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宁波效实中学2021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试卷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G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先秦的儒家和道家都长于直觉的辩证思维,后期墨家与名家(主要代表人物为惠施、公孙龙)则特别 发展了理性的逻辑思维,提出了一系列富于思辨精神的逻辑命题。但两汉魏晋以来,儒、道、释三家互补 成为影响中国文化的主流,而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 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 推理的认知方法去认识,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由此,也就
2、形成了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轻逻辑思 维的特点,一般缺乏严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论探索,更欣赏和满足于在模糊笼统的全局性的整体思维 和直观把握中,去追求和获得某种真理和领悟。如钱穆所说:“东方人好向内看,而西方人则好向外看。因此太抽象的偏于逻辑的思想与理论, 在中国不甚发展,中国人常爱在活的直接的亲身经验中去领悟J中国文化重直觉感悟、轻逻辑思维的传 统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其长处是对世界、对事物容易进行整体、系统的把握,具有较长远的历史眼光,不 狂躁,不玄想,重经验,好历史,民族心态总的讲比较冷静、沉稳,能够比较从容地应付历史的大灾大变, 使民族文化不断延续、发展。其短处则在于由于轻逻辑思维,不善于
3、作抽象的思辨,缺乏穷根究底的探索 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精确性,不容易形成科学的观念,不容易建立起对世界、对事物的有理有据的科学认知。(摘编自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特色)材料二:儒家的学理错误是自命无证。这会导致错误的学风,只要主观意志,而无需客观实践。重言轻行,君 子动口不动手。这种学风也与现代性格格不入。现代性的认知是创造性推动的,现代性的实践是积极协作, 恰恰是动手动口的结合。主观的东西必须被客观证实,自命无效,证实才能有效。这样从古典时期的权威 独霸脱离群众,演变成大众认证、客体认证、监控认证,说明自命都是无效的。现代性在学理上是客体认 证大于主体自命。凸显客观性认证,把认知变成客体化的,这是
4、现代性的特点。本质而言,主体性必须经过客体认证,才能检测主体性是不是适合现实。儒家的心学实际是自命无证 的。这正是佛教指责的,“想入非非”,舍弃客体,无法正心诚意。朱熹格物致知说基本导向客体认证。对有人说,这个时代的标志之一是“人以群分”。但再细分的群仍然是“群”,集体的共识不可能在相互 孤立中找到,沟通的能力更不可能在自我封闭中发展。出匕魄便生适二J不仅需要建立极虬星生 需要建立凝聚共识的气虱 做一个开放包容的“传播主体,张口闭口 “脑残二 动不动就“拉黑”,只会 不断强化坐井观天者的夜郎自大,无益于让我们结成的“新集体”进化成和谐共生、健康有为的有机体。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西方人关于召集会议
5、的“罗伯特议事规则”,近年来在很多网络社区里成热议的 话题。更有趣的是,人们发现,依它行事其实并不容易。中国人的集体生活,已经走到今天的“多声部合 唱”阶段,其声势之大、力量之巨,远非昔比。这对合唱者的技巧要求很高,既要留神稀里糊涂被别的声 * 部带走,又不能故意越位破坏整体效果。精调音准、跟上节拍,才有最美和声。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多声部合唱”的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以阅读悲剧作品,常常会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悲伤、哀痛乃至愤懑,激发我们对良知的坚守、对道义的追求。B.屠呦呦因发现抗疟新疗法,于2018年和2019年先后
6、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称号和 “共和国勋章”。C. “木叶”所以是属于风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 清秋的性格。D.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过好“新集体生活”,不仅需要遵守规则,更需要建立凝聚共识的气氛,做一个开放包容的“传播 主体二B.过好“新集体生活”,不仅需要遵守规则,而是更需要建立凝聚共识的气氛,做一个开放包容的“传 播主体”。C.过好“新集体生活”,不仅需要遵守规则,更需要营造凝聚共识的气氛,做一个开
7、放包容的“传播主体”。D.过好“新集体生活”,不仅需要遵守规则,而是更需要营造凝聚共识的气氛,做一个开放包容的“传 播主体”。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文中横线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长久以来,人们只是把运动简单地和锻炼身体联系起来,而忽略了 。当人们只顾眼前利益的时候,谁会把四十岁时的一次车祸跟小时候喜欢宅在家里看电视联系起来呢?谁会把五十岁搬东西时扭伤了腰与儿童期总不跟小伙伴出去打球联系起来?没有远见的人是无法弄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这是因为体育运动的功能具有强烈的滞后性。经常 运动的人反应灵敏,机体协调,面对撞来的汽车,处理及时,控制得当,。
8、经常锻炼的人,身体各部位肌肉配合默契,当搬动重物时,调动起来的肌肉更多,身体肌肉该用力的用力, ,便不容易扭伤。因此,学生正确认识运动的生命教育价值十分重要,学习是为了过得更好,而体育运动则有助于活得 健康。四、作文(3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30分)溪流能汇至大海,不仅因为能激流勇进,还因为会避开障碍,转弯而行。人生亦是如此。前行的路,不仅需要奋进的勇气,还需要思维的转弯。思维转个弯,或能发现意想不到的路径,或能欣 赏到不一样的风景,或能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呢?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9、。不得抄袭、套作。宁波效实中学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l.B (A项,“总是冷静沉稳”表述不准确,原文是“总体而言比较冷静、沉稳”。C项,“也没有 古人的诚信”表述不准确,原文是“现代性虽然看似缺少了古人所谓诚信”。D项,“这里的道 与材料一中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在内涵上一致”错,材料三中的“道”属于哲学范畴,而材 料一中的“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属于现代科学的范畴。)2 . B (“缺乏严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论探索,因此”属于强加因果,材料中并没有指出 墨家、名家没有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的原因。).先指出儒家学理是错误的,与现
10、代性不符(1分);然后论述现代性认识的特点(1分);接着 从本质和认识论的历史两方面论证现代性认知的正确性和合理性(1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0分). B3 .鲁侍萍第一次“哭”,“泪满眼”,包含了鲁侍萍渴望见到阔别三十多年的儿子的痛苦的心情。(1分)鲁侍萍第二次“哭”,“大哭起来”,是因为见到周萍和周家仆人对鲁大海的痛打,感到 伤心和愤怒。(1分)鲁侍萍第三次“哭”,“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忽而又大哭起来”,是因为 周萍的言行让她深感失望、痛苦,又难舍母子之情。(1分).运用拟人手法,把“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这一人的行为赋予“戏剧”,表现了戏剧强调的 是矛盾冲突。“混血儿”是比喻的说法,
11、在这里用不同人种生下的子女比喻周朴园在特定的历史年代所产 生的双重身份,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抽象的概念,他是血腥的资本家,也是封建专制家长,既 有资产阶级的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特征,又有封建阶级所有的专制蛮横。二 古代诗文阅读(33分)(一)文言文阅读(18分)高一诺答第12贝,共16贝7.B (急:迫切、紧迫)A (A介词,在;B连词,修饰/连词,并列;C代词,他/结构助词,的;D介词,因为/连词, 表承接)8. B (句意:再说陛下病势严重,大臣震惊恐惧,陛下不召见我们商议国事,难道只是跟一个宦 官诀别吗?况且陛下难道没看到赵高的事情吗?高祖笑着起身。“震恐”作“大臣”的谓语,是 主谓结
12、构,应与后文断开,排除AC; “不见臣等计事”省略主语“陛下”,“见臣等”与“计事” 在逻辑上有承接关系,不能断开,且“顾”领起下文的反问,应在其前断开,排除D。)D (“后来做了刘邦的女婿”错误。原文是“哙以吕后女弟吕婴为妇”,应为樊哙娶吕后的 妹妹吕婴为妻,因此,樊哙是刘邦的连襟。”后因结党吕后,被刘邦下令处斩”错误,原文是“人 有恶哙党于吕氏,可见这只能说明别人的态度,不能证明樊哙结党吕后。)9. (1)所以派遣将领守护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发 生)。(所以的原因出入:进入非常:异常的变故)(2)沛公使一百多人马跟从他(率领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面见项
13、羽,向项羽谢罪说没有封锁 关口的事情。(“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因”,通过;“谢”,道歉,为 道歉。)参考译文:舞阳侯樊哙,沛县人。以宰狗为职业,曾和高祖一起躲藏在芒山和扬山一带。汉高祖起兵, 樊哙作为舍人跟从高祖攻打胡陵、方与,回军驻守丰邑,在薛县西面打败泗水郡守的军队,在濮 阳攻打章邯的军队,在开封打败赵贲的军队,进攻武关,来到霸上,樊啥无一不是打退敌军,最 先登城。等到项羽听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勃然大怒,派歌布等人攻破了函谷关,进军到到戏。 沛公使一百多人马跟从他,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没有封锁关口的事。项羽用酒肉款 待沛公将士,酒喝得正畅快时,亚父让项庄在席前舞剑,想
14、趁机杀掉沛公。樊哙守在营账外,听 说情况危急,就带着剑持着盾牌进入营帐。项羽手按剑,跪起身,说道:“来客是干什么的? ” 张良说:“是沛公的陪乘卫士樊哙。”项羽道:“真是壮士啊!”于是赏赐给樊哙一杯酒和一条高一诺答第13贝,共16贝猪腿。樊哙饮酒之后,拔剑切肉吃,全吃完了。项羽说:“能再喝洒吗? ”樊哙说:“我死尚且 不推辞,难道还怕一杯酒吗!沛公先入关稳定咸阳,军队在霸上露营,就是为了等待大王。大王 今天到了,却听信小人的谗言,和沛公之间有了嫌隙,我担心天下民心涣散,不再信任大王。” 项羽无言以对。刘邦起身去上厕所,招呼樊哙出来,和他一起离开了。那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营 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情
15、几乎危险了。项羽死后,汉王做皇帝,因为樊哙作战有功,加封食邑八百户。樊哙又以将军的身份跟随汉 高祖平定燕王臧荼反叛、楚王韩信谋反。汉高祖改赐樊哙列侯爵位,并剖符定封,世代相传,赐 给舞阳作食邑,升迁为左丞相。樊哙娶吕后的妹妹吕缪为妻,因此他比其他将领跟皇上更亲近。 先前踪布反叛时,汉高祖曾病得很厉害,不愿见人,住在内宫,命令门卫不得让大臣们进去。大 臣绛侯、灌婴等没人敢进去。过了十几天,樊哙竟然推开宫门径直闯进去,大臣们跟随着他。皇 上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着。樊哙等看见皇上,流着泪说:“当初陛下带领我们在沛县丰邑起兵, 平定天下,何等雄壮啊!如今天下已经安定,又是何等疲惫啊!再说陛下病势严重,大
16、臣震惊恐 惧,陛下不召见我们商议国事,难道只是跟一个宦官诀别吗?况且陛下难道没看到赵高的事情 吗? ”高祖笑着起身。(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D (D项,“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错误。“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 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北,那里已是春回 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显示了南北两 地的遥隔,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 来了。)12. 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 带,此刻也应是
17、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 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 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 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对仗(或对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高一语答第14页,共16贝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词性上,“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答对三点给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浴
18、乎沂风乎舞零(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3)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4)时时犹唱后庭遗曲(5)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13. C (A嗔目而视(chQn)、得鱼忘筌;B夹道欢迎(jia); D框架(kuang),负屈衔冤) A (“传颂”应为“传诵”。“传颂”指辗转传布颂扬,多用于美事,如英雄事迹、品质等。“传诵”指辗转传布诵读,多用于诗词文章;辗转传布称道,多用于名声。)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4. D (这两处引号都是表“特殊含义”。A表引用,B表特定称谓,C表强调。)C (语病一是不仅而是更”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为“不仅更”表递进关系;二是“建立气氛”
19、动宾搭配不当,应为“营造气氛”。)运动的生命教育价值会更容易化解危机(或会更容易避免车祸)该放松的放松四、 作文(30分)21.略高一诺答第15贝,共16贝高一语答第16贝,共16贝 知识进行客体认证,会使知识成为真实的知识。传统思想走的是权威主义之路,圣人之言无需客体认证。 现代性恰恰与此相反,科学知识就是被客体认证的知识,这种知识是确定性的,才能使人信服。传统文化历经三个阶段:第一是远古时代,文字初创,人文初建的时期,以原始人文意识、宗教为特 点;第二是秦始皇之后的封建社会,文明开启,文字统一,历史演义家天下大一统;第三是元宋明清时期, 晚清时期,客观性认识不断增加,自我认识开启,对域外文
20、明的接纳。从古典时期的自命无证,到晚清时 期追求知识的客观化标准,接纳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现代性更是把客观化的标准作为知识的尺度,思想的 依据,认识的来源。所以现代性的自命无证被淡化为客观认证。现代性必须经过客观认证才能反思知识作 为自身的合理性,从实践认识知识的可行性。最终以事实作为知识的结果,以客观化作为自我意志的标准 (可行性)。现代性虽然看似缺少了古人所谓的诚信,但是总体上建立了个人认知的可信度。这种现象也 就是所谓的现代年轻人“未老先衰”,他们没有古人少年时期的疏狂,但是整个传统文化因为自命无证而 变成整体性的谎言。古人的言辞散漫正是自命无证造成的,因为拥有无须客观化的认知,自己想怎么
21、说就 怎么说。这就会造成言辞与现实的背离,而古典时期一直不顾这种背离。这是认识论的历史不断增强 的客观化,不断使思想回到现实,工具理性和客观化的理性不断完善。(摘编自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材料三:道与器的相互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一个“道”字和一个“器”字,对宇宙万物的生发及其关系 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宏大非凡的概括力,展现了中华文化卓越的 思维魅力。一方面,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是宇宙的总根源,或一切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宇宙观。另一方面,与无形的道相对的是有形的器。在道与器的关系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 是以道驭器、重道轻器,由此形
22、成传统文化特别注重探究道理、道路、方向、原则等重大问题的特点,但 也具有忽视科技等器的因素的一面。究其原因,问题不在于道,而在我们未能摆正道与器的关系,只看到 道高于器、统御器的一面,没有充分重视道生于器、寓于器、依赖于器的一面。所以,正确的做法应是以 道御器、道器并重。以道御器就是在充满竞争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道文化的优势,驾取器物之用,引导 人类役物而非役于物;道器并重就是道与器协力,使传统文化道的优势和现代化器的优势,形成互补互进 的良性状态,促进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等更好更快发展。(摘编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协力共进).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23、.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强调对世界、对事物进行整体、系统的把握,而不是穷根究底,所以民族心态总是冷静沉稳。B.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现代性的特点是主观的东西必须被客观证实才能有 效,客体认证大于主体自命。C.在现代性体系下的年轻人“未老先衰”,没有古人少年时的疏狂,也没有古人的诚信,但总体上建立了 个人认知的可信度。D.材料三认为应发挥道文化的优势来驾驭器物之用,这里的“道”与材料一中“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在 内涵上一致。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道释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否定用语言、概念、逻辑推
24、理的认知方法。B.墨家与名家虽发展了理性的逻辑思维,但缺乏严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论探索,因此没有成为中国文 化的主流。C.笼统的全局性的整体思维和直观把握的方法,是追求和获得真理及领悟的重要因素。D.古人拥有无须客观化的认知,这往往会形成他们言辞散漫甚至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荒谬结果。2 .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请简述材料二的论证思路。(3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节选一: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周朴园(忽
25、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鲁侍萍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 儿又碰见你。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鲁侍萍 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 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 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
26、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鲁侍萍 (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周朴园(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 点罪过。鲁侍萍(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节选二:鲁大海(惊,怒)怎么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就白打了吗?(又看电报,忽然笑起来)哼,这是 假的。你们自己假造的电报来离间我们的。(笑)哼,你们这种卑鄙无赖的行为!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周萍(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鲁侍萍(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 儿子?周萍 你是谁?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鲁大海 妈,别理
27、这东西,您小心吃了他们的亏。鲁侍萍(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忽而又大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抱着大海受伤的头哭)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亦下。节选三:谈谈雷雨的戏剧冲突戏剧不懂得平静过日子。它需要不断掀起冲突的浪潮,使人物在相互冲突中撞击出性格的火花。雷 雨中,曹禺把20年代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集中于周、鲁两家和冲突氛围里, 把两家30年来的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和情爱纠葛集中在一天的特定的环境中,人物的性格就得到了自然 的艺术显现。同是炎黄子孙,但鲁侍萍这位柔弱、善良、温柔的女子,在那个特定的社会里一直不能将驾驭生命的 缰绳紧握在自己的手中。她被封建买办资产阶级家庭所蹂蹒
28、,被伪善的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混血儿” 周朴园所欺骗。在第二幕中,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看似平淡,冲突却异常激烈。当周朴园吩咐她“先下去” 时,侍萍“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只问了一句“老爷,没有事了? ”这简短的话语和微细的表情变化, 就很好地展示了侍萍哀怨和愤恨的心情;当侍萍说:“老爷,想见一见她么? ”时,冷酷无情的周朴园连 忙回答:“不,不,不用。三个“不”字便将他人性的伪善和灵魂的冷酷暴露得淋漓尽致。当周朴园得知 面前这个两鬓染霜的老婆子就是他当年玩弄过的漂亮的侍女时,他色厉内荏,拿出一张五千元的支票,并 声称“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侍萍将肮脏的支票撕得粉碎,然后迸发出血泪控诉:“我这些
29、年的苦不是你 拿钱算得清的J这一撕,撕破了周朴园伪善自私的假面具,撕碎了资本家金钱至上的信条,撕出了侍萍倔强自尊的性 格,也撕出了她30年风雨中磨炼出的坚忍反抗的精神。4.下列对节选一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这句舞台说明,通过周朴园的细微动作表现出侍萍三十年相貌变 化之大,连周朴园都认不出。B. “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写出侍萍担心周朴园认不出自己,直呼周朴园的名字,以昔日亲切 的称呼引起其对往事的回忆。C.“谁指使你来的”写出周朴园认为侍萍到这里来是有目的的,一定是受人指使,借往事来敲诈他,这表 现了他的冷酷无情。D.选段中周
30、朴园和侍萍的对话补充交代了三十年前侍萍离开周家的原因,两处“你们”说明当时逼迫侍 萍的还有周朴园的家人。5,节选一和节选二中三处画线部分是对鲁侍萍三次“哭”的描写,请结合台词及舞台说明,谈谈鲁侍萍这 三次“哭”背后的心理。(3分)6,赏析节选三画横线的句子。(4分)AA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T1题。节选一: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日:“今日之事何如? ”良日:“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 也。”哙日:“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 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31、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跑日:“客何为者? ” *张良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日:“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 王日:“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日:“壮士!能复 饮乎? ”樊哙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 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 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
32、有以应,日:“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鸿门宴) 节选二: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于芒扬山泽间。沛公起,哙以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败泗水守薛西,击章邯军濮阳,破赵贲军开封,攻武关,至霸上,无不却敌先登。项羽闻沛公欲 王关中,大怒,使歌布等攻破西谷关,进至戏。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飨军士,*中酒,亚父使项庄拔剑舞坐中,击沛公,樊哙居营外,闻事急,即带剑拥盾入。项羽按剑而跟日:“客何 *为者?”张良日:“沛公之参乘樊哙也。项羽日: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项羽日:“能复饮乎?“哙日:臣死且不辞,岂
33、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 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起如厕,麾樊哙出。与 俱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谓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项羽死,汉王即位,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邑八百户。又以将军从高祖平燕王戒茶、楚王韩信,更赐 爵列侯,与剖符,世世勿绝,食舜阳,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婴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歌,布反时, 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闲直入,大臣 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日:“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 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
34、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飨军士 飨:犒劳B.樊哙居营外,闻事急急:重要、要紧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同“纳”,接纳、收容D.披帷西向立披:拨开、分开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与高祖俱隐于芒砌山泽间王坐于堂上B.项羽按剑而踞曰劳苦而功高如此C.赐之卮酒彘肩异乎三子者之撰 D.汉王即位,以哙坚守战有功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9.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既忘赵高
35、之事乎/高帝笑而起B.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C.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D.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哙骁勇善战、军功卓著。随刘邦征战,樊哙无不冲锋在前;刘邦成为皇帝后,樊哙凭借战功,封爵列 侯,官至左丞相。B.樊哙忠肝义胆、豪气干云。为保护刘邦,他不顾个人安危,私闯鸿门宴,喝酒吃肉的豪爽令项羽赞赏, 义正辞严的谴责令项羽无言以对。C.樊哙直言
36、善谏、循循善诱。刘邦因病重多日不见朝臣,樊哙闯宫直入,指出刘邦不该独自跟一个宦官诀 另U,用赵高篡权的教训规劝他。D.樊哙出身寒微、卒于显赫。他早年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刘邦的女婿,关系比诸将更亲近;后因结党 吕后,被刘邦下令处斩。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分)(2)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13题。捣衣诗南朝梁柳,辉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注】亭皋:水边的平地,
37、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 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中的“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B.第一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 夫的思念。C.第三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 托思妇的惆怅。D.第四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
38、衣。表现边 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13 .这首诗的第二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此联的精妙。(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任选三小题。(每空1分,共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想象的太平盛世的景象是“,A,咏而归。”(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评价公西华的志向的句子是“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上,A? ”(3)杜甫登岳阳楼中,描绘洞庭湖恢宏气象的诗句是“,上。”(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杜牧诗句“至今商女,劝说当朝只有奋起改革,才可避免重蹈覆辙。(5)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合一的美妙不可言传的词句是“,第II卷(表达题)
39、三、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15,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肯索(qing)瞋目而视(chQng) 症候得鱼忘荃 *B.怵然(chfi)夹道欢迎(jid) 鞭挞撒手人寰 C.门闩(shudn) 畏蕙不前(xi) 敲诈 勤力同心 D.框架(kudng) 小心提防(fang) 延宕 负曲衔冤 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或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颂的 *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B.归根说来,这种“词汇”和“文法”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
40、的 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C.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D.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 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17.下列对课文内容及相关知识的分析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庖丁解牛作为一则寓言来阐述“养生”,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切事物都有其客观规律,我们 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善于总结,按照规律办事;把握规律之后,面对具体问题,仍然要 敬慎戒惧,才能把事情做好。B.鸿门宴选自“二十四史”之一的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因有很高的史学 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说“木叶”中作者征引了大量的古典诗歌,对“木叶”“树叶”等的不同艺术特征及其所造成 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并阐释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D.哈姆莱特课文节选部分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段文字,莎士比亚借助独白形式,极为真切地 揭示出哈姆莱特的内心活动,矛盾冲突得到充分的表现一一生与死、压迫与反抗、梦幻与现实等, 同时使人们感受到了主人公犹豫软弱、不够果敢的性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