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教案内容.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31426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教案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赤壁》教案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壁》教案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教案内容.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赤壁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设想教学 用具多媒体教学 方法1、诵读法2、研讨探究法课时安排1拓展 延伸板书设计折戟前朝铜雀二乔兴感之由议论感慨(借物)(咏叹)借古讽今教学反思学习赤壁,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诗歌意思,了解诗歌平仄押韵,理解字词 运用,品味诗歌之美,回味三国英雄,追忆历史。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历 史,假设历史。假设历史,看似荒唐,却有深意。这样做即可以让学生更深 层次的学习了解历史(假设历史,必须要去弄懂真实的历史),也

2、可以锻炼学 生的思辨精神,还可以培养、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因 为去假设历史,我们会发现,历史的兴衰进退,不仅是那些光芒万丈的英雄 伟人所决定的,更是千千万万的“我”决定的,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执行着历史赋予的使命,历史与“我有关,我要对历史负责!八年级2班教师:王鹏20 年 月 日教学设计(首页)学科:语文教学设计(首页)学科:语文教学设计(续页)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补充内容审阅人年 月日教学过程原文:译文折戟沉沙铁未销,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漂浮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 销蚀掉,自将磨洗认前朝。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东风不与周郎便,假如

3、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注释: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销:销蚀。 将:拿起。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东风:指三国时期 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 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铜雀: 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 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 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鉴赏: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折戟沉

4、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 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 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 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 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 洗干净出来识别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 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 句,意为倘假设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 乔了。这里

5、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 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 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假设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 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 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 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 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 佩服。相关内容:1、杜牧(803约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

6、京兆万年人 (今陕西西安人),他与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作品有樊川文集。 杜牧游览赤壁,有感于三国时代吴蜀联军大败曹兵的历史,抚今追昔,写下 怀古咏怀之作。教学设计(续页)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补充内容2、诗内容:前两句是第一层,交代兴感之由。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 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第二层,是议论,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 迁,而是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间接反映这种变迁。3、问题解析:(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 写有何作用?答: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

7、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 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但凡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 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 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识别一番,发现 原来是“前朝”一一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答: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 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 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写法:(1)以小见大、构思巧妙:一把折戟,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 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题咏历史重大 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2)用典,借古讽今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 独特的成功之处。成了千古名句。5、主题思想这首咏史诗,写的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作者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同时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 侥幸。.审阅人年 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