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唐宋诗词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唐宋诗词鉴赏.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唐宋诗词鉴赏篇1:月夜朝代:唐代原文: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鉴赏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
2、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尤被后人当作法度。全词词旨婉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篇2:雨霖铃寒蝉凄切朝代:宋代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鉴赏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
3、约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
4、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目前。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他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
5、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当晚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清人刘熙载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
6、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枨触而已。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它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宋代,就有记载说
7、,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篇3: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朝代:宋代原文: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
8、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鉴赏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
9、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