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开展实施方案( 2022-2025 年)十四五时期,市抢抓制造强国战略机遇,提出坚持制造业立 市的重大决策部署,旗帜鲜明建设制造强市,出台了市制造业高质 量开展十四五规划、市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市 产业链高质量开展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把产业链作为 制造业立市的核心抓手,新动能引育和结构调整的主要路径,举全市 之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畅通融合,为制造强市建设提供坚 实产业支撑。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制造业立市和新区区委、区政 府制造强区决策部署,打造国家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区,加快 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开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快速开展, 结合实际,制定本
2、实施方案。一、开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区委、区政 府工作部署,按照依托两港、开放引领、创新经济、产业升级、高 水平建设宜业宜居国际生态活力新城的开展思路,大力开展先进制 造业,推动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开展态势初步显现。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立足本地基础优势,坚持现代服务业和 先进制造业两手抓,着力提升产业开展层次和质量,产业结构持续优 化,第二、第三产业比例到达28 :72O 2021年,工业产值到达1697 亿元,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33%左右,高技术制造业增托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纳通骨科材料基地建设,延伸布局医疗诊断及 治疗设备、骨科植入物等优势领域才采索
3、开展心血管支架、生物瓣膜、 可穿戴诊断器械等高附加值产品,打造医疗器械产业开展高地。生物制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升高端药、创新药研发能力,做强生物药优势领域,补强化学药薄弱领域。依托龙头企业,推 动重点工程建设,实现干细胞、基因检测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等核心 技术突破启主或联合研发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 糖尿病、病毒感染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4.氢能产业链立足氢能产业基础优势,以市氢能示范产业园建设为依托,用好 工业副产氢资源与港区、物流等氢能应用场景资源优势,做强以燃料 电池为核心的应用链做大以氢气制取为核心的能源链。到2025年, 氢能产业链工业产值达200亿元,有力支
4、撑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 市群建设,打造成为国家氢能产业示范区。氢能制供。完善氢源供应、氢气制取、氢能储运、氢气加注等氢能制供全产业体系。依托工业副产氢资源充足优势,做强氢源供应领 域,补强氢能储运、氢气加注领域,巩固氢气制取领域。加快规模化 制氢与提纯核心技术研发,重点推进新氢能源加氢母站(氢气提纯装 置及氢气充装装置)工程及加氢站工程建设,支撑和完善新区及全市 氢能制供体系。系统集成。做强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领域,补强燃料电池辅助系统 领域,延伸布局驱动电机、DC/DC等关键环节。依托新氢动力等重 点企业核心优势,聚焦突破高适配性燃料电池发动机及控制技术,重 点推进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集成研发和生产
5、。推进开展车载供氢系统集 成创新,全面优化高压气瓶内胆设计技术与生产工艺。氢能应用。做强氢燃料电池及氢燃料电池汽车两大优势领域,延 伸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领域,补强氢能无机人及氢能船舶等薄弱领域, 打造氢能应用全产业链体系。其中,氢燃料电池领域重点开展电堆、 双极板、膜电极等核心零部件优势领域,提升开展催化剂、氢循环系 统及燃料电池测试等领域,补强空气压缩机、质子交换膜、碳纸等核 心零部件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重点开展叉车、重卡、环卫车等 整车领域,提升开展氢车运营及销售领域,补强检测认证领域。(-)2条优势产业链培育壮大智能科技、高端装备2条优势产业链,聚焦信创、集成 电路、车联网、智能装备
6、等产业领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 深度融合,加快产业集聚化、特色化、高端化开展,打造成为智能科 技创新应用核心区、高端装备研发制造领航区。到2025年,2条优 势产业链工业产值达800亿元。1 .智能科技产业链加快开展以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引领、 以新型智能基础设施为关键支撑、各领域深度融合开展的新兴产业。 瞄准信创产业主攻方向,聚焦集成电路、车联网等产业,不断向产业前沿和高端领域迈进。到2025年,智能科技产业链工业产值达220 亿元。信创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围绕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外设终端等领域,推动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金融云平台等工程建设,加速推 进产业聚集开
7、展,着力构建产业生态,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科技基础 设施,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全力开展 信创产业人才引育工作,加快推进信创产业高质量开展。集成电路产业。依托通信、微电子、半导体等重点企业,重点开展IC设计领域,推动5G终端基带芯片技术实现突破。延伸补强芯 片制造、封装测试、集成电路设备、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引育一批行 业领先的优势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加速推进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集 聚开展。车联网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围绕车路协同装备等领域,加大产 品研发力度。延伸补强车联网示范应用服务、标准测试验证等领域, 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特色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打造虚拟仿真、封闭、开 放三级测
8、试体系,增强行业标准规范验证能力,打造车联网产业高质 量开展。2 .高端装备产业链聚焦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和服务等核心环节,大力发 展智能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提升关键零 部件本地配套率,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品。到2025年,高端装备产业链工业产值达630亿元。智能装备。依托重点企业,围绕重点行业需求,积极研发和生产 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机器人本体及系统集成商。着力打造完整 的机器人产业链,引入控制器、减速器和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配套 企业。重点开展数控特种加工机床等整机制造业及数控系统、高压超 高压交直流变压器等成套装备。轨道
9、交通装备。依托电力机车,以和谐大功率机车检修为业务主 线,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装配制造、安装、调试业务,实现保税 车保税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依托重点企业,聚焦开展汽车及新能源汽车 产业链,以核心零部件、汽车电子、汽车动力、汽车车身和汽车底盘 等产业为核心,加速推进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转 型升级,构建良性汽车产业链开展体系。(三)3条支柱产业链巩固提升快速消费品、新材料、金属制品3大支柱产业链,以稳 增长、转方式、促开展为导向,开展亩均论英雄试点,建立评 价体系和奖惩机制,稳住制造业基本盘、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 业提质增效,塑造津品精品高端消费品牌,建设国内一流新材 料产业高地
10、,打造成为先进金属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到2025年, 3条支柱产业链工业产值达1000亿元。1 .快速消费品产业链大力开展粮油加工、食品饮料、日用消费品等领域,提升产品质 量和品牌价值。到2025年,快消品产业链工业产值达420亿元。粮油加工。依托龙头企业,推动榨油扩建、生产线扩建等工程完 成投产,提升企业精深加工能力,推动粮油加工向功能性、高附加值 方向拓展。食品饮料。依托重点企业,加快推动配方奶粉及区域配送中心等 工程建设,鼓励企业深入挖掘消费市场需求,开展产品及技术研发创 新。日用消费品。依托重点企业,围绕日化用品、纸制品、服装纺织 等领域,实施差异化品牌战略,细化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市场
11、影响力。2 .新材料产业链 发挥化工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领域优势,重点开展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先进膜材料、生物基材料等产品,推动产业高端化、智 能化、绿色化。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链工业产值达320亿元。高性能聚合物材料。依托重点企业重点开展聚碳酸酯、聚酰胺、 聚甲醛等工程塑料及其改性复合材料,进一步优化原料结构,实现多 元化、轻质化供应,延伸开展满足车用内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 产业关键金属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产业关键金属材料等不同应用场 景和精细化性能需求。先进膜材料。依托资源条件,重点攻关高选择性纳滤复合膜材料 和高水回收率低能耗反渗透复合膜材料、中空纤维反渗透膜,开发其 他水处理
12、工艺相结合的新技术和水生态强化技术及新型污水处理技 术。生物基材料。依托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技术和平台资源,加快市生物基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促进生物基聚乳酸材料技术开发及 成果转化。面向农业、食品包装、医疗卫生等领域,围绕渤化永利等 重点企业,适度开展聚丁二酸丁二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己二 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完全生物降解材料。3 .金属制品产业链坚持精品、高端路线,加快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推动生产过程智 能化、生产模式绿色化,延长产业链、修复生态链,提高产品技术含 量和附加值。到2025年,金属制品产业链工业产值达260亿元。先进钢铁材料。依托重点企业周绕车体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 海
13、洋装备、航空装备等领域,重点开展高强度车身板钢材、不锈钢车 体、高强度止裂厚钢板及船用耐腐蚀钢、能源油气钻采集储用钢材、 高温合金等加工技术。依托重点企业,重点突破钢材深加工领域,发 展冷轧板、镀锌薄板等产品,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依托无缝铜材开展电工用铜线母材及超细圆 铜线,支持其为架空绝缘电缆、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电缆等超高压电缆 提供高性能铜材;推动机车车辆电线产品升级,支持轨道交通车辆供 电系统,支持船用电缆产品,为海洋船舶领域电力系统提供保障。五、重点任务(-”曾强产业创新能力搭建产业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合成 生物学实验室,积极抢占未来战略领域。
14、落实科创平台开展建设,推 动工程落地。积极协助意向企业继续申报市、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开展智能应用开放、自主可控兼容适配平台建设。加快生物制造谷 建设进度,积极承载工生所生物制造科研成果本地转化落地。强化高端人才供给。依托英才行动计划、创新创业人才工程 等人才政策优势,充分发挥海水淡化、海洋装备、生物制造等产业(人 才)联盟以及氢能产业促进联盟作用,围绕重点产业开展需求,积极 引进产业领军人才、青年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创新创 业人才等各类人才,优化高端人才供给体系。精心培育卓越制造人才, 加大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 才培养力度,打造高水平工程师队
15、伍。积极涵养产业基础人才,举办 各级职业技能大赛,支持企业建设大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等 培训I中心,完善中高级技术技能应用人才、技术管理双强型人才、技 能大师团队培养体系。(二)提高产业链开展能级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落实链长制工作要求,重点聚焦海 洋经济、民用航空、生物制造、氢能4条标志性产业链和2条优势 产业链,系统梳理产业链重点环节、龙头企业、重大工程、重点园区等开展基础,绘制产业图谱、招商图谱,明确产业链串补强链关 键环节,通过挂图作战实现精准招商。建立重点企业库、重点项 目库,强化“一对一”精准服务,增强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立足区域 特点及企业需求,研究制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开展的假设干
16、政策,引导 和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开展。深入开展撮合对接活动,嫁接各类资源要 素,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产供销一体,畅通产业链循环。支撑全市产业链开展。全面落实我市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做好 配合和支撑工作。围绕信创、集成电路、高端装备、车联网、汽车及 新能源汽车等具备一定基础的产业链上工程,系统梳理相关产业子链 工作清单。按照新能源、绿色石化、中医药及轻工等产业链工作方案 要求,做好产业链高质量开展的服务和支撑工作。依托现有产业基础, 重点布局智能语音识别、工业机器人等智能科技领域,汽车零部件、 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工程机械、智能加工测控装备等高端装备 领域,推动粮油加工、食品饮料、日化用品等
17、快速消费品领域向精深 高附加值领域开展,推动金属制品等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产业主题园区。依托海洋油气装备产业园、综保区航空产业 园、”生物制造谷、市氢能示范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开展基础,加快 推动海洋经济、民用航空、生物制造、氢能、声 谷、软件园及5G创新园等产业主题园区建设。支持产业 主题园区先行先试新型产业用地政策才采索土地混合利用立体开发模 式,进一步提高用地效率。探索多元主体共治园区模式,打造综合楼 宇和产业社区,提升教育、医疗、餐饮、娱乐等服务配套水平,增强 园区核心竞争力。(三)提升制造业品质加快优质企业培育。围绕重点产业链,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库,强 化对入库企业一对一精准服务,着力培育一
18、批产业链领航企业。 鼓励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培育一批单项冠军企业,打造市级专精特 新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高 新技术企业,对首次认定、整体迁入、再认定、入库培育企业等给予 政策支持。制定出台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落实雏鹰一瞪羚一领军 企业遴选、培育和扶持机制,开展分类精准施策。强化制造业品牌打造。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品牌、 标准、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在海洋工程装备、航空关键零部件、 生物基材料等领域打造一批制造业品牌,提升制造在国际国内的 影响力。深入实施三品战略,开展工业老字号品牌振兴行动,推 动建设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提升消费品供给质量和行业知名度。支持
19、开展质量标杆经验推广活动,推广卓越管理、精益管理等质量管理先 进技术和方法,提升产品稳定性、质量可靠性。(四)推动智能化升级推进企业智能化升级。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实施智能 制造推广应用工程,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创新应 用,围绕原材料、装备制造、快速消费品等重点领域,推动企业设备 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机器换人,每年新建5家智能工厂和数 字化车间。大力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提高企业个性化定制、网络化 协同、智能化制造、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能力,加快开展服务型 制造,实现上云用云工业企业突破20家,推动新业态、新模式转变 为新动能、新增长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
20、千兆5G和千兆光网双千兆工程,推动5G网络规模部署,新建5G基站数量不少于500个,在全 市率先实现5G网络室内空间深度覆盖。推进工业互联网外网建设和 内网改造,聚焦海洋经济、民用航空、食品粮油等行业,加快工业互 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打造面向重点行业的特色工业互联网平 台。(五)加快绿色化转型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落实碳中和、碳达峰工作部署,开展重点行 业碳排放达峰行动,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建 成国家绿色工业园区,总数超过50家,新建设18家绿色制造示范 单位。加强绿色监管,建立有进有出的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动态管 理机制。搭建信息系统,深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企业能源动态监
21、 测、精准控制、优化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升工业企业能效。推进结构节能。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 加值占比1L5%。其中,海洋经济、民用航空、生物制造、氢能4 条产业链工业产值占比达12.5%,新动能产业能级不断提升;智能科 技、高端装备2条优势产业链工业产值占比达23.7%,在智能语音、 工业机器人及高端成套装备等领域形成集聚优势;快速消费品、新材 料、金属制品3大产业产值稳步提升,工业产值占比达57.6% ,高 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有所提高,筑牢制造业开展的基本盘。二是先进制造业加速开展。以海洋经济、民用航空、生物制造、氢能4条产业链为标志的先进制造业开展格局初步形成,2021年实 现工
22、业产值212.1亿元。海洋经济加速开展,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 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海洋装备)、国家科 技兴海示范基地、国家海洋经济开展示范区成功获批,2021年工业 产值到达84.8亿元。民用航空产业国际化特色鲜明,以空客为龙头, 聚集了百余家民用航空类企业,成为我国重要的航空产业基地,2021 年工业产值到达16.6亿元。生物制造产业增势强劲,集聚了中科院 工生所、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战略技术创新平台,合 成生物等前沿技术创新水平引领全国,2021年工业产值到达109.8 亿元。氢能产业依托工业副产氢资源,打造氢能示范产业园,2021 年工业产值到达1.5亿
23、元。三是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预计2021年,R&D经费支出占 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到达5.96%,高于全市和新区平均水平。创新型企 业加速集聚,累计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7家、瞪羚企业24家, 快开展能耗低、污染少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完善绿 色供应链体系。强化技术节能。加大先进成熟技术及设备应用力度, 引导企业开发使用清洁能源,支持企业采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推进重 点行业、重点企业能效提升。提升管理节能。推动重点企业能源管理 体系建设,实施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才隹行工业节能诊断服务, 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六)深化产业协同开放强化区域协同开展。深入落实协同开展战略,积极承接城
24、市功能 疏解,加快打造微中心,高水平推进先进制造产业园等重点载体 平台建设,推动龙头企业区域性、功能性总部落地。加强与高校院所 创新协作,积极对接科技条件平台、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重点科技成 果转移转化平台,吸引科技创新团队入区开展,打造承接创新能力溢 出转化的首选地。推进国际产业合作。依托自贸区和特殊监管区制度优势,做大做 强大宗商品贸易、进口汽车贸易、跨境电商等领域,打造国际重要的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集聚区。充分发挥综合政策优势,全力推进加工 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在重 大新药创制、医药研发外包、特殊急需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口、药品电 商采购、国际诊疗等领域,探索一
25、批创新举措。鼓励企业参与一带 一路建设,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产业园区,打造海外工程出 口基地。加快构建日韩产业合作平台,在汽车、机械、电子、航空等制造业领域深化合作,建设面向国际经贸合作生态圈。六、优化空间布局统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民用 航空、生物制造等产业领域调整传统产业布局,优化新兴产业布局, 谋划未来产业布局,构筑各具特色的三区主题功能。重点布局民用航空、生物制造、智能科技等标志性产业链,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集聚开展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物流、航空服 务、航空会展,加快建设声谷、生物制造谷等主题园区,打 造高效配置的人力资源集聚区和国际化智慧型航空新城
26、。重点布局海洋装备、海水淡化、食品粮油、氢能等产业领域,高 水平建设海水淡化示范基地、氢能产业园、基础材料产业园、粮油产 业园等主题园区,打造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重点布局跨境电子商务、维修检测再制造等产业领域,建设智能 化仓库,完善数字贸易基础设施,打造全国数字贸易标杆区。七、保障措施(一)落实链长制全面落实链长制对航空航天、生物医药2条产业链专班成员 单位的工作要求,结合高端装备、新能源产业链工作方案相关部署, 立足海洋经济、氢能两条产业链先发优势,重点打造海洋经济、民用 航空、生物制造、氢能4条标志性产业链;结合信创、集成电路、车 联网、高端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轻工、绿色石化、新材料
27、等产 业链工作方案相关部署,着力培育智能科技、高端装备2条优势产业 链,巩固提升快速消费品、新材料、金属制品支柱产业链,对全市各 条产业链形成强有力支撑。建立十个一区级产业链工作机制,即 成立一个工作专班、开展一批支撑机构、培育一批重点企业、打造一 个主题园区、实施一批重点工程、梳理一批关键技术、制定一个产业 政策、编制一套产业图谱、绘制一张招商图谱、列出一张问题清单。 各工作专班重点围绕产业链上工程服务和招商引资,制定年度工作计 划,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部门,细化工作事项,做好进度安排, 定期调度检查,强化年度考核。(二)强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智能制造专项资金等市级政策支持,培育壮大海洋经济
28、、民用航空、生物制造及氢能产业等重点产业链。落实我市”一链一策 要求,在现有政策体系基础上,研究出台高端制造业政策体系,加大 对重点产业链主题园区、龙头企业、重大工程、创新平台、共享平台、 人才培养、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金融创新、市场应用推广 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三)加大金融支持充分发挥风险投资(VC )、私募股权投资(PE )等股权投资机 构作用,支持引导企业上市融资,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发挥财政 资金杠杆作用,加大产业基金、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成立重点产业专项基金,推动形成基金+产业、基金+工程的开展模式。发挥新一代 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作用,加大对重点行业、重 点
29、企业以及高成长性工程支持力度,助力优质企业加快成长。(四)开展精准招商聚焦重点产业链,紧盯产业细分领域和上下游相关环节,针对重 点区域、关键环节、目标客户,分别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制定招商 路线图和行动方案,推动产业链招商、应用场景招商,以工程需求为 导向,提前谋划专业空间载体,加快引进一批龙头工程、高端工程和 特色工程,强化跟踪服务和协调推进,形成梯次接续、动态推进的项 目储藏格局。(五)搭建监测体系构建制造业及产业链高质量开展统计指标体系,完善重点产业链 龙头企业和重大工程统计监测目录,定期分析制造业及产业链开展态 势,吸引、培育、建设产业链生态系统。强化督查调度,实施季度工 作情况通报会
30、及半年重点工作推进会,协调各方资源支持制造业及产 业链高质量开展,构建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开展的长效机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国家级单项冠军 1家,市制造业单 项冠军企业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市专精特 新小巨人企业22家。创新平台优势突出,拥有3家国家级科研院 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到达25家,成功获批大中小 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创新创业升级工程,建成科技双创载体25家。四是重大工程加快建设。2021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4%。 实施5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与技改工程到达79个,累计投资93.2 亿元,支撑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五是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形成三区两港的
31、格局,规划面积达 202.4平方公里。空港初步形成以民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 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存量土地空间充裕,拥有 岸线优势,形成以海工装备、化工材料、粮油食品等为主体的产业结 构,处于产业功能整合开发阶段。海港形成以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为 主的产业特色,贸易集聚、保税仓储等特色功能不断提升,土地二次 开发工作有序进行,进入城市更新和功能调整优化阶段。二、总体要求(-)指导思想立足新开展阶段,贯彻新开展理念,构建新开展格局,牢固树立 工程为王理念,坚持以产业链为核心抓手,以实体经济招商引领 攻坚战为手段,实施产业创新、能级提高、品质提升、智能升级、 绿色转化、协同开
32、展六大重点任务,不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开展,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新区”制造强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全 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贡献保税力量。(二)指导原那么坚持龙头带动。开展壮大产业链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强 强联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进一步提升产业开展驱 动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经济新动能。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开展的第一动 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自 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坚持产业融合。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制 造业与服务业高效融合,强化产
33、业链上下游协同,加快港产城融合发 展步伐,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业生态。坚持绿色开展。落实碳中和、碳达峰决策部署,推动产业结构优 化、能源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盘活低效工业用地,支持低碳技 术研发推广,加快建设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和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坚持内外协同。围绕协同开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立足 “大循环,促进双循环,打造国内国际循环连接点,推动制造 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三、开展目标2022年,全区工业产值增速到达10%以上。国家高企不低于 590家,国家高企一雏鹰一瞪羚一领军企业总数超过1000家; 新建市级研发平台6家。围绕重点产业,实现产业引领,龙头带动。 全年力争引进投资额10
34、亿元以上工程5个、5亿元以上工程10个、 1亿元以上工程20个。开兴旺产产值超50亿元以上工程5个、10 亿元以上工程10个,5亿元以上工程15个,为后续开展做好储藏。 围绕重点产业及既有产业基础,开展串链补链强链工作,不断优化产 业生态,形成产业竞争优势。2022年新增制造业产值不低于70亿)Lo到2025年,形成质量结构双提升、产业链平安高效、创新生态活跃、生产绿色可持续的4+2 + 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产业规模到达2500亿元,其中海洋经济、民用航空、生物制造、氢能4条标 志性产业链工业产值达650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26% ,智 能科技、高端装备2大优势产业链工业产值达850亿元
35、,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31%,快速消费品、新材料、金属制品3大支柱产业 链工业产值达1000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43%,打造成为制 造业高质量开展的开放创新引领区。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规 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到达35% ,规模以上工业 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 ,实现“十四五转型升级目标。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比重到达40%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曾加值占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到达32%以上,智能科技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 上工业和限额以上信息服务业比重到达30%。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工
36、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 到达1.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到达20% ,国家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到达18家。绿色集约转型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降幅、单 位GDP二氧化碳降幅指标完成市级下达任务,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 用率保持在99.5% ,单位工业增加值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下降。四、加快壮大重点产业立足制造强区建设目标,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加快构建以4条标志性产业链为重点、2条优势产业链为特色、3条 支柱产业链为支撑的4+2 + 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夯实实体经济 根基。(-)4条标志性产业链重点打造海洋经济、民用航空、生
37、物制造、氢能4条标志性产业 链,着力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平安性和竞争力。到2025年,4条标 志性产业链工业产值达650亿元。L海洋经济产业链立足海洋经济产业链基础优势,用好区域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势, 着力延伸海洋油气装备、高技术船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三大新兴 优势产业链,补强港口航道工程、海洋能开发利用两大潜力产业链, 拓展提升海洋经济外延产业链。到2025年,海洋经济产业链工业产值到达200亿元,建成世界一流海洋先进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海洋油气装备。建立研发设计及勘探一装备制造一运营服务等全 产业链开展模式,促进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布局。做强石油勘探、 钻井生产平台、工程总承包及技术服务等
38、优势领域,延伸研发设计、 配套部件、维修改造等重点领域,补强调查船、海上起重船、平台拆 卸船等辅助船舶领域。以大型化、深海化、智能化为开展方向,重点 研发设计深水、超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装备,开展动力定位系统、单点 系泊系统等核心部件,打造FPSO (浮式生产储油轮)、深海半潜式 钻井平台等产品。重点布局水下钻井机器人、水下焊接机器人等智能 化装备研发制造环节,提高关键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推动各领域龙 头企业间形成业务协同,形成海洋油气装备创新生态圈。高技术船舶。依托龙头企业,优化布局研发设计、船舶制造及运 维服务等全产业链体系。做强大型滚装船、医疗船、客滚船及科考船 等船舶制造优势领域,延伸布局
39、维修服务领域,补强研发设计、原材 料、配套设备及运输服务等基础薄弱领域。以中船船舶为核心引领, 提升先进船舶研发设计能力,重点开展LNG船、VLCC船、大型医 疗船、大型客滚船、科考船等高附加值船舶,强化船舶维修和管理水 平,加快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升级。优化供应链配套质量,重点 开展高端发电机、新型齿轮箱、智能化电控系统等关键固件,进一步 提升船用设备竞争力。加强数字造船、工法创新和协同创新,搭建智 能船坞新场景,提升智能造船工艺能力。海水淡化装备。发挥科研资源优势,完善研发设计、装备制造、 工程及运营管理等全产业链体系。做强技术研发、整机装备、耗材等 优势领域,延伸提升工艺设计、膜法类装
40、备等重点领域,补强热法类 装备、工程总包及运营管理等基础薄弱领域。强化海水淡化产业顶层 设计,积极争取市级政策支持。发挥淡化所科研引领作用,依托10 万吨/日海水淡化试验场工程工程,带动海水淡化装备产业加速集聚。港口航道工程装备。完善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及运维服务等全产业链布局,做强研发设计、港口连续装卸机等优势领域,延伸布局港 起重机、其它港口机械、零部件及工程总包等重点领域,补强港口 连续输送机、卸搬运机等基础薄弱领域。发挥港口机械制造优势,探 索港口运输车应用新场景,吸引落地一批港口用智能物流车、智能安 防、智能疏浚等设备设计制造企业,打造港口航道工程装备制造产业 集群。海洋能开发利用装备
41、。围绕海上风能、温差能、波浪能等重点领 域,加强海洋能开发利用装备产业布局。依托海上风能装备企业,延 伸布局研发设计、装备制造、电塔搭建及运维等海上风能全产业链体 系。积极推进温差能、波浪能等其它海洋能开发利用装备领域的技术 创新及产业布局,加大海洋能开发利用装备产业招商力度。2 .民用航空产业链 重点开展航空产业。到2025年,民用航空产业链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国民用航空产业创新引领区。无人机。依托重点企业,发挥科研教育优势,完善无人机飞行服务基地功能,加强工程招商力度,打造涵盖无人机设计、研发、制造、 空域使用、计划报备、数据研究、操作员培训领域的全产业链条,
42、加 快新区国家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3 .生物制造产业链落实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工作方案具体部署,立足生物制造产业特 色,依托科研机构及龙头企业,做强生物制造引领链,延伸医疗器械 潜力链,补强生物制药创新链。到2025年,生物制造工业产值到达 150亿元,打造成为全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和产业开展新高地。生物制造。依托科研机构研发资源优势,做强食品制造、生物基材料制造等优势领域,延伸健康糖等重点领域,补强新型酶制剂、生 物农业等基础薄弱领域。发挥中科院工生所科研引领作用,依托科创 平台,以及龙头企业,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壮大工业用酶制剂、功能 性单糖、生物饲料、发酵食品及可降解生物基塑料等产业集群规模, 打造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开展高地。医疗器械。围绕先进医疗设备及器械、植介入医用材料及设备、其他生物医用材料及用品等领域,加快完善医疗器械产业链布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