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1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1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学案二、目标激趣1、诵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味,理解文章的意境3、学习记事、写景、抒情的融合感悟作者简洁的语言特点。三、学案导学细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时间,与什么人,苏轼游玩了什么地方?游玩的起因是什么?2、苏轼和他的朋友观赏到了什么美景?3、观赏了美景后,苏轼和他的朋友有了什么感慨?四、合作探究五、展示提升六、评点释疑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 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团练副史:大致相当于一个地方的警备司令兼人武部长。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
2、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 了。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较、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 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更表达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2.欣然起 行()3.念无与乐者()4.相与步于中庭()5.水中藻苻交横()6.庭下如积水空明()7、盖竹柏影也()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答:三、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答:“?答:五、“寻张怀民” 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答:六、文中“何夜无月?何
3、处无竹柏? ”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 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答:参考答案1、进2、的样子3、考虑,想到4、在5、交错纵横6、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7、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1、想到没有可以与自己同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 民2、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仿佛有)水中藻、存纵横交错,原来是竹 子和柏树的影子3、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清闲的人罢 7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 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存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 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四、“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 两人”的“闲”。“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五、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 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 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六、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 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