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376330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静安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海市静安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静安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静安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文言文阅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上海市静安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文言文阅读一、课外阅读(2020.上海静安.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 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 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 ”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 ”答曰:“乞留一弟以 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 即日焚裘。(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释桓南郡:桓玄,东晋将领,袭爵南郡公,世称“桓南郡,殷荆州:殷仲堪,东 晋将领,官至荆州刺史。罗企生:时任殷仲堪幕

2、府咨议参军。出市:到刑场。宥(y6u) 赦免。之:指罗企生的弟弟罗遵生。问:音讯。这里指罗企生被杀的消息。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桓素待企生厚()(2)存亡未判() 2 .以下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你能报答我,我就放了你B.如果你能向我认错,我就放了你C.如果你能报答我,我就赦免你的罪行D.如果你能向我认错,我就赦免你的罪行3 .罗企生的两次回答反映了他内心的两难:第一次回答拒绝偷生是想要(),第二次回答恳请桓玄则是想让弟弟代替自己()o (每空2字)4 .根据选文内容,它最适合归入的世说新语门类是()oA.德行B.文学C.自新D.捷悟(2020上海静安统考二模)阅读下

3、文,完成下面小题。焚券了债隋李士谦有粟(1)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2),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赈赡(3),岂求利哉! ”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 (4),曰:“债了矣,勿为念也。”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或曰:“子多阴德(5)矣。 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参考答案:1.(1) 一向,向来 (2)死亡2. D 3. 尽忠 尽孝4. A【解析】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 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

4、判断。“素”,向来;亡。死亡。 2 .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谢”,道歉,认错;“罪、 罪行。翻译为:如果你能向我道歉,我就赦免你的罪行。故选D。3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结合“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 谢桓公? ”可以得出:罗企生是在向殷荆州“尽忠”;结合“乞留一弟以养老母”可以得出:尽 孝。4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文本主要记叙了罗企生尽忠就义前,

5、不忘尽孝的故 事。体现了一个人的德行。故选A。【点睛】参考译文:桓南郡(桓玄)打败了殷荆州(殷仲堪),俘虏了殷的将领十几人,咨议参 军罗企生也在其中。桓玄向来厚爱罗企生,要杀他时,先派人对罗企生说:“如果向桓玄道 歉,就会免去死罪。罗企生回答道:“我作为殷荆州的下属,现在殷荆州跑了,生死不明, 我有什么脸面向桓公谢罪。”已经到了刑场,桓玄又派人问他:“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罗企 生答道:“希望桓公能留我弟弟一条性命,服侍我的老母。桓玄答应了他的要求。桓玄以前 曾给罗企生的母亲胡氏送了一件羊皮袍子,胡氏当时在豫章,得知儿子被杀的消息后,就把 这件皮袍给烧了。5 . 道歉 剩下/多余的6. A 7

6、.迫切/急切 他已经当众焚券了债/他已经当众说过“债了矣” 说话算话/一言九鼎/信守承诺8. B【解析】5.考查词语理解。“谢”在文言文中有道歉,推辞,感谢等意思。在文中依据上文, 收成不好,借贷人家无法偿还来看,借债人是来向李士谦道歉的。谢的意思是道歉。“余” 在文言文中有我,多余的,盈余,表示整数后的零数等意思。结合上下文看出这里是说李士 谦家有多余的粮食,余在文中的意思是多余。6 .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答案第1页,共13页 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句式特点等。阅读 题干后发现“召” 与“债家”翻译不同,从“

7、李士谦有粟数千石,以贷乡人看出李士谦是债主,同乡人是欠债人, “设酒食”来看李士谦邀请同乡人到家里拿出酒食款待他们。故选Ao7 .考查词语赏析和内容理解。“争”写出丰收后人们因感激李士谦在荒年烧了债券不要债, 而争先恐后的来偿还,表现出欠债人的迫切之情。李士谦荒年时曾将欠债人都邀请到家里, 当着众人面焚烧了债券,说债了结了,让众人放心,已经不存在债务关系了。所以当欠债人 来还债时,李士谦拒不接受。第二空填他已经当众焚券了债,说过“债了矣”。李士谦说到做 到,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言而有信,信守承诺的人。8 .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李士谦的言行来看,“吾家余粟,本图赈赡,岂求利哉! ”李士谦 借贷不

8、为求利,荒年时当众烧毁债券,在欠债人危急时刻解除债务关系不必担心债务,“扶 危济困”用词恰当,“大公无私”语境不符,欠债人是同乡人,不属于公。“目光长远”表述错 误,烧毁债券后他并没有从中获取利益。“虚怀若谷”形容十分谦虚,与语境不符。故选B。【点睛】译文:隋朝李士谦拿出几千石粮食借贷给同乡人,正赶上收成不好,借贷人家无法偿还,都来 表示道歉。士谦说:“我家的余粮,本来就是打算救济用的,哪里是为求利的呢!”于是叫来 所有的借债人,在家为他们摆设酒食,当着大家烧了借契,说:“债了结啦,请不要放在心 上了。”第二年大丰收,借债人家争着来偿还,士谦拒绝了,一点也没收下。有人对李士谦说:“您的阴德多。

9、”士谦说:“所谓阴德是什么?就像耳鸣,只有自己听 到,别人都不知道。现在我所做的,您都知道了,哪里算什么阴德!”. 担任、充当 假如、如果10.C 11.时天下无事 殊是时贫甚(不能出) 晏殊读书专心晏殊为人谨厚【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实词。(1)正可为东宫官:正可教习太子读书。为:作为、担当。 (2)臣若有钱亦须往: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若:如果。9 . A.错在“我是不喜欢宴游的人”,“没能参加全部的活动”应改为: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 没钱为宴游准备酒食或者没有钱出去玩;B.错在“我是不喜欢宴游的人”,应改为: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D.错在“没能参加全部的活动”应改为:没钱为宴游准备酒

10、食或者没有钱出去玩; 故选C。10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晏殊在史馆任职时,当时天下无事,皇上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 答案第2页,共13页饮。据此归纳答案:皇上允许“臣像择胜宴饮”的原因是“时天下无事”。晏殊当时很穷,不能 出门游玩宴饮,独自居住家中,与兄弟们讲习诗书。据此归案:晏殊独家居的原因是“殊 是时贫甚”。皇上认为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 受命后老实说出不能去宴游的原因是因为没钱。据此归纳答案皇上挑选屡殊铺佐、教习太子 的原因有:晏殊读书专心,做人诚实。【点睛】等到晏殊在史馆任职时,当时天下无事,皇上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晏殊当时很 穷,不能出门游

11、玩宴饮,独自居住家中,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帝给太子选讲官,忽然 从宫中传出皇上授官给晏殊的御批。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晏殊,第二天进见回禀, 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没有一个不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 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 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就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 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罢了。”皇上因此 更欣赏他的诚实。11 . 实:实在,确实,的确 名:名声,名气,名望13.C 14.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 “

12、乃令闭如故”/恢复原样封闭 D【分析】1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1)句意为:上天确实是因为我死去的丈夫积留的恩德。实:实在,确实,的确;(2)句意为:而且名声很大。名:名声,名气,名望;.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慎,谨慎。非:非分”。本句 是是判断句式,可翻译为:士君子应该谨慎对待非分之得。故选C。12 .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为本题横线上用了双引号,所以可知写答案时需要 引用原文中的句子。第一空根据“景让母亲的愿望”可以直接从文中她说的话中得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 俸钱入吾门(希望这些钱能帮助他所有的孩子今

13、后能学有所成,这是他的愿望。);“她的做 法”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直接得到答案:乃令闭如故(于是就命家人将钱掩埋并在上面重 新筑墙)。(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通过景让母亲说的话和做 的事来分析该人物形象根据“居东都,诸子尚幼,家贫无资,训励诸子,言动以礼。”得出:答案第3页,共13页志行以礼;根据“吾闻不勤而获,犹谓之灾;土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也”得出:清正高洁; 根据“乃令闭如故。其子景温、景庄皆进士及第,并有重名,位至方镇”得出:教子严格。本 题中没有例举可以体现景让母亲“宽宏大量,的事例。故选Do【点睛】译文:当初,景让的母亲郑氏,为人性格严厉公正,早年

14、守寡,家里很贫穷,居住 在东都。家中孩子都还年幼,郑氏就亲自教他们。她家的宅子后面有段古墙因雨水冲刷而塌 陷,从古墙下面找到了许多钱,足可装满一船,家中的奴仆非常高兴,跑着报告郑氏;郑氏 前往找到钱的地方,设案焚香祷告说:“我听说如果不劳而获,这是自身的灾难。上天必然 是因为我死去的丈夫积留的恩德,上天怜惜他家里贫穷而赐给我们的,希望这些钱能帮助他 所有的孩子今后能学有所成,这是他的愿望。但这些钱我不能拿!”于是就命家人将钱掩埋 并在上面重新筑墙。她的两个儿子景温、景庄都是进士及第,而且名声很大,最高做到方镇 的官位。尤其以景让最为刚正,奏章进言无所避讳。13 . 吕氏春秋 三人成虎16. B

15、 17. 挖井后节约一个劳力,被误传为挖井挖到 一个人这种情况。 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能轻信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18.未 经调查研究,便轻信传闻。【解析】1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成语积累。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选自吕氏春秋,由 乙文“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可知,这个成语是:三人成虎。意思是: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 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14 .本题考查语句翻译和辨析。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去:距离;于: 比,市:集市;过:超过。句意为: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 超过了三个。故选B。15 .本题考查重点语句含义的理解。“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意思是:像

16、这样听到传闻, 还不如不听。结合上文听的人传闻,国都里的人谈论穿井得一人这件事可知,“此”指人们对 道听途说,不加求证,到处传扬的行为。表达了对以讹传讹的批判,告诉人们对于传闻,要 认真求证,不能以讹传讹的思想。据此作答。16 .本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分析。甲文传丁氏话的人,不加求证,所以把话传成“挖井挖到一 个人”,而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询问,终于知道是省去了一个人的劳力;乙文也说集市上本 没老虎,但听到说集市上有老虎的人多了,魏王就相信了,他们都犯了对于传闻不仔细求证, 不实事求是,而是人云亦云的错误。据此作答。【点睛】参考译文:答案第4页,共13页甲: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

17、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 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 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 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 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乙: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 老虎,您相信吗” “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 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 庞葱说:“街市上不会有

18、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 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 说:“我知道该怎么力、。”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 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17 . 苏轼 中秋 清代20. C 21.老吏史觉得这样/他很辛苦,苏东坡(却读得) 畅快,毫无倦意。22.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 读书要深入研读【解析】19.要求学生掌握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和“郑燮”的文学常识。水调歌头明月 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中秋时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 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

19、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 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 乐观精神。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 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 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18 . C.有误。“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包括 作者,只说“作者深夜无眠”不准确。故选C。19 .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

20、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苦”,以为苦;“洒然”, 畅快的样子。20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结合州艮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 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分析,作者反对“过目能诵为能”的读书态 答案第5页,共13页度和方法。通过列举孔子、苏东坡读书的事例提出“要深入探研书中的微言精义的观点”。【点睛】参考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 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

21、 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 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 这美好的月光。读书把看一遍就能背诵作为一种本领,其实这个最不中用。眼里明白,脑中匆匆而过,内心 没有留下多少印象,往来的应付不过来,好像看剧场里的美女,看一眼就过去了,跟我有什 么相关呢?千百年来,看一遍就能背诵的人,有谁能比得上孔子呢?孔子读周易读到竹 简的皮绳断了好几次,不知道他翻阅过几千几百遍啊!精微的语言,

22、深刻的道理,越探究越 清楚,越钻研越深入,越深入越不知其中的奥妙。即使是(像孔子这样)生来就明理、就行 大道的圣人,也不停止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苏东坡读书不超过两遍,但是 他在翰林院读阿房宫赋读到四更天,老吏小史都觉得困倦不堪,可苏东坡却畅快不倦。 怎么能因为看一遍能记住就结束学习呢!只有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一生读书不读第二 遍,但最终没有什么好文章。21 . 辛弃疾 破阵子 左传24. A 25.打了胜仗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26. 爱国抗金决心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惰取信于民善于把握战机【解析】23.考查作者及文学常识。这首诗是辛弃疾写给陈同甫的一首词。破阵子,词牌名, 又

23、名“十拍子”等。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乙文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即春 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22 . B.有误,甲词描写了激烈的战争场面,乙文重点写曹刿“论战”,对战争过程只是用“齐 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C.有误,甲词创作背景是辛弃疾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 用,闲居近二十年。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 思想感情。所以甲词没有刻画明君的形象;D.有误,甲词没有强调勇气是作战取胜的关键;答案第6页,共13页 故选Ao23 .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

24、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 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句式特点等。用“留”“删”“调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既,已经。既克,战胜齐军后。故,原 因。句中加点词“其”代的是曹刿。24 .考查内容及情感。甲词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 志推向顶点。乙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说明了曹刿是一个关心国事而有远谋的人物。由此 可知两篇作品的主人公辛弃疾和曹刿都是爱国的人。甲词作者通过追忆他当年在起义军中的 火热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美好愿望,但是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 霜,大概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25、,充满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由此可知作者重点 在于表达抗金的决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乙文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可知,曹刿认为“小 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的条件,看出曹刿政治上主张取信于民,认为取信 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作战时,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 难测也,俱有伏焉”。军事上善于抓住有利的追击、进攻时机,审时度势。【点睛】曹刿论战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 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

26、参与呢? ”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 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衣食这一 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 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 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 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 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 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

27、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 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 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 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答案第7页,共13页 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土 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 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

28、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 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25 . 左传 国别体28.(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29. C 30. 爱国(敢 于进谏)善思(或机智、深谋远虑等)【解析】27.考查对文章常识的识记。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 通史,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作。曹刿论战就选 自其中。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全书共三十三卷,分“东周”“西 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冲山叶二国的“策,,论。主要记述了上起公元前 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245

29、年间,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 说之土)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或者说记录了战国时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 变斗争故事,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据此可 填写作答。26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 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 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皆(全, 都)以(认为)、于(比)”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27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鲁庄公”的话不能表现出他“深谋远虑,深深知道取信于民的重要

30、性、这可从“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可以看出。B.依据(乙)文中齐威王听了劝言后说“善”并发布命令,可以看出中齐威王是愿意“革除弊 端”。D.甲文中的鲁庄公并没有“贸然迎战”。故选C。28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曹刿论战一文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通过 曹刿与鲁庄公对话,突出了表现了曹刿是一个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且敢于进谏、忠君爱国 之人。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通过邹忌能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中,通过思考,悟出大的道 理,以自身经历进行类比讽劝齐王纳谏除弊,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善于思考,敢于进谏、善 答案第8页,共13页于进谏,且为国家着想的爱国之人。据此,概括两人的共同点填写作答。

31、【点睛】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 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当权者目光 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衣 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 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 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

32、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 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乙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 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 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 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 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 ”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 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

33、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 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 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 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29 . (1)博学的人。(2) 调素琴阅金经以事铅桀竭尽。 得到。每晚以烧完一枝蜡烛为准。(5)D(6)即便我们身处逆境,也要保持自己的品行与志趣。【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根据句意,推知词义。答案第9页,共13页无知者。今吾所为,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选自隋书隐逸传有改动)【注释】(1)粟:一种粮食,俗称小米。(2)年谷不登:指荒年,下文“大

34、熟”指丰年。 (3)赈赡:以财务救灾。(4)燔契:烧掉债券。(5)阴德: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皆来致谢()(2)吾家余粟() 6 .以下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于是李士谦邀请了所有的欠债人,为他们摆设酒宴B.于是李士谦召集了所有的欠债人,为他摆设酒宴C.于是李士谦邀请了所有的债主,为他们摆设酒宴D.于是李士谦召集了所有的债主,为他摆设酒宴7 .“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的“争”写出了债家来偿的 之情。李士谦“拒之,一无所受”是因为,表现出他是一个 的人。8 .以下对李士谦言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大公无私B.扶危济困C.目光长远D.虚怀若谷(2

35、021 .上海静安.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及晏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上许臣僚择胜晏饮。殊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 与兄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殊,执政莫喻所因。次日进见回禀,上谕 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宴赏,唯殊杜门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殊既受命,得对,上面谕授官之意。曰:“臣非不乐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 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注】馆职;在史馆任职。东宫官:辅助、教习太子的官员,“忽自中”句:从宫 中传出皇上授官晏殊的御批。谕:告如。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正可为东宫官()(2)臣若有钱亦须往() 10.对画线句意

36、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是不喜欢宴游的人,只是因为贫穷没能参加全部的活动。B.我是不喜欢宴游的人,只是因为贫穷没钱为宴游准备酒食。C.我并非不喜欢宴游,只是因为贫穷没钱为宴游准备酒食。D.我并非不喜欢宴游,只是因为贫穷没能参加全部的活动。11. (1)皇上允许“臣像择胜宴饮”的原因是“:晏殊“独家居”的原因是试卷第2页,共9页 句意:谈笑的是一些博学的人。鸿儒,博学的人。(2)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根据甲文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平时可以弹奏清雅 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可知,作者平素所做就是自

37、己喜欢的阅读佛经,弹奏古琴,可见作者的情趣高雅,不被俗物 所累。根据乙文句子“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奖。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又 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州的知I州,把他的全部俸禄拿出来,从事书籍的校勘、刻写。每得一本书, 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类,题上书名)”可知,李清照与丈夫平时喜欢做的就是书籍的校 勘、刻写。可知作者也是情趣高雅。与刘禹锡的兴趣相同。(3)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要根据句意,推知词义。句意:把他的全部俸禄拿出来。竭,竭尽。句意:反而饮不到一口。得,得到。(4)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及句式的理解。重点词:夜,每晚。率,准则。(5)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

38、解。D.根据文句“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理想从没有被忘记。)” 可知,他们沉醉其中的原因是能坚持自己的志趣,不在意结果及别人的看法。故选Do(6)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甲文通过描写陋室环境、陋室主人的交往,表达了即便身处陋室, 只要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陋室的简陋的观点,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乙文作者回忆了自己与 丈夫深处逆境仍坚持自己的志趣并乐在其中的事。可用如下复句表达自己的感悟:即便我们 身处逆境,也要保持自己的品行与志趣。【点睛】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 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颜色碧绿

39、,长到台阶上;草 答案第10页,共13页色青葱,映入帘中。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 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 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乙后来回青州故乡闲居了十年。夫妇勤俭持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明诚复官后,又 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州的知州,把他的全部俸禄拿出来,从事书籍的校勘、刻写。每得一本书, 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类,题上书名。得到书画和彝、鼎古玩,也摩拿把玩或摊开来欣赏, 指出存在的不足。每次等到蜡烛烧完才去睡觉。因此所收藏的古籍,在精致和完整上超

40、过许 多收藏家。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 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二人以猜中与否来定胜负,然后以胜负作为饮茶的先 后。猜中了的便举杯大笑,常常把茶不小心倒在胸前衣襟上,反而饮不到一口。真愿意这样 过一辈子!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理想从没有被忘记。32 . 陶渊明 陆游33. 掇 撷34.(1)屋舍 (2)命名35.并不只是使自己的身体和眼睛快乐,排遣闲暇的日子罢了。 36. 见山 观鸟 栽花植树 吟 诗作赋 心灵安顿处或恬淡闲适的心境(相近表达即可)【解析】3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饮酒的作者是陶渊明,“放翁”是陆游的号。33 .本题考查字

41、词意思。采的意思是摘取。第2段“放翁日婆娑其间,掇其香以嗅,撷其颖 以玩,朝而灌,暮而锄。”中“掇”“撷”均有摘取的意思。34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注意放在语境中解释。(1)句意:开垦了房屋东边的一块荒地。 舍:屋舍。(2)句意:把园子叫做东篱。名:命名。35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盖,发语词,不译。非独:并不只是。暇: 闲暇。36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甲文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 还”,采菊之后有观山,有看飞鸟,注意和“可采菊”结构一致。乙文中“埋五石瓮,潴泉为池, 植千叶白芙渠,又植木之品若干,草之品若干”,这是栽花植树;“放翁日婆娑其间

42、,掇其香 以嗅,撷其颖以玩,朝而灌,暮而锄”,这是浇地锄草;”放翁于是考本草以见其性质, 探离骚以得其族类,本之诗尔雅及毛氏、郭氏之传,以观其比兴,穷其训诂”, 这是读书究理;“又下而博取汉、魏、晋、唐以来,一篇一咏无遗者,反覆研究古今体制之 变革。间亦吟讽为长谣短章,楚调唐律,酬答风月烟雨之态度力这是吟诗作赋。虽然两篇 文章都涉及到东篱,实际上这个东篱只是一个抒发情感的地方,是一种情感的象征。甲文中 答案第11页,共13页是陶渊明表达恬淡闲适的心境的地方,乙文中是陆游安顿心灵的地方。【点睛】参考译文:甲: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 处地方僻静

43、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 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 怎样表达。乙:陆游告老还乡三年,开垦了房屋东边的一块荒地,长有七十五尺,宽可能有十八尺少一 点,也可能有十三尺多,四周插上竹子作为篱笆,把开垦的地都包括在其中。准备了一个可 以装下五担东西的瓮,积聚泉水挖了水池,种上了千叶白芙蕖,又种了其他的一些树木和一 些草本植物,把园子叫做东篱。陆游每天都盘桓在东篱中,采摘有香味的植物来闻,采摘嫩芽来把玩,早上给植物灌溉, 下午给植物锄草。每一次发芽,第一次开花,书童都来报告,侍弄花草小心翼翼。陆游于是

44、就查找本草,以了解它的本质属性,查探离骚,以知晓它的同族或同类,查找诗 尔雅的本源以及毛亨、郭璞对诗的注解,用以查看比兴的手法,穷尽他们对古书中 字句意义的解释。接下来又广泛搜集汉、魏、晋、唐以来,遗留下来的每一篇文章,反复研 究从古到今体制上的改革变化。偶尔也会运用楚调唐律吟诗作赋,来酬谢风月烟雨带给我的 身心愉悦,并不只是使自己的身体和眼睛快乐,排遣闲暇的日子罢了。37 .雄壮的词;南宋/宋朝38.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战争。39. A 40.壮志难酬;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分析】37.本题考查理解题目和作者的能力。甲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通过创造雄奇的意

45、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 往直前的将军形象,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题目中“壮词”的意思是雄壮的词, 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基调雄壮高昂的词。过零丁洋 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38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要读懂全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甲词中天下事指统 一国家的大也,此处特指恢复中原大事。乙诗中“干戈”原义是武器,这里指抗元战争。39 . B. “八百里”不是指军营辽阔,而是指“牛工 这里泛指“酒食”;C. “乙诗中间两联主要写个人官场失意的惨状。”这句话是错误的,中间两句作者把个人命 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

46、起;答案第12页,共13页D.“作者情绪都由慷慨激昂转向低沉压抑。”这句话说法是错误的,乙诗中作者的情绪是 由“低沉压抑”转向“慷慨激昂”; 故选Ao40.本题考查理解思想感情的能力。要读懂全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甲词 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 ”是作者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 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乙诗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 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 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答案第13页,共13页(2)皇上挑选屡殊铺佐、教习太子的原因有:;(2021

47、上海静安统考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李尚书景让少孤,母夫人性严明。居东都,诸子尚幼,家贫无资,训励诸子,言动 以礼。时霖雨久,宅墙夜颓,僮仆修筑,忽见一船槽,实之以钱。婢仆等来告,夫人 谓僮仆日:“吾闻不勤而获,犹谓之灾;土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也。若天实以先君馀 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此未敢取。”乃令闭如故。 其子景温、景庄皆进士及第,并有重名,位至方镇九 景让最刚正,奏弹无所避。注船槽:船形的凹槽。馀yil庆:指留给子孙后辈的德泽。方镇:掌握兵权、镇 守一方的军事长官。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若天实以先君馀庆()*(2)并有重名()13 .对画线句的理

48、解,最恰当的一项是()oA. 土君子应该谨慎对待不是经常得到的东西。B. 土君子应该看重不是经常得到的东西。C. 土君子应该谨慎对待非分之得。D. 土君子应该看重非分之得。14 . (1)景让母亲教子有方,三个儿子皆成大器。面对意外钱财,景让母亲的愿望是“;她的做法是O(2)下列不能反映景让母亲特点的一项是()oA.志行以礼 B.清正高洁 C.教子严格 D.宽宏大量二、对比阅读(2020上海静安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庞葱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日:“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