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U!1川省成都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一、诗歌鉴赏(2020.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过摩诃池(其二)宋祁池边不见帛阑船,麦陇连云树绕天。百岁兴衰已如此,争教东海不为田?(选自景文集卷二十四)【注】争教:怎么能让。1 .诗人所见的摩诃池景象,是否符合A卷摩诃池,消逝的仙湖中关于“仙湖”景象 的描绘?请结合本诗,简说观点及理由。2 .下面哪个选项更符合诗人“过摩诃池”时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A.乐 B.叹 C.伤(2021 .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清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锦城竹枝词四首(其三)
2、彭懋琪百花潭对百花庄,小小朱楼隐绿杨。听得门前花担过,隔帘呼买夜来香。(选自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卷十一).全诗多处提及“花”,有何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3 .诗句处处写人却未见其人,下面哪一项表述更符合诗中人物身份?请作出判断并结 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A.避世独居的隐土 B.辛勤劳作的妇人C.娇羞可爱的女子(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黄庭坚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B.根据第四句“隔帘呼买夜来香”可知,隔着帘子呼唤卖花人,要买夜来香的一定是个娇羞可 爱的女子。“隔帘买花”表明她娇羞可爱,表明该女子不应是“辛勤劳作的妇人
3、、 故选C。4 .环境宁静优美、生活自由惬意的地方。6.本词中的“渔翁”是悠闲自得的人,李白诗中 的垂钓者是有政治追求的人。【解析】5.本题考查诗词内容和作者心理的分析。本词的下阕抒情含蓄委婉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意思是: 美好的江山好像在那儿等着我似的,这种感觉大概只有陶潜能理解吧。想要问我到底去何方, 你随之而来,自然就知道了。一方面借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典故,表明自己对自由惬意的田 园生活的渴慕之情;另一方面借问答收束全词,通过“君行到自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向往到 宁静美好的山水田园中,享受自由安适的归隐生活之意,意味无穷。5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诗词内容理解。本
4、词上阕,描述了渔翁的生活。“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 草香”,意思是:烟雨迷蒙的溪边桥畔,有渔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闾无声息,没有人惊破他 的好梦。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闲适、安逸的生活真是情意绵长。可见本词的“渔翁”是生活 悠闲自得的隐居者。李白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意思是: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 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这两句运用典故,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 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福溪钓 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 物的经历,
5、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因此,“闲来垂钓碧溪上”的垂钓者,志不在鱼,而在于政 治追求,是想在国家大事方面有所作为的人。6 . D 8. (1)(重修者)(在)墙外将梢树柳树种上,仿照杜甫(居住时)的旧貌。(2)唐 代善作文章的文人有千百人,但在后世被祭祀的,仅能用手指数出。9. (1)诗歌的卓越 成就,孝友忠信的品节。(2)示例:杜甫孝友忠信的品节。杜甫关心人民疾苦,心怀天下。 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诗人的博 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字里行间蕴含这对百姓疾苦的关心,为后世传诵。【解析】7.D.并,并列,并称。故选D。答案第2页,共11页7 .本题考查文言句
6、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1)其,代词,指墙;树,名词动用,种植;象,仿照;旧,旧貌。(2)文章,名词动用,做文章;祠,名词动用,祭祀;指,手指。8 .第一问:考查内容理解。三段“愚以为诗道极于子美,而子美重于人者,不独诗也”概括 为“诗歌的卓越成就”;“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读其诗,考其素履,一一可 见。”概括为“孝友忠信的品节第二问:考查语言表达。可从学过的诗歌中摘取相关主题句子进行回答。示例:杜甫诗歌的 成就卓越。他的诗在艺术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 平易质朴。在我国
7、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例如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形 象地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点睛】参考译文:成都草堂,是唐代杜甫旧时居住的地方。草堂多次废弃,重新修建草堂, 是看重杜甫为人。今日重修草堂,是巡抚都御史钟公蕃倡议的。已经修建完毕,成都府的同 知吴君廷举寄来书信和图,嘱托我写文章记录这件事。那挺直而起的,靠近官道的是门。门后是祠堂,祠堂后是书院。引水成为溪流,水上 有桥,凭借它往来于前门,题名为“浣花深处九 从这里进去,就是草堂。草堂的左右两边, 各是屋室,四周是围墙。东边是池塘,将桥下的水引入池塘中,水菱、莲花互相交错而生, 鱼儿飞鸟互相嬉戏玩乐。著名的花卉,当季的果树,在围墙
8、内间隔种着。(重修者)在墙外 将植树柳树种上,仿照杜甫(居住时)的旧貌。从弘治庚申的春天开始,秋天修建完毕,钱 财没有用多少,但是功劳很大,民众不受劳苦但事情做成功了。世人称赞杜甫,多把他作为诗人。我认为诗道从杜甫开始达到顶峰,杜甫被人们敬重, 不仅仅因为诗。唐代写文章的文人有千百人,但在后世被祭祀的,仅能用手指数出。杜甫的 草堂,人人皆知,难道仅仅因为他的诗吗?蜀地从先秦到现在,几千年间,被大家祭祀的才 几人。像秦朝的李冰,汉朝的文翁、孔明,都因为功德而美名流传。但是,杜甫凭借羁旅困 穷之人,和他们美名并称,实在不仅仅是凭借他的诗啊。杜甫的为人,忠孝、友善、诚信, 具备高尚的节操,读他的诗,
9、根据他朴实无华、清白自守的处事态度,一一可知。为其记录 生平事迹的人,不过称他为文先生罢了。哎,这怎么能足够了解杜甫呢?杜甫不被当世人所 了解,却被后世人所了解。一世很短,百世很长,杜甫的美名像草堂,即使和天地一起存在 也是可以的。现在众公卿的行为,是在尊重贤人,激励世俗,这对风俗教化(即文学艺术作 品对改变世情民风所起的教育感化作用)来说,怎么能称之为小小的益处呢!答案第3页,共11页9 . C 11. (1)污泥从沟渠中挖出之后,百姓们争相挑去给土地施肥,路面上没有一点存 留。(2)按照图纸来治理沟渠,那么再细微的东西都不会积结滞留了。 12.善于继承经验。 他遵循先人戊子之令,在城内淘沟
10、挖渠。富有开拓精神。他修补城外河堤,凿通池渠,用 水之利避水之害。注重体察民情。他关注水患给百姓带来的生命伤害。具备远见卓识。 他绘制沟渠线路图,留给后任官员。(任选两点作答)【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C “居人趋高阜地”的意思是,居民都跑到高高的土山上(避洪水)。趋:至I,往。故选C。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句得分点为:“既”,已经、以后;“出”,挖出;“农氓 百姓们;“粪”,施肥;“著 留”,存留。第(2)句得分点为:“按。按照;“纤毫”,细微的东西;“郁滞”,积结滞留。1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根据“
11、嗣岁春首,修戊子之令,邦人知畴昔便利,无异辞”概括为:席益善于继承经验。他遵 循先人戊子之令,在城内淘沟挖渠。根据“且补筑大西门外堤,引江水入城,而作三斗门以节之”概括为:他修补城外河堤,凿通 池集,用水之利避水之害,表明他富有开拓精神。根据“旧有汀池,积水日深大,行人不戒,误蹈犯,岁有死者。凿此池,挹池之盈,以汇入 大渠,筑短垣以护池岸,兹患遂弭”概括为:他关注水患给百姓带来的生命伤害,表明他注 重体察民情。根据“益刊图以示后之君子,如有志于民意,诚欲令信,于斯图也,将有考焉”概括为:他绘 制沟渠线路图,留给后任官员。表明他具备远见卓识。参考译文:唐代白敏中治理成都,开始疏导环绕街的大的沟渠
12、。其它小的沟渠,本源没有办法考证, 支流丫分开但主流相连,一起流向大的沟渠。年代久了,于是懈怠(管理)因而河流堵塞。大观丁亥年的冬天,我的父亲镇守蜀地,成都的街道上积满了污水。戊子年的春天,开 始重视(疏通)田间水道的要务,居民们高兴地准备好簸箕和铺等着疏浚河道的事情。乡里 没有远见的浅陋之人批评说:“只管开挖疏通沟渠,积下的淤泥堵塞通畅的道路,可怎么办答案第4页,共11页呢? “父亲听到这些议论,并不为这些议论而停止挖沟的事情。污泥从沟渠中挖出之后,百 姓们争相挑去给土地施肥,路面上没有一点存留。到了秋雨连日时,百姓再不抱怨道路泥泞 不堪了。一起称赘的士大夫,大多是先前议论说闲话的人。三十年
13、后,我担任跟父亲同样的官职,在春末到任。夏天下暴雨,城中的沟渠被淹没, 没有地方蓄洪和放水。城外大堤早已失修,夜里江水在西门泛滥,灌入城中。城里和城外的 两股水汇合,水流汹涌形成波涛与急流,居民都跑到高高的土山上(避洪水)。再者,春夏 之交时发生大的瘟疫,居民大多病死了,众人认为是肮脏的东西熏染和蒸发的导致的。来年 的春初,我遵循戊子年的政令(在城内淘沟挖渠),国人知道往日(城里挖渠)的便利,没 有其他的言论。同时补补修了大西门的外堤,引来江水入城,还修建三斗门来节制水流。以 前有水池,积水一天天又深又多,行人不谨慎,误踏水池,每年都有淹死的人。开挖这个水 池,舀取水池盈满的水,倒入大的沟渠,
14、修筑短墙来保护池岸,于是这样的灾祸就消除了。 这一年,瘟疫不再发生,夏秋雨季来了,道路没有泥泞积水,国人更加欣喜。疏通沟渠、水道,没有阻塞不通的障碍物,这是擅长治理百姓的当务之事。城镇有了沟 渠,就如同人有了动脉和静脉,(如果有)一丝不通畅,全身都会生病。按照图纸来治理沟 渠,那么再细微的东西都不会积结滞留了。我绘制沟渠线路图来留给后任官员,如果有有志 于符合民意的官员,果真让人相信的,就在这张图纸里,(这)将有考证。12 . D 14. (1)(刘海峰)于是游历天下的好山水,写歌诗,自己表现自己的心意。(2)我想要略为删削编次它们,合成集子,没有完成,于是编写了他的传。15.写名 重京师的方
15、苞对他极力称赞,来衬托刘海峰文学才华之高,交代他闻名天下的原因,又与他 科举不顺形成反差,突出他人生失意;写方苞专治文章不作诗歌,以突出刘海峰诗文兼善 的难得,引出对他杰出才华的赞美。【解析】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 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D.句意:白白地耗损了写文章的力气。夺:剥夺,削除。故选Do.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因,于是;历,游历;发,表达。(2)重点词:册!J,册U削;次,编次、编写;就,完成。13 .本题考查文章作用的理解。答案第5页,共11页 本文的传主是刘海峰,
16、却用了不少笔墨来写方苞,这是侧面烘托的写法,以突出刘海峰的文 学才华之高与科举之路的不顺。根据第二段中“当康熙末,方侍郎苞名大重于京师矣。见海峰,大奇之,语人日:如苞何足 言耶?吾同里刘大槐,乃今世韩欧才也可知当时文气名重京师的方苞,对刘海峰大加赞 赏,称他为当世的韩愈、欧阳修,可见刘海峰富有文学才华;“自是天下皆闻刘海峰。然自 康熙至乾隆数十年,应顺天府试,两登副榜,终不得举。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乾隆十五年 举经学,皆不录用,刘海峰因方苞的称赞而天下闻名,但他的科举之路却一直不顺利,反 衬了他人生之路的失意;第四段中“天下言文章者,必首方侍郎。方侍郎少时尝作诗以视海宁查侍郎慎行,查侍郎日:
17、君诗不能佳,徒夺为文力,不如专为文。方侍郎从之,终身未尝作诗。至海峰则文与诗并 极其力,能包括古人之异体错以成其体”,通过方苞不作诗,专写文章,与刘海峰诗文俱佳 形成对比,突出了刘海峰在诗歌和文章两方面的成就,引出下文中作者对他具有全面的文学 才华的赞美。【点睛】参考译文刘海峰先生,名叫大楣,字才甫,海峰是他给自己起的号。刘海峰生性喜欢学习,读古 人的文章,就明白它的意思,并且善于模仿古人的文章。二十多岁时,到了京城。正当康熙末年,侍郎方苞在京城的名声很大。见到了刘海峰,认为他非常奇特,就对人 说:“像我方苞有什么值得说的呢?我的同乡刘大棚,是当今时代的韩愈和欧阳修啊! ”从这 以后,天下的人
18、都知道了刘海峰。可是,从康熙到乾隆几十年间,刘海峰在顺天府应乡试两 次名列副榜,最终还是没有考中举人。乾隆元年被举荐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乾隆十五年又 被举荐参加经学考试,都没有被录用。朝廷中了解他的官员、提督学政等人都来邀请他到幕 府中看文章。刘海峰也趁机游玩天下美丽的山水,写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年过六十岁后, 才得到夥县教谕的官职。又在几年后辞官了,回家住在根阳,不再出来做官。八十三岁时去 世。先生年少时,和我的伯父姜坞先生的关系最深厚。我在乾隆四十年从京城回到桐城,在 极阳多次见过他。先生身材高大,胡须很多,能把拳头放进嘴里,喜欢喝酒,幽默风趣,待 人温和善良,尽心尽情。曾对我说:“我与
19、你家有两代的交谊啊! ”天下要说善写文章的人,一定首推侍郎方苞。方侍郎年少时,曾经把自写的诗歌拿来给 海宁人查慎行待郎看,查侍郎说:“你的诗歌写得不好,白白地耗损了写文章的力气,不如 专心于写文章。”方苞听从了他的话,终身未曾写过诗。到刘海峰,却是诗歌文章一起极尽 答案第6页,共11页他的才气,能够总括古人的不同样式,熔铸而形成自己的体式,雄壮豪放深远含蓄情感奔放, 难道不是他的才气超出了古今的文人吗!他的文章和诗歌都有刊印的,我想稍微加以删改、 编辑排列,合成集子,但是没有完成,于是就写了这篇传记。14 . B 17. A 18. C 19. B【解析】1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志怪者也:记载
20、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故B错误, 选B。15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到/到;B.凭借/因为;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D.副词,难道/代词;故选Ao.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苍苍:深蓝色;正色:真正的颜 色;牙通“耶”,疑问词;极,尽头;两个其表示一种选择的关系,共同构成了选择疑问句 式,意思是“是还是.故选C。18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要摆脱精神束缚, 结合“鲸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技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 以六月息者也”可知,这里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一个力大无穷、硕大无比、
21、志存高 远、善借长风的大鹏的形象,是作者所赞扬的一个形象,这一形象激发了人的豪情壮志,故 “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的表述是错误的,故B错误,选B。【点睛】译文:(甲)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鲸。鲸的体积,不知道大到有几千里。变化成为 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 的翅膀就好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 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鹏往 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 高空,乘着六月
22、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 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 头呢?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答案第7页,共11页(乙)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 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 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 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
23、日行千里呢?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 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 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20 . D 21. C 22. B 23. A【分析】20. D.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意动用法,以为 快乐。故选D。21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助词,的代词,指千里马;连词,来介词,把;C.表转折,却表转折,去|J;D.介词,对于、表比较;故选C。22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逆旅,旅店;再,两次;食,供 养,给吃;之,的;享
24、,享受。故译为:(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故选B。23 . A.句意:我小时就爱好学习句意:知道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前句能印证后句 观点;B.句意: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 句意: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前句表现了作者求学态度的谦虚,后句 说明每个人都有长处。前句不能印证后句观点;C.句意: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句意:只是空 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前句表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后句强调了要把学习与 思考结合起来。前句不能印证后句观点;D
25、.句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句意:用不正当的手段得答案第8页,共11页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前句说明作者因为读书学习而快乐。后句强调了作者对 于“不义”获得富贵的不屑。前句不能印证后句观点;故选Ao【点睛】译文: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 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 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 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
26、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 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 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 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 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 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 应两顿
27、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 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 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乙: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 疑惑而无定见。”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 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
28、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 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D 25. A 26. D 27. B【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答案第9页,共11页D.“衡:平衡”解释错误,句子意思是:思虑阻塞。“衡”是通假字,同“横”,意思是“梗塞,指 不顺故选D。2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A.副词,都是“就,便”之意;B.助词,提宾标志,不译/结构助词,的;C.介词,从/介词,比;D.连词,表并列,无意义/连词,表转折,去小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动心忍性”在此处应为“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
29、的)性格坚忍”,据此排除AB; “曾 益”是一个词,“曾”通“增”,增加。据此排除C。故选D。2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说法错误,甲文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 明的是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 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 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 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
30、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 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 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 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 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 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
31、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 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 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 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答案第10页,共11页答案第11页,共11页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选自全宋词)5 .词中说“问我去何之,“我”最有可能去怎样的地方?请根据词意概括作答。6 .同是溪边渔者,本词中的“渔翁”与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的垂 钓者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简要作答。二、课外阅读(2020.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
32、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重修杜工部草堂记明杨廷和成都草堂,唐杜工部旧居之地也。堂屡废矣,辄新之者,重其人也。今日之举,则 巡抚都御史钟公蕃倡其议。既成,成都府同知吴君廷举以书与图来属予记之。盖翘然而起,临于官道者为门。门之后为祠,祠后为书院。引水为流,桥其上,以 通往来于其前门焉,榜日“浣花深处”。进于是,则草堂也。堂之左右,亦各为屋,缭 以周垣。其东为池,引桥下之水注其中,菱莲交加,鱼鸟上下相乐也。名花时果,杂植 垣内。其外则树以棺、柳,象子美之旧也。经始于弘治庚申之春,落成于其年之秋,财 不费而功侈,民不劳而事集。夫世称子美者,概以为诗人。愚以为诗道极于子美,而子美重于人者,不独诗也。
33、唐文章之上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子美之草堂,人皆知之,是独以其诗哉? 蜀自先秦以来,数千年间,通祭祀者才数人。若秦之李冰,汉之文翁、孔明,皆以功德 流远。而子美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并,是诚不独以其诗也。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读其诗,考其素履,一一可见。志其墓者,不过称之为文先生耳。 於乎!此何足以知子美哉?不知于当时,而知于后世,一世之短,百世之长,子美之名 若草堂,虽与天壤俱存可也。今日诸公之举,尊贤厉俗,其于风教岂日小补之哉!(选自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四十三,有删节).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A.以书与图来属
34、予记之 属:通“嘱。嘱托B.临于官道者为门 临:靠近 C.夫世称子美者 称:称赞D.轩然与之并 并:合并 8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其外则树以植、柳,象子美之旧也。试卷第2页,共8页(2)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9 .草堂屡废屡修,是因后世“重其人”,作者认为杜甫有哪些值得推重之处?并就其中 作者强调的一点,举出一例初中所学的杜甫诗句加以说明。(2021 .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淘渠记宋席益唐白敏中尹成都,始疏环街大渠。其余小渠,本起无所考,枝分根连,同赴大渠。*岁久,遂懈而壅。大观丁亥冬,益之先人镇蜀,城中积水满道。戊子春,始
35、讲沟渔之政,居人欣然具 畚铺待其行。俗子之无识者谤于里:“只论开浚,积泥通逵,可若何? ”先人闻之,不为衰止。既污泥出渠,农氓争取以粪田,道无著留。至秋雨连日,民不告病,土夫交口 称叹,多向之议而谤者也。后三十年,益忝世官,以春末视事。夏暴雨,城中渠湮,无所钟泄。城外堤防亦 久废,江水夜泛西门,入城中。两水合,汹涌成涛漱,居人趋高阜地。又春夏之交大疫, 居人多死,众谓污秽熏蒸之咎。嗣岁春首,修戊子之令,邦人知畴昔便利,无异辞。 且补筑大西门外堤,引江水入城,而作三斗门以节之。旧有汀池,积水日深大,行人不 戒,误蹈犯,岁有死者。凿此池,挹池之盈,以汇入大渠,筑短垣以护池岸,兹患遂弭。是岁,疫疡不
36、作,夏秋雨过,道无涂潦,邦人滋喜。通达沟渎,毋有障塞,此长民之所当务也。邑之有沟渠,犹人之有脉络也,一缕不 通,举体皆病。按图而治之,则纤毫无敢郁滞者矣。益刊图以示后之君子,如有志于民 意,诚欲令信,于斯图也,将有考焉。(选自全蜀艺文志卷三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有删节) 【注】尹:治理。通逵:通畅的道路。世官:家族内世代担任同样的官职。畴 昔:往日。10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A.始疏环街大渠疏:疏导B.俗子之无识者谤于里谤:批评*C.居人趋高阜地趋:离开 D.行人不戒戒:谨慎11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既污泥出渠,农氓
37、争取以粪田,道无著留。(2)按图而治之,则纤毫无敢郁滞者矣。12 .同为“淘渠”,相较文中前两位官员,席益的突出之处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分析作 答。(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海峰先生传清姚鼐刘海峰先生,名大榴,字才甫,海峰其自号也。生而好学,读古人文章,即如其意 而善效之。年二十余,入京师。*当康熙末,方侍郎苞名大重于京师矣。见海峰,大奇之,语人日:“如苞何足言耶?吾 同里刘大施,乃今世韩欧才也! ”自是天下皆闻刘海峰。然自康熙至乾隆数十年,应顺 天府试,两登副榜,终不得举。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乾隆十五年举经学,皆不录用。 朝官相知、提督学政者,率邀
38、之幕中阅文。因历天下佳山水,为歌诗自发其意。年逾六 十,乃得彩县教谕。又数年,去官归根阳,不复出。卒,年八十三。先生少时,与鼐伯父姜坞先生最厚。鼐于乾隆四十年自京师归,屡见之于秋阳。先 生伟躯,巨髯,能以拳入口,嗜酒,谐谑,与人易良无不尽。尝谓鼐:“吾与汝再世交 矣!”天下言文章者,必首方侍郎。方侍郎少时尝作诗以视海宁查侍郎慎行,查侍郎日:*“君诗不能佳,徒夺为文力,不如专为文。”方侍郎从之,终身未尝作诗。至海峰则文与诗并极其力,能包括古人之异体等以成其体,雄豪奥秘,麾斥出之,岂非其才之绝出 今古者哉!其文与诗皆有雕板,鼐欲稍删次之合为集,未就,乃次其传。(选自惜抱轩诗文集,有删节)注方侍郎苞
39、:方苞。其官至礼部右传郎。韩欧:韩愈、欧阳修。博学鸿词;科 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教谕:县学教官。海宁:地名。13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即知其意而善效之效:模仿B.方侍郎苞名大重于京师矣名:名望,名声C.尝作诗以视海宁查侍郎慎行 视:同“示。给看D.徒夺为文力夺:改变14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因历天下佳山水,为歌诗自发其意。(2)鼐欲稍删次之合为集,未就,乃次其传。试卷第4页,共8页15 .作者给刘海峰作传,为什么用不少笔墨写方苞?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三、对比阅读(2020.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稣。稣之大
40、,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鹤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 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日:“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 人之手,骈死于槽才历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
41、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怒而飞 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B.志怪者也 志:志向 C.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D.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 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去以六月息者也 不以物喜 C.而伯乐不常有 温故而知新 D.其真无马邪帝感其诚 18.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B.天空辽
42、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19 .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 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 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 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D.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
43、甲文的“龌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 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2021 .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
44、师也,负箧戋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软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则缁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5、述而)(节选自论语十二章)试卷第6页,共8页20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借21 久而乃和和:暖C.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着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快乐2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策之不以其道 B.不敢出一言以复/全石以为底 C.学而不思则罔/濯清涟而不妖 D.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22.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A.(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B.(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
46、的东西可以享受。C.(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D.(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23.用甲文的内容来印证乙文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思而不学则殆D.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47、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4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调素琴素:不加装饰的B.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躯体 *C.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D.衡于虑 衡:平衡 *2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有仙则名思而不学则殆 B.何陋之有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舜发于吠亩之中所恶有甚于死者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6.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A.(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B.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C.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