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东北师大附中 长春十一高中 吉林一中 四平一中 松原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联合模拟考试语文科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1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一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 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大学讲“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 以事长也”。在家孝亲,推之事君;在家悌兄,推之事长。通过“孝”与“悌”在价 值观念上的延展,实现从“齐家”到“治国”的跨越,“家齐而后国治”,最终达到 德化天下的境地。所以,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
2、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 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地位。但对于现代社 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 跨越到公共领域去。在以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一直受到很大诟 病,似乎政治上的专制与家庭的伦理观念有着极大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家”与 “国”则分属两界,有其不可通约之处。如果不能在这个关键部位有所突破,中国文 化传统的“修齐治平”就再难在现代社会立足。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 一如西方的宗教改革,改革之后的基督教新教对于现代社会有着极大贡
3、献,如马克 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做的分析那样。在现代社会,家庭成员的关 系都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包括孩子对父母的尊重,父母对孩子的疼爱与尊 重,以及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尊重一-这样培育出来的家庭关系对现代社会同样非常有益。 但是,在现代文化中,受限于个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家”在政治一道德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注】主父:汉书载:“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 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马周:旧唐书载,马
4、周投宿新丰被旅店主 人轻视,后至长安做中郎将常何的门客。贞观五年,他代何条陈多事皆合上意,后被 授监察御史。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诗一二句总写劝酒场面,客人对酒兴怀,主人举杯劝酒。寥寥数语,奠定了 全诗感伤不平的基调。B. “主父”两句与“吾闻”两句,使用典故。前者从对面落笔,通过家人望眼欲 穿突出久羁异乡之苦,后者则采用夸张表现困守的狼狈。C.“空将”两句中的“空”,与“隔叶黄鹏空好音”之“空”相同,写出了诗人 对马周那种凭借几行文字就得到皇帝恩泽的行为不屑一顾。D. “我有”两句写出了诗人心情的变化。虽然灵魂无所归依却仍旧执着不改,对 个人志向能够受到皇帝
5、赏识充满希望。16 .这是一篇劝酒歌,李白也写过一篇劝酒歌-将进酒,在歌中诗人都寄寓了 怀才不遇的痛苦但又有不同。请对比两篇劝酒歌的最后两句分析其情感的不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人创作时,常常借鉴前人妙语,写出自家新意,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 中就借用了荀子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阐明“,”的治国道 理。(2)平常事物一旦被赋予独特的意蕴,就会获得非凡的生命力,达到“言近旨远” 的艺术效果,这就像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对屈原文辞的评价“,”。(3) “窗”具有诗意的美学功用。在古诗词中,“窗”有助于表情达意,如,O三、语
6、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 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一的文学艺术家。那么, 文艺工作者如何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呢?我年轻时曾下乡务农。寒冬腊月的池塘边,见老农从刺骨的水中摸出一条鱼,一 会儿又是一条我好生奇怪,也学着摸。胳膊伸入水中,缓慢移动,碰到成群的鱼儿,它们并不逃跑,而是围着散发热度的手掌打转。此时,你只需和鱼不断 接触亲近,逐渐拿捏到鲤后的恰当位置,慢慢上提,快出水时用力抓紧,全不费工夫。 文艺创作就如这水中摸
7、鱼。前些天我翻阅乔叶的长篇小说宝水。这是一部对乡村转型走文旅路线的每一 个脚步,对旧传统与新生活的每一次纠缠,对本村人与外来客面对新农村巨变产生的 种种心理波动都有深切体察、深刻感悟和生动描绘的展示乡村振兴的出彩之作。何以能如此?乔叶说:“对乡村的架空判断很像是的论文,只有走到乡 村内部去仔细端详,你才会知道,它蕴藏的其实是一部怎样丰沛丰满的小说。”总之, 与山河大地相依相偎,与人民大众同心同行,创造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这是 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一的努力方向。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
8、少量增删词语,但不 得改变原意。(4分)20.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进行简要分析。(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山水”是人格化的图像,其重点是借用自然的 形态,0中国绘画的精髓不在于形似而在于传神,:一是画家 描绘出所画对象的精神,二是画家通过描绘对象表现出自己的精神,三是画家通过描 绘的对象及运用的笔墨表达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所以,在传统中国画的 审美标准中,重要的是通过造型元素的组合来表达画家的精神境界和人 文理想。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写道,“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 云”,就
9、是赞扬画家曹霸的绘画充分表现了其内在的精神气质。21.下列句子中的“丹青”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丹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唐代陈子昂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B.晋书文苑传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C.宋代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D.史记李斯列传: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上”者上进,“止”者知止,“正”者守正。“上” “止” “正”这三字高度 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包孕着
10、国人从古至今的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这三字也与每 个人的求学、处友、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深蕴待人处事之道。上述材料能给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 现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附: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由监考教师考场宣读,然后学生签字)本人自愿参加学校组织的诚信考试,愿意在考试中自学遵守 各项考试规定,现郑重承诺:一、严格遵守考试的规定,保证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参加考试,如 有违反,自愿按学校有关违规违纪处理方法承受惩戒处理。(扣班 级量化分,写2000字说明
11、、感悟书,班级内通报批评。学校将学生 诚信考试情况记入成长记录档案。)二、坚决服从巡考教师管理,自觉遵守考试纪律。1、按时进入考场,不迟到或中途离场。2、考试学生需要按座位号就坐,考试中不得交谈,左顾右盼,互借 文具(包括计算尺,计算器等)。试题字迹不清,可等待询问巡检教 师,但不得要求解释题意。当考试时间已到时,立即停顿答卷,将 考卷反扣在桌面上,禁止喧哗。由监考教师将考卷收完后,离开座 位。3、严禁考试违纪,作弊。凡提供,传递,抄袭与考试课程内容有关 的信息资料的,或抄袭他人答卷或成心给他人抄袭的,该门课程成 绩记为无效;凡考试违纪的学生,成绩记为无效,根据违纪情况, 认错态度及造成的影响
12、和危害,在批评教育的同时,将违纪情况记 入诚信档案;取消今后诚信考试申请资格。4、诚信考场,知识和品行的双重考核,相互监视,考验自我,上交 一份优秀的品行答卷。本人已认真阅读上述考场规那么,并保证严格遵守考场纪律, 共同维护考试秩序,做一名老实守信的中学生。如有违反,我愿意 承受学校有关规定的、处理。考生签字:建设中的作用始终是缺位的。阿克塞尔霍耐特在分析现代社会时非常敏锐地看到, “自由主义思想,把家庭领域只是看成一种单纯给定的,没有什么进一步影响的结构, 从而忽略了它在现代社会的政治一道德的建设中的作用”。这一评价是非常有见地的, 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因自由主义作祟而在认识“家”的社会作用
13、方面所存在的盲区。在自由的权利一书中,阿克塞尔霍耐特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亲密关系”与 “家庭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指出:“一个民主性的共同体,是多么依赖于它的 成员究竟有多少能力去实现一种相互合作的个人主义,就不会长久地一直否认家庭领 域的政治一道德意义。因为要想让一个人把他原先对一个小团体承担责任的能力,用 来为社会整体的利益服务,这个人必须拥有的心理前提,是在一个和谐的、充满信任 和平等的家庭里建立的。”阿克塞尔霍耐特的论述有着强烈的实践智慧,具体点出 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一道德意义,算是一种现代版的“家和万事兴”。“家” 不再是宗法式的共同体,“家”作为专制温床的时代,也早已过去。现
14、代家庭恰恰是 培养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重要机制。确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性不是一个“个 体”的自然本性,而是在“家”中教化出来的德性之人。从对最亲近之人的爱,“推 及”对他人的爱,进而“推及”对宇宙的爱,这正是“家”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家” 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是“个体”得以社会化的最初和最重要的环境。在现代社 会中,“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在“修齐”与“治平”之间找到新的连接点,中国文化传统重视“家”的传统, 就可以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 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
15、规范 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摘编自孙向晨重建“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材料二:“家”是中国文明构成的总体性范畴。相比于犹太一基督教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从 其起点上就不屈不挠地摒斥“家”,儒家文明对社会伦理、政治以及经济关系的建构, 始终是从“家”出发,形塑“家国一体”的秩序体系。这一 “缘情制礼”的反复努力, 不仅构成两千多年来中国文明的大传统,也与民间丰富的小传统若合符节;不仅决定 我国传统文明的制度和伦理底色,也是更具坚韧性和独立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即 民情的基础。即使20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 甚嚣尘上,家庭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
16、,但作为“文化一心理结构”的 “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 其他思想的依据。由此可见,不理解“家”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就不可能理解中国文 明的实质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其次,“家”在中国文明中的上述地位,立足于作为实体的家已成为“中国人的 社会生命”之源的事实。今天,若戴着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镜来打量“家”,视 其为纯粹的权利、利益和权力关系的受体,而忘却其在生活和历史中形成的作为情感 和生命意义的承载,甚而忘却其作为现代人之丰富的情感需求(爱情、亲情以及依赖 性)的港湾,我们就很难深入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也难以在不同文明 之间开展共情的
17、研究。(摘编自肖瑛“家”作为方法: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国”具 有同构性,也就是“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B.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是其他一切要素的基础,扩展到整个社会,如果家 庭出现不和睦,那么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C.“家”“国”的同构性关系,常常成为人们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例证之一,认 为仿佛是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导致了政治上的专制。D.20世纪初以来,由国外传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潮泛滥,传统家国关系受 到挑战,“家”的地位受到撼动,成为这些思想的依
18、据。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他文明要研究中国文明,必须认识到“家”是中国人情感与生命意义的承载, 是现代中国人情感需求的港湾。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不是人类天然拥有的,而是 家庭教化的结果。C.由儒家文明发展而成的“家国一体”秩序体系,决定了我国传统文明伦理底色, 成为民情基础。D. “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则属于私人范畴,因而难 以进入公共领域。3 .下列各项中不能用在材料一作为论据的一项是(3分)A.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B.左宗棠家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融彻于心。”C.
19、梁启超家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D.黄氏家规:“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4 .材料一有哪些论证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5 .对于“家”,选文两则材料以及下文三者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6分)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 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 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节选自费孝通 乡土中国)(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北中国 萧红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在一个灰色的大门
20、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 那里响着大锯。“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的两旁长着。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 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 门第的久远和光荣。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有许多。树一被伐倒,喜鹊窝也跟着覆到地上,有的跌 破了,有的则整个的滚下来,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一百多棵榆树,现在没几棵了。上房的门喀喀的响着就开了,老管事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从台阶上下来,怀怀 疑疑,把嘴唇咬着。那两个拉锯的,一看这情景就知道大先生又在里边闹了。老管事的走进
21、大门洞,把信封拿给他们两个细看。他们都不识字,老管事的也不 识字。不过他闭着眼睛也可以背得出来,这样的信,他的主人从生了病的那天就写, 一天或是两封三封,或是三封五封。已经写了三个月了。老管事的把信封头朝下、脚朝上的倒念着:中华抗日英雄耿振华吾儿收父字全念对了,中间写在红绶上的那一行,他只念了 “耿振华收”。一个拉锯的,连 忙补添着说:“耿振华吾儿收。”清雪还照旧的下着,两个拉锯的,又在那里喇喇的工作起来。这样好的木头那里 去找去!现在锯了,毁了,劈了烧火了。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看了未免有几分 悲哀。“百多棵树,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大少爷一走,开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么意见。他想过了一些时
22、候,就会回来的。 自己年轻时,也是那样。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还偷偷的加入了革命党呢。只希望 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儿子的母亲,一哭哭了三四天,说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她就看出孩子有点不对。 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哭过了的,还有他问过母亲一句话,他说:“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 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妈就说:“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 ”儿子说:“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这不明明跟母亲露一个话风吗?可惜当时她不明白,现在她越想越后悔。儿子一去就是三年,只是到了上海时,有过两封信。以后就音信皆无了。传说就 在上海
23、的抗日部队里,当了兵。后来,又说他早就不在上海了,在陕西八路军里边工 作。母亲在这三年中,会说东忘西的,无所因由似的说哭就哭。可是耿大先生则不然,关于儿子,他一字不提。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的坐着, 往往一坐坐个通宵。他夜里坐了三年,竟把头发坐白了。大少爷一走,全家都散心了。院墙倒了,用一排麦秆附上;房子漏了雨,拿一块 砖头压上。一切的光辉生气随着大少爷的出走失去了。现在耿大先生早已经病了,有的时候清醒,有的时候则昏昏沉沉的睡着。今年阴历十二月里,他听到儿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这消息是儿子从前的一个同 学那里传出来的。耿大先生拿起这些日子所有的报纸,看了半夜。直到鸡叫天明,他 枕着那些报纸,忽然做
24、了一梦。在梦中,他的儿子并没有死,而是做了抗日英雄,带 着千军万马,从中国杀向“满洲国”来了。耿大先生一梦醒来,从此就病了。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伐呀,不伐白不伐。”把树木都锯成短段。“烧啊!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等他昏迷的时候,他就要笔要墨写信。只要客人来了,他就说:“你等一等,给我带一封信去。”家里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形。若是来了日本客人,他也把那抗日英雄的 信托日本人带去,可就糟了。所以自从他一发了病,也就被幽禁起来,把他放在花园角上那凉亭子里去了。那 花园里素常没有人来,一到了冬天,满园子都是白雪。凉亭里边生了一个炭火盆,他 寂寞的时候,就往炭火盆上加炭。有一天
25、,厨子给老爷送饭的时候,一开门,满屋子的蓝烟。往地上一看,耿大先 生就在火盆旁边卧着,一只手按着自己的胸口,好像是在睡觉,又好像还有许多话没 有说出来似的。耿大先生死了。文本二:好的作家在具体的文学创造中,会采用很多策略加强时空叙事的张力和粘合力, 使叙事中的时间进程和空间拓展趋于复杂化,丰富文本的审美意蕴,萧红的小说擅于 在单一故事情节发展中蕴涵隐性情节,把时代风云变化的隐性情节隐藏在具体平实的 小人物日常生活遭遇的表层情节发展中,让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一方面可 以更完整地理解表层情节进程中不能得到很好解释的某些因素,另一方而也丰富和拓 宽了小说风云变化的时代背景,这样处理不仅能够揭
26、示时代特征,还能巧妙地展现人 物的心路历程和作家的主观意图。(摘编自楚金波论萧红短篇小说的时空叙事策略)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耿少爷走后音信渺茫,连死讯都只是传言,写出了动荡时局中投身抗战 的东北青年辗转不定的处境。B.耿大先生年青时也参加过革命党,小说以此将两代人的青春关联起来,展现了 不同时期青年同样的担当精神。C.小说写耿少爷离家之后家中环境日益破败、人心散了,预示着家庭最终败落的 命运和耿大先生的悲剧结局。D.从“一字不提”,希望他“碰了钉子”,到称儿子为“抗日英雄”,这体现了 耿大先生对儿子前后矛盾的态度。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27、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一段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侵略者占领之下的小城单调压抑的日常生活 图景,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8 .耿大先生梦见儿子率军归来收复家园的景象,与梦醒后儿子已不在的现实形成 强烈反差,强化了故事的悲怆色彩。C.小说结尾耿大先生被幽禁园中,孤愤难言,他的死是时代的悲剧,也与周围的 人求全自保,冷漠疏离有关。D.小说从当前耿大先生的病写起,以耿家为中心,将家国浮沉、两代人的故事凝 聚一处,体现了构思的匠心。8 .小说中“树”多次出现,富有意味。请分析这样写的用意。(4分)9 .请从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的角度,对画线处耿振华母子的对话进行评析。 (6分)二、古代诗文阅
28、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成祖永乐元年三月,沈阳中屯卫军士唐顺言: “若开卫河,距黄河百步置仓廉,受南京所运粮饷,转致卫河交运,则公私交便也。力 上命廷臣议,俟民力稍苏行之。九年春二月己未,命工部尚书宋礼开会通河。洪武中, 河岸冲决,河道淤塞。故于陆路置八递运所,岁久民困其役。永乐初,屡有言开河便 者,上重民力未许。至是,济宁同知潘叔正言:“浚而通之,非惟山东之民免转输之 劳,实国家无穷之利也。”于是遣侍郎金纯发山东、直隶、徐州民丁,并力开浚。命 宋礼总督之。十年春正月,巡按山东御史许堪言:“去年卫河水溢,河岸倒塌。”命工部尚书 宋礼
29、相度措置。夏四月,尚书宋礼奏:“今开河泄水以入旧黄河,则至海丰大沽河入 海。”上命俟秋成为之。宣宗宣德七年,置吕梁漕渠石闸。初,陈塞以吕梁上洪地险 水急,漕舟难行,奏令民于旧洪西岸凿渠深二尺,阔五丈有奇,夏秋有水,可以行舟。 至是,复欲深凿,置石闸三,时其启闭以节水,庶几往来无虞。事闻,命附近军卫协 成之。世宗嘉靖七年,通惠河成,粮运从河入,省轻赍银一十一万,诏给军三之一。 初,弘治中,议定折耗银曰轻赍,凡轻赍之银官给之。漕抚李蕙请赍余贮库,听来年 缺者贷偿之。上可其奏,著为令。嘉靖初,河漕总兵杨宏奏:“轻赍随军人,缓急有 济。若贮漕库,非法也。”大学士费宏言:“卫军终岁勤劳,给京军幸有羡,宜
30、与 之。”诏皆给军,军欢然。神宗万历七年,复筑高堰。隆庆中高堰废淮水坏民田至是 议复筑之堰成淮水复由清口会黄河入海而黄浦不复冲决。谷应泰曰:漕河之底绩,古 今之明德也与!(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河漕转运)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隆庆中/高堰废/淮水坏民田/至是/议复筑之/堰成/淮水复由清口会黄河入海/而黄 浦不复冲决B.隆庆中/高堰废/淮水坏民田/至是/议复筑之/堰成/淮水复由清口会/黄河入海而黄 浦不复冲决C.隆庆中/高堰废淮水/坏民田/至是/议复筑之/堰成淮水/复由清口会/黄河入海而黄 浦不复冲决D.隆庆中/高堰废淮水/坏民田/至是/议复筑之/堰成淮水/复
31、由清口会黄河入海/而黄浦不复冲决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俟民力”中的“俟”指等待,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以俟君子”的“俟”相同。B.递运所,明朝重要的运输机构之一,主要负责粮食的运递,也负责军饷的运输 等。C山东,古时候多指嵯山、函谷关以东地区,明朝多指黄河下游、太行山以东的 行省。D.御史,古代执掌监察的官员,明朝称派到各地察吏政、修水利等的御史为巡按 御史。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军士唐顺谏言疏通卫河,认为此举公私两便,明成祖下令群臣商议,商议后决 定待民力逐渐恢复后再施行;后来卫河河岸倒塌,皇
32、上便让宋礼立即着手疏通。B.洪武年间,会通河河岸被冲垮,河道堵塞,运输被迫改为陆运,百姓劳役负担 加重;永乐年间,明成祖听取臣下开河的建议,派金纯征调多地民丁合力开浚。C.原先,吕梁上洪地势险恶,水流湍急,船只难行,陈瑁奏请让百姓开凿水渠以 便行船;宣德年间,陈瑁计划深凿河道,明宣宗听奏后命令附近军卒协助修建。D.弘治年间,李蕙建议由官府统一管理多余轻赍银;嘉靖初年,杨宏认为将多余 轻赍银贮存在漕库并不合理,如果交给卫军,就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发挥作用。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置石闸三,时其启闭以节水,庶几往来无虞。(2)卫军终岁勤劳,给京军幸有羡,宜与之。14 .明朝的河道治理取得了哪些成效?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致酒行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