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题(二)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题(二)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题历史(二)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1 .据统计,在湖南省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化、 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祭祀先 农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这反映出秦朝()A.赋税负担沉重B.法律制度严酷C.强化地方管理D.行政效率提高K答案X cK解析H据材料可知,在湖南省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 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
2、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 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这些都是对地方加强控制的具体体现,c项符合题意,c 项正确;材料强调“日常行政管理文书”,“田租赋税、劳役徭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 面,A项片面,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日常行政管理文书”比较全面,但未体现“法律 制度严酷”,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日常行政管理文书”,未体现其实施情况,排除D 项。故选C项。2 .在西欧中世纪,封臣对封君的义务主要有:每年自备鞍马,为封君服40天的骑兵役; 封君被俘,封臣要提供赎金;对封君的政事和家事,封臣有提出建议的义务。封君则负有 保护封臣本人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维持其生活衣食无忧的责任和义务。这说明封
3、君与封臣()A.共同推动了经济发展B.形成了严格等级制度C.都拥有土地的所有权D.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K答案U D K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在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对封君存在一定的义务,而封君对封臣有一定责 任和义务,这说明封君与封臣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封君与封臣K解析IK小问1详析力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行省制度;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 展;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推动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K小问2详析列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寡头政治的典型是斯巴达、暴民
4、政治的典型是雅典。目的: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权力制约的主要目的是为建立一个有效和有限的联邦政府。实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确立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 规定的明确权力,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18. K选官制度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演变简表时期名称选官方式选官标准特点夏、商、西周世卿世禄制宗法世袭贵族政治战国、秦朝军功授爵制、荐举制才能、军功官僚政治两汉官员举荐德、才官僚政治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中正品评品第土族政治隋唐以后科举制分科考试成绩材料二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 不为美其推重谓之“
5、白衣公卿”。日“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 头!”王定保唐抵言卷1散序进土(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补充完整表中的相应内容,并概括古代选官制度的 发展趋势。(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K答案(1)内容:是血缘;是举荐、军功;是察举制;是官僚政治。发展趋势:越来越制度化,越来越趋于公平公正。(2)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 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
6、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但科举制有利于统治 者加强思想控制。到了明朝,八股取士,使得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清朝,由于文字狱的 影响,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K解析工(1)内容:根据表格空处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世卿世禄制以血缘为选官标准,故:是 血缘;根据表格空处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群雄并起,此时依靠军功授 予官位,故:是举荐、军功;根据表格空处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是 以品行为主的举荐制度,故:是察举制;根据表格空处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科举制通过 分科考试选拔官吏,将官员的选拔与任免受制于中央政
7、府,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是 官僚政治。趋势:综合材料表格信息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官员的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演变 为学识才学;方式由世袭、推荐到考试;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越发体现在官员选拔中 的公开公平、有制度作为保障,故越来越制度化,越来越趋于公平公正。(2)根据材料“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白衣公卿”“三十老明经,五 十少进士”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科举制以读书考试 为方式、以才学为依据,为国家治理选拔了优秀人才;同时为平民做官提供了通道,有利于 社会阶层的流动也助长了社会读书的风气,有利于社会文化氛围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中央 对于人才选
8、拔和管理的权力。但是科举制自确立以来,逐渐成为士人的精神信仰,且成为终 身追求,渐变为精神束缚致使士人“不闻窗外事”,是构成封建政体的重要环节,共同限制 了中国的发展,使得中国在近代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故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 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 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 直维持了约1300年。但科举制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到了明朝,八股取士,使得读 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清朝,由于文字狱的影响,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 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
9、发展等等。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26年,雍正帝采纳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 策,即废除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在推行改土归流 的过程中,鄂尔泰主张“土司改土归流原属正务,但有应改者,有不应改者,有可改可不 改者,有必不可改者。审时度势,顺情得理”。在“应改”地区,对自动交印的土司,政 府会酌加赏赐,对抗拒者加以惩处,没收财产。清政府在原土司领地分别设置府、州、 厅、县,并辅之以“减免赋役,善加抚恤,疏浚江河,垦辟荒芜,设立学校”等善后措 施。到1730年,云贵地区基本完成了改土归流。摘编自马亚辉雍正朝云南改土归流再探材料
10、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是中 国西部与中部、东部地区的结合点,同时又是西部的西南与西北地区的集合点,于1891年 开埠,到抗战爆发前夕,已成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最大的工业、商贸和金融中心。1934年 12月,国民政府命令打破军阀防区,改组四川省政府,刘湘被任命为省主席。1937年8月 13日,蒋介石对刘湘转呈的建议中央迁川、长期抗战的意见“甚表嘉许”。1937年10 月,国民政府召开了国防最高会议,蒋介石在会上正式确定以重庆为国民政府的驻地。摘编自黄立人论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意义与作用材料三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而位于重庆市涪陵区
11、 的816地下核工程是其中一个极具典型的案例。这里曾经是中国第二套核反应堆,现在以 “世界上已知最大的人工洞体、全球解密的最大核军事工程”而著称。816工程作为国家 的绝密军事工程,1967年,由中央军委直属工程兵54师(部队番号8342)承建,先后有 6万余名工程兵和参建者云集白涛。工程建设期间,建设者们争分夺秒,开山掘洞,架桥 铺路。76名官兵为之献出了平均只有21岁的年轻生命。1984年,因国家战略调整,工程 停建。816工厂停建后,原职工队伍军转民,改建为化肥厂。2018年1月,816工程入选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摘编自地下核工程“816” : 一代人的使命与激情(1)根据材料一
1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帝“改土归流”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816工程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理由。K答案I (1)特点:政策具有灵活性,因地制宜;恩威并施,形式多样:政治改革与经济 文化建设并举。意义: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及文化教育事业发 展;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原因:重庆地理位置具有绝佳 天然屏障,易守难攻;淞沪会战爆发,南京面临严重 威胁,;经济实力较强,人力物力资源丰富;地方实力派拥护国民政府迁川。(3)理由:它
13、是我国三线建设的代表性工程之一,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 程;对于研究我国核工业(国防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 奉献、忠诚爱国、不畏牺牲的精神,激励后人。K解析I(1)特点:根据材料“土司改土归流原属正务,但有应改者,有不应改者,有可改可不改 者,有必不可改者。审时度势,顺情得理”可知,政策具有灵活性,因地制宜;根据材料“对自动交印的土司,政府会酌加赏赐,对抗拒者加以惩处,没收财产”可知,恩威并 施,形式多样;根据材料“清政府在原土司领地分别设置府、州、厅、县,并辅之以减 免赋役,善加抚恤,疏浚江河,垦辟荒芜,设立学校等善后措施”可知,政治改革与经 济文化建
14、设并举。意义: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改土归流的同 时进行经济文化建设,推动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及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改土归 流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庆地理位置具有绝佳的天然屏障,易守难攻;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淞沪会战爆发,南京面临严重威胁;根据材料“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是中国西 部与中部、东部地区的结合点,同时又是西部的西南与西北地区的集合点,于1891年开 埠,到抗战爆发前夕,已成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最大的工业、商贸和金融中心”可知,经 济实力较强,人力物力资源丰富;根据材料“蒋介石对刘湘转呈的建议中央迁川、
15、长期抗 战的意见甚表嘉许”可知,地方实力派拥护国民政府迁川。(3)理由:根据材料“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而位于重 庆市涪陵区的816地下核工程是其中一个极具典型的案例”它是我国三线建设的代表性工 程之一,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根据材料”这里曾经是中国第二套核反 应堆,现在以世界上已知最大的人工洞体、全球解密的最大核军事工程而著称”可 知,对于研究我国核工业(国防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根据材料“76名官兵为之 献出了平均只有21岁的年轻生命”可知,其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忠诚爱国、不畏 牺牲的精神,激励后人。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1
16、9年至2020年,考古工作者对新疆尉犁县境内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唐代军事要塞)进行考古发掘。烽燧由三层或四层土坯夹一层芦苇草,中部夹放胡杨木垒砌而成。出土的军事文书数 量最多,详细记录了与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有关的军镇、守捉、烽铺馆驿等各级军事设施名 称。烽燧遗址出土了韩朋赋游仙窟等手抄本,都是当时风行一时的作品和书籍。出 土的纺织品,主要为丝、毛、棉、麻四种。遗址中发现了 34种不同的植物,其中粮食作物 有水稻、青棵、大麦、小麦等,园艺作物有桃、杏、枣、核桃等摘编自胡兴军等孔雀河畔黄沙烽燧一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依据烽燧遗址的考古信息,指出烽燧遗址出土物品的类别并概括其价值。K答案
17、类别:军事文书、文学作品、纺织品和农作物价值:军事文书体现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文学作品说明中原文化在边疆地区的传 播;纺织品和农作物反映了唐代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民族交融;遗址的发掘为认识 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K解析X根据“出土的军事文书数量最多”、“出土了韩朋赋游仙窟等手抄本,都是当时风 行一时的作品和书籍”、“出土的纺织品,主要为丝、毛、棉、麻四种。遗址中发现了 34 种不同的植物”等信息可知,烽燧遗址出土的物品的类别包括军事文书、文学作品、纺织 品和农作物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军事文书体现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文学作品 说明中原文化在边疆地区的传播;纺织品
18、和农作物反映了唐代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 民族交融;遗址的发掘为认识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的契约关系,不能说明二者推动了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封君与封臣之间的 等级问题,排除B项;封君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封臣没有,排除C项。故选D项。3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 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 意孤行,把持包办。”这一规定()A.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批判了国民党消极抗战的政策C.推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D.改变了国统区固有的政治体制k答案U AK解析根据材料“在
19、*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 党外人士充任,*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可 知,材料属于中国*实施的三三制,通过党外人士参加民主合作,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A项正确;三三制与国民党无关,排除B项;三三制属于民主政治建设,不会 推进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排除C项;三三制只在陕甘宁边区实施,不会改变国统区固 有的政治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4 . 1059年春,王安石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 供天下之费”。这表明王安石()A.重视经济改革忽略政治革新B.欲从增加社会财富进行改革C.
20、解决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D.裁汰冗员,为国家节约开支K答案BK解析I题干材料的含义是凭借全天下的力量,谋取天下的财富,用取得的天下财物来供给天下的所 用,即想要从增加社会财富进行改革,B项正确;王安石变法重视经济改革,但材料并未反 映其忽略政治革新,排除A项;王安石是在宋神宗时开始改革的,材料中的上书发生在宋仁 宗时,排除C项;题干中王安石想要增加财富,而非减少开支,排除D项。故选B项。5 .清代雍正帝即位后,对科举中的回避之法进行了较大改动,乡试从雍正元年、会试从二 年开始,考试回避官员子弟,此亦即回避卷之制。回避官员子弟考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 是“另行考校”,二是“一体考试”,但另编坐号与
21、字号,酌量取中入榜。雍正帝的做法()A.改变了科举考试的法定化程序B.扩大了官员行使特权的范围C.摆脱了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D.旨在维护科举考试公平公正K答案H DK解析I本题考查清代科举制度。根据材料“(官员子弟)另行考校” “一体考试,但另编坐 号与字号,酌量取中入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的做法旨在限制官员特权,维 护科举考试公平公正,D项正确。雍正帝的做法只是对回避之法进行了改进,没有改变科 举考试法定化程序,排除A项;改革回避之法缩小而非扩大了官员行使特权的范围,排除 B项;C项表述中,“摆脱”之说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6 .英国首相撒切尔认为:“英国文官
22、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 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一一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 效率。”据此可知,文官制度()A.规范了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B.导致政府交替中管理的脱节C.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D.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K答案cK解析X根据材料“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可知,英国 文官制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项正确;英国文官制度与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无 关,排除A项;B项说法有误,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文官制度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 负担,排除D项。故选C项。7 .如表是某同学整理近代以来中国的
23、官员选拔与管理一课的笔记,其中事件与意义 对应正确的一项是()选项事件意义A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标志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B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标志中国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C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D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标志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A. AB. BC. CD. DK答案H BK解析H依据材料“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一课的笔记”结合所学可知,1905年,清 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学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 段,B项正确;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标志
24、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排除A 项;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孙中山的 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排除C项;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标 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工作也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排除D项。故选 B项。8 .明初,洪武帝下令朝廷学者遍览春秋以来的所有历史文书,并选出贤良和奸佞之 臣,分编成两卷,亲自作序,广为分发。同时,洪武帝还将他个人的训示刊行通发,向平 民宣读,要求所有官办学堂的学院牢记。明洪武帝此举旨在()A.加强思想教化巩固统治B.提升社会基层治理能力C.重塑儒家伦理道德秩序D.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K答案AK
25、解析H根据题干可知,明太祖下令将历史上的“贤良”“奸佞”之臣编撰成册,并将个人训示刊 行通发,其目的主要是巩固统治,A项正确;明洪武帝此举旨在加强思想教化巩固统治, B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BD项;C项与事实不相符合,排除C项;故选A项。9 .下表是摘引自汉唐的法律条款。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主父母妻子,勿听,而弃告者市。汉简二年律令同居之内必在尊长,尊长既在,子孙无自专唐律疏议A.实用性强,体系严密B.引礼入法,礼法结合C.面向大众,通俗易懂D.德主刑辅,刑罚严酷K答案X BK解析I依据材料“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主父母妻子,勿听,而弃告
26、者市”, “同居之内必在尊长,尊长既在,子孙无自专”,可以看出如果出现儿子状告父亲,媳妇 告公婆的现象,皆不受理,以及家庭内部的相关规定,反映了古代法律引入相关的礼制色 彩,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立法结合,不能反映实用性以及“体系严密”,排除A项; 古代法律一般情况下是约束广大的民众,来维护统治秩序,是共性,不符合这一时期的特 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刑法严酷,排除D项。故选B项。10 .古罗马法中的裁判官告示一一乌尔比安告示中“关于辱骂”有如下记载:“对于 任何违背善良风俗进行聚众侮辱的人或者其所为之事导致违背善良风俗的侮辱,我将授予 对抗他的诉权。”这一法律记载()A.反映了宗教对法律的入
27、侵B.体现了对法律程序的注重C.展示了对公民人格权的保护D.渗透了社会对秩序的轻视K答案H cK解析X根据材料“对于任何违背善良风俗进行聚众侮辱的人或者其所为之事导致违背善良风俗的 侮辱,我将授予对抗他的诉权”可知,材料表明罗马法保护公民人格权,即使是违反善良 风俗之人,也有公民人格权,即体现了罗马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权,c项正确;材料内容 没有体现宗教与法律的关系,无法得出相关的结论,排除A项;仅仅依据材料“我将授予 对抗他的诉求”的信息不能说明罗马法注重法律程序,排除B项;材料内容体现了社会对 秩序的重视,而不是轻视,排除D项。故选C项。11.如表是新中国成立后民事法律规范发展历程表。据此可
28、知:()民法典制定进程不断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动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 生活越来越活跃,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21世纪2017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 施。重视依法治国理念的推行 中国民法典的内容不断完善A.B.C.D.K答案DK解析从表格中的民主没进展历程可得出,我国民法典制定进程不断加快。根据“1979年,我 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
29、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1986年颁 布民法通则。”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动因。根据“2017年通过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可得出我国重视依法治国理念的推行,中国 民法典的内容不断完善。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2.敦煌出土的唐代历书既采用中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又在一些日期的上方标注代表星 期天的“蜜”字,这是中国历书首次出现“星期”概念。研究者认为,敦煌历书中表示星 期中各天名称的汉字,都是粟特(中亚古国,首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语的音译。以 上材
30、料说明唐代敦煌地区()A.隶属于北庭都护府管辖B.以南、北面官分别管理汉人和游牧民族C.开始学习中原生产技术D.位于丝绸之路,出现中外生活习俗交融K答案U DK解析H依据材料“敦煌出土的唐代历书既采用中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又在一些日期的上方标注 代表星期天”,可以看出敦煌地区出现了中外文化交融的状况,D项正确;材料不能 看出所属机构,排除A项;南北面官制度是辽朝的政治制度,排除B项;“开始”表述错 误,排除C项。故选D项。13 .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革命者宣称,无论血统、信仰、出身,只要认可人权宣 言的人,都是法兰西民族的一分子。邻近的德意志地区,格林兄弟依据北欧神话与德意 志史诗编写
31、出儿童和家庭童话集以保存德意志的精神。这说明西欧这一时期A.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B.工业革命推动民族觉醒C.思想启蒙助长民族意识D.宗教改革建立民族国家K答案U CK解析工结合材料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是启蒙运动及以后 时 期,而材料“无论血统、信仰、出身,只要认可人权宣言的人,都是法兰西民族的一 分子”“保存德意志的精神”则体现了法国和德国民族意识的发展,综上可知,思想启蒙 助长了民族意识的发展,故C项正确;德国在1871年才实现统一,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 A项;材料主要体现了思想对民族意识的发展作用,没有体现工业革命,排除B项;宗教 改革的时间是16世纪晚期,不
32、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C项。14 .格劳秀斯通过他的国际法为当时的欧洲人创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秩序的法权规则体 系,这个以民族国家为构成单位的世界观念既不是古典城邦国家的分散系统,也不是中世 纪的“世界社会”或帝国谱系,而是一个国家间相互争斗与合作的现代世界。关于这个“世界秩序”,以下表述正确的是()由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这个世界秩序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威斯特法利亚和约的签署使这一秩序成为现实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使这一秩序的应用范围扩大到欧洲之外的许多地方A.B.C.D.K答案U DK解析依据材料“格劳秀斯通过他的国际法为当时的欧洲人创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秩序的法权规
33、则体系”,结合所学可知,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世界 秩序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威斯特法利亚和约的签署使这一秩序成为现实,维也纳体系的 建立使这一秩序的应用范围扩大到欧洲之外的许多地方,D项正确;其余三项表 述均不全面,排除ABC项。故选D项。15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处理民族问题、发展民族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理论探索。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关于民族关系重要原则的表述,这体现了A.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B.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间思想原则1990“三个离不开”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 也,互相离不开。2003“两个共同”一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
34、展2015“五个认同”一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 中国*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的认同C.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K答案U CK解析I根据材料“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 相互离不开,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五个认同一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 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及 所学知识可得,党和国家理论方面都强调各民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此可得体 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各民族共同富裕的情况,而是各民族 是
35、个整体,不能概括材料,排除A项;材料没有重点强调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是各民 族是一个整体,不能概括材料,排除B项;“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不是材料强调的重 点,而是在说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个整体,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6 .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 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同德国、法国、欧盟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 资协定谈判,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是中欧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这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 特点是()A.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活动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D.坚定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K
36、答案H DK解析根据材料“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积极推进 与世界各国及地区 关系,D项正确;欧洲并非中国的周边国家,排除A项;B项材料无从 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中欧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建立新 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第n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与汉唐极盛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不仅在面积上大大超过了他们,而且在控 制程度上也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吐蕃地区和今新疆东部三个直属于朝廷的单位以外,元 朝在全国都设置了行中书省,其中包括汉唐时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蒙古高
37、原以北和辽 河下游地区。葛剑雄中国历史疆域的变迁材料二 然而对绝大多数代表来说,制宪会议的目的并不是建立一个流芳百世的民主 政府体制,事实上,制宪会议的多数代表并不真心欣赏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他们关心的更 多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和有限的联邦政府。他们既反对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为此,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的做法。首 先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依三权分立对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横向分割,同时又对联邦和州政 府的权力进行纵向分割。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一一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体现元朝对地方“控制程度上也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具 体制度,并说明该制度所起的作用。(2)结合所学,列举古希腊推行“寡头政治”和“暴民政治”的典型城邦。根据材料二指 出美国对政府权力“纵向分割”的目的,结合所学,说明“纵向分割”是如何实现的。K答 案1(1)行省制度;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 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推动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巩固了统一 多民族国家。(2)列举:寡头政治一一斯巴达、暴民政治一一雅典。目的:建立一个有效和有限的联邦政府。实现:确立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规定的明确权 力,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