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部分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湖南省部分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阙读(35分)(一)现代文周读1 (本题共1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与其他学术研究不同,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者所面对的是无比庞大的对象,以卷帙浩繁、 汗牛充栋来形容毫不为过。而其中可以明确辨别的文学理论专著不过寥寥,更多的文学理论 则是散见于经史子集中,或者以类似于随笔的形式出现,有的还以书信、诗歌的形式出现。 文论无定体,这在今天的古代文论研究界已达成共识。然而没有统一文体的中国古代文论, 却有一贯的内在体性一一诗性。中国古代文论与文学创作不是两分的,故而在选择承载文论言说的文体时,绝大部分言 说
2、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诗赋体,而不是论说体。文论言说者在文学化的体性中能够表现出浓 厚的诗性气质。如中国古代的文论言说者将文学批评创造性地运用于诗中,深文隐蔚,余味 曲包,隐抽象的思想于具体可感的意象或事件之中,让观者从没有被K解 析的形象之中 去体会和感悟其中深意,在涵藏掩抑之中营造出诗一般的朦胧美境。此外,中国传统文论话语析辞尚简,“一言以蔽之”“十分意,三分语”式的表达赋予文 论或雍容和顺或玄奥隽永或单刀直入的简洁之美。中国文论史上,真正让后人玩味不已的, 恰是那些言外之意、不言之言;引起最多争论的,也是文学作品中那些有意无意的“留白”。 文论家充盈的生气凝结于言意之间,使“少言”和“不言”
3、的空白没有沦为空洞,反而成为 充满意蕴的生机盎然之“场”。向内凝缩的语言和向外延展的意义形成相反相成之力,达到 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说“一语为千万语所托命,是为笔头上担得千钧”的效果。在文约而旨远,清澈雅洁、含蓄冲淡之外,文论语言又有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奇 崛秀拔之美。这就要求在语言上和思维方式上突破旧有模式,超然别立机杼。贺贻孙诗筏: “盖人所易道,即人所不能道也。如飞星过水,人人曾见,多是错过,不能形容,亏他收拾 点缀,遂成奇语。”文论求新求变,不一定要搜索于常人未至之僻境,许多人人曾见过而有 感于心,却不能形容于语言的平常之处,“收拾点缀”即成奇语。中国古代文论言说主体还 擅长以妙喻言诗
4、,人人都说得的文理,如若以巧妙之方式加以收拾点缀,将会脱胎换骨、新 人耳目。总体而言,文论言说拒绝理性的分割和剖析,它用诗性的体验和文学化的言说去激起读 者意识中的诗的活动。这使传统文论无论是其外在的语体表象,还是内在的气韵风格,均表 现出强烈的诗性。(摘编自褚燕中国文论的诗性言说)相较传统制造方法,3D打印在理念上大为不同。我们经常使用的产品都是三维的,传 统制造方法是模具成形或者切削加工,o等材制造就是人们熟知的铸锻焊,已经 有数千年历史。无论是四川的三星堆,还是陕西的兵马俑,都能看到用等材制造方法制成的 精美铜器。电动机问世后,以其为动力,可以对材料进行切削加工。因为在车铳刨磨的加工 过
5、程中材料逐渐被切掉,所以被称为减材制造。与上述两种传统制造方法相比,我们俗称的 3D打印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明的新制造方法,类似燕子衔泥造窝,,最终造 出三维物体来,因此又称增材制造。虽然从理念上说,燕子衔泥、万里长城都可以视作增材 制造,但是只有在计算机控制下,把需要的材料按照设计累加到需要的地方实现控形控性, 才是真正的增材制造。22 . (5分)微写作 按要求写作。红楼梦中哪段情节内容令你印象深刻,给你带来启迪?要求:复述大致内容,陈述 理由,不超过180个字。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学期的语文学习让我们充分认识到“美”无处不在,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素月分
6、辉, 明河共影”的自然之美、窦娥善良刚强的心灵之美、林觉民视死如归的民族大义之美这 些“美”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还提高了我们的思想,让我们拥有了 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这样的“美”,并尝试着去创造这样 的“美二在青春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懂得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与美相伴,健康成长。你 作为高一(8)班的一名学生,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美与成长”的认识与理解,向校刊 青春之美栏目投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K解 析U LA.强加因果。结合“与其
7、他学术研究不同,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者所面对的是无比庞大的对象,以卷帙浩繁、汗牛充栋来形容毫不为过。而其中可以明确辨别的文学理论 专著不过寥寥,更多的文学理论则是散见于经史子集中,或者以类似于随笔的形式出现,有 的还以书信、诗歌的形式出现”可知,“中国古代的文论专著很少,中国古代的文论没有形 成固定的文体”与“中国古代文学著作卷帙浩繁、汗牛充栋”没有因果关系。B.中西方文论各有特点,中国文论的诗性言说并非文论发展的主流,而西方文论采取的理性 的分割和剖析的方式也并非违背文论发展的主要趋势。C.正确。D.原文说的是钱锤书主张“利导则两美可以相得,强合则两贤必至相厄”,他并非认为“不 应该以西学之玄
8、谛阐释本土之佳作”。故选C。2 .D.“这也决定了百年之后人间词话要比红楼梦评论更有生命力”错,这只是作者 的推测,并非事实。故选D。3 . A.是说闻一多利用西方的写作技法,创作出优秀的本土作品,能够体现“利导则两美可以 相得”的观点。B.是说近代一些知识分子主张全盘西化。不能体现“利导则两美可以相得”的观点。C.是说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不能体现“利导则两美可以相得”的观点。D.是对抄袭风气的批判。不能体现“利导则两美可以相得”的观点。故选A。4 .材料二开头即提出论点,“与红楼梦评论相比较,人间词话属于中国传统的诗性文 论”;第二段介绍了王国维写红楼梦评论的背景,说明“红楼梦评论就是用外来
9、哲学 观念阐释本土文学作品的范例”,并总结“显然,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受西学影响。其文 体样式、篇章结构及语言风格是哲学化和逻辑化的,与中国文论的诗性传统大异”;第三段 介绍红楼梦评论的缺憾,如“最明显的是文学研究中“外来标准与本土对象的强 合”;第四段指出“与红楼梦评论一样,人间词话在讨论本土文学时也借用了外来观 念但二者又有极大的区别:人间词话本质上是诗性的,是中国传统式的,与哲学化、 逻辑化的西方文论大异其趣”;最后文章强调了具有中国传统诗性的人间词话有着更强 大更长久的生命力应该说具有中国传统诗性的人间词话有着更强大更长久的生命力”。5 .材料一第二段中国古代文论与文学创作不是两分的,故而
10、在选择承载文论言说的文体时, 绝大部分言说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诗赋体,而不是论说体。文论言说者在文学化的体性中能 够表现出浓厚的诗性气质”,元好问选择以诗论文,“笔底银河落九天,何管憔悴饭山前”, 选用“银河”“九天”等多个具体可感的意象对李白不拘格律的创作方式给予高度肯定,这 样的评论具有浓厚的诗性气质。材料一第三段“中国传统文论话语析辞尚简,一言以蔽之十分意,三分语式的表达赋 予文论或雍容和顺或玄奥隽永或单刀直入的简洁之美,中国文论史上,真正让后人玩味不已 的,恰是那些言外之意、不言之言”,“笔底银河落九天,何管憔悴饭山前”,在语言上呈现 简洁之美,文约而旨远,让读者对其言外之意玩味不已,具
11、有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征。 材料一第四段“在文约而旨远,清澈雅洁、含蓄冲淡之外,文论语言又有一种语不惊人死 不休的奇崛秀拔之美”,元好问评论的语言也有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奇崛秀拔之美, 他化用李白的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夸赞李白的诗才,使“笔底银河落九天”形成奇语, 给人耳目一新之感。K答ku.C1 . D. A2 .文章首先提出论点,即与红楼梦评论不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属于中国传统的 诗性文论。接着论述了红楼梦评论是用外来文学观念阐释本土文学作品的范例,并指 出其缺憾。然后指出人间词话虽借用了外来观念,但在本质上是诗性的,是中国传统 式的。最后文章强调了具有中国传统诗性的人间词话有着
12、更强大更长久的生命力。3 .元好问选择以诗论文,他用多个具体可感的意象对李白不拘格律的创作方式给予高度肯 定,这样的评论具有浓厚的诗性气质。元好问的评论在语言上呈现简洁之美,文约而旨远, 让读者对其言外之意玩味不已,具有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征。元好问评论的语言有一 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奇崛秀拔之美,他化用李白的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夸赞李白 的诗才,使“笔底银河落九天”形成奇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K解析X6.A. “这主要是因为用女孩儿摇下的桂花做成的桂花蜜更有香味”错。原文是“让 女孩儿来摇桂花,是老祖宗传下的规矩,据说这样做出的桂花蜜更有香味”,“用女孩儿摇下 的桂花做成的桂花蜜更有
13、香味”只是一种推测,并非事实。C.“突出小说批判人们缺乏文物保护意识的主题”错,分析主题有误。小说主题应是表现父 亲的人品,以及对桂花的喜爱。D. “善意的谎言”不准确,小说结尾并没有说绿化办已妥善安排了四棵桂花树是丁一言的谎 言。故选Bo7.B“采用补叙的叙述方式,叙述了”错,不是补叙,小说是按照时间线索进行叙述的。 故选Bo8 .第二段写丁一言父亲买宅院就是因为那两个老桂树老爷子偏爱桂树,说桂花清可绝尘, 浓能远溢,认为两桂当庭双桂留芳,乃吉宅”;第三段写丁一言父亲又买了四棵桂花 树,“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这样,一年中就有好几个月有桂花香”,还请人写了 “桂 香小筑”的匾额,自己又
14、写了对联“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这两段文字突显出丁一言 父亲的“桂树情结”,宅子的前后院都有桂树,题的匾、写的对联都与桂树有关,表现出父 亲对桂树的喜爱之情。这两段文字生动地表现了丁一言父亲的桂树情节,与标题相照应;也与后文宅子拆迁时父亲 对桂花树充满担忧形成照应,“20世纪80年代末,丁一言的父亲病危了,弥留中,丁一言 听到父亲在喃喃自语:桂花树,桂花蜜这样结构严谨。种着桂树的小院,充满桂花芬芳,在这样的家里,父亲让妹妹摇桂花,母亲为我们做桂花蜜, 父亲告诉我桂花的药用价值这两段描写为下文的人物活动提供场景,使下文的故事能够 自然展开。9 .淡化故事情节。如描写父亲买下种有桂树的宅院,并
15、栽下四棵桂树;写妹妹摇桂花、母 亲做桂花蜜、父亲告诉我桂花的药用价值,然后写父亲在60年代中后期受到冲击,两棵老 桂花树被砍伐,最后写20世纪80年代末父亲弥留之际惦记后院的四棵桂花树,直到丁一言 告诉他“我已与市绿化办联系过了,他们派人派车来挖那四棵桂花树,移植到公园里”,父 亲才放心离去。小说没有曲折的情节,也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而是选取丁一言父亲及其家 人的几个生活片段,情节平和舒缓。淡化人物性格。文章对父亲的描写也呈现散落的特点,如二、三段写父亲置办有桂树的宅 院,表现他对桂树的喜爱;第三段写父亲艺术高超,当了副院长;后面写父亲告诉丁一言桂 花的药用价值;再后来写父亲受到冲击,老桂树被
16、砍;最后写父亲弥留之际还在惦记院里的 挂树。而且文章还用大量篇幅写桂树、桂花等。可见文中虽以丁一言父亲为主角,但大量篇 幅却放在对桂树的描绘上,不刻意追求人物的典型。小说的语言具有抒情性。如小说叙写母亲制作桂花蜜的过程,“母亲就把床单上的桂花倒 在竹匾里,筛一下,再把树叶、树枝等杂物小心捡拾干净。之后,用淡盐水浸泡一会儿,以 起杀菌、驱虫作用,再清水洗一遍,沥干后放竹匾里晾晒,直到干透” “家里有几个瓷瓶, 她把干桂花放一层,再放一层白糖,再一层干桂花,再一层白糖,每放一层,压紧一次,快 到瓶口时再用白糖封顶,最后倒入蜂蜜,让蜂蜜渗透到底。这些程序后,就密封起来”,语 言充满诗情画意,使作品具
17、有强烈的抒情性。情韵悠长,让读者回味无穷。丁一言父亲对桂树的喜爱之情贯穿小说始终,开头写他买下 宅子就是因为看中院里的两个老桂树,还请人写了匾,自己写了对联;中间写桂花盛开时家 里摇桂花、做桂花蜜等,父亲还告诉丁一言桂花的药用价值;接着写20世纪60年代父亲受 冲击,两棵老桂树被砍,“丁一言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了”;最后写父亲最终得知四棵桂树妥 善安置后安详离世。他对桂树的情感犹如桂香般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K答案I6.B7.B.突显出丁一言父亲的“桂树情结”,宅子的前后院都有桂树,题的匾、写的对联都与桂 树有关,表现出父亲对桂树的喜爱之情。既照应小说标题,也与后文宅子拆迁时父亲对桂 花树充满
18、担忧形成照应,结构严谨。为下文的人物活动提供场景,使下文的故事能够自然 展开。8 .淡化故事情节。小说没有曲折的情节,也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而是选取丁一言父亲及 其家人的几个生活片段,情节平和舒缓。淡化人物性格。文中虽以丁一言父亲为主角,但 大量篇幅却放在对桂树的描绘上,不刻意追求人物的典型。小说的语言具有抒情性。如小 说叙写母亲制作桂花蜜的过程,语言充满诗情画意,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情韵悠长, 让读者回味无穷。丁一言父亲对桂树的喜爱之情贯穿小说始终,父亲最终得知四棵桂树妥善 安置后安详离世,他对桂树的情感犹如桂香般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K解 析X 10.“虚己外求”与“披迷内省”结构对
19、称,中间断开,排除A、C; “自斯已后” 为时间状语,意思是“从今以后。单独成句,其后断句,排除Bo故选:Do句子翻译为: 所以我再次虚心征求意见,以便清醒头脑进行反省。你们直言劝谏了而我不采用,我愿承担 责任;我需要采纳忠言而大家又不说,这个责任谁来承担?从今以后,大家都得竭尽忠诚。 我如有对或不对的言行,你们要直言劝谏不要保留隐瞒。11 . B. “帝王春天出巡为豫,秋天出巡为“游”错,帝王春天出巡应为“游”,秋天出巡 应为“豫北.C ”但太子行为不检点,唐太宗想让其辅佐太子,因此拒绝了他的请求”错,根据文本 二第一段可知,唐太宗拒绝魏征辞官的请求,并非想让其辅佐太子。12 .壅蔽:被堵塞
20、蒙蔽;谗邪: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正:使正,端正。句子 翻译为: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有以谗言陷害别 人的邪恶之人,就要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之人。忠骞:忠诚正直;傅:做师傅;绝:断绝。句子翻译为:当今朝臣之中,忠诚正直谁都不 如魏征,我派他做皇太子的师傅,用来断绝天下人的想法。13 .原文为“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治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 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唐太宗把自己比作黄金,把魏征比作高明 的冶炼工匠,以此来说明自己离不开魏征,魏征的劝谏有助于提升自己,并有力地说服了魏 征不能辞官。原文为“夫以钢
21、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 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唐太宗把历史和人比作镜子,时时刻刻 敦促自己,表现出唐太宗的明君风范,“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一句,表现出唐太宗对 魏征离世的伤心难耐。K答案I. D10 .B 12. C 13.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有以谗言陷害别人 的邪恶之人,就要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之人。当今朝臣之中,忠诚正直谁都不如魏征,我派他做皇太子的师傅,用来断绝天下人的想法。 14.唐太宗把自己比作黄金,把魏征比作高明的冶炼工匠,以此来说明自己离不开魏征, 魏征的劝谏有助
22、于提升自己,并有力地说服了魏征不能辞官。唐太宗把历史和人比作镜子, 时时刻刻敦促自己,表现出唐太宗的明君风范,“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一句,表现出 唐太宗对魏征离世的伤心难耐。参考译文:文本一:做国君的,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看见自己贪图的东西,就想到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大 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 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要像江海居于百川之下;喜爱狩猎,就要想 到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担心意志松懈,就要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 就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有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就要想到
23、使自身 端正才能罢黜奸邪之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 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任 用他们,挑选好的意见听从,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 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 前来效力,国君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 样长寿,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 什么一定要让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的耳朵、明亮的眼睛,违背 无为而治的方针呢!
24、 文本二:贞观七年,魏征替代王珪任侍中的官职,加封为郑国公。不久因病请求辞去所任的官职, 只做个闲职散官。太宗说:“我把你从仇敌中选拔出来,委任你中枢机要的职务,你看到我 不对的地方,从没有不劝谏的。你难道没看到黄金埋在矿里,有什么可贵的呢?若遇上高明 的冶金工匠把它锻炼成器物,就会被人们当作宝贝。因此我把自己比作黄金,把你当作高明 的冶炼工匠。你虽然有病,但还不算衰老,怎能想就此辞职呢? ”魏征听了只好作罢。庶人李承乾在东宫做太子时,不讲品德不干好事;魏王李泰越来越得到宠爱,内外百官 对李承乾是否还能做太子都有疑议。太宗听到后很厌恶,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当今朝臣之 中,忠诚正直谁都不如魏征,
25、我派他做皇太子的师傅,用来断绝天下人的想法J贞观十七 年,就任命魏征做太子太师,仍旧管门下省的政事。魏征陈述自己有病,太宗对他说:“太 子是宗庙社稷的根本,一定要有好的师傅,所以挑选你这样中正无私之臣,作为太子的辅弼。 我知道你有病,不妨躺在床上来教导太子J魏征只得就职。过了几天,魏征去世。太宗亲自到他的灵柩前痛哭,追封他为司空,赐谥号文贞。太宗 亲自给他撰写碑文,还亲笔书写在石碑上。太宗后来常对身边的大臣们说:“用铜做镜子, 可以端正衣冠;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道历代兴衰更替;用人做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 我常常保有这三面镜子,用来防止自己犯过错。如今魏征去世,就失掉一面镜子了!”因而 哭
26、了很久。于是下诏说:“过去只有魏征,经常指责我的过错。自从他去世后,我虽有过错 也没有人敢公开指出。难道我只在过去有错误,而今天全是正确的吗?所以我再次虚心征求 意见,以便清醒头脑进行反省。你们直言劝谏了而我不采用,我愿承担责任;我需要采纳忠 言而大家又不说,这个责任谁来承担?从今以后,大家都得竭尽忠诚。我如有对或不对的言 行,你们要直言劝谏不要保留隐瞒。”K解 析I 15.D.元诗“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两句是写杜甫写诗喜欢直截了当 地说当时的语言,不是一味地依傍古人,并不是在写杜甫“为人率直” “善于学习古人的智 彗,O16.王诗前六句写杜甫命途多舛,一生穷困潦倒,得不到朝廷的重
27、用。年近半百,却只担任 一个小官,还被呵斥,后来还被贬谪,漂流四方。他的家庭生活非常穷苦,妻子瘦弱而倒下, 幼子饿死,一家人还常常受到盗贼兵祸的威胁。后六句写杜甫这样的环境下,依然心怀国家社稷,他不忘吟哦,他用诗歌去揭露战争的残酷, 去表现民间疾苦。他的心愿就是希望皇上能成为像饶舜那样圣明的君主,大臣都能像商朝的 伊尹和周朝的周公旦一样贤能。只要所有的士子都能不受冻,有安身之地,即使只有他一个 人住所破旧,让他受冻死去也愿意。故王诗主要从杜甫忧国忧民的美好品质来抒发诗人对杜 甫的仰慕之情。“杜甫天材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写杜甫文学才华出众,他的诗篇让人感到亲切,“怜 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
28、古人”是说杜甫写诗喜欢直截了当地说当时的语言,不会刻意地 模仿古人。可见,元诗主要从杜甫超凡的创作才华来抒发诗人对杜甫的仰慕之情。K答案XD15. 王诗主要从杜甫忧国忧民的美好品质来抒发诗人对杜甫的仰慕之情,杜甫一生坎坷不 平,不被重用,生活困顿,但他不顾及个人的痛苦和不幸,始终关心国家人民,充满浓厚的 爱国情怀。元诗主要从杜甫超凡的创作才华来抒发诗人对杜甫的仰慕之情,杜甫的诗篇让 人感到亲切,杜甫不会刻意地模仿古人,会结合那个时代的通俗语言来创作,敢于创新。16. (1)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重点字;窈、窕)(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重点字:鉴、复)(3)扣舷独啸 不知
29、今夕何夕(重点字:舷)K解 析X 18.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像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力量 无比强大,就能取得成功。聚沙成塔:把细沙堆积成宝塔,比喻积少成多。语境形容全国人 民抗击疫情,选用“众志成城二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关系一致。语境是说媒介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选用“息息相关”。 良莠不齐: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坏人混在一起。语境修饰“信息”, 选用“良莠不齐二屡见不鲜:多次见到,已经不新奇了。习以为常:常常如此成了习惯,就当作应该的事情了。 语境指青少年沉迷网上虚拟世界
30、出现各种问题已经很常见了,选用“屡见不鲜”。故选Bo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把“媒介”比作“桥梁”。A.运用了比喻,把女子乌黑的头发比作“绿云”。B.运用了拟人和对偶。“恋”“思”赋予鸟和鱼以人的情感,是拟人手法;另外“羁鸟”对“池 鱼”,“恋”对“思”,“旧林”对“故渊”,运用了对偶手法。C.运用了互文和借代。此句意思是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一起上了船,这是互文;“管弦” 代指“音乐”,是借代手法。D.运用了用典。“后庭遗曲”借用李煜玉树后庭花的典故抒发情感,是用典。故选Ao20.原句语病有:“丰富” “辨识力”搭配不当,把“丰富”改为“提高”;“不但”“而且”后 面的内容语序不当,
31、应调换顺序;“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缺主语,改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 全部改对的是C项。故选CoK答案UB18. AC19. K解 析语段介绍了 3D打印的相关知识。根据前文“既可以打印非金属材料”,后文 “以及力可知此处应填与这几类并列的成分,故可用关联词“也可以”衔接,在内容 上则填与前者并列的“打印金属材料”。挖空处前是“传统制造方法是模具成形或者切削 加工”,且用逗号衔接,故应填表示传统制造方法种类的内容,根据后文”等材制造就是 所以被称为减材制造”可知,应填“包括等材制造和减材制造两种方法:挖空处前是“要 似燕子衔泥造窝”,挖空处后是“最终造出三维物体来”,故挖空处应填两者中间的步骤和
32、过 程。根据后文“燕子衔泥、万里长城都可以视作增材制造”可知,中间的过程应是指材料一 步步增加,故填“材料一点一点累加工K答案也可以打印金属材料包括等材制造和减材制造两种方法一点一点累加材料20. K解析D我对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的情节印象深刻。刘姥姥陪同贾母等一众人游玩大观园, 其间凤姐有意让刘姥姥频频出丑,刘姥姥也有心讨好,惹得众人哄笑不断。综观刘姥姥在大 观园中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虽然塑造了一位典型的农村妇人形象,但又赋予了她察 言观色的“本领”。她机敏睿智又不失质朴率真,可以称得上大智若愚。不得不说,刘姥姥 确实深谙人情世故,堪称大观园中的“处世达人二K例文U于美中成长,绘幸福人生审
33、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情趣,淌于古今高雅兴致,始终散发耀眼夺目的光 彩。千百年来,审美情绪一直是民族之美的源泉。“美”并不囿于外形的靓丽美,“美”可以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恬淡心境, 可以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自然雅致,还可以是“读书万卷,行万里路” 的伟大心志美是博大的,追求美,你我皆可为之。吴冠中曾言:“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在他眼中,审美是生活方式,懂得审美是幸 福生活的源泉,我深以为然。审美,审自然之美,可以让我们体悟自然的宏大包容,珍惜万 物生灵;审美,审生活之美,可以让我们发掘匿于表象后的生命本质与人间真情,用更加幸 福的姿态绘人生画卷。当学会用
34、欣赏美的眼光注视万事万物,阴霾亦会消散,生命芳华盛绽。有同学认为“现实很骨感”,追求美是小资情调,作为高中学生,美是奢侈的。我不以 为然,即使生活“三点一线。美亦融于其中。你看清晨披在肩头的温软阳光,用金色光辉 伴你成长,这难道不是美吗?你看同学们亲切友好的交流,老师慈祥温柔的目光,这难道不 是美吗?当你投身学习,专注解题,将知识谱写在答卷上,对未来展望,这也是美!这些美 无法用金钱衡量,他们与生命同在,让人生摇曳生姿。当然,追求美并不是只力求外形之美,而是用善于发掘生命亮色的眼去寻日常的幸福, 寻周遭的“小确幸”,当你能从一花一木、一草一树、一人一事找到美丽,人生将时刻充满 丰盛的阳光与甜蜜
35、的雨露。追求美,也是追求幸福的真谛,众生皆苦,生活藏鲜,当能够让 审美成为习惯,幸福就会时时刻刻与你相伴。高中学生学业繁重,常常是负重前行。当拥有审美的能力,我坚信会给劳累艰辛的高中 生活带来幸福与享受,从而更好地在人生路上前进。不妨从现在做起,停下口中的抱怨,摒弃烦躁的思想情绪,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周遭的寻 常景、平常事,发掘生命的甜美,让幸福之花在人生画卷上盛绽。我坚信,国家需要的人才 也定是有审美之心的人,当审美成为你的生活方式,没有阴霾,可以遮蔽你的前行大道!让 我们一起循生活美学,绘幸福人生吧!材料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虽同为文论著作,却有很大的区别。与红楼 梦评论相比较,人间
36、词话属于中国传统的诗性文论。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在“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文化潮流中,王国维从海宁 来到上海,开始接受西方哲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学理论的影响,并尝试用康德、叔本华、 尼采等德国哲学家的思想和方法来研究中国文学,用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的话说, 就是“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红楼梦评论就是用外来哲学观念阐释本土 文学作品的范例。全著五章,首章标举叔本华关于生活之本质的悲观哲学,并以此为立论依 据来评论红楼梦;次章将红楼梦之精神表述为“玉者,欲也”;三、四章借叔本华的 悲剧理论与解脱理论,依次探讨红楼梦美学与伦理学之价值;最后一章评说新旧红学之 别,并大段引用叔
37、本华原文以作全著之结。显然,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受西学影响,其文 体样式、篇章结构及语言风格是哲学化和逻辑化的,与中国文论的诗性传统大异。然而,正如不少学者已经指出过的红楼梦评论亦有种种缺憾,其中最明显的是文学 研究中“外来标准”与“本土对象”的“强合”。钱键书谈艺录“夫红楼梦,佳著也, 叔本华哲学、玄谛也;利导则两美可以相得,强合则两贤必至相厄”,而“王氏附会叔本华 以阐释红楼梦,不免作法自弊也二王国维之后,以西学之玄谛阐释本土之佳作的著述汗 牛充栋,而“强合”以至“相厄”者时有所见。1909年,人间词话64则全部刊出。与红楼梦评论一样,人间词话在讨论本 土文学时也借用了外来观念,如叔本华的“理
38、想(理想主义)”“摹仿自然(写实主义)”等。 但二者又有极大的区别:人间词话本质上是诗性的,是中国传统式的,与哲学化、逻辑 化的西方文论大异其趣。如果说红楼梦评论是标准的论著体,那么人间词话则是典 型的文学化文体。话语方式的随感式和评点式,洋溢着论者的真性情真情感;思维方式的直 觉感悟和单刀直入,体现出儒道释文化的诗性濡染,这些都使读者处于一种阅读的快乐之中。 人间词话的文论言说,从理论关键词到批评对象,从文体样式、语言风格到思维方式、 批评方法等,都是本土的,都是诗性的。也正因如此,人间词话在处理“外来观念”与 “本土作品”时,才能成功地避免“强合则两贤必至相厄”而走向“利导则两美可以相得二
39、王国维在之后的中国文论中虽然更多的是采用红楼梦评论式的论著体,但论及思想 深度、理论价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应该说具有中国传统诗性的人间词话有着更强大更 长久的生命力。笔者大胆预言,百年之后,人们在回首并总结20世纪中国的文学理论和批 评时,能够记住并圈点的,可能不是红楼梦评论式的论著体成果,而是人间词话式 的诗性文论。(摘编自李建中、李小兰高天厚土水长流:论中国传统文论的诗性空间).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文学著作卷帙浩繁、汗牛充栋,这导致中国古代的文论专著很少,中国古代的文 论没有形成固定的文体。B.中国文论的诗性言说是文论发展的主流,而西方文论采取的理性的
40、分割和剖析的方式违背 了文论发展的主要趋势。C.王国维在创作红楼梦评论时“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红楼梦评论 渗透着西方的哲学思想。D.钱健书认为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佳作,而西方的哲学玄妙难懂,不应该以西学之 玄谛阐释本土之佳作。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中的一些“留白”能引起文论家的争论,如林黛玉临终时说道:“宝玉,宝玉,你好”, 林黛玉未说完整的遗言引起了文论家的争论。B.人间词话随感式和评点式的话语方式、直觉感悟和单刀直入的思维方式,都体现出中 国文论的诗性传统,给读者带来快乐的阅读体验。C.红楼梦评论是标准的论著体,具有哲学化、逻辑化的创作倾向
41、;而人间词话虽也 借用了外来观念,但本质上是中国传统式的。D.人间词话是典型的文学化文体,它更符合中国诗性的文论传统,这也决定了百年之后 人间词话要比红楼梦评论更有生命力。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利导则两美可以相得”观点的一项是()A.闻一多的死水是我国新格律诗派的代表作,它很好地吸收了西方现代诗的写作技法。B.中国近代一些知识分子主张全盘学习西方的思想,将中国的封建文化全盘抛弃。C.荀子劝学中以“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劝勉人们学习。D.韩愈在谈到后人的创作时曾说道:“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4 .我国古代文学家元好问曾用
42、绝句的形式比较系统地阐发了他的诗歌理论,他曾用“笔底银 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饭山多用来表示诗人拘守格律)两句诗来评论唐代诗人李白 的创作,这样的评论继承了我国传统文论的诗性特征。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元好问对李 白评论所呈现的诗性特征。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桂树情结凌鼎年提起“丁家中医”,老娄城没有不知道的,传到丁一言父亲这一辈已是第六代了。他家在翰林弄,据说丁一言父亲是抗战胜利后买下这宅院的,当初相中这宅院就是因为 前院有两棵老桂树,少说也有300年以上树龄。老爷子偏爱桂树,说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 溢,认为“两桂当庭”“双桂留芳”,乃吉宅。
43、丁一言父亲买下这宅子后,又在后院移植了四棵桂花树,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 这样,一年中就有好几个月有桂花香,他还请书法名家题写了 “桂香小筑”的匾额,自己则 用隶书写了元代大画家倪云林桂花诗中的一联:“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J解放后,丁一言的父亲进了娄城人民医院当医生,因医术精湛,在当地颇有口碑,到 20世纪60年代初,已是副院长了。丁一言儿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十月的摇桂花,做桂花蜜。那桂花味道真好闻,丁一言从小喜欢桂花,但父母很固执,每当摇桂花都让让妹妹去摇, 不让他摇。父亲还教妹妹一边摇一边唱民歌:“秋风柔柔地吹,桂香淡淡地飘。我呀轻轻地 摇,摇得嫦娥姐姐笑”丁一言很不理解,难道我不
44、比妹妹有力气,为什么不让我来摇呢?如果我来摇,三下两 下就把满树的桂花都摇落下来了。父亲拦住丁一言,说:“让你妹妹摇!你力气太大了,树要伤的。”这算什么理由,但似 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丁一言感到很委屈。后来从母亲的嘴里知道:让女孩儿来摇桂花, 是老祖宗传下的规矩,据说这样做出的桂花蜜更有香味。说是说“八月桂花香”,其实,一般要九月才开初花,十月才满树盛开,满院溢香。到了十月,父亲会选一个晴天,让母亲把旧床单铺在桂花树下,让妹妹去摇,妹妹力气 小,摇得轻,但熟透了的桂花还是纷纷扬扬地掉下来,掉在床单上,一片金黄,香气扑鼻。母亲就把床单上的桂花倒在竹匾里,筛一下,再把树叶、树枝等杂物小心捡拾干净
45、。之 后,用淡盐水浸泡一会儿,以起杀菌、驱虫作用,再清水洗一遍,沥干后放竹匾里晾晒,直 到干透。有了这些原料,母亲就开始做桂花蜜了。家里有几个瓷瓶,她把干桂花放一层,再放一 层白糖,再一层干桂花,再一层白糖,每放一层,压紧一次,快到瓶口时再用白糖封顶,最 后倒入蜂蜜,让蜂蜜渗透到底。这些程序后,就密封起来。大约过了三个星期,瓷瓶里的干 桂花就把蜂蜜、糖分都吸附到花瓣上了,又香又甜,就可以食用了。开瓶满屋香,丁一言最喜欢吃的就是母亲做的桂花糖芋芳与桂花糖年糕,那一个香啊, 用一句娄城土语形容,就是打耳光不放。丁一言最喜欢那棵丹桂,不像银桂颜色淡淡的,丹桂那种橘黄色醒目亮眼,如诗如画, 但那棵树的
46、桂花,母亲从来只做香囊,不做桂花蜜。丁一言不解,问父亲。父亲告诉他:“丹 桂有微毒,宜闻香,不宜食用。”父亲还告诉他:“桂花还是一味中药呢,花、果实、根都可 入药。花,能散寒破结,化痰止咳”丁一言从父亲那儿学到了不少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对父亲有点崇拜。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丁一言的父亲受到了冲击,有人揭发他过着修正主义的生活, 譬如,上班喝桂花茶,下班喝桂花酒,完全是资产阶级小姐、太太、老爷的腐朽生活方式。 还有人揭发他在后院的桂花树下,散养了几只兔子。谁是吴刚?谁是嫦娥?到底想干什 么?好在丁一言的父亲是医生,爷爷也是中医,无党无派,从来都是靠治病救人赚钱过日子 的,历史是清白的,再说病家
47、信赖他,副院长不做就不做,能继续看病当医生,他就心满意 足了。后来,房管所看中了前院的那块地,要造房子,丁一言的父亲已靠边站了,自然不好多 说,造就造吧。唯一的要求就是:那两棵三四百年的名贵老桂树能不能不要砍伐,哪怕移植。房管所的人笑笑,说:“移植?三四百年的老树,谁有本事移植种活,你吗? ”两棵三四百年的老桂树就这样被砍了,不知被拉到了何处。丁一言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了。20世纪80年代末,丁一言的父亲病危了,弥留中,丁一言听到父亲在喃喃自语桂 花树,桂花蜜”丁一言知道父亲有桂树情结,估计父亲是不放心后院的那四棵桂花树,因为老城区改造, 整个翰林弄要拆迁,桂花树会不会也像那两棵三四百年的老桂树
48、一样被砍伐?这四棵桂树是 父亲当年亲手移植栽种的,也有将近半个世纪的树龄了。丁一言附在父亲的耳边说:“我已与市绿化办联系过了,他们派人派车来挖那四棵桂花 树,移植到公园里J父亲终于放心了,他沉沉睡去,仿佛去了芳香四溢的月宫,他是那么安详、平静(有删改)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父亲让妹妹摇桂花树而不让丁一言摇,这主要是因为用女孩儿摇下的桂花做成的桂花蜜更 有香味。B.父亲对丹桂桂花只做香囊,不做桂花蜜从医学的角度进行了解释,父亲的解释符合他医者 的形象。C.房管所的人无视父亲的请求,砍伐了两棵老桂树,这突出小说批判人们缺乏文物保护意识 的主题。D.小说结尾写丁一言出于孝心向父亲谎称市绿化办已妥善安排了四棵桂花树,这个善意的谎 言令人动容。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