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青少年开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报【摘要题】青少年社会调查【正文】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青少年人口群体。统计说明,2003年中国1435 岁人口有4. 65亿,占总人口的36.25虹 对于任何社会来说,青少年都是民族的未 来与希望。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现在的青少年是变革的弄潮儿、受益 者和风险承当者,他们正在经历着我国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开展变化的速 度很快。客观、准确地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的现状,才能从实际出发,制定有效的政 策,从而正确引导青少年,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本报告主要是依据统计数据对近年来中国青少年开展状况进行 分析,所
2、采用的数据均为撰写本报告时(截至2005年7月31日)中国青少年开展 状况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所能获得的最新数据。在本报告中青少年采用1429岁 和1435岁两种年龄统计口径。一、青少年人口状况指标.青少年人口总数及比重2003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429岁青少年共有311, 217, 923人,占总人口的24. 25%o其中男性158, 338, 086人,女性152, 879, 837 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2.34%和11.91%,性别比为103.57。1435岁青少年共有 465, 259, 674人,占总人口的36.25%。其中男性235, 453, 157人,女性229,
3、806, 51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8. 34%和17. 90%,性别比为102.46。1 .青少年人口性别年龄构成分性别年龄结构反映的是男女不同性别人口的年龄分布情况。2003年中国青 少年分性别人口的年龄分布基本一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其总人口中都是3035 岁人口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1420岁人口。人口年龄结构在2030岁之间出现凹 陷,除了自然的人口却规律(如受人口惯性开展的影响)以外,与该年龄人群的漏报也 有较大关系。因为这一年龄段人群处于流动活跃时期,而流动人口的漏报是统计中 很难防止的。同时,我国军人也主要集中在这个年龄段,而军人人数是不在统计数 据中反映的,这也加大了凹陷的
4、程度。2 .青少年人口分布状况人口的分布状况主要由地区构成和城乡构成两项指标来衡量。2000年第五次 人口普查时,1429岁的青少年人口广东省为最多,达2900万人,西藏最少,仅为 82万人。各省市青少年占总人口的比重集中在24.0134.03%区间范围内,广东省 比重最高,达34. 03%,最低的为江苏省,占24.01%。1435岁的青少年人口数分 布与1429岁的青少年人口数分布接近,比重略有差异。各省之间青少年人口差异 与各省总人口和它们过去的生育率、死亡率、迁移率的变化都有密切关系。2003年1429岁青少年人口 31, 122万人,居住在城市的有7817万人,占 青少年人口的25.
5、12%,居住在镇的有4718万人,占15. 16%,居住在乡的有18, 587万人,占59. 72%O 1429岁青少年人口城镇化水平40. 28%略低于我国40. 53% 的城镇化水平。1435岁青少年人口 46, 526万人,居住在城市的有12, 165万 人,占青少年人口的26. 15%,居住在镇的有7234万人,占15.55%,居住在乡的有27, 127万人,占58.31%o 1435岁青少年人口城镇化水平41. 69%又略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3 .青少年人口的迁移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迁移人口有12, 466, 250人,其中1429 岁6, 749, 193人,占迁移总人
6、口的54. 14%, 1435岁8, 396, 246人,占迁移 总人口的67.35%。迁移原因以务工经商、学习培训、婚姻迁入为主,占迁移总人 口的七成之多(见图3a和图上3b)。从全国迁移情况来看,学习培训、分配录 用、婚姻迁入、务工经商主要是以青年人口为主,均占80%以上。4 .青少年人口的受教育状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开展,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1429岁青少年人口有 98. 33%受过小学以上教育,1435岁青少年人口比例略低一点(97. 14%),但仍以初 中教育程度为主,分别占55.13%和50.34%。这与青少年正处于学习求知年龄不无 关系。从全国总人口受教育情况来看,青少年人口受教
7、育程度明显好于其他年龄人 口,初中以上各级文化程度人口中,1429岁人口基本占40%左右,1435岁人口 基本占60%左右。5 .青年人口的婚姻状况青年人正处于组建家庭时期,1529岁青年未婚人口占64.03%,有配偶占 35. 53%,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配偶的比例逐渐增大,1535岁青年未婚人口占 43. 36%,有配偶占55. 02%o青年人口婚姻关系比拟稳定,无论是在1529岁青年 人口中还是在1535岁青年人口中,丧偶、离婚和再婚有配偶的比例都非常低, 分别为0.7%和1. 62%o.青年人口生育状况青年人口不同于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随着其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成熟,开 始组建家庭哺育后
8、代。从生育的年龄分布来看,青年正处于生育高峰期。根据 2003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全国一般生育率为38.01%。,总和生育率 为1.4%。,29岁组累计生育率为1164. 79%。,35岁组累计生育率为1375.93%。6 .青少年人口死亡状况青少年人口处于风华正茂、生命力旺盛、死亡率水平最低时期。青年人口死亡 率随着年龄的增长略有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基本在0.281.38%。的小区间范 围内波动增长。根据2003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全国死亡率水平为 6. 05%o,青少年人口死亡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29岁的死亡率仅为 0. 85%0, 1435岁的死亡率为0
9、. 95%oo.青年人口的民族状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每个民 族都有自己的青少年人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汉族仍是我国的主体民族, 1429岁青少年人口中有90.58%为汉族,9.42%为少数民族;1435岁青少年人口中汉族比例略高,为91.09%,少数民族占8.91%O少数民族中壮族、满族、 回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数最多,人口比例均占 0. 5%以上。二、青少年受教育状况指标.教育事业基本情况2003年我国有普通高等学校1552所;普通中等学校89398所,其中普通中等 专业学校3065所,普通中学79490所(
10、高中15779所,初中63711所),职业中 学6843所。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72. 5万人;普通中等学校专任教师502. 5万 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任物币19. 9万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453. 7万人(高中专任教师107.1万人,初中专任教师346.7万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 28. 9万人。从招生情况来看,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382.2万人;普通中等学校招生 3353. 4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183.9万人,普通中学招生2947. 4万人 (高中招生752. 1万人,初中招生2195.3万人),职业中学招生222. 1万人。从在校学生数来看,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
11、在校学生1108.6万人;普通中等学 校在校学生9613.8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502.4万人,普通中学 在校学生8583. 2万人(高中在校学生1964. 8万人,初中在校学生6618.4万 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528.2万人。从毕业生数来看,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187.7万人;普通中等学校毕业 2737. 7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148. 4万人,普通中学毕业2453. 7万人 (高中毕业458. 1万人,初中毕业1995. 6万人),职业中学毕业135.5万人。1 .各级各类学校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开展,教育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开展。从1990年到2003 年
12、,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数增加了近一半,由1990年的1075所增加到2003年的 1552所,平均每年增加37所普通高等学校。近十几年间,在普通高等学校规模增 加的同时,普通中等学校的规模却在不断缩减,已由1990年的100777所减至2003 年的89398所,共减少11379所普通中等学校,其中主要是初中学校数的减少造成 普通中等学校大规模的减少,初中在1990年到2003年十四年间减少了8242所,占 所减少的普通中等学校的72. 4%o.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数与各级各类学校规模变化不同的是教职工人数的总体增加。1990年到2003 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由100.6万人增加到145.3万人,
13、增加了 44.7万人,增 长了近一半。普通中等学校规模虽缩减了,但教职工人数仍增加了,由1990年 482.6万人增加到2003年624. 4万人,增加了 141.8万人,增长了 29.4%。值得关 注的是,普通中等学校教职工人数的增加主要是以普通中学教职工增加为主,而社 会所需的中等专业学校(包括中等技术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教职工人数却是在减 少。2 .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数的变化主要是专任教师数的变化导致的。1990年到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由39.5万人增加到72.5万人,增加了 33万人, 增长了近一倍。普通中等学校专任教师也由1990年的349.2万人
14、增加到2003年的 502.5万人,增加了 153.3万人,增长了 43. 9%o同样的,普通中等学校专任教师 人数的增加主要是以普通中学专任教师增加为主,而社会所需的中等专业学校(包 括中等技术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专任教师人数却是在减少。3 .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自从2000年扩招以来,我国无论是普通高等学校,还是普通中等学校在校学生 人数都有了显著增长。2000年到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由556.1万人增加 到1108. 6万人,增加了 552.5万人,增长了近一倍。普通中等学校在校学生增长幅 度虽不如普通高等学校,但也由2000年的8518. 5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9613
15、.8万人, 增加了 1095.3万人,增长了 12. 9%o值得关注的是,在各级各类在校学生普遍增 加的情况下,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2000年到2003年 间,减少了 16.9万在校生,2003年在校生数仅为2000年在校生数的78%。4 .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2000年以来,普通高等学校和高中的招生规模都有了很显著的扩大,分别由 2000年的220. 6万人和472.7万人扩大到2003年的382. 2万人和752. 1万人,几 乎都翻了一倍。初中和中等师范学校的招生规模却在缩减,尤其是初中,由2000 年2263. 3万人缩减到2003年2195. 3万人,缩减了 3
16、%的招生规模。5 .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数近几年来,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中学的毕业生都有所增加,分别由2000年的 95万人和1908. 6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187. 7万人和2453. 7万人,普通高等学校 的毕业生几乎翻了一倍;而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中学毕业生有所减少,分别由 2000年的150. 7万人和176. 3万人减至2003年148. 4万人和135. 5万人。6 .研究生和留学生数从2000年开始我国加大了研究生培养力度,扩大了招生规模,增加了在学人 数。2000年时,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为301239人,招生128484人,毕业58767 人;2003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已为6
17、51260人,招生268925人,毕业111091 人,都增长了一倍之多。2000年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显著增多,学成回国留学人员也略有增多。 2000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38989人,学成回国留学人员9121人;2003年我国出 国留学人员增加到117307人,比2000年增加了 78318人,是2000年的3倍,学 成回国留学人员增加到20152人,比2000年增加了 11031人,是2000年的2.2倍。7 .技工学校和学生数2003年以来,技工学校规模一直在缩减,与此相反,技工学校的招生人数和 在校学生数经过一段低谷后又开始缓慢增多。截至2003年我国有技工学校2970 所,在校学生
18、193. 1万人,毕业生45. 3万人,招生91. 6万人,教职工20. 2万 人。8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2003年我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0. 2%, 2000年到2003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明显提高,仅用4年的时间就提高了 10个百分点,1990年到2000年同样是提高万人、15人数403.05870. 3258.51122.410个百分点却用了 10年的时间。9 .各地区按城乡分普通中学学校及在校学生数2003年,我国共有普通中学79490所,49. 74%集中在农村,有39539所, 31. 03%在县镇,有24662所,19. 23%在城市,有15289所。普通中学中的高中有 157
19、79所,主要还是集中在城镇,农村甚少,只有2288所,占14. 50%,而城市有 6300所,占39.93%,县镇有7191所,占45. 57虬 在我国31省市自治区中,河南 省普通中学最多,有6363所,西藏最少,仅有105所。2003年,我国共有普通中学在校学生8583. 2万人,其中39. 27%集中在农 村,有3370. 8万人,39. 14%在县镇,有3359. 4万人,21. 59%在城市,有1853万 人。在我国31省市自治区中,河南省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最多,有750.5万人,西藏 最少,仅有11.4万人。三、青年劳动就业状况指标L经济活动状况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长表数据计算
20、,我国1529岁人口 31390.0万人, 其中就业人口 22615.4万人,占72. 05%,失业人口 1573.6万人,占5. 01%o 15 35岁人口 47127. 1万人,其中就业人口 36864. 2万人,占78. 22%,失业人口 1976. 1 万人,占 4. 19%o2.行业分布状况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青少年人口主要从事的行业为农林牧渔业、制造业、 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1529岁青少年人口从事这三个行业的人员分别有13058. 6 万人、4015. 1 万人、1687.4 万人,分别占 57.74%、17.75%、7. 46%; 15 35岁青少年人口从事这三个行业
21、的人员分别有21686.2万人、5870. 30 万人,分别占 58. 83% 15. 92%, 7. 54% (见表 3-1)。表3-1全国青少年各行业人口单位:万人,行业1529岁35岁人数 比例 比例总计22615.4100.0036864. 2100. 00一、农、林、牧、渔业13058.657.7421686.258.83二、采掘业210.60.931.09三、制造业4015. 117.7515. 92四、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50.10. 660. 70五、建筑业629.62.783. 04六、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0. 11七、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2.93八、批发和
22、零售贸易、餐饮业7. 54九、金融、保险业0. 73十、房地产业0. 23十一、社会服务业2.64十二、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07十三、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2.66十四、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0. 20十五、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2. 07十六、其他行业0. 2322.00. 1042.0616. 12. 721080. 71687.47.462780. 0147.60. 65268. 151.90. 2384.7656.82. 90972. 1252.21. 12394.9610. 72. 70981.038.40. 1772.9421.81.87764.346.40.
23、2183.222.00. 1042.0616. 12. 721080. 71687.47.462780. 0147.60. 65268. 151.90. 2384.7656.82. 90972. 1252.21. 12394.9610. 72. 70981.038.40. 1772.9421.81.87764.346.40.2183.2四、青年公民参与状况指标.青年党员状况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青年有很 大的吸引力。截至2004年底,全国党员总数为6960. 3万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 1580.9万名,占总数的22.7%。青年党员的绝对数量和相比照例都有
24、较大的增长, 与上年相比,开展学生党员增幅最为明显,共增加了 19.5万名。1 .共青团组织基本情况共青团营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发挥着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发 挥着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发挥着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与纽带 的作用。截至2004年年底,全国共有共青团员7188万人,为历史最高水平;基层 团委21.2万个,团总支23.4万个,团支部254万个;专职团干部19. 1万人。学 生团员总数为3492万人,约占团员总数的49%o全国各学校中共有基层团委5.9 万个,团总支7. 1万个,团支部89万个。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 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以及地质勘察、
25、水利管理业共有团员为610万人。这些行业中, 基层团委达3.6万个,团总支3.5万个,团支部30万个。在农、林、牧、渔业中, 共有团员2145万人,基层团委5.4万个,团总支7万个,团支部88万个。第三产 业及其他行业中,团员总数为941万人,建立了基层团委6. 3万个,团总支5.8万个,团支部47万个。与2003年相比,全国团员人数、团委数和团支部数都 有一定增长。全国少工委2004年6月公布的数据称,目前全国有1.3亿少先队员。在学校 的少先队大队53万个、中队1500万个。现有的L3亿名少先队员,主要涵盖了小 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小学二年级至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初中二年级的一局部 学生
26、,个别也有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近80%少先队员在农村,涵盖各个地区和民族。 目前,全国有专职大队辅导员和专职少先队干部约40万名,中队兼职辅导员350 万名。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约有80万名志愿辅导员。1984年成立的中国少 年先锋队工作委员会(简称全国少工委),是少先队的最高领导机构。全国大局部县 级以上团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成立了少先队工作委员会。3 .全国青联委员构成状况全国青联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05年7月召开,本届委员会委员共 1380名,平均年龄35.49岁。本届全国青联委员的界别构成情况是:科学技术界 129名,教育界81名,农林牧渔界50名,社会科学界47名,工交商
27、贸界93名, 企业管理界135名,金融界64名,政法界30名,文化艺术界157名,新闻出版界 61名,体育界43名,医药卫生界69名,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界45名,宗教界41 名,海外学人华侨界48名,公共管理和其他界168名,台胞和港澳特邀人士 119 名;民族构成情况是:55个少数民族委员共217名,占委员总数的15.72%;性别 构成情况是:男委员998名,占委员总数的72. 32%,女委员382名,占委员总数的 27. 68%;党派构成情况是:中共党员683名,占委员总数的49. 49%, 8个民主党派 成员123名,占委员总数的8.91%,无党派541名,占委员总数的39. 20%,共
28、青团 员33名,占委员总数的2.39%;文化程度和职称情况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331 名,占委员总数的96. 45%,其中,研究生学历754名,占委员总数的64%,副高以上职称669名,占委员总数的48.48%。4 .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状况截至2004年初,全国累计已有1.5亿人次以上的青年在扶贫开发、社区服务、 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海外服务等领域向社会提供了超过55亿小 时的志愿服务。据初步统计,全国各省(区、市)和2/3以上的地(市)及局部县 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或志愿者协会,建立社区服务站8.9万个,注册志愿者超过 1379 万。在13天报名时间里,全国共有49615名高校应届
29、毕业生报名参加2004年度的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远远超出6000人的计划招募数,也超出了 2003年43763 名的报名数。通过西部计划的发动、招募工作,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正在校园里唱 响。它的实际意义已远远超过具体有多少人报名。无论最后他们是否去西部,在他们 的人生历程中,已激起了一次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贡献的热潮。2003年,全国 700多所高校参加了招募工作,而2004年增加到1203所。在2004年报名参加西部计划的毕业生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有19415名,占 总数的39.1%,较2003年28.K的比例明显上升;而党团员又发挥了模范带头作 用,比例高达98. 2%,其中中共党员
30、有7945名。5 .青年网络参与和应用状况网络在现代工作和生活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网络对青年生活影响很大。中国互联网络中心2005年7月21日公布的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开展状况统计报 告说明,截至2005年6月30日,我国上网计算机台数为4560万,上网人数达 10300万,其中18岁以下网民占总网民的15. 8%, 1824岁网民占37. 7%, 2530 岁网民占17. 4%, 3135岁网民占10. 4%, 35岁以下网民共占81.3%,达8374万 人。网民中男性占59. 6%,女性占40. 4%,未婚者占59%,已婚者占41%。网民上网前 三位的目的是休闲娱乐、获取信息和学习,上
31、网目的继续多样化开展。五、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指标教育部关于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称,当前学生体质健康问 题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局部身体素质指标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反映下肢爆发 力的立定跳远水平,与2000年相比,有75%的年龄组呈下降趋势。反映腰腹力量 的仰卧起坐(女生)水平,与2000年相比,712岁、1318岁、1922岁年龄 组分别平均下降2.8次、3.7次、3.4次;二是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 与2000年相比,718岁男女学生分别下降了 168毫升、78毫升。大学生与中小 学生情况基本相同;三是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城市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 监测结
32、果显示:学生中的肥胖检出率,在2000年比1995年上升的基础上,继续上 升。城市男生肥胖检出率上升最快,其中1012岁由1995年的6.05%上升到 2000年的11. 68W 2002年的14. 46%o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均有年龄提前的趋势, 这提示营养教育应从低龄抓起;四是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小学生视 力不良检出率为26. 96%,初中生为53.43%,高中生为72. 8%,大学生为77. 95%。在第1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2004年10月10日),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驻 华代表处等机构透露,在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 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33、并呈上升趋势。其中,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 21.6%到32.0虬 统计说明,目前,我国各类精神病的患病率已达13.47%。,共有精 神病患者1600万。儿童行为问题、学生心理卫生问题、自杀等问题明显增多。据世 界卫生组织调研,中、小学生精神障碍,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 应方面的问题。据估计,有30%会开展为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且成年早期的犯 罪、酒瘾、吸毒、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率是普通人群的5至10倍。此外,有16.0%到 25.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表现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和抑郁情 绪为主。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是我国首家直接干预自杀行为的专业机构,服务 范围是抑郁症和自杀干预。据该中心2004年底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 国现在每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 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在我国人口死亡原因中排序第五;在15岁34岁青壮年 中,自杀在死亡原因中排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