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中的养生大智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谚语中的养生大智慧.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谚语中的养生大智慧秋收1.秋天宜收不宜散这句谚语正好应了中医的“秋收冬藏”。“收”的关键是收敛肺气。润肺养肺,要少辛多酸。2.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两季,人体阳气以外发为主;秋冬时节,要注意阳气的收与藏。秋炼3.秋日登高望远老年人适合爬行一些山势平缓、海拔不高的小山,量力而行。有高血压、心脏病或骨关节炎、骨质严重疏松等基础病的老人,如果想登高,建议坐索道上山。秋冻4.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体现了中医因时制宜的思想。秋冻应遵循“昼薄夜厚”的原则。气温明显下降后,最好在起床时就添加衣服;气温回升时,减衣服更须在早上起床时进行。患胃肠病、关节病、老慢支、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外周动脉供血障碍
2、及没有稳定控制的高血压患者等,最好不“秋冻”。5.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表示要注重足部的保暖。用生姜、艾叶、威灵仙、木瓜、杜仲、延胡索、牛膝、桑寄生、陈皮、川芎各5克,煮水泡脚,可温阳理气、祛风祛湿、活血化瘀。6.秋风起兮百病生秋天百病易生正是源于秋风起矣。因此,尤其是深秋接近立冬时,起风时及时躲避,出门前做好保暖,晚秋出门最好戴条围巾。秋燥7.燥邪伤人,耗人津液燥邪伤津,会出现皮肤干燥、口干鼻燥、两目干涩等症状。天津市南开医院中医博士孟凡征,秋燥有分别,中秋节前属温燥,中秋节后为凉燥。建议温燥时饮用桑杏汤,凉燥服用杏苏散。秋乏8.春困秋乏夏打盹入秋后,炎夏造成的消耗一時未能完全补偿,不少人感到浑身疲软无力,疲惫倦怠,睡意连绵,这被称为“秋乏”。调整生活起居。对于体质虚弱、年老多病者,一时“秋乏”不能解除,可适当服用补中益气丸、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中药,进行辅助治疗。如果晚上能保证7-8小时的睡眠,白天还常打瞌睡,可能是某些疾病“作祟”,最好去医院排查脑血管病、心脏病、甲减等疾病。秋愁9.秋风秋雨愁煞人老年人、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以及平素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易感染“秋愁”。情绪不宜像夏天那样张扬,而应宁心安神,静心养气。多进行户外,或登高远足,或水中泛舟,或琴棋书画,或养花垂钓,或闻曲起舞。(摘自快乐老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