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奉贤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文言文阅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上海市奉贤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文言文阅读一、课外阅读(2020上海奉贤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刘敞奉使契丹刘敞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 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 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敝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通山 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改)注释刘敞: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驳:传说中的猛兽名。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素
2、习知山川道径()(2)如马而食虎豹()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3 .请简述文中译人“骇愧”和“益叹服”的原因。(2020上海奉贤统考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指南针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 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纺中独茧缕,以 芥子许腊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 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注释】方家:行家。口碗唇:碗边。纺(kuang):丝绵。独茧缕:单根的蚕丝。芥子:中药名,呈微小球形。
3、原:推究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但坚滑易坠()(2)不若缕悬为最善() 5.下列选项中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指南针使用时,可以放在水中、指爪上、碗唇上或者用丝悬挂。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 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1) “但坚滑易坠”意思是: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由此可判断:易,容 易。(2) “不若缕悬为最善”意思是:这几种方法都不如以悬挂好,由此可判断:若,如、比得 上。5 .本题考查对课外文言文的文本内容的理解,要求关注细节,C选项中“指针一定指南”, 与原文中“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4、其中有磨而指北者相矛盾,原文指常常指向南方,所 以“一定”一词过于绝对,故选C。6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结合文中句子找到“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不若 缕悬为最善”、“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等信息,进行提炼归纳即可。 参考译文:行家用磁石磨针尖,针尖就能指南,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全在正南方,(放在)水上常震 动摇摆。(在)手中或碗边都有可能这样,运转的速度很快,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 滑落掉下,这几种方法都不如以悬挂好。这个方法是取新产的丝绵中单根的蚕丝,用芥籽大 小的一点蜡,把丝黏连在针腰上,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那么针常常指向南方。其中有的针 则指向北方
5、。我家(的指南针)指南、指北的都有。磁石指向南方,和柏树的树枝指向西方 (柏树的树枝长的都是朝西的)一样,不能推究出其中的道理。7 . 赠送 知道8. D 9.送厚礼给卫国,使卫国麻痹大意,趁机攻打卫国 有忧色贤【解析】7.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遗,一词多义,赠送。知,一词多义,知道。8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果,果然。反,同“返”,返回。故译为: 智伯果然发动军队偷袭卫国,到了边境又返回去了。故选D。9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第一空:根据文子的分析“野马四,白璧一,此小国之礼也,而 大国致之”和“智伯果起兵而袭卫”,可知智伯的计谋是给卫国送厚礼,让他们麻痹大意,
6、然 后派兵偷袭卫国。第二空:根据“南文子有忧色可知当南文子觉察出智伯阴谋时的反应是: 有忧色。第三空:“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意思是卫国一定有贤能的人,预先知道了我的计 谋。其中的贤人指的就是“南文子”。智伯对他的评价是“贤工【点睛】译文:(晋国国王)智伯想讨伐卫国,就给卫国国君送去野马四匹、白璧一块。卫国国君十分高兴, 朝臣们也都向他祝贺,只有大夫南文子面现忧色。卫国国君说:“大国与我们交欢,是一件 好事,而你却面有忧色,这是为什么呢? ”南文子说:“无功而受赏,没有出力而得到礼遇, 这是不能不察其本意的。四匹野马和一块璧玉,是小国向大国进献礼品的规格,而晋国这个 大国却给我们送来这种规格的
7、礼品,大王你要防备他呀!”卫国君就把南文子的话告诉了边境 上的部队。以后,智伯果然起兵袭击卫国,到了卫国边境,见其已有准备,就返了回去,并 说:“卫国一定有贤能的人,预先知道了我的计谋。”.(1)赶得上 (2)只,仅仅11. B 12.同意孔子提出的让众人救火的方案赏罚得当能提高管理的效率【分析】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事急不及以赏:事情紧急来不及行赏。及,赶得上。(2)请徒行罚:请允许我只使用刑法。徒,只,仅仅。10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这个句子有“尽”“则”“足”三个 字的翻译需要重点注意,“尽”是“全,都”的意思,“则”是“那么”的意思,排除CD;
8、 “足”是“足 够的意思,排除A。故这句话的翻译是:(假如)救火的人都要给予赏赐,那么国库财产都 不够用来赏赐他们。故选B。11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仲尼日: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哀公 曰:善。,”可知,哀公后一次说“善”是同意孔子提出的让众人救火的方案,只用惩罚、不用 奖励的让众人救火的方案。(2)结合“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可知,孔子分析众人 不去救火是因为既没有奖励、也没有惩罚。结合“于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 逐兽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可知,因为情况紧急,所以孔子建议此时不采用 奖励、只采
9、用惩罚的方式来督促众人去救火,最后发现在惩罚的压力下,众人救火的效率非 常高,说明这个措施非常得当。孔子对众人不救火的原因的分析和后来采取的措施都说明了 赏罚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做事效率的重要作用。故文中“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的结局对当权 者的启示是:赏罚得当能提高管理的效率。【点睛】译文:鲁人放火烧积泽,偏偏天刮北风,火势向南蔓延,眼看国家都城将要受到波 及。哀公害怕,鼓励百姓参与救火,旁边没有人,但百姓只愿意驱赶野兽,没有人愿意救火, 哀公于是召见并向孔子请教。孔子说:“驱赶野兽任务轻松却不会受到责罚,救火不但辛苦 危险,又没有奖赏,所以没有人愿意救火。”哀公说:“说得对。”孔子说:“事情紧
10、急来不及 行赏,再说凡是参与救火的人都有赏,那么国都不足够用来赏赐给他们。如今,请允许我只 使用刑法。”哀公说:“好。”于是仲尼就下令说:“凡是不参与救火者,比照降敌之罪处理; 只驱赶野兽的人,按照坐牢之罪。”命令还未遍及全国上下,积泽的大火已被扑灭。13. 宋 范仲淹 柳永14.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山岳隐藏 了它们的形迹/山岳潜藏得不见踪影)15.B 16. 以物喜,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 已悲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 负,突出文章主旨。【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岳阳楼记是宋代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 守滕子京
11、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蝶恋花出自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 人物柳永之手,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 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1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 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意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曜:光辉;日光。岳,高大的山。潜, 隐没。形,形迹。15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A.
12、“危楼”指的是很高的楼,这里的“倚靠在一座即将坍塌的高楼的栏杆上”说法错误,选项错 、口 厌;C.文中“进亦忧”呼应上文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呼应上文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选项错误;D.【乙】文作者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并未用到说明,选项错误。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根据文章中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写了览物而悲者和览物 而喜者,点明了迁客骚人的情是以物喜、以己悲。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 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二 古 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
13、是“处江湖 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作者通过这两种情感的对比,赞美了古仁 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点睛】译文:甲文: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 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 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我日渐消瘦下 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乙文: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 起光辉,山岳隐
14、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 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 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 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 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 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 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
15、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 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 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 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 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 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6 . 曹操 诸葛亮 三国演义18.先帝不因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瞧不起 我),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19.B 20. 统一中
16、国 兴复汉 室,还于旧都。【解析】17.本题考查常识积累。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 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出师表作者是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哪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中有他们的故事。17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 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字词:以,因为;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17、枉屈,委屈;顾,拜访。18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文内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登山所见,不是想象。故选 Bo.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的内容及思想感情的体会。甲文中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日月之 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 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 的抱负。乙文中根据“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知作者要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甲出处:观沧海 作者:曹操 朝代:东汉参考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 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苍凉的声
18、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 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 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乙出处:出师表 作者:诸葛亮 朝代:东汉参考译文: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 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 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 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
19、忧 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 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 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 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 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To19 . 杜甫泰山宋黄鹤楼22.(滕子京)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23. D 24. 勇攀高峰,傲视一切 以天下为己任【解析】21.望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岳”指的
20、是东岳泰山。此诗为作 者青年时所作,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岳阳楼记的作者是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江南 三大名楼”包括: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20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属,同“嘱、嘱咐。嘱托。作文, 写文章。以,来。之,代词,这件事。21 . A.甲诗开头写远望泰山所见,乙文开头交代了写作背景;B.甲诗以“远望近望细望愿望”为序,前三联写景,后一联抒情。乙文也不是作 者登高有感而发;C甲诗没有写春天的景色,乙文“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是春天景物; 故选D。22 .考查比较阅读。甲诗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抒情
21、,一语双交,即表达了自己要登上泰山 顶峰的愿望,也表达了自己要登上人生顶峰的决心。乙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点睛】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 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 的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 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 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
22、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 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 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 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 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 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 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
23、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23 . 饮酒(其五)(或:饮酒) 宋 周敦颐26.(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 很少听到了。 27. A 28. 不追求名利,热爱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 洁身自好,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分析】2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文学常识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 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根据积 累可知,甲诗出自陶渊明的饮酒,乙文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作品。24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 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
24、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鲜(少)”“闻(听到)”是此题中 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25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正确;B.有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现了莲花的高洁傲岸,冰清玉洁,也借莲花展现了作 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傲岸,并非“没有知己的孤独;C.有误,“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进入了一种物我两忘,完全悠闲自得的心态,并非“迷惘”; D.有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故选Ao.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其主旨情感的把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 脍炙人口的名
25、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 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不 追求功名利禄的品质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 的喜爱,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年代:北宋参考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 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 生枝蔓
26、,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 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26 .左传左丘明30. 只、仅仅 慢慢地31.(1)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兵们 的)土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 就耗尽了。(2)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在行进中找到有利地势,就停下来等待敌军。32. 取胜 的原因 “彼竭我盈”“颇失部伍” “遽还袭之
27、” 麻痹(削弱)敌人的斗志 “鼓军而 进,卓越的军事【解析】29.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甲】文出自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 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是我国现存的史类文 学作品。丘明(姓姜,氏丘,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 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 后为鲁国太史。27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句意:只是束缚军队。徒:只、仅仅。句意: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徐:慢慢
28、地。31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口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作,鼓起;再,第二次;竭,穷尽。口愈,更加;缓,缓慢;乃,于是,就;以,来。3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第一空,【甲】文第口段和【乙】文第口口段都叙述了作战的过程,【甲】文第口段“对日:夫 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是曹刿总结以弱胜强的原因;【乙】文的第口段“吾知房 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儿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 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是曹玮分析取胜的原因
29、:用计耗费敌人的体力, 耗尽敌人的锐气。据此可知都是叙述战胜取胜的原因。第二空,当齐军未动鲁庄公急于抢先攻击时,曹刿制止道:“未可。”直至齐军三鼓之后,军 土勇气衰竭,他才表示:“可矣”,曹刿论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第三空,【乙】文,曹玮是北宋名将,选文叙述了曹玮破敌所采用的战略战术及其运用的过 程,文中“玮侦虏兵去以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写曹玮有意“颇失部 伍”。向敌人示弱,用这种假象来迷惑敌人,引诱敌军;第四空,“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用“遽还袭之” 造成敌人的疲劳;第五空,”使人谓之日;,蕃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
30、,请休憩土马,少选决战曹玮又用“休憩土马 麻痹(削弱)敌人的斗志;第六空,“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最后当敌 军的余锐完全消失时“鼓军而进 大败敌军。第七空,曹玮对敌人的情况(行军珞程,战斗力以及心理等)胸有成竹,所以能灵断地运战 略略战术,巧施计策,诱敌上钩,充分体现了曹玮高超的指挥艺术。【甲】文写战役经过, 作者虽只写了曹刿两次说的“未可”可矣”的简单话语,但却形象地表现了曹刿成竹在胸、待 机而动的思想性格。最后由“公问其故”又引出曹刿对战争的一大段议论,表现出曹刿的可贵 的军事见解。据此可知看出曹刿和曹玮都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工【点睛】参考译文【甲】
31、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 “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 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 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 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 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 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
32、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 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乙】曹玮主管镇戎军时,曾经(有一次)和敌人交战,取得胜利。敌兵退去。曹玮侦察敌 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很是不成军队行列。 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牛羊无用,只是束缚军队。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 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可是军队不整齐,立刻 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 敌军。敌军将要来到,离得很近了,曹玮派人对敌军说:“你们外国军队远来一定很疲劳,我不想趁 着别人疲
33、怠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下,隔一会儿就决战。敌人正苦于奔波,疲劳 极了,听了这话都很高兴,军队严整的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知他们:“休息好了 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于是抛弃了牛羊返回。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的事 来引诱他们。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走 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士气也残尽了。我凭这些打败 了敌人。”B.缕悬法的步骤是先取丝,再用一点点蜡把丝粘在针上,最后在无风处悬挂。C.只要采用悬挂的方法,磁针一定指南。D.作者写作此
34、文时,交代了当时还无法推究磁石指南的原理。6 .文中作者对指南针的研究有哪些发现?(1)(2)(2021上海奉贤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智伯欲伐卫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白璧一。卫君大悦。群臣皆贺,南文子有忧色。卫 君日:“大国大欢,而子有忧色何? ”文子曰:“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 野马四,白璧一,此小国之礼也,而大国致之。君其图之。”卫君以其言告边境。智 伯果起兵而袭卫,至境而反。曰:“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注】智伯:名瑶,晋国四卿之一。口南文子:战国时贤士,卫国大夫。口无力之礼: 不费力气就得到礼物。致之:把礼物送给我们。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遗卫君野马四百()
35、(2)先知吾谋也() 8 .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智伯果然发动军队偷袭卫国,到了边境改变主意了。9 .智伯果断发动军队偷袭卫国,到了边境改变主意了。C.智伯果断发动军队偷袭卫国,到了边境又返回去了。D.智伯果然发动军队偷袭卫国,到了边境又返回去了。10 从文中看,智伯的“谋”具体是指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从南 文子的表现“”和智伯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南文子是个有 深谋远虑的治国良才。(2021上海奉贤统考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鲁人烧积泽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惧,自将众趣救火。左右无人,尽逐 兽而火不救,乃召问仲尼。仲尼日:“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
36、赏,此火之所 以无救也。”哀公日:“善。”仲尼日:“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 赏于人。请徒行罚。”哀公曰:“善。”于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注释积泽:草木丛生的沼泽。口倚:偏移。口国:都城。口亲自率领众人督促救火。趣:同“促”,督促。口降北:投降败逃。入禁:进入禁区。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事急不及以赏()(2)请徒行罚()12 .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oA.(假如)救火的人都要给予赏赐,那么不值得把国家赏给他们。B.(假如)救火的人都要给予赏赐,那么国库财产都不够用来赏赐他们。c.(假如)救火的人尽可
37、能赏赐他们,然而不值得把国家赏赐给他们。D.(假如)救火的人尽可能赏赐他们,然而国库财产不够用来赏赐他们。12 .文中鲁哀公两次说“善”,前一次说“善”是同意孔子对众人不救火的原因分析,后一次说“善”是 O文中“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的结局对当权者的启示是二、对比阅读(2020上海奉贤统考一模)阅读【甲】词【乙】文,完成小题【甲】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乙】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才啬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
38、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 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3 .【乙】文的作者是 朝的 (人名),【甲】词的作者是和【乙】文作者同朝代的(人名)。14 .用现代汉
39、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日星隐曜,山岳潜形。1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oA.【甲】词中伫倚危楼风细细”是说主人公迎着微风长时间倚靠在一座即将坍塌的高楼 的栏杆上。B.【甲】词上阕情景交融,写主人公登高望远,春愁油然而生;下阕抒情,写主人公苦 中求乐,情深志坚。C.【乙】文中进亦忧”呼应上文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退亦忧呷乎应上文的“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D.【乙】文作者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多种表达方式,阐发自己的人生见解。16 .【乙】文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迁客骚人和 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1)迁客骚人的情:O(2)
40、古仁人的情: o(3)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o(2020上海奉贤统考二模)阅读【甲】诗【乙】文,完成小题。【甲】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乙】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 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
41、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莺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7 .【甲】诗【乙】文的作者分别是、 (人名)。中国古典四大名 著之一中有他们的故事。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19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甲】诗以观”字总领全篇,诗人登上碣石山,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B.【甲】诗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借助想象表现了波涛汹涌的壮阔动态。C.【乙】文第段中诸葛亮概述21年不平凡的历程,以表明创业艰难,激励后主奋发 图强。D.【乙】文第段前两句追述托孤之事,
42、“夙夜忧叹”体现了作者高度的责任心。20 .甲诗【乙】文的作者都有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不同的是,【甲】诗作者抒发了的抱负;【乙】文作者要完成“”的大志。(2021上海奉贤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各题【甲】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乙】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
43、极!登 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1.望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岳”指的是 (山名);岳阳楼记的 作者是 代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和崔颖笔下的 都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2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属予作文以记之。23 .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两段诗文的开头都交代了写作背景。B.两段诗文都是作者登高后的有感而发。C.两段
44、诗文都写到了春天的景色。D.两段诗文都通过写景来抒发感情。24 .两段诗文都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志向,甲诗表达了作者 的雄心壮志,乙文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抱负。(2021上海奉贤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小题【甲】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住,飞鸟相与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乙】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4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5 .甲诗的题目是“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乙文的作者是 代哲学家 O2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7 .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oA .“心远地自偏”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的闲适心境。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作者没有知己的孤独。C.“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迷惘。D.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写出了作者对牡丹值得众人喜爱的认同。28 .甲诗和乙文都通过写花来表达生活态度,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是,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是(2022上海奉贤统考二
46、模)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 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曹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以远,乃驱所掠牛羊 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 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 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
47、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 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日:“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 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 取之。”【注释】知:掌管、主持。縻:拖累。候:侦查。驰:驱车马追逐,此处意为战 争。29 .【甲】文选自,相传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谁?【乙】文选自宋代沈括的梦溪笔 谈。30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徒縻军()(2)徐谓其下曰() 3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32 .根据选文内容,完成填空。【甲】文和【乙】文都先叙述了作战的过程,后分析了(1).【甲】文中曹刿 的两个“未可”“可笑表明(2) ”和“辙乱”“旗靡”是有利的战机。【乙】文中曹玮故意制造了“(3)”的假象,向敌人示弱,目的是引诱敌军“(4)”,造成敌人的疲劳;又“请休憩土马”,是为了(5)o于是把握战机,“(6) ,最终大破敌军。由此观之,曹刿和曹玮都具有(7) 才 能。参考答案:1 .(1)向来,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