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有哪些主要的副作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他汀类药物有哪些主要的副作用教学资料.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他汀类药物有哪些主要的副作用-他汀类药物有哪些主要的副作用?2001年8月8日,媒体广泛报告有31例服用他汀类降脂药拜斯亭的病人先后死于严重的肌病,该药的生产厂家与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一同发表声明,主动将拜斯亭撤出了市场,这也就是轰动一时的“拜斯亭事件”。在此之前,他汀类药物一向被认为很安全,因此医生和病人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都深感惊诧,也自然引起了病人的恐慌。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也有句名言“无副作用的药物就不是药物”,药物有副作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副作用一无所知或不加重视。
2、通过拜斯亭事件,我们进一步了解和预防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看来已是刻不容缓了。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此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主要为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受体数量和活性增加、使血清胆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他汀类药物还可抑制肝脏合成载脂蛋白B-100,从而减少富含甘油三酯AV、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和完
3、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pitavastatin)是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外,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早期应用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抗炎、保护神经和抗血栓等作用。结构比较:辛伐他汀(Simvastatin)是洛伐他汀(Lovastatin)的甲基化衍化物。美伐他汀(Mevastatin,又称康百汀,Compactin)药效弱而不良反应多,未用于临床。目前主要用于制备它的羟基化衍化物普伐他汀(Pravastatin)。体内过程:洛
4、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口服后要在肝脏内将结构中的其内酯环打开才能转化成活性物质。相对于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本身为开环羟酸结构,在人体内无需转化即可直接发挥药理作用,且该结构具有亲水性,不易弥散至其他组织细胞,极少影响其他外周细胞内的胆固醇合成。除氟伐他汀外,本类药物吸收不完全。除普伐他汀外,大多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有效控制血脂成了众多血脂异常患者及家属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患者从某些媒体上、广告上听说了哪种药物好,就自行去购买服用;有些人一听说他汀类药好,就非要医生给他开他汀类药物不可。殊不知,药不对症,即使用了他汀类药物,效果也不一定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他汀类药物有它的适应人群
5、,并非人人皆可。人体血液中脂质一种或几种成分的升高或降低,叫做血脂异常。过去,将其中某些脂质成分的升高称为高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现在则统称为血脂异常。血脂异常主要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血脂代谢异常是由先天性遗传基因缺陷、后天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等引起,比如普通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家族性混合型血脂异常症、乳糜微粒血症等都属于此型;而继发性血脂代谢异常主要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痛风、胰腺炎、阻塞性肝胆疾病、慢性肾病和肾病综合征等多种疾病。血脂异常有多种分型标准和方式,普通老百姓只要知道临床最常使用的分型标准和方法,就足以指导防治血
6、脂异常。而临床上,我们通常将血脂异常简单分为4大类型:高胆固醇血症:主要是血清总胆固醇增高(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甘油三酯血症:主要是血清甘油三酯增高(包括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颗粒增高)。混合性血脂异常症:主要是血清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都增高(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都增高)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主要是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由于分型不同,它们的治疗也各不相同,但是低胆固醇饮食(每日最好不超过13个蛋黄)、限制能量、适当的运动是调节血脂的前提。而他汀类药物却只能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及以胆固醇升高为主的混合性血脂异常症。除此之外,对于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症、糖尿病伴脂代谢紊乱、部分冠状动脉成形术
7、后再狭窄的患者也必须使用他汀类药物。其中,尤其是对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高于每升2.6毫摩尔的2型糖尿病患者,他汀类调脂药是其治疗的主要药物。但对于高甘油三酯血症,他汀类药物是没有作用的,而应该用亚油酸、烟酸和贝特类调脂药,如苯扎贝特(商品名:必降脂)、非诺贝特(商品名:力平脂)等(详见本刊2003年第4期10页调节血脂,让“生命之河”长流)。所以,不是所有血脂异常的患者都能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最好能听从专业医师的指导,合理用药。警惕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随着全球第一个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获美国批准上市以来,辛伐他汀、阿伐他汀等他汀类新药不断问世。许多大型研究已经证实,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冠心病的发
8、病率和死亡率,减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甚至使斑块消退,从而打破了冠心病不可逆转的传统观念。但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其可能产生的弊端也渐渐浮出水面。此类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医生和患者的足够重视。他汀类药物引起肌病的常见症状是非特异性肌肉或关节痛。老年(尤其大于岁,女性)、体型瘦小、虚弱、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尤其因糖尿病引起)及围手术期患者发生肌病的危险较高。部分老年患者在尚无肌酶升高或肌病发生时即可出现不良反应,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并可能增加跌倒所致创伤。在一项对名具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并接受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职业运动员的研究中,人因为肌病副作用而中断治疗。在罕见
9、情况下,肌病可以导致横纹肌溶解并导致肾衰而死亡。有一项试验报告了例非致死性横纹肌溶解症,其中例发生在治疗期。另一组回顾性资料提示他汀类药每治疗人就有例横纹肌溶解症发生。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了预防他汀类药引发的相关性肌病,应十分注意下列可增加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高龄(尤其大于岁)患者(女性多见);()体型瘦小、虚弱;()多系统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尤其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合用多种药物;()围手术期;()合用下列特殊的药物或饮食(核对他汀类药包装盒内的警告插页):贝特类(尤其是吉非贝齐)、烟酸类(罕见)、环孢霉素、吡咯抗真菌药、红霉素和克拉霉素、蛋白酶抑制剂、维拉帕米、胺
10、碘酮、大量西柚汁及酗酒等。临床预防措施:()医生在开出他汀类药处方时,应想起上述危险因素;()不宜轻易加大他汀类药剂量;()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体型瘦小、虚弱的老年女性,他汀类药治疗应慎重;()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肌病的危险较高,应严密监测;()在使用他汀类药治疗时,应高度重视药物的相互作用。如他汀类加贝特类这种联合用药可增加肌病的危险,而他汀类加烟酸似乎比他汀类加贝特类发生肌病的危险要低;医生还应想到上述他汀类药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危险。由于使用他汀类药物不但会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胆固醇的水平,也会降低在胆固醇生成途径中的其他一些中间产物水平,包括辅酶,使辅酶的水平下降。而后者
11、对于线粒体能量的产生至关重要。最近美国的研究者报道,例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天后,就已经能检测出病人体内辅酶的降低。他汀类药物与辅酶的关系已受到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明确指出他汀类药物能阻断体内辅酶的生成,会造成病人体内辅酶不足,且这种现象在老年病人身上更容易发生,特别是已有心衰的病人发生他汀类诱发的辅酶不足,会使心肌功能进一步恶化。因此,对于慢性心衰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利弊之争,仍然需要进行确定性试验来进一步阐明。胆固醇在大脑的形成及其功能至关重要,因此降低其浓度可能会引发精神和神经症状,如严重的易激惹、攻击行为、自杀冲动、任知功能障碍、记忆丧失、完全健忘、多动神经症及勃起功能障碍等。临床上出现
12、上述症状时,应考虑可能与服用他汀类药物有关,及时停药。在多数病例中,这些症状都是可逆的,而复用时可以再发。细胞实验并未令人信服地证实他汀类药物具有致突变或基因毒性作用,在一项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研究中,随访年,患者肿瘤的发生率未见增加,这使得人们放松了警惕。但是,有些研究结果却使人提心吊胆。比如,研究发现低胆固醇是癌症的危险因素,“胆固醇降得越低越好”的提法显然不妥。而有一项研究证实,乳腺肿瘤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肿瘤复发明显增加。故有肿瘤病史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还有,老年人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其肿瘤死亡率也显著增加,从而抵消了他汀类药物致心血管死亡事件率下降带来的益处。总之,在强调降脂治疗使患者获益的同时,应关注其引起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