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意境的特征》02.ppt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86293860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意境的特征》0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文学意境的特征》0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意境的特征》0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意境的特征》02.ppt(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学意境的特征顾祖钊2023/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4723079文学意境溯源 n“意境”一词,源于佛经,佛家认为:心之所游履攀缘者,谓之境,所观之理也谓之境,能观之心谓之智。这里所说的“智”与“境”,在文学方面就是“意”与“境”。我国古代学者对于“意境”一词也多有阐述。2023/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4723079“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见端倪。盛唐之后,开始全面形成。n唐代诗僧皎然在诗式中专辟“取境”一章,提出“境”字,即“诗境”,说诗要取境。n唐代王昌龄在诗格中,甚至直接出现了“意境”这个概念:

2、“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n唐代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观点;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把“意境”描绘为“意象”;n明清时代王夫之又把“意境”概括为“情景”。(神者、巧者)n直到近代王国维继承并发展了源远流长的“境界”说,深入全面地探讨了“意境”的含义,揭示了诗歌创作的契机。他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2023/3/

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4723079文学意境的特征 n情景交融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n虚实相生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n韵味无穷意境创造的审美特征2023/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4723079景中藏情一切景语皆情语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一首寓离情于写景之中的送别诗。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

4、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蘅塘退士评曰:“烟花三月下扬州”乃“千古丽句”。2023/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4723079滁州溪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评析】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景中寓情,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拓展赏析一2023/

5、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4723079金陵图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评析】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拓展赏析二2023/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4723079漫兴 杜甫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评析】这首诗,全是写景,春色如画:杨花撒满小径,荷叶点缀小溪,竹笋暗生,小水鸭傍母而眠。从景物中一股

6、融融春意扑面袭来,诗人那种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和闲适自得之意亦自画里涌出。景色和画面中虽一无处涉及情字,但情藏景中,处处都在抒情。真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意境的这种创造方式,历来最受人们推崇,因为它在风格上极为含蓄,达到了如司空图所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而这正是中国诗学追求的最高最难的境界。拓展赏析三2023/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4723079情中见景直抒胸臆n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n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n金缕衣 杜秋娘劝君莫

7、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2023/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4723079月下独酌之二 李白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即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即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评析】此诗全作酒后谵语成篇。可笑的逻辑、荒谬的胡话中透露出诗人天真放达的个性。一个醉眼朦胧,酣态可掬的“酒仙”的形象便在这种酒香醇浓的诗境里不描自现了。这不仅是“情中见景”,更是“语中见景”了。拓展赏析2023/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

8、4723079情景并茂抒情与写景浑然一体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评析】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2023/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4723079虚实相生意境的结构特征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9、夜雨时。【评析】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全诗将眼中之景与想象之景迭现而出,虚实相生。2023/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4723079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评析】诗中一四两句用了通感。笙曲是听觉,“隔彩霞”和“碧桃千树花”是视觉,在第一句中作者不说天上仙乐,而说来自天上彩霞,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第四句写笙乐的明媚、热烈、欢快。一个“隔”字,将笙声隐隐约约传来,听者如闻仙乐的情态也随之委婉传出。“不知

10、墙外是谁家”,就是对“隔”的进一步抒写。诗人应该是在自家院落听隔壁邻舍吹笙,故云“墙外”。“不知”、“谁家”的悬设,不但进一步写出笙声的奇妙感、迷离恍惚之感,而且还写出听者“寻声暗问”的专注神态,使读者想象那音乐是如何的独具魅力。拓展赏析一2023/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4723079乌衣巷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评析】这首诗是在一种复杂的情感背景上写成。显然它是一首警世之作,但诗人发思古之幽情却全是为了现在。整首诗的意境结构十分明显。除夕阳黄昏,春燕翻飞朝荒凉旧址的画面是实境外,其余对六朝繁华景象的联想、对

11、历史变化的洞察与领悟、对现实的联想与对比、对大唐社稷誓的担忧以及诗人忠贞正直的形象和无边的思绪等等,均在虚境之中。这数层意蕴均由实境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得来。由此可见虚境的开拓,才是意境创造的目的所在。意境便是这种虚实相生的产物。拓展赏析二2023/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4723079韵味无穷意境的审美特征 n韵味的丰富内蕴情、理、意、韵、趣、味情韵、气韵、韵致、兴趣、兴味n(唐)司空图提出“韵味说”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景外之景、象外之象n(明)陆时雍评诗:“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2023/3/28

12、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4723079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评析】:这是一首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的怀古之作。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拓展赏析一换个角度看此诗的意境2023/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

13、764723079江南春绝句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思考:本诗借江南春景,寄予了怎样的“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拓展赏析二2023/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4723079高考与诗歌意境的鉴赏n2004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考试手册在文言文阅读分值调整为40分的基础上,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也有了相应的调整。在鉴赏、评价能力中,增加了从“主题思想”方面鉴赏文学作品这一要求。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对这一调整部分的简介是,主题思想“对诗歌而言,则主要是诗歌的意境”。2023/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

14、64723079n上海高考就诗歌部分来看,从2000年仅仅是对认读、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到现在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而鉴赏、评价能力从2002年秋季高考(上海卷)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中第18题“从一个角度”,对这首词进行鉴赏,到2003年秋季高考(上海卷)米芾的望海楼第20题多角度鉴赏,到2004年春季高考(上海卷)第19题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这一诗中用“落花时节”这个特定词语来评析诗歌的语境意义和情感意义等,考察的正是有关诗歌的意境问题。2023/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4723079 要了解“意境”可分解成“意”(来自诗人的主观情

15、志)和“境”(所描写的客观对象)两个方面,不过这两个方面不是简单地相加和凑合,而是互相作用和互为条件的,说得确切一点,“意境”是“意”和“境”辨证统一。n王国维曾把意境归纳为三种类型:(1)“以意胜”即以情为主,直抒胸臆。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全诗一气呵成,悲凉慷慨地把读者引入一种深远阔大的境界之中。此类直抒胸臆之作,一般来说较少出现,更多的是以下两种。(2)“意与境浑”,即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如2002年春季高考(上海卷)岳飞的小重山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现自己立功不易,苦无知音的沉郁情怀,即所谓“一种壮怀能蕴藉”。(3)“以境胜”,以景为主,寓情于景。如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

16、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写一位年轻女性的离情愁思。雨滴梧桐,原本普通之至,可是一经词人点明“不道”(即不懂得不理解),秋雨之无情立刻跃然纸上,加上作者特地用了“一叶叶,一声声”等回环重复的句子,寓于景物之中的情感就显得格外强烈了。2023/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4723079n要看“意”和“境”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就要着重品味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即“诗眼”,看看它们是如何渲染出特定的氛围和情调的。同时在鉴赏过程中,要借助想象和联想使诗人笔下的自然景物或生活画面清晰地呈现出来,从中领会意境。n2002年秋季高考(上海卷)22题“霜”、“孕”两字的

17、妙处。如宋祁的木兰花“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其中一个“闹”字向来被看成“炼字”典范,王国维称道“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既表现客观自然景物的蓬勃生机,又把景物人格化,使景物化成了人的情思,体现词人对明媚春光的独特感受,因而形成优美清新的意境。2023/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4723079n要了解诗人的阅历、情趣、心境以至创作风格,了解这一作品是诗人在怎样一个特定时期创作。n2004年春季高考(上海卷)选用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和王维相思两首绝句,还配有一段背景材料:“(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李龟年奔迫江潭,杜甫以

18、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通过阅读这段背景材料,我们就能了解杜甫创作此诗的时代和原由,以及李龟年唱“红豆”的深意。从而也就能准确解读“落花时节”的寓意:诗人是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交代了具体的时令,并且古人对于晚春往往具有惜春、伤春情怀,所以晚春的落花正是象征二人漂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象征着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而衰的社会现状,表达了诗人深重的故国之思、家国之痛。2023/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4723079n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

19、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n题都城南庄 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n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课外练习运用本文有关文学意境的分析方法鉴赏下列诗歌。2023/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4723079虚实之境n 今观宋、元、明、清四代“意境”论者,他们的理论大致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入展开的:n 一个是侧重在“虚”的。这派论者从接受的角度出发,注重欣赏时形成的审美意象,强调诗歌当为读者提供再创造的广阔余地,使人感到回味无穷。本来,中国古代孟子的“以意

20、逆志”和庄子的“得意忘言”,对接受和欣赏理论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自钟嵘的“滋味”说,特别是唐代一批人大谈“味外之旨”之后,不少文论家喜欢讨论这个问题。宋代欧阳修六一诗话 载梅尧臣论诗语曰:“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这两句话虽然前一句说的是诗歌本体,但落脚点则在“味外之旨”。沿着这一思路,严羽拈出了“兴趣”说,认为诗的“妙处”就在于“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后来如李东阳、王延相、陆时雍等论诗欣赏“意象超脱”、“意象透莹”,胡应麟、王士祯等论诗鼓吹“风神兴象”、“神韵”,都是着眼于诗歌如何使。”2023/3/28该课件由【语文

21、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4723079虚实之境n 一个是侧重在“实”的。这派论者着眼于本体的构成,主要是从“情景交融”的角度上来探究和发展“意境”说。宋代以后,论诗歌“情景交融”者代不乏人,如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云:“意中有景,景中有意”。谢榛四溟诗话云:“诗乃模写情景之具”。有必要说明的是:虽然“景”与“情”不等于“意”与“境”,“情景交融”也不等于“意境”,但“情”与“景”确是“意”与“境”的主要内涵,“情景交融”即是形成“意境”的基础。纪昀在贺方回的瀛奎律髓上用“意境”两字来点评杜甫诗的地方,往往就是贺方回点明的“景在情中,情中景中”、“景寓于情”之处。在宋元时代出现的不少“诗格”、“诗话”类的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用“情”和“景”来析句衡字的。如范晞文对床夜话论杜甫“天高云去尽”等诗句时,用“上联景,下联情”、“上联情,下联景”、“景中之情”、“情中之景”、“一句景”、“一句情”、“前六句皆情”、“后六句皆景”等等来评价。n2023/3/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友情提供QQ:7647230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