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浦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黄浦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加快建设与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本区公共卫生服务能 力与水平,根据市府办公厅转发的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制订本行动计划。一、行动目标全面落实黄浦区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和健康黄浦行动(2020-2030年)将新 冠肺炎疫情的常态长效防控作为本轮计划的重中之重。对标本市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维
2、护本 区公共卫生安全和促进群众健康为宗旨,积极打造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公共卫生安全治理标杆,使 黄浦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达到国际大型城市中心城区一流水准,全力推动我区公共卫生体系实现高 质量发展。到2022年,构建灵敏高效、科学精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体系;健全 职责明晰、衔接有序、医防融合、中西医并重、保障有力的公共卫生综合服务机制;完善全人群、 全周期、全流程的健康服务和管理模式,形成布局合理、防控精准、管理智能、协同高效的区域 公共卫生治理格局,促进本区公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整体提升。二、基本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构建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动员的常态
3、长效机制,推进公共卫生 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和突出重点,兼顾当前任务和长期发展,着力“补 短板、强弱项、增能力”,筑牢织密防控网络。(三)以人为本,医防融合以满足群众健康服务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中西医并重,强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职 责,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综合服务和管理能力。(四)科技引领,创新发展加快科技赋能,构建多部门信息共享、科研协作和人才培养平台,加快公共卫生学科建设, 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培养,为公共卫生体系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三、主要任务(-)聚焦城区公共卫生安全,健全重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1 .加强黄浦区公共卫生
4、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完善区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卫生健康 部门与应急管理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多部门融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运营和监管系统。依托政 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建设区卫生应急管理综合指挥调度信息平台, 实现基于多部门大数据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管理实时化、一体化。(责任单位:区城运中心、区公 安分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局)2 .建立本区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专家库。加强公共卫生循证决策,形成会商和决策咨询机制。 (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3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储备和应急资源调度机制。制定大型公共建筑转换为应急设施预案,动态 调整临时可征用的公共设施储备清单。建立战略和
5、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引导单位和家庭常态化储 备适量应急物资。(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局)4 .打造基于多源数据、多点触发的公共卫生综合监测预警系统。把增强早期检测预警能力作为 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当务之急,建立由区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检测机构组成的三方协同机 制,建设区级突发应急检测区域中心实验室,增强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快速发现和鉴定 能力。完善“发热门诊-发热预检-发热哨点网络体系,提升甄别和预警能力。依托居民电子健 康档案系统,形成区疾控中心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早期预警制度。强化智能监测防控, 在医疗机构、公共交通、公共场所等区域重点部位设置监测设施。(责任
6、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 科委、区城运中心、区公安分局、区建设管理委)5 .健全联防联控的公共卫生协同处置系统。依托区大数据平台,深入推进公共卫生领域健康大 数据应用,强化公共卫生基础数据共享,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信息整合机制,实现疾控 数据与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互联互通,进一步发挥多部门信息数据汇 聚、调用和应用协同作用。(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城运中心)6 .加强应急心理救助和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建设。强化社会面协同联动,根据楼宇、企业园区、 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等不同功能社区人群健康需求,搭建区级心理危机干预平台,提升社会心理 干预能力。(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
7、7 .建立区属公立医院整建制应急救治队伍及人员储备机制。强化医疗救援网络快速响应、跨区 域转运和救治能力,组建传染病、呼吸、重症医学、院前急救等专业医学救援队伍。完善院前急 救转运体系,完成市医疗急救中心打浦桥急救分站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8 .积极打造区域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备役”示范队伍。组建分级分类的应急处置后备力量, 形成培训、演练和响应的长效机制,提升对生物恐怖、核化威胁、环境污染、中毒等事件的快速 响应和协同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局、区公安分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市 场监管局)(-)聚焦能力提升,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内涵建设9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基础建设
8、。按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开展区疾控 中心达标建设和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推进疾控中心改扩建、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提升等项目,开 展公共卫生大楼布局调整、标准化机房建设、新慢性病一体化管理系统建设和信息安全三级等保 认证等项目,增配应急车辆和特种专业技术车辆,加强急性传染病、突发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现 场调查处置和单兵装备、保障装备建设。(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发改委、区城运中心、区 公安分局)10 .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定位。优化区域内医疗机构传染病救治资源空间布局,建立健 全应急状态下的传染病床位等救治资源平战转换”机制,建立应急状态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 障机制。依托辖
9、区内市级医疗机构优势资源,加强三级医院与区属医疗机构的协同联动,强化区 级诊治中心建设,完善区域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11 .推进九院黄浦、瑞金卢湾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和深化两大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 保障感染科业务用房,实施发热、肠道门诊等感染性疾病门诊标准化建设,优化空间设施设备配 置,开展实验室快速检测能力建设,提升综合诊疗能力和复杂重症患者救治能力。(责任单位:区 卫生健康委)12 .启动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职能,深化发 热哨点诊室建设,加强功能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做好常见和多发传染病的发现及协助处置
10、,发挥 基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业务支撑平台作用。(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13 .推进“医防融合”的整合型健康服务管理。深化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落实重 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资源共享和工作联动机制,打通医联体内、 区域医疗机构间信息壁垒,实行医疗救治与慢病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开展社区健康管理支持中 心建设,强化“健康云平台”和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完善慢性病多因素综合风险评估、筛查、 干预和管理机制。(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14 .创新慢病管理服务模式。针对区域深度老龄化的现状,以慢病管理为主线,推进紧密型医 联体建设,积极构建六大慢病中心,搭建区域慢病管理一
11、体化平台,推进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 中心(MMC)、智慧高血压、区域康复三级网络等项目建设,为辖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 务。(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15 .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发挥区域中医药优势,推进中医药融入公共卫生服务一体 化发展,健全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网络和应急救治的工作机制,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方 法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开展中医医联体建设,启动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改造项目。(责任单位: 区卫生健康委)16 .深化“智慧健康”建设。探索互联网医院建设,推动“互联网+诊疗服务“互联网+护理” 等项目开展,积极发展线上诊疗,深化依托信息化平台的慢病长处方、延伸处方服务和辅助
12、报告 查询功能等,提供就诊指导、在线复诊、电子处方、科普教育等服务“(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17 .加强公共卫生综合监管能力。推进智慧卫监信息化项目建设,建立区卫监信息化可视化监 管平台。开展区监督所规范化建设和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组建50 人左右的卫监协管员队伍,充实公共卫生和医疗执业监督执法力量,提升综合执法能力和专业技 术服务能力。加强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综合监督执法联动协作。(责任 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局、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三)聚焦人群健康需求,实施惠民利民工程18 .提升老龄健康服务能级。优化老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发展
13、老年医学和护理学科,建立区 级安宁疗护中心。加强长护险服务效能建设,落实养老服务补贴政策,培育发展专业养老服务组 织。深化社区“心悦夕阳”分站建设,建立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标准,实施老年人认知障碍风险 筛查和干预项目,推进对老年常见慢性病、退行性疾病和心理问题的管理,落实“60岁以上老年 人接种肺炎疫苗”项目。(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民政局、区医保局)19 .扩大儿童健康服务供给。深化中部儿科医联体建设,推进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及九院黄浦分 院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项目建设。建立“家-校-社区”联动的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干预模式, 推动控制近视行为和环境影响因素。推广应用婴幼儿语言动作发育、社交情绪
14、等家庭和社区预警 评估工具。(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教育局)20 .优化妇幼健康管理模式。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完善出生缺陷预防、干预三级网络,推进儿 童早期发展基地建设和儿童神经行为异常筛查与干预。进一步完善危重孕产妇急救网络建设。进 一步推广生殖健康服务,加强更年期妇女骨健康宣教和管理,并加大对老年妇女的健康关怀力度。(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妇联)21 推进职业人群健康促进。积极打响“健康服务进楼宇”服务品牌,深化“智慧蓝领”等项 目,健全职业病监测网络,加强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实施职业病危害精准防控。(责任单位:区 卫生健康委、区总工会、区市场监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民政局)22 .
15、优化癌症早发现模式。在高危人群中逐步推广乳腺癌和宫颈癌等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 开展肺癌和上消化道癌等重点癌症社区筛查试点和评估。(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23 .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服务管理。推进区域口腔防治院所联动发展,促进区域口 腔服务能级提升。开展生命早期1000天口腔健康服务,探索实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口腔健康管 理模式。(费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24 .适时推进公共卫生机构资源整合。以本市精神卫生医联体建设为契机,优化整合区精神卫 生中心三处院区资源。推进心理健康咨询点建设,实现社区全覆盖。积极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 体系试点区建设,深化区级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社区心理健康
16、咨询点建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养,加强对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特殊职业人群、慢性病患者等重 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适时推进区妇幼保健所、区牙病防治单位、区计划生育指导中心等单位 的资源整合。(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25 .推动健康素养提升和健康行为养成。巩固全国健康促进区和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组织实 施健康黄浦行动(2020-2030年)。深化智慧健康驿站建设,开展健康自我管理小组规范化建 设。落实健康行为监测评估体系,倡导市民健康公约。积极推进健康知识普及、健康促进、爱国 卫生等专项行动,强化公众个人健康主体责任意识,引导居民主动开展自我健康管理。(责任单位: 区
17、卫生健康委、各相关单位)(四)聚焦支撑保障,健全公共卫生多元参与机制2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区域内医学院、市级医 疗机构等优势资源,探索构建公共卫生机构与高校、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培养机制。将公共卫生人 才列入区域紧缺人才,实施政策倾斜,建立区域公共卫生人才库,落实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计划。 动态设置与区域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相适应的人才编制数量,优化中高级职称比例。建立健全面向 全体医疗卫生人员的公共卫生风险防范培训制度,形成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间交叉培训机制,协 同提升临床医师队伍公共卫生专业技能和实战能力。与大学合作,探索开展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 培训基地建设
18、,打造专业化、复合型、高水平的区级公共卫生人才队伍。(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 委、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27 .加强学科建设。支持交叉学科、创新科研等项目建设。加强慢病监测与实验室检测指标结 合,推进慢病检测指标能力提升。加强病媒生物形态学研究与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检测结合,提升 虫媒传染病的预警预测能力。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机制,推动自主研发公共卫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与应用。(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科委)28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府投入、分级负责”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公共卫 生安全保障投入力度,足额配备发展建设经费、人员经费和补偿经费等,为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提 供充分保障。进一步探索
19、和完善符合公共卫生行业特点的绩效制度,提升公卫人员薪酬待遇,其 他公共卫生机构和承担公共卫生职能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工作实际适度提高绩效总额,并积极执 行绩效工资调整政策。建立相应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向作出重要成绩和贡献的一线核心人员倾斜。(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卫生健康委)29 .加强制度保障。深化落实健康黄浦行动(2020-2030年)方案,将公共卫生建设作为重 要内容融入区域“十四五”发展规划。严格执行公共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公共卫生领域法治 建设,积极树立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公共卫生事件。严格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应 急救治及公共卫生信息数据等领域的最新标准体系。(责任单位:区卫
20、生健康委、区司法局、区公 安分局)30 .加强社会支持。探索构建适应超大型城市中心城区的全领域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体系架构, 巩固深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培育公共卫生领域社会组织 和专业社工、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等管理机制。(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公 安分局、区民政局、各街道)四、建设项目(-)应急管理项目(11个)1 .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2 .卫生应急管理综合指挥调度信息平台建设3 .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专家库建设4 .公共卫生应急储备和资源调度机制建设5 .区级突发应急检测区域中心实验室建设6 . “发热门诊-发热预检-发热哨点网络体系建设7
21、.公共卫生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8 .心理危机干预平台建设9 .整建制应急救治队伍及人员储备机制建设10 .市医疗急救中心打浦桥急救分站建设1L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备役”示范队伍建设(-)能力提升项目(13个)12 .区疾控中心达标建设13 .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14 .区域性医疗中心感染性疾病门诊标准化建设15 .发热哨点诊室建设16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17 .区域慢病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18 .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建设19 .区域康复三级网络建设20 .中医医联体建设21 .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改造项目22 .“智慧健康”建设23 .智慧卫监信息化项目建设24 .区监督所规
22、范化建设和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三)惠民服务项目(15个)25 .区级安宁疗护中心建设26 .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标准建设27 .中部儿科医联体建设28 .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项目建设29 .社区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30 .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建设31 .危重孕产妇急救网络建设32 .“健康服务进楼宇品牌建设33 .癌症早期筛查项目34 .区域口腔防治院所联动发展机制建设35 .口腔健康服务管理项目36 .公共卫生机构资源整合37 .区级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建设38 .社区心理健康咨询点建设39 .全国健康促进区和国家卫生区创建40 .智慧健康驿站建设(四)支撑保障项目(7个)41 .公共卫生联合培养
23、机制建立42 .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计划43 .交叉学科、创新科研项目建设44 .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45 .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46 .公共卫生绩效工资增长机制47 .全领域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五、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管理责任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纳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全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业务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建立 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评价考核机制。将公共卫生建设要求落实情况纳入各相关部门年度 绩效考核内容,严格执行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沟通协调,规范项目管理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动构建公共卫生大治理格局,建立健全项目实施的联动衔接机制,及时 协调解决跨领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计划任务有序推进、按期完成。各项目单位 要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做好项目实施。区卫健委、区财政局和项目单位主管部门要加强全程规范 管理,重点强化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完善项目评价机制。(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各有关部门要广泛开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宣传,宣传部门和区级媒体要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 典型案例挖掘和宣传力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全区上下重视公共卫生、参与公共卫生体 系建设的良好氛围。黄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