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15《白杨礼赞》.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32481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15《白杨礼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15《白杨礼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15《白杨礼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15《白杨礼赞》.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5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广元市朝天区两河口乡小学 聂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理解并积累“妙手偶得、锤炼、虬枝、秀顽、恢恢”等词语。2 .体会文中“白杨”的象征意义,学会象征的修辞手法。过程与方法1 .联系本文写作的时代特点,了解作者的创作环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及全文的主旨。2 .了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品味语句缢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3 .学习对比和烘托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2 .仔细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教学难点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弄清为什么作者会用白杨来象征

2、人。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本文是一篇运用借物喻人手法写作的文章,文中用象征的修辞手法将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和力争上游的白杨 树联结起来,让读者在体会白杨树品格的过程中也对北方农民有一个正面的认识,由此来感受作者对党和人民的 热爱和赞扬。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品味作者的语言魅力。二.合作探究(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 .开篇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何作用?答案示例:这是贯穿全文的抒情线索,内容上将文章各段串联起来,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成为完整的不 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有助于强烈感情的抒发和主体的表达。2 .从第4段中的“那”到第6段中的“这”,从第1段中的“赞美”到第9

3、段中的“高声赞美”,分别说 明什么?答案示例:说明作者观察白杨树的角度是从远到近,所抒发的感情由浅入深:说明作者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 仅是赞美,还有崇敬。3 .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 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答案示例:不矛盾。“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不平凡”是 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4 .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答案示例: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白杨礼赘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看到

4、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内战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广大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 粉碎日寇“扫荡”的决心。茅盾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由于当时处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 论自由,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 .反复朗读文章第7段,思考: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并体会两 组句子的不同效果。答案示例:这一段运用了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反问句:“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 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 ; “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那种精神和意志? ” 中的四个“

5、难道”构成了排比句。改为陈述句后:你不应该觉得它只是树你应该想到你应该联想 到你应该更远一点想到。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层层递进,气势恢宏。第一个反问句突出人和白 杨树的联系,引起读者共鸣;第二、三个反问句肯定了白杨树的不平凡,肯定了它和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第四 个反问句肯定了白杨树的精神而貌。四个反问句,从外向内,层层深入,句法同中有异,语气更加肯定、强烈, 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 .文章结尾写“宜挺秀顽”的楠木有何作用?答案示例:写柚木一是以其“贵族化”与白杨“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二是引 出赞美楠木的国民党蒋介石的御用文人们,从而划清自己与顽固派的界限,表

6、明自己对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 的热爱。3 .第2段“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案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概述了黄土高原特有的景色:辽阔平坦、黄沙遍地。为全文开拓了广阔 天地,也写出了白杨树恶劣的生存条件。4 .第2段最后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起什么作用?答案示例: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单调”,令人“倦怠”,这既是实感,又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构 成了文章的波澜,为白杨树的出现铺垫、蓄势,说明白杨树创造了景致,点了大自然,振奋了人的精神。5 .何为象征?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试 举几

7、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蜡烛,光明疡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使人联想到甘于奉献的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 人的象征。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可以使人联想到坚强不屈的精神,因此梅花是品质高洁的象征。(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1 .本文运用象征手法,通过白杨树表达了什么主题?答案示例:本文通过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 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2 .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还要写西北高原呢?答案示例:(1)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

8、杨树也一定是不平 凡的。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2)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 意义,表达主题思想做铺垫。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3)在快慢欲唾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的惊 叫起来,意在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欲扬先抑对白杨树进行反面衬托。(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试着归纳这篇文章的写法特点。答案示例:文章开头是这样的一句话:“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直接进入主题,一句话就 统领全文,也给整篇文章铺下了奠基石,文末又用了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结尾,可以明显地看出首尾相应 的特点,使丈率结构更加得体。文章的景色描写是从黄土高原开始的,通过

9、渲染黄土高坡的壮美景色来强调白杨 树艰难的生存环境,这对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是散文中最常见的, 为了突出白杨树,作者用了强烈的褒贬对比:“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的意境,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之情 似乎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下了这首格律诗。题白杨图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才方伍,甘居榆枣侍。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请同学们试着赏析这首诗。答案示例:首联“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白杨树挺拔雄健的外部特征,点明诗眼 “

10、挺立”。颔联“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利用拟人手法,歌颂白杨树紧密团结、奋发向上、力争上游的精神, 开始点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颈联“羞与楠杨伍,甘居榆枣僖”用对仗的句式,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表现白 杨树爱憎分明、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崇高精神境界。尾联“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归结题意。“丹青” 即指白杨图,“标风骨”三字是茅盾先生对白杨图的艺术概括和肯定,指出白杨图的艺术成就在于 描绘出白杨树的傲然风采并传诸后世,“愿与子同仇”表现作者的强烈愿望:“同仇敌,汽”,作者是人民大众的 一员,他要和全国军民一起,以白杨树为榜样,与日本侵略者斗争到底。四、课堂小结作者通过象征,用白杨树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深入浅出、寄意深远。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手 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 之处。如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 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 常贴切自然。五、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六、板书设计白杨礼赞,干枝叶、皮笔直 靠拢 向上 光泽,,力争上游,西北军民精神倔强挺立气魄向上发展:坚强斗争.不折不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