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同步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同步测试.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1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这充分说明瓦特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开展中的A.动力问题B.资金问题C.市场问题D.劳动力问题2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 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为哪一项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C.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吼叫而过.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A.工场手工业的兴旺 B.资产阶级统治确实立 C.殖民掠夺的疯狂进
2、行 D.生产技术的大力改进.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 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积累的完成C.科学技术的进步D.市场的需求.下表是英国工业化初期,劳动力在三大产业的分布情况,对此分析正确的选项是()不列颠劳动力的分布(1801一一1901单位:%)年份180118511901农、林、渔35. 921. 78. 7第二产业(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29. 742. 946. 3第三产业34. 535. 545. 1(资料迪恩、科尔:?英国的经济开展,
3、1688-1957?,剑桥1964年版,第142页。)A.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再接向第三产业转移B.第二产业始终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C.劳动力转移速度完全受工业化程度影响D,劳动力转移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 6.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是1: 2,到19世纪初上升为2: 3,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流入城市C.大批人口前往殖民地A.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流入城市C.大批人口前往殖民地B.大量外来移民涌入英国D.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人口布局7.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上,不可能出现的展品是A.西门子发电机B.英国的蒸汽机车C.卡尔.本茨第一辆汽车D.瓦特的
4、联动式蒸汽机.“N作为工业动力,提供了方便而廉价的能源,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开展.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传 输和控制能量最理想的方式,使人类获得了一种以光速传输信息的载体。这里的N是指()A.蒸汽机B.电能C.太阳能D.内燃机.造成下表中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包括()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圈地运动开展工厂制度确立年代16001670175018011851186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8. 2513. 521. 027. 551. 062. 3电力设施应用交通工具变革A.B.C.D.10.民国初年,苏州丝绸业从业者大多世代相传,各织绸厂都采用手拉织机。1925年,在延龄冠记绸厂采
5、 用电力织机后,各家绸厂纷纷效尤,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这一变化()A.未能突破传统丝织业的技术瓶颈B.反映苏州重工业开展领先轻工业C,是工业革命成果在华的交叉应用D.标志着我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11.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可能包括A.轧棉机、内燃机B.蒸汽锤、铁路设备 C.电灯泡、轮船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12.从1868年到1900年的32年间,英、美、德、法四国的钢产量从24万吨猛增到2355万吨。铁路建设 成为这一时期新兴工业化的中心,世界经济出现爆炸性的大增长。这主要是由于()A.技术革命引发人口迁移B.火车和蒸汽机的创造C.技术创新
6、推动资本集中D.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13.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都铎王朝曾公布过一系列限制圈地运动的法令。16世纪30年代以后,英 国政府改变措施,把限制对象改为流民,除持有乞食特许证的人外,其余流浪汉一律被迫立下志愿劳动的 誓言。这一措施()A.造就了大批自由劳动力B.抑制了圈地运动的势头C.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开展D.导致了农民的普遍贫困.?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创造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 了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 不包括()A.君主立宪制确实立B.工厂的出现C.圈地运动的工展D.海外
7、市场的扩大.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开展成反比。 即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 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A.手工工场开展,妇女思想解放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C.工业时代到来,妇女角色改变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土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0分)14 .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表达 自己的见解。材料一(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
8、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 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 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局部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 或打散工的人,否那么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瓦特机创造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 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给不会枯竭的优质燥炭 . (引者按:假设千代以后真的还是“供 给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一一马克森?世界文
9、明史?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 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一一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 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开展的直接影响。15 .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英国曼彻斯特成为其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曼彻斯特位于艾威尔河之东,麦诺克河和埃瑞克河在此交汇
10、,默西河从城市南部穿插而过,东部 直达最大港口城市利物浦,水运兴旺。这里气候潮湿,水里富含石灰岩,非常适合棉作物的生产。南边有 著名的“黑乡”地区,通过陆运,黑乡的煤和铁等资派源源不断的运送到这里。有大量来自邻近乡郊和大 不列颠群岛其他地方的乡下人到这里寻求工作。一朱家俊?从曼彻斯特的开展历程看18世纪英国工业城市开展的因素?材料二:曼彻斯特在“80年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机械化的棉纺织厂,之后不久便成为了一个主要的纺织中 心。人口由1750年的1. 8万人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时的30万人,大多数人口属于工人阶层和移民。 根据1832年的议会改革方案,曼彻斯特的中产阶层的男子获得了选举权,并有时
11、机进入议会。一一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材料三:除非你己经到过制造业城镇,看到曼彻斯特的工人,否那么你无法理解他们躯体的痛苦和道德的 沦落。大多数工人缺乏衣服、床、家具、燃料,以及健康的食物,甚至是土豆。他们要在小房间中工作12 小时.,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他们大都体弱多病,眼睛无神。如果你到过这里的一间工厂,你可以容易地看 到,工人的福利就没有在工厂主的脑子中出现过。上帝啊,怎能只用生命的代价换来开展呢? 摘自崔斯坦1842年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归纳曼彻斯特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因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曼彻斯特的影响。16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我们觉察自己处
12、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 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 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一一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局部;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 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材料二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广阔亚非拉国家经济的不兴旺状况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兴旺状况 “并非两个孤立而无联系的对象,两者是“相互联系”的。请答复:(1)材料一描述的“这样一个世界处于工业革命的哪一阶段?(2)材料一中提及的电车、汽车等出现的先决创造是什么?(3)材料一中
13、提及的经济统治和分享意味着世界连成一体,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世界是 通过哪些条件连成一体的?答案解析局部一、单项选择题.【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瓦特的改进蒸汽机主要为工业生产提 供动力机械,改变了动力机械严重依赖自然环境和受其限制的现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快速开展,答案选 A, BCD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考点:科技革命的标志【点评】两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成就明显不同,其实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共发生国三次科技革命,三次科 技革命的标志各部相同,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创造和广泛使用,这同时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的主要动力来源;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
14、力的创造和使用以及内燃机的出现为标志,极大地推动了第二次工 业革命的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其标志主要要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 和新生物科技等,他们推动了二战后世界发生巨大变革。1 .【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属于否认性选择题,注意题干中时间限制是19世纪中期,这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完成时,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景, 因此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点评】本讲内容是近年高考考查重点内容,2023年山东、辽宁、宁夏卷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浙江卷用 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工业革命的条件、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影响。
15、广东和山东文综卷考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的形成。2023年的天津卷考查工业革命的结果,江苏卷那么考查蒸汽动力的使用。2023年的 重庆卷考查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国,全国I卷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上海、海南卷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2 .【答案】B【解析】【分析】B项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确实立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故答案为B项; ACD三项属于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资金、原料和技术等方面的条件,不是政治前提,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的解答主要根据题干中“政治前提的要求来确定答案,其他三项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展的必 要条件,但不属于政治前提,因此可以排除。3 .【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
16、了现代工业时代的“原动力”。根据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需要。故答案选择D项。4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表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开展,英国第二第三产业人数增加, 说明劳动力转移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故答案为D项。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排除A项; 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也很多,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5 .【答案】D【解析】【分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开展,导致城 市人口比例上升,故D选项正确;圈地运动是工业革命的条件之一,故A选项错误;当
17、时英国没有大量外 来移民,故B选项错误;大批人口前往殖民地与城乡人口比例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故C选项错误。应选D。6 .【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关于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联系所学可知,A项所述是在1866年创造的, B项所述是在1814年创造,D项所述是在1782年创造的,而(:项所述创造于1885年,所以在1876年的 博览会上不可能出现,答案为C。【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 生熟练掌握相关根底知识。7 .【答案】B【解析】【分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这种新能源不仅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开展,而且方便了能量传输,由 此判断此种
18、能源应是电能。应选B。【点评】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8 .【答案】D【解析】【分析】圈地运动开展使英国大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向想城市,故正确;工厂制度确立促进 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大局部农业劳动力进入城市,转入工业生产,故正确;电力设施应用属于19 世纪70年代之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错误:交通工具变革为了人口的流 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9 .【答案】C【解析】【分析】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是指织绸动力的改变,没有涉及丝织技术的变化,故A 项错误;采用的电力机不一定是中国生产的,无法反映苏州重工业领先轻工也,故B项错误;材
19、料反映中 国的丝织业没有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直接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故C项正确;电力机是第二次工业 革命成果,材料表达的是丝织业动力的改变,没有涉及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内容,故D项错误。10 .【答案】B【解析】【分析】1851年左右,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四个选项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有水力纺纱机、 轧棉机、轮船、蒸汽锤和铁路设备:内燃机、电灯泡和电话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选B。【点评】工业革命是高考的重点,新课标高考尤其关注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同时还应结合中国近代史 局部,了解工业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11 .【答案】D【解析】【分析】D从时间上来看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
20、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是科学和技 术密切结合,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A材料不涉及人口迁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B火车和蒸汽机的创造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而非第二次工业革命,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C材料未涉及资本集中,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1868年到1900年的32年间是关键信息。12 .【答案】A【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的理解材料能力。由“流浪汉被迫立下志愿劳动的誓言“可知,这一措施 产生了大批自由劳动力。应选A。【点评】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13 .【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
21、的关键信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 量的结合才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而工厂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故B项符合题 意;A项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制度保障,C项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资金和自由劳动力;D项为工 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市场条件,故ACD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点评】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确实立。(2)条件:资本一一通过殖 民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财富。劳动力一一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开展提供 了充足的劳动力。技术一一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开展。市场一一海外贸易扩大,不能满足市场 的需要。原料-国内丰富的资源和海外
22、殖民地提供了廉价的原料。14 .【答案】C【解析】【分析】从题目中19世纪中期的英国,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说明英国经济开展,而此时正值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妇女走出家庭,走进工厂,故C项正确。【点评】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二、材料分析题16.【答案】(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 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的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2)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试验科学的长期孕育。(3)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 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
23、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创造,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 渐形成;蒸汽机的时候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 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开展的重要性。【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工业革命爆发的条件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依据材料信息答复。第(3)问,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开展的直接影响。材料已经有了详细的讲述,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 的根底上答复即可。”.【答案】(1)便利的交通: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充足的劳动力。(2)推动了曼彻斯特的城城市
24、化进程;促进了曼彻斯特的民主政治开展:加剧了环境污染;引发工人躯 体痛苦和道德沦落、城市管理等社会问题;工人生活困难,阶级矛盾激化。【解析】【分析】第门)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紧扣“东部直达最大 港口城市利物浦,水运兴旺”水里富含石灰岩黑乡的煤和铁等资派源源不断的运送到这里“有大量 来自邻近乡郊和大不列颠群岛其他地方的乡下人到这里寻求工作等信息从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劳动力 充足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解题时紧扣材料中“大多数 人口属于工人阶层和移民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他们大都体弱多病,眼睛无神“躯体的痛苦和道德的沦 落”等信息以及个人生活水平低卜.、阶级矛盾锋利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18.【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2)发电机、内燃机的创造和应用。(3)殖民活动、商品与资本输出、市场扩展、交通与通讯开展等。【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问通过材料中的“汽车电车飞机等 有效信息即可以判断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问的先决创造主要是指发电机和内燃机的创造和应用;第 问实际上是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点评】考查第二次工业革 命的成果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