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三市中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三市中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运粮食的记载。这反映了()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考前须知: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 .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题2分,共2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 合题
2、目要求的)战国策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战国策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1 .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如图)。在A.古代冶炼工艺完善B.水利灌溉技术成熟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 土地私有制确实立.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 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孝文帝改革 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这说明()A.孝文帝改革使民族隔阂消解B.当时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C.各民族之间的偏见完全消除D. “胡” “汉”观念
3、已经彻底淡薄2 .唐政府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断吸收亚洲I、欧洲以至非洲的优秀文明成果,欧洲东罗马的医 术、杂技也传入中国;亚洲I、欧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国家也不断学习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 制度等传回日本。这表达了()行动: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去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 同抗敌,国民党总司令张自忠壮烈牺牲;共产党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挥洒疆场;学生投笔从戎;妇女 积极参加抗战;工人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文艺界通过文艺作品宣传 抗战,振奋士气等等。【小问2详解】意义:根据材料“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 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奉献的时代。”再结 合所学可知,历史意义: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光明前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际上说明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的逐步改变与中国现
5、代化进 程的质的跃迁。理论意义: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开展的新境界。在理论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一部我们需要用心读懂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文本。 世界意义:提供了开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中国经验。从人类社会开展史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开展,拓展了开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 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开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 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6、14.【工业革命与经济开展】材料:英国现代运河自1759年申请修建到19世纪30年代是英国运河的兴盛时期;至19世纪50年代 被铁路取代,是运河的衰落时期。英国运河兴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和市场的繁荣,消费量上升和市场扩大对运河开展极为有利;运河丰厚的利润驱使不同阶层的投资者参与其 中;技术革新增强了运河的运输能力和竞争力,为运河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运河的经营根据市场变 化而及时调整创新,例如采取分类运输收费标准的细化与商品差异化收费。英国运河衰落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铁路运输的开展,铁路在速度、运输重量、单位运费本钱上获得了 运河难以企及的诸多优势,但是运河
7、还固守原方式与铁路竞争,最终导致了运河的完全衰落;其次是英国 社会对运河投资形成的“运河热”偏离了理性方向,这种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也在所难免了;三是运河经 营本身存在的内部缺陷也加速了运河的衰落(如运河收费过多、规定死板造成运输份额流失)。从英国运河的兴衰可以看出:理性判断与理性投资对经济开展十分重要;不断创新与改革是行业和国家 开展的长效途径;经济开展和商业活动要重视人口的作用。摘编自时义滨影响英国运河兴衰的要素分析 根据材料,围绕英国现代运河兴衰及经验教训,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历史的相 关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观点:国家的
8、开展需要不断创新与改革。论述: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瓦塔改良蒸汽机,促进现代工厂制度的出现,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蒸汽机车出现,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强国;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废 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大兴教育,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 制度,走上了开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利用日趋强盛的国力;1933年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宣布新政, 采取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等,新政期间, 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恢复了美国人民对政府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综上所
9、述:创新与改革是国家进步的不竭动力。【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理性判断与理性投资对经济开展十分重要;不断创新与改革是行业和国家开展的长效途 径;经济开展和商业活动要重视人口的作用。”观点的提取比拟灵活,可以从创新与国家改革促进国家开展 为观点,或者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等。以国家的开展需要不断创新与改革为例。论文类型题注意三 步走。第一步确定观点:国家的开展需要不断创新与改革。第二步,在世界历史中寻找2件或者3件史实 进行论证,这里的史实主要从意义出发进行论述,如工业革命促进英国开展;明治维新促进日本国体提升; 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新模式。第三步,进行总结,不能照抄观点,要有所升华,如创新与
10、改革是国家进步的 不竭动力。12 .【“大一统”与古代政治】材料一: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 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唐朝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 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 为云南王。元朝建立后,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 统治。清政府平定嚼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稳定和巩固边疆地区,进一步维护 政治上的大一统。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朱绍侯认为,秦统一以后,
11、人民可以有一个比拟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 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郭沫假设指出,自从 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 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开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 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郭沫假设中国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大一统”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古代“大一统”的积极作用。【答案】(1)中央集
12、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对地方有绝对控制权;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民族 关系融洽。(2)人民生活安定;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有利于国家长期统一;经济文化高度开展;有效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独立【解析】【小问1详解】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中:“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说明“大一统是建 立中央集权制度且皇权至高无上;材料中,秦朝的郡县制,说明中央对地方有绝对控制权,政治、法律、 军事、土地及赋役的统一;唐朝,元朝,清朝对于边疆地区的治理,说明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民 族不断融合。【小问2详解】积极作用:根据材料“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拟安定 环境从事生产
13、。”说明人民生活安定;“秦王 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说明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有利于国家长期统一;“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开展的经济和文 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说明经济文化高度开展;有效抵抗外来侵略, 保持国家独立。13 .【民族复兴与道路自信】材料一:中国在争取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的胜利,集中显示了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蓬勃伟力。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 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
14、仇敌,汽,共赴国难。摘编自步平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材料二: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开展新的历史定位。这个新 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 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奉献的时代。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抗战时期中国“同仇敌慌,共赴国难”所采
15、取的行动。(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答案】(1)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青年学生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 抗日宣传;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等(2)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开展的新境界;提供了开展中国 家实现现代化的中国经验。【解析】【小问1详解】行动: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去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 同抗敌,国民党总司令张自忠壮烈牺牲;共产党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挥洒疆场;学生投笔从戎;妇女积极参加抗战;工人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
16、胞积极捐款捐物,文艺界通过文艺作品宣传 抗战,振奋士气等等。【小问2详解】意义:根据材料“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 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奉献的时代。”再结 合所学可知,历史意义: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17、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光明前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际上说明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的逐步改变与中国现代化进 程的质的跃迁。理论意义: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开展的新境界。在理论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一部我们需要用心读懂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文本。 世界意义:提供了开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中国经验。从人类社会开展史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开展,拓展了开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
18、 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开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 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4 .【工业革命与经济开展】材料:英国现代运河自1759年申请修建到19世纪30年代是英国运河的兴盛时期;至19世纪50年代 被铁路取代,是运河的衰落时期。英国运河兴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和市场的繁荣,消费量上升和市场扩大对运河开展极为有利;运河丰厚的利洞驱使不同阶层的投资者参与其 中;技术革新增强了运河的运输能力和竞争力,为运河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运河的经营根据市场变 化而及时调整创新,例如采取分类运输收费标准的细化与商品差异化收
19、费。英国运河衰落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铁路运输的开展,铁路在速度、运输重量、单位运费本钱上获得了 运河难以企及的诸多优势,但是运河还固守原方式与铁路竞争,最终导致了运河的完全衰落;其次是英国 社会对运河投资形成的“运河热”偏离了理性方向,这种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也在所难免了;三是运河经 营本身存在的内部缺陷也加速了运河的衰落(如运河收费过多、规定死板造成运输份额流失)。从英国运河的兴衰可以看出:理性判断与理性投资对经济开展十分重要;不断创新与改革是行业和国家 开展的长效途径;经济开展和商业活动要重视人口的作用。摘编自时义滨影响英国运河兴衰的要素分析 根据材料,围绕英国现代运河兴衰及经验教训,自定一个
20、你想论述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历史的相 关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观点:国家的开展需要不断创新与改革。论述: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瓦塔改良蒸汽机,促进现代工厂制度的出现,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蒸汽机车出现,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强国;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大兴教育,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 制度,走上了开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利用日趋强盛的国力;1933年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宣布新政, 采取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
21、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等,新政期间, 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恢复了美国人民对政府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综上所述:创新与改革是国家进步的不竭动力。【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理性判断与理性投资对经济开展十分重要;不断创新与改革是行业和国家开展的长效途 径;经济开展和商业活动要重视人口的作用。”观点的提取比拟灵活,可以从创新与国家改革促进国家开展 为观点,或者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等。以国家的开展需要不断创新与改革为例。论文类型题注意三 步走。第一步确定观点:国家的开展需要不断创新与改革。第二步,在世界历史中寻找2件或者3件史实 进行论证,这里的史实主要从意义出发进行论述,如工业
22、革命促进英国开展;明治维新促进日本国体提升; 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新模式。第三步,进行总结,不能照抄观点,要有所升华,如创新与改革是国家进步的 不竭动力。A.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续B.唐朝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C.古代世界区域文明异彩纷呈D.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4.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唐朝不同的是,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 所,如瓦子和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兴旺。这一变化()A.适应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B.反映了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C.表达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D.说明商业开展腐蚀了正统思想5.1898年,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
23、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渐成为报纸文章的常用语,许多爱国志士爱用这类术语作为子 女的名字。这主要说明天演论在当时中国的宣传()A.开启了西方学术成果的传播R.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C.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 序幕D.阻碍了传统思想的发扬光大.根据1894-1920年中国产业资本分布情况(表1)可知,当时()时间私人资本比重()国家资本比例(%)1894 年20. 5479. 461913 年51.0148. 991920 年61.3438 66A.中国经济已摆脱了列强控制B.自然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C.民族工业获得了开展的良机D.私人企业比官僚企
24、业利润高.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和孤立政策,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 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然而到了 1971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 说明()A.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B.美苏两极格局彻底崩溃C.中美之间 对抗不断加剧D.美国已经放弃霸权政策6 .中世纪西欧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 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由此可见,西欧庄园( )A.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兴旺B.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开展D.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25、中指出,“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那么。他废 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成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里,作者主要强调拿破仑对外战争A.导致了拿破仑帝国覆灭B.压榨和掠夺了当地人民C.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秩序D.具有侵略性和非正义性 10.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电脑键盘打字的流行,汉字书写由持笔变为大局部由电脑完成,造成了国 人提笔忘字,汉字书写能力下降,汉字书写也“渐行渐远”。这反映出互联网( )A.大大缩小了人类生活空间B. 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文化C.减少了人类获取知识途径D.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当今世界,美国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但其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受
26、到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 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的制衡和挑战。这说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C.世界格局表现为单极格局D.西方主导的国际格局形成二、非选择题:此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11 .【“大一统”与古代政治】材料一: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 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唐朝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 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 为云南王。元朝建立后,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
27、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 统治。清政府平定嘴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稳定和巩固边疆地区,进一步维护 政治上的大一统。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材料二:朱绍侯认为,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拟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 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郭沫假设指出,自从 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 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开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 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
28、央集权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郭沫假设中国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大一统”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古代“大一统”的积极作用。12 .【民族复兴与道路自信】材料一:中国在争取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的胜利,集中显示了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蓬勃伟力。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 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汽,共赴国难。摘编自步平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材料二: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开展新的历史定位。这个新
29、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 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奉献的时代。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抗战时期中国“同仇敌忤,共赴国难”所采取的行动。(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13 .【工业革命与经济开展】材料:英国现代运河自1759年申请修建
30、到19世纪30年代是英国运河的兴盛时期;至19世纪50年代 被铁路取代,是运河的衰落时期。英国运河兴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和市场的繁荣,消费量上升和市场扩大对运河开展极为有利;运河丰厚的利润驱使不同阶层的投资者参与其 中;技术革新增强了运河的运输能力和竞争力,为运河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运河的经营根据市场变 化而及时调整创新,例如采取分类运输收费标准的细化与商品差异化收费。英国运河衰落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铁路运输的开展,铁路在速度、运输重量、单位运费本钱上获得了 运河难以企及的诸多优势,但是运河还固守原方式与铁路竞争,最终导致了运河的完全衰落;其次是英国 社会
31、对运河投资形成的“运河热”偏离了理性方向,这种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也在所难免了;三是运河经 营本身存在的内部缺陷也加速了运河的衰落(如运河收费过多、规定死板造成运输份额流失)。从英国运河的兴衰可以看出:理性判断与理性投资对经济开展十分重要;不断创新与改革是行业和国家 开展的长效途径;经济开展和商业活动要重视人口的作用。摘编自时义滨影响英国运河兴衰的要素分析 根据材料,围绕英国现代运河兴衰及经验教训,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历史的相 关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题2分,共2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
32、合题目要求的).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如图)。在战国策.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 运粮食的记载。这反映了()A.古代冶炼工艺完善B.水利灌溉技术成熟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 土地私有制确实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再结合所学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 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图片没有反映冶炼工艺,排除A项;铁制农具是耕地的,排除B项;土 地私有制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确立,排除D项。应选C项。1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 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北朝政权
33、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孝文帝改革 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这说明()A.孝文帝改革使民族隔阂消解B.当时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C.各民族之间的偏见完全消除D. “胡” “汉”观念已经彻底淡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 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说明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B项正确;孝文帝改革使民族隔阂消解、各民族之间的偏 见完全消除、“胡”“汉”观念已经彻底淡薄这三项的“消解,“完全消除,“彻底淡薄”表述太绝对,排除 ACD项。应选B项。
34、2 .唐政府推行开明、兼容 文化政策,不断吸收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优秀文明成果,欧洲东罗马的医 术、杂技也传入中国;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国家也不断学习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 制度等传回日本。这表达了()A.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续B.唐朝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C.古代世界区域文明异彩纷呈D.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朝吸收“欧洲东罗马的医术、杂技”和“唐朝的先进制度等传回日本“,说明文化间进行 交流,D项正确;日本借鉴唐朝先进的制度并结合本国国情融入日本,不叫延续,排除A项;世界人类文 明最早起源两河流域,排除B项;材料主要表达文明之间的交流,排
35、除C项。应选D项。3 .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唐朝不同的是,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 所,如瓦子和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兴旺。这一变化()A.适应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B.反映了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C.表达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D.说明商业开展腐蚀了正统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代市民的娱乐方式增多,正好适应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表达的 是宋代市民的娱乐方式增多,没有反映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排除B项;材料是宋代商业的繁荣,不是 政治,排除C项;商业开展腐蚀了正统思想材料中没表达,排除D项。应选A项。5.1898年,天演论宣
36、传“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渐成为报纸文章的常用语,许多爱国志士爱用这类术语作为子 女的名字。这主要说明天演论在当时中国的宣传()A.开启了西方学术成果的传播B.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C.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D.阻碍了传统思想的发扬光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再结合这一时期因为马关条约的签订后,帝国主 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群情激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思想的宣传正好激发了民主救亡图存 的意识,B项正确;明末清初就已经开启了西方学术成果的传播,排除A项
37、;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 动的序幕,排除C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与传统思想不矛盾,排除D项。应选B项。6 .根据1894-1920年中国产业资本分布情况(表1)可知,当时()时间私人资本比重(%)国家资本比例(%)1894 年20. 5479. 461913 年51.0148. 991920 年61.3438. 66A.中国经济已摆脱了列强控制B.自然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C.民族工业获得了开展的良机D.私人企业比官僚企业利润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表可得出到1920年,私人资本比重逐渐上升,国家资本比例逐渐下降,表达了民族 工业获得了开展的良机,短暂的春天,C项正确;中国
38、经济已摆脱了列强控制与史实不符,此时帝国主义 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A项;1952年土改完成,标志自然经济最终瓦解, 排除B项;私人企业比官僚企业利润高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应选C项。7 .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和孤立政策,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 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然而到了 1971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说明()A.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B.美苏两极格局彻底崩溃C.中美之间的对抗不断加剧D.美国已经放弃霸权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长期战争导致国民经济遭到破坏
39、,工业十分落后,所以联 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随着国家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的 开展,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渐提高,再加上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如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提出、“求 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到了 1971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A项正 确;美苏两极格局彻底崩溃在1991年苏联解体,排除B项;1971年美国乒乓队访华,没有加剧,排除C 项;美国没有放弃霸权政策,排除D项。应选A项。8 .中世纪西欧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 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40、。由此可见,西欧庄园()A.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兴旺B.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开展D.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说明庄园里的东西是自 给自足的,D项正确;庄园配备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不能说明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兴旺,排除A项;工商业 的开展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西欧庄园在9世纪到11世纪之间,资本主义萌芽1314世纪 才出现,排除C项。应选D项。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那么。他废 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成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
41、名的法典。”这里,作者主要强调拿破仑对外战争 ()A.导致了拿破仑帝国覆灭B.压榨和掠夺了当地人民C.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秩序D.具有侵略性和非正义性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那么。”法国革命的原那么指的是自 由、民主平等的思想,这一思想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秩序,C项正确;材料没有表达导致拿破仑帝国覆灭、 压榨和掠夺了当地人民、具有侵略性和非正义性等信息,排除ABD项。应选C项。10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电脑键盘打字的流行,汉字书写由持笔变为大局部由电脑完成,造成了国 人提笔忘字,汉字书写能力下降,汉字书写也“渐行渐远”。这反映出互联
42、网( )A.大大缩小了人类生活空间C.减少了人类获取知识途径A.大大缩小了人类生活空间C.减少了人类获取知识途径B. 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文化D.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字的“渐行渐远、说明互联网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文化,B项正确;材料没有表达缩 小了人类生活空间,排除A项;互联网增加了人类获取知识途径,排除C项;互联网极大地便利了人们 的生活,但是材料没表达,排除D项。应选B项。11 .当今世界,美国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但其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受到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 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的制衡和挑战。这说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B
43、.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C.世界格局表现为单极格局D.西方主导的国际格局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美国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但其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受到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 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的制衡和挑战。说明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推动世界 朝着多极化趋势开展,A项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是指开展中国家对国际经济关系的一种主张。目的是 改革旧的国际经济体系,建立新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和加快开展中国家的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1974年 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提出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排除B项;世界格局表现为一超多强,排除 C项;西方没有主导世界格局,排
44、除D项。应选A项。二、非选择题:此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12 .【“大一统”与古代政治】材料一: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 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唐朝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 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 为云南王。元朝建立后,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 统治。清政府平定嘴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稳定和巩固边疆地区,进一步维护 政治上的大一统。摘编自人教版中国
45、历史材料二:朱绍侯认为,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拟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 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郭沫假设指出,自从 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 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开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 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郭沫假设中国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大一统”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古代“大一
46、统”的积极作用。【答案】(1)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对地方有绝对控制权;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民族关系融洽。(2)人民生活安定;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有利于国家长期统一;经济文化高度开展;有效抵抗外来 侵略,保持国家独立【解析】【小问1详解】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中:”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说明“大一统是建 立中央集权制度且皇权至高无上;材料中,秦朝的郡县制,说明中央对地方有绝对控制权,政治、法律、 军事、土地及赋役的统一;唐朝,元朝,清朝对于边疆地区的治理,说明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民 族不断融合。【小问2详解】积极作用:根据材料“秦统一以后,
47、人民可以有一个比拟安定 环境从事生产。”说明人民生活安定;“秦王 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说明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有利于国家长期统一;“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开展的经济和文 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说明经济文化高度开展;有效抵抗外来侵略, 保持国家独立。13 .【民族复兴与道路自信】材料一:中国在争取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的胜利,集中显示了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蓬勃伟力。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 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
48、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汽,共赴国难。摘编自步平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材料二: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开展新的历史定位。这个新 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 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奉献的时代。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抗战时期中国“同仇敌性,共赴国难”所采取的行动。(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答案】(1)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青年学生投笔从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