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作角度简评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docx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86254719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合作角度简评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合作角度简评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合作角度简评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合作角度简评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从合作角度简评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摘要:戊戌变法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其失败是必然的,造成其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尝试从变法的核心、思维方式、行径、利益方面讨论其失败的必然性以及对我们当代人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改革;合作共赢;思想转变引言人们对戊戌变法的一般认识是: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通过光绪帝进行的一场政治改进运动。但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遭到强烈抵抗与反对导致失败。戊戌变法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经验,深入分析并引以为戒非常必要。一、改革还是革命改革还是革命?这是任何改革者首先要清楚的问题。改革是在现有的政治体制框架内实行有限变

2、革,革命却是用新政权代替旧政权。改革和革命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本质区别,但戊戌变法在这个问题上缺乏清醒认知。戊戌变法当然应该是改革,但康有为却在荣禄问如何改革时,竟答复:“杀二三品以上阻挠新法大臣一、二人,那么新法行矣。”这种言论只能被守旧派视为变法派准备大开杀戒,必然引起强烈反对。由于慈禧太后掌握实权,尽可能地减少太后对皇帝的猜疑与不满,是确保变法成功重要条件。然而康有为拒绝“调和两宫”,主张“尊君权之道,非去太后不可”。这使慈禧太后本能地对维新派敌视,在维新派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失败不可防止。改革是在体制内的局部变革,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不是四面树敌。慈禧太后作为扼杀变法的主要决策者

3、是不是坚决反对变法、是变法的主要障碍呢?未必!中日甲午战争后,面对深重的内忧与外患,清政府无论是为自身权位考虑,还是为国家民族利益考虑,决计不能再抱残守缺。慈禧太后作为最高决策者,也不例外。慈禧对多数变法主张是能够认同的,“至于一切政治有关国计民生者,无论新旧,均须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废食”,可见,只要手段得当,慈禧并非不是维新派可以争取的人物,如果能循循善诱,而不是企图采取“革命的强制手段”,未必走到变法的对立面。将改革失败归因于改革者实力弱小,这当然是正确的,改革就是实力弱小时采取的必要对策。但改革者没有认识到自身实力弱,不遵守改革的规那么,失败成为必然。二、共赢是改革成功的关键革命者与革命

4、对象是敌我矛盾,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关系,改革与被改革对象也是这样吗?非也!既然改革就意味着对立面要做出适当让步,大家经过协商,达成一致,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才是务实之道。如此,沟通就显得相当关键。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练兵”是第一要务,维新派看到这一点,洋务派、保守派也能看到,因此,就练兵问题不难达成共识。再有,关于鼓励民族资本开展问题,各派有分歧,但共识已经越来越接近。当时,洋务派的官办企业已经遇到管理危机,很多被迫改为官督商办,商办后效率大大提升,使人们认识到商办是有效途径。即便所谓的保守派,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保守派也有质的区别,盲目排外显得荒唐不经,改革是必由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加

5、强沟通,许多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展的变法主张也不难得到认可。变法要有共赢意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后以权利法案的形式实现了资产阶级与贵族权力共享,谁也没消灭谁,但各自的根本利益都得到维护,促进了社会开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强国,这是改革比较好的结果。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派一开始就缺乏共赢意识,企图打倒保守派,试图通过设“制度局”架空各部独享权力,变法因之失败。变法肯定会损害到某些人的利益,适当照顾被损害者的利益很关键。日本明治维新剥夺旧藩主权力,但将之划为“华族”,给予相当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补偿,大大减弱了改革阻力。戊戌变法主张裁撤旧衙门,又没有相应的补偿方案,由此造成各级官员人心惶惶,不利于统治阶级内

6、部稳定。改革是大势所趋,但这涉及到数百万人生计的大问题,岂能皇帝一纸诏书就算了?懂得沟通、共赢和适当照顾被变法损害者利益可能才是推进变法的稳妥方法。三、根据实践不断通过思想交锋动态地推进改革进程改革应该力求稳妥,逐步推进,不能一蹴而就。在改革没有付诸实践之前,维新派对改革的认识也是浅薄的,这就需要在改革中“摸着石头过河”。只有实践才能真正检验改革方式的可行性。对于顽固派,或者叫认识滞后者来说,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认识更是非常必要的,这都需要时间和思想碰撞。有时这种思想碰撞可能导致冲突,如何处理此类事项考验改革者的能力、魄力和手段,坚持原那么性和灵活性是致胜关键。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如何对武士阶层进行改

7、革是个大问题,不改革旧的武士制度,建立现代化军队是不可能的,而完全依赖旧武士建立的军队可能是“新瓶装旧酒”,不利于国家军队现代化。日本既通過建立新式军队大力吸收武士,对之进行现代化改造,团结大批思想进步武士,同时,对守旧分子,严重干扰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武士给予坚决镇压,甚至因此引发西南战争,也不向东乡平八郎等势力妥协,保证了改革的大方向。与之比照,戊戌维新人士既缺乏灵活性,企图依靠皇权强制推行新法,陷于盲动和意气用事。同时,保守派一旦反攻得手,对维新派非杀既贬,全面废除新法,也陷于非理性。对维新派而言,理智的改革应该在原那么性问题上不动摇,而在具体实施上,手段要足够灵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才能取得成功。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不是其实力弱小,任何改革者起步阶段都不会特别强大,而是其不顾本身弱小的事实企图以超强者的姿态实施“革命”,把许多可以争取的力量驱赶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使自己陷于孤立无援境地。保守派纵然实力强大,但其对维新派全盘否认,也一定程度上堵住了改革的步伐,把自己置于社会进步的对立面,为以后的覆亡埋下伏笔。因此,戊戌变法没有胜者。如果二者能妥善沟通,彼此合作,适当照顾对方利益,从取得共识之处开始坚持不懈的改革,“复制”明治维新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以史为鉴,这对我们当今时代的改革者有警醒作用和参考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