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代诗人王佐的诗歌特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明代诗人王佐的诗歌特色.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析明代诗人王佐的诗歌特色摘要:王佐的诗歌在其可比拟于唐宋诸大家的温厚和平的遣词与光明隽伟的文气背后,不论是他刻画入微,言语清新的状物写景之作,还是他悲时感事,沉郁顿挫的咏怀之篇,亦或是他形式活泼,贴近生活的“禽言九首”,最不可替代也最感人肺腑的诗歌特色始终是他那一片关注现实民生,忧民恤民的悲悯情怀关键词:王佐;海南;诗歌一、王佐的生平与著作王佐,字汝学,号桐乡,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生于海南省临高县新化乡蚕村(今国营红华农场透滩村)。因家乡多刺桐,世人尊称其为王桐乡。其父王元恺为世袭黎士舍官,母亲唐朝选出身琼山名族,是琼山唐舟(监察御史)侄女,知书达理。王佐少年丧父,由母亲唐氏抚育成人
2、,幼时在母亲带领下远赴琼山县那邕村冯源教谕处接受启蒙教育,初入私塾便展露不凡才华。稍长,拜琼山名士唐舟和丘濬为师,接受训诲,学业日长见进。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王佐至广东省城参加乡试,弱冠之年即考中了礼经魁(举人)。时人将其与同榜的青年才子陈石翁(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人)誉为“二俊”。翌年会试,王佐未能入选,进入国子监深造。游学京师时,王佐因成绩不俗,得到祭酒吴节、司业闫禹锡、宰相李贤赏识,但终因权宦嫉妒,多方压制,始终未能登进士第。后来他只得出任地方小官,辗转于广东、福建、江西诸省二十余年。因其性情耿直,不肯阿谀求荣,终生郁郁不得志,未得升迁,六十岁时终致仕归田。为官期间,他始终勤
3、勤恳恳,为民办事,政绩兼明,深受士民爱戴,有“仁明司马”之称。晚年回乡后,王佐与同县致仕训导谢宁、国子监学生王锡、隐士王政等人为密友,谈诗论画,游历山林,修志撰文,并创办桐乡书院,造福乡里。王佐在仕途上虽不得志,但在文学领域却颇有所成,一生著作颇丰。据明代海南籍进士户部侍郎唐胄正德琼台志所录,有鸡肋集、经籍目略、原教篇、庚申录、珠崖表录、金山玉屑集和琼台外纪等,可惜大多已散佚,唯鸡肋集在其离世后得以刊行,现仍流传于世。琼台外纪在他去世后曾为唐胄引为蓝本,写成海南第一部府志正德琼台志。在明代海南文坛,王佐以诗文见长,世称“吟绝”,与丘浚、海瑞、张岳崧等三人齐名,被誉为“海南四大才子”。二、鸡肋集
4、的诗文数量及其文体涉猎范围鸡肋集是王佐唯一得以保存的别集,也是王佐的代表作,共10卷,辑各体诗299首,其中古乐府16首,四言诗1首,禽言诗9首,五言古诗26首,七言古诗8首,五言律诗15首,七言律诗88首,七言排律1首,五言绝句33首,七言绝句93首,集句2首,回文诗1首,词4阙,歌1首,赋1篇;各类文83篇,其中表、奏、策、志、箴、行状、墓志、墓表各1篇,记11篇,序19篇,论4篇,说11篇,辩3篇,跋6篇,传7篇,赞2篇,祭文9篇。三、王佐诗歌的重要特色(一)禽言诗从以史鉴今到关注现实民生的转变所谓禽言诗,即是以人言谐音鸟语,通过艺术发挥和想象,进而将人生的种种情感通过鸟语方式表达的一种
5、艺术形式。禽言的含义有二:一是模拟禽声,双关附会人类语言;二是借禽鸟语气,代为立言。第一种禽言近于谐音,第二种近于寓言。以禽言入诗的现象最早在诗经幽风鸱鸮中出现:“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诗中的“谯谯”、“翛翛”、“翘翘”、“哓哓”,不仅模拟鸟鸣,而且都有其特指含义。宋代时正式出现禽言诗的名称。北宋著名诗人梅晓臣创作的四禽言当推为禽言诗的开山之作。宋人作禽言诗数量最多,周紫芝、梅尧臣、黄庭坚、刘克庄、范成大、苏轼、梁栋、戴昺、刘宰、陆游等均写过禽言诗。明代海南文人在此方面的努力,首推王佐的老师丘濬,他的禽言诗善于从古代寓言或历史故事
6、中取材,或借助“寒号鸟”规劝现实社会中不思进取之辈,或用“鹧鸪”、“子规”之言,体现出明显的反异族统治倾向,借禽言而咏史,内容充实,以史鉴今,反映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也对后人多有启示和教益。而王佐将恩师的三禽言扩展至禽言九首,在承继师长以史鉴今的风格(如不如归去、得过且过两首)基础上,更做出了转向关注现实民生的可贵努力,如提壶芦与姑恶姑不恶两首。诗人在提壶芦中写到:“提壶芦,无酒沽。海城花落春日晡,飞上酒树立斯须。问树有酒树无言,树言主翁作欢娱。年年只向酒树需,只今酒尽树欲枯。有酒名,实空虚,提壶芦,无酒沽。”又在姑恶姑不恶中写到“姑恶姑不恶,子妇怨姑错。田间饷耕是姑饮,机中织纬是姑络
7、。妇饫饱饭姑肠饥,妇厌暖衣姑身薄。姑不恶,怨姑错。”不难看出,诗中的“酒树”、“姑”意指从事生产的劳苦百姓,而“主翁”、“妇”则意指不事稼穑的统治者。诗人以禽言的形式,近于寓言的指意,旨在呼吁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并敏锐地预言:一位的竭泽而渔,只能导致最终“酒尽树欲枯”的结局。王佐的禽言九首贴近生活,关注人民疾苦,极具现实意义,加之表现手法生动、形象、感人,不仅在其别集鸡肋集中最具特色,更是明代海南文坛上盛开的一朵绚丽的奇葩。(二)以忧民恤民为基点,歌咏爱乡之情长满刺桐的海南省临高县,不仅是王佐现实生活中牵念一生的故土,也是他诗歌中反复吟咏的精神家园。王佐生于临高,长于临高,致仕后归田临高。在王佐
8、笔下,临高这片土地占据了他诗歌中最多的篇幅,其山川大海、乡土特产、故人旧友,无不可入诗。故乡,已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符号镌刻在他诗歌的字里行间。与其他诗人的怀乡之作不同的是,在王佐笔下,歌咏故乡一切的基点常在忧民恤民。在自己诗歌创作中,王佐对故乡一切的关注,往往是从当地普通民众的视角出发,乐民之所乐,悲民之所悲,感民之所感,其忧民恤民之心令人唏嘘不已。如他的七律桐乡夏景一首:“槟榔花开满院香,雨余窗下纳微凉。西滩新水涨寒绿,南亩蚤禾标晚芒。鹦鹉来催新陇麦,杜鹃叫插上旬秧。白头林下无余事,端为年年景物忙。”在诗人笔下,故乡雨后的夏充盈着美好、惬意而又具象的感受,不仅仅有嗅觉“花香”,触觉“微凉”,
9、视觉“寒绿”,还有听觉拟人化的鹦鹉与杜鹃关心农事的叫声。而在这一切美好感受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对故乡百姓的农业生产的关注。透过这些充满感情的诗句,我们仿佛看见年迈的诗人拄着拐杖,在农田之中踽踽独行,默默地关注着这农忙的充实与喜悦,期盼着秋天的丰收。又比如他苦大风雨一首中所写的海国风雨:“海国今秋风雨多,等闲平地欲成河。折腰半是遭风树,生耳惊看厌雨禾。处处路傍虞陷辙,家家屋底浚泉窝。娲皇昔炼补天石,不补漏天将奈何。”风雨大作的海国,在诗人的眼中,既无磅礴壮丽之美感,也无惊天动地之气魄,有的只是“苦”,苦的是狂风吹折树木,苦的是大雨摧垮庄稼,苦的是道路陷于污泥无法通行,苦的是贫苦人家屋宇残破。
10、诗歌的结尾,诗人因苦百姓之苦,代因风雨而受灾的百姓对苍天,也是对政府发出了毫不避讳的诘问,其心其情之切,可谓感人肺腑。即使是那些吟咏海南特产的诗句,在清新的语言,准确形象的笔触背后,依旧蕴含着诗人一片忧民恤民之心。如他五言古诗天南星中写到:“君看天南星,处处人本草。夫何生海南,而能济饥饱。八月风嗖嗖,闾阎菜色忧。南星就根发,累累满筐收。大者如连梗,如荸如旄头。小者累十百,附大加赘瘤。携来煮大铛,翁媪坐绸缪。熟盛巨瓦钵,剥嚼饱乃休。儿孙分瓦碗,满量各自由。饱睡到天明,何管蝶梦周。主母晨相遇,煮茶亦见留。外此惟果腹,闾阎以优游。海外此美产,中原知味不?”天南星,有毒草木,自生于山野,因块茎可制取淀
11、粉,饥荒时贫苦人家常采来煮食充饥,但也因此导致中毒。诗人称赞天南星在饥荒时为可“济饥饱”的“人本草”,用准确、生动、形象的笔触记录了天南星的外形,以及故乡饥民采食天南星的情景,令人宛如亲见一般。但在肯定天南星可以充饥的正面作用时,诗人也对饥荒时百姓只得以天南星果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大胆质问“海外此美产,中原知味不?”这一问倾注着诗人对最底层最贫苦的劳动者深深的同情与关怀。四、结语海南“吟绝”王佐在诗歌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为其尊师邱濬所惊异与赞赏,更为同辈文人与后来学者钦佩叹服。明代琼州府提督副使胡荣曾称赞王佐“博学多识,见道精审,故诗词温厚和平,文气光明正大,当比拟唐宋诸大家。”明进士户部侍郎唐胄也赞王佐遣词“中易温雅,气之光明隽伟,当比拟古诸大家。”皆所言不虚。但笔者认为,王佐的诗歌在他可比拟于唐宋诸大家的温厚和平的遣词与光明隽伟的文气背后,不论是他刻画入微,言语清新的状物写景之作,还是他悲时感事,沉郁顿挫的咏怀之篇,亦或是他形式活泼,贴近生活的“禽言九首”,最不可替代也最感人肺腑的诗歌特色始终是他那一片关注现实民生,忧民恤民的悲悯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