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高考专题复习:必修上册|下册 情景式默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高考专题复习:必修上册|下册 情景式默写汇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版语文高考专题复习:必修上册I下册情景式默写汇编必修上册短歌行.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 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1 .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 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2 .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 慨,忧郁长久难造)的诗句是: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3 .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 何以解忧?唯 有杜康。4 .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5 .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
2、: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6 .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青青子衿,悠 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几句点明了 “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 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 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7 .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欢迎贤 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运 用典故表明诗人优待贤才的态度)的诗句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 宾,鼓瑟吹笙。”.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 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8 .短歌行
3、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 诗句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14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 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15 .劝学中说声音借助风力会增强传播效果,听的人自然也听得清晰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彭。”16 .赤壁赋中写到“舞幽壑之潜蛟”蛟龙非深渊不潜,因此劝学以蛟龙 生渊为喻,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如果不持之以恒,即使容易做到的事情也不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 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反之则会取得成功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17 .劝学中点明人要实现
4、自己境界的提升就要不断积累的句子是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8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 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19 . “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 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 足的道理。师说.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 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 句是: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5、皆出于此乎! ?1 .师说中,作者用 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的例子,论证了 “是故弟子 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 态度,对其子 择师而教之;对自身 则耻师焉.李蟠不拘时俗的从师学习的态度及做法是:不拘于时,学于余 。3 .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 位卑则足 羞,官盛则近谀 ,.韩愈推崇从师的优良学风,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余嘉其能行 古道,作师说以贻之。4 .在师说中,韩愈列举了孔子从师谦逊的态度:孔子认为,众人中,至少一 人能比我强点,我就能拜他为师的句子是 孔子日:三人行,则
6、必有我师,.师说中,用“嗟乎! ”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师道之 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己成陋 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5 .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赞扬了 “古之圣人, 其 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的正确态度。6 .在师说中,韩愈将讨论的焦点引到以“道”为师的态度上,并且发出强 烈感叹的句子是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7 .在师说中,韩愈认为拜比自己年龄小的人为师,是理所当然的句子是:生 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8 .师说中,作者对教师职能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9
7、 .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一1 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10 .“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 惑? ” 一句同义。11 .师说中明确的指出了从师学习应不分身分高低贵贱年龄长幼的是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12 .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 “今之众人,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错误态度。13 .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 彼 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14 .韩愈在师说中感慨,巫医乐师百工这类人与当时士大
8、夫这类人对待从师 学习的态度不同,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15 .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 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 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中,之所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闻道 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赤壁赋.赤壁赋中,苏轼写自己乘着风飞行,漂浮在天空中,飘飘欲仙,脱离了现 实,不问前方,不知止地的一句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1 .在赤壁赋中,苏轼之客期望自己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在客人的想象中,自己与仙人把臂同游,和日月同生。2 .
9、赤壁赋一文,苏轼用“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两句着重描写了像细 丝一样连续不断、婉转悠扬的悲戚箫声,它能“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釐 妇。,想象奇特,笔力深刻。3 .赤壁赋中,苏轼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 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白城横江,水光接天。4 .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朗爽与澄净,泛不起一丝波纹,也恰好体现作者夜游 赤壁时怡然自得的心情的语句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5 .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回答客人,提出了对宇宙与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 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 月而长终”的理想。如果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则天地曾不能以一
10、瞬” 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那么“则物与我皆无尽也”O.赤壁赋中,写苏轼一行人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 由来去的语句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6 .赤壁赋一文中,客人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短暂与渺小,用比喻的手法写下“ 蜉蜡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消极至极。7 .赤壁赋中“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常被后人引用,用来勉励自己修身自好,不贪慕身外之物。8 .曹操的英雄形象历来备受文人称赞,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下“醯酒临 江,横槊赋诗。”两句,把曹操把酒临风,举矛吟诗的潇洒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9 .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
11、徊于斗牛 之间。”登泰山记1 .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 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 .在登泰山记中,“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这两句写出了登泰 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3 .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在“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徒如画,而半山居雾 者范然二”这四句用很少的笔墨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泰山夕照图,写出了泰山的安 详、明媚,以及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4 .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 一句对天气的描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凸显了天气的恶劣。5 .在登泰山记中,“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
12、成五采。”两句写出了在泰山 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6 .登泰山记,日出之前,“稍见云中白若搏痛数十立者,山也。”作者从 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这是从对面落笔写出日观亭位于最高处。其中“白” 字写出了白雪覆盖群山的概貌。7 .登泰山记,“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用如丹砂一般红 的色彩,写出朝阳的无限生气。旭日如丹,倒映在海面上,上下辉映,一片红艳 艳,海浪翻滚,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诗经静女1 .静女中,“彤管有炜,说,女美。”两句运用“双关”来赞美姑娘。2 .静女中,“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 爱屋及
13、乌的情感。3 .静女中的“爱而不见,搔首题踊。”两句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未 见恋人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4 .静女中说美草是女主人公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的两句是 “自牧归黄,洵美且异。”涉江采芙蓉1 .在涉江采芙蓉中,“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写出了主人公孤独、 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张望故乡的情状。2 .涉江采芙蓉中表达主人公与爱人分隔两地、无限惆怅的句子是:同心而 离居,忧伤以终老。3 .涉江采芙蓉中,“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描写诗人在长满 香草的水泽中采摘荷花的景象。4 .涉江采芙蓉中,采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 的意境的句子是:涉江
14、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一个诗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 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其中包含宇 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1 .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小 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并传出物是人非 的无限怅恨的感叹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 .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 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 .李煜的虞美人(春
15、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 句子是: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5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 的句子是: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在鹊桥仙中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 好,正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01 .秦观在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的句子是“空 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O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 .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然 后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
16、志向。2 .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无比谦虚,“非日能之,愿学焉。” 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愿意成为负责“如会同,端章甫”的小相。3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 为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 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 乎沂,风乎舞等,咏而归。4 .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 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以吾一日长乎 尔,毋吾以也。”.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
17、神态去暗示: “夫子哂之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乂不伤其自尊。谏逐客书1 .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 王 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2 .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臣闻吏议 逐客,窃以为过矣。3 .在谏逐客书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 才的君主为例,并用假设的语气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是使 国无使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4 .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立足现实,通过对比论证一针见血地指出,同样是非 秦国的,如果国君对待外来物和对待外来人采取不同的态度的话,会给人“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18、。”这样的不良印象。5 .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即认为驱 逐客卿是错误的。6 .谏逐客书中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 术。”,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切近要害。7 .谏逐客书中,李斯用泰山和河海的例子说明君王应重视民众的力量的 句子是“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谏太宗十思疏1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 傲自满的句子是: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O.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 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_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02 .在
19、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 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 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3 .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 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君王在向臣民施恩 时应做到“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要赏罚得当。4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诉唐太宗 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5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 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思国之安
20、者,必积其德义 工.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戒奢 以俭,不能保持宽厚,不能克制欲望,就好比“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 欲流长也。”,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的。6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的 句子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7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 守江山难的原因的句子是: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0 10.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总结历史规律时指出,统治一个国家,如 果光靠严刑和威慑的手段来对待老百姓,老百姓会“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 而不心服二不利于国家的
21、稳定。答司马谏议书.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与司马光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 仰慕之情。在结尾用“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两句聊表敬意。1 .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王安石例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当面对着 群起怨恨的百姓,盘庚依然坚守自我,“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 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司马光批评王安石“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而王安石则认为自己有 理有据,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 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不为生 事;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一一作 答,自觉问心无愧。2 .答司
22、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 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一句揭示当时士大夫长久以来苟且偷安、墨守成 规、附和世俗、讨好众人的面貌,这也是他潜心变法的重要原因。3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 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一句概括了司马光对自己的指责,一一作 出解释。4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如果司马光指责他“如君实责我以 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青泽斯民,则某知罪矣。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如果叫他秉承祖法,无所作为,那他就不敢苟同了。阿房宫赋1 .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 .
23、阿房宫赋以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借歌舞之纷繁衬托 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 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3 .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人以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语句是:开妆镜也。4 .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 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5 .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挂念 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 一人之心,千 万人之
24、心也。泰爱纷奢,人亦念其家。6 .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 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7 .文章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别人的语句是:灭六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8 .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 语句是: 句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9 .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结句精警,扣人心弦。10 .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
25、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 多的两句是: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11 .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12 .阿房宫赋用16个字“成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简 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 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13 .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 哀后人也。14 .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以四个三字 句发端。阿房宫赋祖长城句法,云“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I 房出。15 .阿房宫赋中以龙和虹为喻,写
26、长桥和复道壮美的句子: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奔何虹?六国论1 .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首段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一”的精辟论点,同时也点出了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2 .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苏洵在六国论中便引用“古人 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来论证贿赂秦国的危害。3 .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以秦之心礼天下 之奇才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4 .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 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5 .古人云:以
27、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 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因此,杜牧在阿房宫赋中 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 人而复哀后人也。”.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 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6 .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 是: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7 .六国论中记叙六国先人开拓疆土十分不易,“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J前人隼路蓝缕,辛苦创下的基业,后人却不珍惜。8 .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
28、迫的句子 是: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1 .短歌行中写诗人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 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契阔 谈诺,心念旧恩。12 .短歌行中以乌鹊南飞、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 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的诗句 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 多纳贤才(既是运用比喻又是运用典故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 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13 .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
29、周公那样的胸襟, 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周公 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1 .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运用对偶和 比喻表达了作者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2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的句 子是“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阐明了作者 厌恶官场生活,一心想要回归自然的原因。3 .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作者摆脱官
30、场生活、回归大自然后的喜悦心 情的句子是“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o.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 子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o梦游天姥吟留别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精10.在六国论中,苏洵说明虽然齐国没有贿赂秦国,却也随着五国的灭亡 而灭亡,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唇亡齿寒,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登岳阳楼1 .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 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2 .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J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 的磅礴气势,意
31、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3 .登岳阳楼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 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 之情。4 .登岳阳楼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 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 泪交流。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银河”的充满想象力的句子,如王安石桂枝香金 陵怀古中的“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1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 庭遗曲。2 .桂枝香金
32、陵怀占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 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3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 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 草凝绿。4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 文景观的句子是: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5 .桂枝香金陵怀古“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两句,其中两个 短语对仗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印成趣。6 .桂枝香金陵怀古“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两句,化用杜牧台 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感叹统治者不以历史
33、为鉴,覆灭相 继。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1 .念奴娇过洞庭中,以江为酒,对星细酌,万物为友,用奇崛想象之 语表达词人愉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的句子是: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 为宾客。2 .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描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澈,上上下下, 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亳浑浊的词句是: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3 .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 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4 .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是:悠 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5 .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表一年因被 谗而免职
34、的经历,感慨系之的句子是: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 雪。6 .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 灵画面上,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句子是:玉鉴琼田三万 顷,着我扁舟一叶。神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两句用 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眼中的天姥山巍峨险峻,气势非凡。2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两句通过视觉 和听觉描写,写出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所见所闻,充满了奇幻色彩。3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天姥山上仙人的世界,其
35、中,竟为衣兮风为马”一句写出了仙人的衣着以及骑乘,“仙之人兮列如麻。 直接点明山上的仙人非常多。4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云在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两句对天 姥山上天气和环境的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写仙人们的出场 作了铺垫。5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中金银台。”两句 写出了诗人在梦境中第一眼看到的天姥山仙境的景象:有无边无际的蔚蓝的天空, 有日月照耀的宫阙,景色壮丽,精心炫目。6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两句 写出了诗人梦醒后对人间乐事和古来万世的感慨之情,看似消极,却是诗人对现 实世界的深刻反省,为后文直抒胸臆积
36、蓄了感情力量。7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8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 天姥连天向天 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9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霰。10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 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儿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 人感到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 趣,才是最快意的。登高1 .登高中的“万里
37、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极写作者的羁旅之 愁、病痛之苦以及孤独之感。2 .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描写出沉郁悲凉的秋景的两句是“无边落木萧 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在登高中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归纳出白发 口多、因病断炊的根源,忧国伤时的情操感人至深。3 .杜甫在登高开篇写登高见闻,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两句描绘出一幅精美的图画,视觉、听觉融为一体,天、风等六种意象自然成对。4 .杜甫一生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 动的概括:“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
38、句 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琵琶行(并序)1 .琵琶行中“潺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一句点明诗人秋夜送 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2 .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两句揭示了琵琶女不 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3 .琵琶行中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嫁做商人妇。“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 明江水寒.两句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4 .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 悦情调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表现旋律婉转而流 畅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
39、 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0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四 弦一声如裂帛。”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5 .琵琶行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 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6 .琵琶行中琵琶女年轻时五陵的少年争相敬献殷勤,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 是“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门可罗雀,嫁于商人。7 .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杉湿。8 .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 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9 .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转轴拨弦三两
40、声”校弦试音,但 诗人却用“未成曲调先有情 ”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 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 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 “轻拢慢捻 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似诉平生不得意” “说尽心中无限 $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10 .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 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 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
41、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 音乐意境: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 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 鸣。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1 .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 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令人拍案叫绝。12 .在琵琶行一诗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时,“我”情感被激,发出了“同 是天涯沦落人
42、,相逢何必做相识。”的感慨,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因此 才有了同声相应的诗文。13 .琵琶行中,诗人自叙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住近温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14 .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 霍然一声,人弦俱寂”,展现了听书人的投入,侧面反映出说书人的技艺卓绝。 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5琵琶行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多次侧面描写: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 侧面描写的句子是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 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
43、;最后一次“凄凄 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满座重闻皆掩 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杉湿。”作侧面描写。16.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 应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O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1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用“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 月。”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2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羽扇纶巾” 一句,写的是 周瑜的儒将装束。“ tS橹灰飞烟灭”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
44、的壮丽景色。4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风景 壮丽,更赞美这里涌现的叱咤风云的豪杰,向下阕过度的句子是: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5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运用比喻手法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 式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J.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表现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再现“以少胜多”的战例,艺术地写出周瑜才能的句子是: 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6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小乔”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青春得意、气度雄伟的句子是: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8.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45、。”寓意周瑜功名早成,而自己鬓发斑白却毫无建树,表达了壮志未酬的郁愤 和感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1 .以乐景写哀情可以使哀伤的情感表达更出色,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使用这一手法的句子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2 .作者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结尾发出“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的慨叹,这是借廉颇自比,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刘义隆的典故,以古喻今的句子是:“元 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是孙权这位 著名的历史人物,他心中思绪万千,于是发出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
46、仲谋处。”的感慨。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和孙权风流余韵的英 雄业绩,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 舞榭歌台,风流总 被雨打风吹去。6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金 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 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封狼居胥”的雄心,也只怕会是“赢得仓皇北顾。”的结局。8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喻 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 仲谋处。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 清,凄凄惨惨戚戚。”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 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地愁 苦之情。1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堪摘乙”句子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感情慢慢融入落花,对花自怜,黯然 伤神。2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写出了天气反复无常,词人难以入眠的句子: 乍 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3 .古人有“借酒消愁” 一说,词人李清照也不例外。在声声慢(寻寻觅觅) 中,写到词人本欲用酒来打发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