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随着社会人文思想的进一步开展,人类探寻未知事物的眼光从外界的自然宇宙,慢慢转变为认识人体本身。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不但蕴含着自然万物的生长开展之道,而且还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身体内部运行状况,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状态,现代医疗应用,平常的保健养生,都发挥着深远而长久的影响。黄帝内经阴阳五行一、阴阳学在黄帝内经中的表达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一年四节的变化,从春温,夏热到秋凉,冬寒,都是阴阳二气相互消长,彼此转化的结果。阴阳的运动始终影响着自然界,而人与自然息息相关,那么可以说阴阳的运动通过自然界而影响着人体。岐伯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他的意思是,真
2、正懂得养生的人,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变化之理,更重要的是加以适应调和养生之法,从而到达协调统一的效果。既然已经知道阴阳之于自然之于人体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运化阴阳,如何从根本上理解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之道,从阴阳学的角度来看,此消彼长,对立制衡,相生相化和互根互用这个四个方面能够让我们理解并为我们阐述阴阳之道在黄帝内经中的表达。1.“阴消阳长,阳消阴长”所谓“阴消阳长,阳消阴长”,说的是阴阳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说日为阳,月为阴,我们经历的每一天都是伴随着月落日升而度过的,从未看到过日月同在天的正中这样的现象。如一年四季,如果说夏为阳胜,冬为阴胜,那么四季的轮转也是一种阴阳此消彼长的现象
3、。我们所说的阴阳平衡绝不是静止的平衡,而是运动着的平衡,只有阴阳之间有消长运动的发生,才能维持生命的动态,保证万物无限的开展。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这里说的是阴阳之间的制衡关系,利用阴阳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用水制阳,用火消阴。也是用来说明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阴阳之间本身存在着发生、升降的演化规律的。自然界的正常规律是阳升阴降。如果因为某些原因破坏了正常的升降规律,阳应升反而下降,阴应降反而上升,这时就会出现“阴阳反作”的现象。这种异常规律在病症中表现为清气应升反而降者,那么生飧泄;浊气应降反而升者,那么生胀。这就是“病之逆从”,也就是说由于阴阳升降
4、的不和规律而出现的病症。清气具体指脾之清阳之气,在正常的情况下,脾气主升以敷布全身,其性温和,可以使水谷腐熟而蒸腾上升。飧泄,完谷不化的滞泄。王冰曰:“飧泄者,食不化而泄出也。”因为脾之清阳气缺乏,不能腐熟水谷之气而上行,反而下注大肠,就会形成虚寒的飧泄。在人体内阴阳的消长是有一定规律的,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因循这个规律,这样才能为身体正常的阴阳平衡打下根底。2.“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所谓“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简单说就是阴阳各司其职,但又相互制约平衡。我国最早的思想流派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局部,“中庸之道”,追求的便是阴阳和合的和谐之道。道家思想中“上善假设水”,同样也是追求一种阴阳调和的温润和“善
5、利万物而不争”的广博心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他的意思是:清阳上升,积聚而为天,浊阴下降,积聚而为地。阴主安静而阳主躁动,阴阳之气既能生、长万物,又能杀、藏万物。阳的运动可以化生清气和能量,阴的运动可以构成有形的物质。“阴生阳长”是阴阳之治,就是阴阳平衡之时;“阳杀阴藏”是阴阳之乱。也就是说当阴阳处于和合的状态时,阴阳是可以生发生长的,而当阳亢阴凝时,就会出现焦枯,固闭的情况。从这之中也就让我们知道,阴阳之间的制约平衡造就了万物的生长生发,同样在对待身体的问题上时,一定要讲究阴阳制衡,不食极寒极热的食物,如果要食用也一定要
6、找到阴阳制衡的方法。比方说,中国人讲究食法,鸭子的性凉,所以我们吃鸭子一般要用烤的,这样可以减轻鸭肉本身对人体的影响,除了美味可口,这也是北京烤鸭能够传承下来的理由之一。3.“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所谓“阳根于阴,阴根于阳”,也就是说阴阳之间互根互用的关系。互根其实就是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比方说,阴和阳,天和地,上和下,寒和热,动和静,散和聚,虚和实等。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如果没有阴就没有所谓阳,没有上也没有所谓下,它们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阴阳互根,是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根据和条件。阴是阳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反之,阳是阴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医贯阴阳论中说到:“阴阳又可互为其
7、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那么阴无以生,无阴那么阳无以化。”无论是阴阳之间的消长关系,还是对立制衡,再或是相生相化,互根互用,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是人还是世间万物,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与平衡,没有什么事情可以穷尽,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到达极致。这是自然教会我们的道理,在不停运动的根底上才有了开展和进步,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循大自然所给予我们的规律。二、黄帝内经中的五行学黄帝内经主张由内向外看,先寻找自身的秘密,自然界中的奥秘也很自然的就解开了,人的身体包含着脏腑,由经络连接而成;肌肉之大会小会,与骨骼相连;阴阳经脉配合穴位,使得人成为了大自然最完美也最复杂的作品。所以阴阳五行在人体结构中也表达的
8、淋漓尽致。五行可代表人的五脏,五官,五音,五志,亦可代表人能分辨的五色,品尝的五味等。五形之间的关系可分成两个方面,一那么是当五行运作正常,那么五行之间生克循环,运行不息。当五行之间关系异常克制,那么就会出现相乘相侮,过犹不及的现象。1.生克循环,运行不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这也就是好说五行中的某一位是与自然中的其他物质环环相扣的,比方,南方可以生热,而热又可以生火,火会生苦等,以此类推。这告诉我们万事万物不是孤立的一个单位,而是处于一个环形链状中的某一环节。这也四为什么在生物链中破坏其中一环,就会导致整个链条瘫痪。人体也是一样的
9、,某一部位的受损多多少少会牵扯全身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当然人体的五脏与体表组织结构需要相互配合才能维持正常功能。“心之合,脉也,其容在色也。”这就是在说脏器与组织之间的所合,所荣问题。人体不是仅仅由五种脏器配合就可以运转的,在人体内需要复杂的协调和统一,这样才能维持人的正常生存。2.相乘相侮,过犹不及相乘相侮是一种病态的关系,五行之间相生相克使得万事万物运转不息,而五行之间的相乘相侮那么会破坏无形之间本身健康向上的关系。我们说相乘,就是说五行之间的相克太过,也就是说五行之间原本存在的良性制衡变成一种非正常的制衡。人的身体某一脏器太过开展超出自己本身的平衡点,会造成整个身体器官
10、之间的混乱和不协调。而相侮就是五行之间的反相克,就是本身属于受制约地位的物,反过来去制约着对方。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那么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那么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意思是说,凡气有余,那么能克制自己所能克制的气,而又能欺侮克制自己的气;气缺乏,那么克制自己的气趁其缺乏而来欺侮,自己所能克制的气也轻蔑的欺侮自己。由于本气有余而进行欺侮或乘别气之缺乏而进行欺侮的,也往往要受邪,是因为他无所畏惧所以缺少了防御能力。无论是趁虚侵袭,或者是恃强凛弱,在五行相生的过程中都是病态的。要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转,定是不能大补大损的,这种同样属于阴阳中的大阴或大阳,都是不健康的。行止有度,食寝有常,只有健康的生活状态才有可能给我们一个健康平衡的身体和生活。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蕴含着自然万物的生长开展之道。它所蕴含着的道理不只是应用于人的身体,更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世间万物的大道。自然生万物,万物又归结于道。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做一件事情都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复杂,殊不知,简单地看待这个世界,所呈现出的也不过是纯真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