
12、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 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J是古人为了正义不惜献身的坚定信念;“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会当凌绝顶, 一览 众山小 J是王安石(登飞来峰)睥睨一切的非态度。【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答案: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意 “厦”的书写)【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
13、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 供借鉴。1 .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7 . (4分)【实践假地】你所在的班级生并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活 动。(1)下面是一份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写出你的发现。阅读内容人数百分比搞笑漫画10854%科幻小说6030%时文杂志2010%文学名著126%(2)下面文字是活动开场白,请仿照画线局部,在横线上写一个句子。捧起初中语文课本,我常常思绪飞扬。我梦想,来到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感受“吹面不寒杨柳
14、风”的温 柔;我梦想来到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感受“历揽千载书的惬意;我梦想, 来到王湾笔下的北固山 下, 在粼粼波光中感受“潮平两岸阔”的壮美。【分析】(1)此题考查图表信息提取。图表的横向表示的课外阅读各工程的人数和占比,纵向表示的参 加课外阅读的工程。从中不难发现:在课外阅读的各工程中参加“搞笑漫画”的学生最多,有108人, 占比为54%;其次为“科幻小说有60人,占比为30%;而“时文杂志”与“文学名著”两项课外阅 读参与人数为最少的两项,分别只有20人、12人,占比为10%、6%o从这些统计数据可看出:学生课 外阅读喜欢有趣的、浅显的内容;而深刻的、纯文学类的阅读那么大多数学生不喜欢。
15、据上分析,可从不 同角度提出你的发现。如:初中生课外阅读搞笑漫画的人数最多,阅读文学名著的人最少。(2)此题考查仿句。仿句要做到句式一致,修辞一致,语意连贯等,此题仿写句子要与前面句子构成排 比。如:来到王湾笔下的北固山下,在粼粼波光中感受“潮平两岸阔”的壮美。【解答】答案:(1)例如:初中生课外阅读搞笑漫画的人数最多,阅读文学名著的人最少。(2)例如一:来到老舍笔下的济南,在飞舞雪花中感受“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温情。例如二:来到王湾笔下的北固山下,在粼粼波光中感受“潮平两岸阔”的壮美。【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 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
16、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 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二、阅读与理解(共44分)8 .(6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 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 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注】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作品,也就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之后,退居金陵时所写。当时,宋王朝表 面上太平盛世、歌舞
17、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隐藏着种种危机。归帆去棹:往来的船只。棹,划船的 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1)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A.上阕阅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 “归帆” “斜阳” “酒旗”“西风” “云淡”“鹭起”。依次 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B.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怀古的作品。词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正故国 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初秋的季节,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气氛。C. “六朝旧事”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去的毕竟去了,六朝 旧事随着流水一样消逝,但景物依然,表达了诗人豪迈、
18、乐观的胸襟。D. “千古凭高”二句,是借景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2)请从借古讽今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词的最后一句。【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 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 见。“澄江”“翠峰” “征帆”“斜阳” “酒旗”“西风” “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 境界苍凉。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蓬”字作转折,今昔比照,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 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
19、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 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解答】(1)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词以“登临送日”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正故 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因为金陵是六朝故都,乃称“故国”。A.正确;B.有误,“初秋的季节”错误,应为“晚秋”季节;C.有误,“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胸襟”错误,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D.有误,“千古凭高”二句是直接抒情。应选:Ao(2)此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词末作者化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 庭花”的诗意,借古讽今,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答案:(1) A(2
20、)这一句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悲叹六朝 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流露出词人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译文: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 峰像箭簇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 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叹在朱 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 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
21、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 曲吟唱。【点评】要理解“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一句包含的作者的感情,必须结合着前后文进行解读。9.(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曰:“吴起贪不可用也J武侯疏吴起。公子成入见曰:“君奚为疏吴起 也? ”武侯曰:“人言起贪,寡人是以不乐焉J公子成曰:“君过矣,夫起之能,天下之士莫先焉:惟其 贪也,是以来事君,不然君岂能臣之哉?口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务光、伯夷天下之不贪者也, 汤不能臣务光,武王不能臣伯夷,今有不贪如二人者,其肯为君臣乎?今君之国,东距齐,南距楚,北 距韩、赵,西有虎狼之秦,君独以四战之地处其中,而彼五国顿兵
22、坐视,不敢窥魏者何哉?以魏国有吴 起以为将也。周诗有之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是也。君假设念社稷,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 起足其俗而无他求,坐威魏国之师,所失甚小,所得甚大。乃欲使之饭粉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起 必去之。起去,而天下之如起者,却行不入大粱,君之国空了。臣窃为君忧之。”武侯曰:“善J复进 吴起。【注释】大梁: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1)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惟起所愿好而予之/公与之乘(曹刿论战),加点字的用法一样。 B.不然君岂能臣之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加点字的含义一样。 C.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
23、也(爱莲说),加点字的含义不一样。 D.饭糊茹蔬被短褐/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加点字的含义一样。 (2)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CA.乃欲使/之饭糊/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B.乃欲使之饭/糊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C.乃欲使之饭糊/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D.乃欲/使之饭粉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线的句子。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4)请概括公子成劝说魏武侯起用吴起的三个理由。本文题目“使贪”出自新唐书侯君集传:“军 法曰:使智使勇,使贪使退。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是以前 圣使人,必收
24、所长而弃所短。”请结合文章说说你对“使贪”的理解。【分析 1参考译文:门客中有一个在魏武侯面前说吴起的短处,他说:“吴起贪财,不可重用他啊J武侯就疏远了 吴起。公子成进见武侯说:“你为什么要疏远吴起呢? ”武侯说:“有人说吴起贪财,我因此不喜欢他了 J 公子成说:“君王错了,吴起的才干,天下的士人没有超过他的。正由于他有贪欲,所以来侍奉你,要不 然你怎么能用他做你的臣呢?再说你自己觉得同商汤,周武王相比,谁贤明呢?务光、伯夷是天下没有 贪欲的人,但殷汤不能用务光做臣,武王不能用伯夷做臣。如今像这个人那样不贪婪的人,他肯做你的 臣吗?如今君王的国土,东面与齐国对抗,南面与楚国对搞,北面与韩、赵对
25、抗,西面有如狼似虎的奏 国,你单独处在四战之地的包围中,而那五国屯驻军队,坐而静观,但却不敢窥测魏国,原因是什么呢? 就是因为魏国有吴起做大将啊。周诗有这样的诗句: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就是这样的武夫 啊。你如果考虑国家的利益,只要吴起想要的和喜欢的,你就给予他,使吴起满足了欲望而没有别的要 求,你才能坐享魏国军队的威势,这样所失去的很小,所得到的很大。而如果让他吃糙米,吞蔬菜,穿 短衣,徒步行走而供你驱使,那么吴起必定离开魏国。吴起离去,而天下有像吴起这样才能的人,就会 却步不到(魏都)大梁来了,君王的国家就没有人才可用了。我私下为你担忧的就是这个J武侯说:“讲 得好J又重新重用吴起。【解
26、答】(1)此题考查一词多义。ACD.正确;B.有误,“不然君岂能臣之哉”的“臣”是“做臣子”的意思;“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臣”是“我” 的意思。应选:Bo(2)此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而如果 让他吃糙米,吞蔬菜,穿短衣,徒步行走而供你驱使。故断为:乃欲使之饭糊/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 令。应选:Co(3)此题考查翻译语句。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 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且,况且;以为,认为。句意:况且您自己认为,与殷汤、周武王相比,谁更贤明?(4)此题考查概括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
27、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概括公子成劝 说魏武侯启用吴起的三个理由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然君岂能臣之哉” “而彼五国顿兵坐视,不敢窥魏者何哉?以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起去,而天下之如起者,却行不入大 梁,君之国空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从“能力超凡的人如果不贪图钱财,不会甘为人臣”“有了 吴起这样的将军,其他五国才不敢轻举妄动”“如果吴起离开,天下士人都将退却离开,魏国将无人可用” 等方面来回答。结合“君假设念社稷,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俗而无他求,坐威魏国之师,所失甚 小,所得甚大”,可知“使贪”是使他贪图享乐,从而失去斗志的意思。答案:(
28、1) B(2) C(3)况且您自己认为,与殷汤、周武王相比,谁更贤明?(4)能力超凡的人如果不贪图钱财,不会甘为人臣;有了吴起这样的将军,其他五国才不敢轻举妄 动;如果吴起离开,天下士人都将退却离开,魏国将无人可用。【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拟高。10.(8分)非文学作品阅读。材料一:3月20日消息,阿里巴巴旗下Al Labs (人工智能实验室)宣布成立方言保护专项小组,投入 1亿元对汉语方言进行保护和开发。在智能音箱天猫精灵宣布以700元的时薪,招聘一名会说四川话的 “
29、声音模特”之后,今日天猫精灵的研发部门、阿里A!Labs宣布,正式成立方言保护专项小组,天猫精 灵将从四川方言开始,逐步进行全国方言的语音优化工作。最终实现全国方言覆盖。据知情人士透露, 目前阿里方面正在与相关部委密切接触,或将加入国家话言资源保护工程。材料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由于全民普通话的推广,方言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方言 使用的场合和频次大大降低,也让中国语言文化传承产业危机。此次。阿里巴巴Labs以人工智为技术手 段,在全国开展方言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计化,用科技永久保存方言。可以说是为方言保护提供了一 种全新的方式。有专家表示用科技手段进行方言保护是学术圈的研究方向。
30、材料三:全国人大代表李礼辉提出及早保护方言的建议,建议加强对方言的调查和研究,中小学不再禁止 方言,适当安排方言教育,条件允许下,建立方言博物馆。建议指出,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传统 文化的活化石,还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土壤,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年轻一代 方言“退化”的现象非常明显。其中,城市比农村严重,大中城市比小城市严重,小的方言区比大的方 言区严重,南方方言区比官话方言区严重。建议指出,语言文化遗产有特别重要的保护价值。这首先在于语言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 双重属性:它既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非物
31、质文化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 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 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之中。材料四:我是长沙人老解,我家乡的方言是长沙话,属于湘方言。不知从哪一年开始,住在市区的亲朋好 友变得越来越爱说普通话,我的儿子媳妇住在五一路,平时上班都不讲长沙话,在家里,他们和我的孙 子都讲普通话。我认为,流行于民间的俗语,包括谚语、俚语、歌后语等,往往地方色彩很浓,而且颇 有趣味性。比方“搞陀不清”,用来形容弄不明白;“灵泛”形容聪明机灵;“不带爱相”形容讨厌;“七 里八里”表示啰嗦,多么生动。我担忧,不会讲长沙话的孙子,还会是长沙人吗?我
32、担忧,多少年后, 那些承载着厚重文化的美丽的方言会不会逐渐衮落甚至消失?(1)以下说法与上文内容相符的一项 BA.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阿里方面正与相关部委密切接触将加入国家方言资源保护工程。B.近年来,全民普通话的推广。使方言使用的场合和频次大大降低,成为造成方言逐渐衰落的一个主要 原因。C.此次,阿里巴巴ALabs以人工智能为技术手段,用科技永久保存方言的行动,标志着科技手段,已经 成为现阶段保护方言最有效的方式之一。D.李礼辉代表提出,建议加强对方言的调查和研究,在各中小学校推广方言教学,适当安排方言教育。 建立方言博物馆。(2)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DA.材料一中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
33、方法,说明了阿里巴巴旗下AI Labs对保护方言的投入。B.材料二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由于全民普通话的推广,方言逐渐远离我们的生 活。”其中“逐渐”不能删去,说明“方言”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突然远离,而是慢慢远离我们的生活。 C.材料三中“其中,城市比农村严重,大中城市比小城市严重,小的方言区比大的方言区严重,南方 方言区比官话方言区严重。”采用了作比拟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当下年轻一代”方言退化非常明显。 D.材料四中“搞陀不清用来形容弄不明白;灵泛形容聪明机灵;不带爱相形容讨厌;七里 八里表示啰嗦,这是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长沙方言的生动丰富。(3)现阶段,我们可以从
34、哪些方面着手保护方言?请结合材料谈一谈。【分析】此题是关于“保护方言”的主题阅读。第一、二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判断能力,第三题考 查信息的提取与整合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世界各国有效应对人格权保护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人们对人格独立、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A.B.C. D.5.(2分)【文化长廊】以下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经收录了我国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分为“风” “雅” “颂”三局部,关唯和兼葭 选自“风二B.小华生属鸡,姐姐大他三岁,姐姐下周过生日,小华可以为姐姐选一幅与生肖有关的藏羚羊油画作 礼物。C.古时女
35、子满18岁就将头发起用子插起来,称为及笄。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D.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中,白露、寒露、霜降都是反映水汽凝结、凝华现象的-4-P 仁B气。6 .(6分)【名句翻窗】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吟诵古诗文名箭,感受历代志士仁人的风范。“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o 是古人为了正义不惜献身的坚定信念;, 。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心忧天下 的博大胸怀:,J是王安石(登飞来峰)睥睨一切的非态度。7 . (4分)【实践假地】你所在的班级生并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活 动。(1)下面是一份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
36、表,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写出你的发现。阅读内容人数百分比搞笑漫画10854%科幻小说6030%时文杂志2010%文学名著126%(2)下面文字是活动开场白,请仿照画线局部,在横线上写一个句子。捧起初中语文课本,我常常思绪飞扬。我梦想,来到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感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柔;我梦想来到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感受“历揽千载书的惬意;我梦想, o二、阅读与理解(共44分)8 .(6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解答】(1)A.有误,结合材料一句子“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阿里方面正在与相关部委密切接触,或 将加入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注意“将加入”前有个“或”字,说明指猜想,不是肯定
37、。这里说“将 加入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变成了肯定。B.正确。C.有误,材料二句子“是为方言保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这里说“已经成为现阶段保护方言最有效 的方式之一”理解有误。D.有误,结合材料三句子“建议加强对方言的调查和研究,中小学不再禁止方言,适当安排方言教育, 条件允许下,建立方言博物馆”,是说“中小学不再禁止方言,适当安排方言教育”,并不是“建议各中 小学校推广方言教学”。应选:Bo(2) ABC.正确。D.有误,材料四中“搞陀不清用来形容弄不明白;灵泛形容聪明机灵;不带爱相形容讨厌;七 里八里表示啰嗦,这是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长沙方言的生动丰富。不是“分类别”。应选:D
38、o(3)根据材料一 “阿里巴巴旗下Al Labs (人工智能实验室)宣布成立方言保护专项小组,投入1亿 元对汉语方言进行保护和开发”以及材料二“阿里巴巴Labs以人工智为技术手段,在全国开展方言的语 音识别、语音合成计化,用科技永久保存方言。可以说是为方言保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有专家表 示用科技手段进行方言保护是学术圈的研究方向”可得:企业方面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方言的语 音识别、语音合成计化,用科技永久保存方言。根据材料三“建议加强对方言的调查和研究,中小学不 再禁止方言,适当安排方言教育,条件允许下,建立方言博物馆”可得:学校方面要组织应通过多种方 式,积极推动方言的传播和运用。根
39、据材料四“不知从哪一年开始,住在市区的亲朋好友变得越来越爱 说普通话,我的儿子媳妇住在五一路,平时上班都不讲长沙话,在家里,他们和我的孙子都讲普通话” “我担忧,多少年后,那些承载着厚重文化的美丽的方言会不会逐渐衮落甚至消失”可得:社会公众要 有对方言的重视意识,正确对待、使用方言。答案:(1) B(2) D(3)企业方面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方言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计化,用科技永久保存方言。 学校方面要组织应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推动方言的传播和运用。社会公众要有对方言的重视意识,正 确对待、使用方言。【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
40、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 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11 .(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家 徽余华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 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 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 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
41、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 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昔昔兄兄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 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 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J只见水缸里 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J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清楚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
42、缸里 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 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 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J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 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 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
43、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 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 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 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存着这鱼的图案。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选自余华作品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文章有删改)(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时间故事情节祖父的表现或心理一天半夜有贼入室,搜寻无果救出盗
44、贼,劝贼归正许久后一天清晨有人送鱼,不知是谁感到奇怪,猜贼报恩自此以后常得鲜鱼,加深疑惑感到不安,蹲守真相三夜以后听述原因,明白真相刻鱼替代,教育孩子(2)请赏析第段画线句子的妙处。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3)探究“家徽”的象征意义。小说中鱼的图案成为了 “我家的家徽”,将代代流传;链接材料中“冉 阿让”的人生被两个银烛台点亮,它们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说一说它们带给你 哪些思考或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发。链接材料法国大文豪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主人公冉阿让原是个老实的工人,因生活贫穷偷了 一块面包,因此被判处五年徒刑。假释出狱后,
45、苦役犯的罪名永远地附在他身上,不甘心被人如此欺负 的冉邛可让感到十分苦恼。正在他感到灰心气馁,对社会充满仇恨的时候,冉阿让遇到了米利埃主教。 他好心收留冉阿让,让他在自己家里过夜。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却为了生计偷走了主教的银器,准备 潜逃。途中,又被警察抓住,但关键时刻,善良的米利埃主教声称银器并不是冉阿让所偷,而是自己送 给他的,并且连银烛台也一同赠给了他。就这样使冉阿让免于再次被捕。而冉阿让也被这一位主教的 宽厚与爱心所感化,获得了新生的勇气,决心从此去恶从善。经过了十年的辛勤努力,他成了一个成功 的商人,办起了企业。成了大富翁后,他乐善好施,兴办福利,救助孤寡,创办托儿所,创设工人救济 金
46、,开设免费药房等等。【分析】本文作者余华讲述了家徽的由来。祖父宽恕窃贼后,窃贼受到善意的感化从事起贩鱼的生意并 知恩图报坚持往“我”家送鱼,而祖父却担忧窃贼的小本生意,于是让窃贼的儿子在“我”家门上刻了 一条鱼以替代新鲜的鱼,并嘱咐父亲弟兄们保管好这条“鱼”,于是这便成了 “我”家的家徽。故事传达 出困难时期人性的善良和宽容,表达了美德传家的教育理念,彰显了知恩图报的美德。【解答】(1)此题出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 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 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 “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分析概括出祖父的态度是:祖父救出盗贼,劝贼归正。把“救出盗贼,劝贼归正”写在第一空。根据“不 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 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概括情节为:有人送鱼,不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