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记忆及知识巩固课件.ppt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86245241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记忆及知识巩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五章--记忆及知识巩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记忆及知识巩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记忆及知识巩固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记忆与知识的储存记忆与知识的储存第一节 记忆概述 第二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及规律应用 第三节 记忆的品质课后练习第一节第一节 记忆概述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二、记忆内容储存的形式三、记忆的分类四、记忆的生理机制一、什么是记忆一、什么是记忆(一)记忆的含义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二)记忆的基本过程和环节记忆的基本过程和环节(三)记忆的意义记忆的意义&记忆的意义记忆的意义 记忆是心理活动在时间上的延续。有了记忆,先后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从而加深人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实践活动的保证。二、记忆内容储存的形式二、记忆内容储存的

2、形式(一)语 词(二)表 象1.什么是表象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意义&语语 词词 语词记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对语词的形、音、义经过形码、声码、意码的编码后将语词信息储存在记忆中。在记忆语词时,声码优先,形码和意码次之。1.1.什么是表象什么是表象 过去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叫表象。3.表象的意义1)表象是介于感知和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是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2)表象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必须广泛地运用记忆表象才能理解和获得知识。三、记忆的分类三、记忆的分类(二)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把记忆分为三种:1.1.瞬瞬时时记记忆忆。也叫感觉记忆。指刺激物作用

3、于人的感觉器官后,刺激信息在感觉通道内的短暂保留。2.2.短短时时记记忆忆。短时记忆指信息保持的时间大约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3.3.长长时时记记忆忆。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第二节第二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及规律应用记忆的基本过程及规律应用 一、一、识记识记 二、二、保持和遗忘保持和遗忘 三、三、再认和回忆再认和回忆 一、识记一、识记(一)什么是识记 识记是人脑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识别并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二)识记的种类(三)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识记的种类识记的种类、根据识记的目的性、自觉性及意志努力的程度,可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4、1)无意识记。无意识记也叫不随意识记,是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识记。(2)有意识记。有意识记也叫随意识记,是事先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识记的种类识记的种类、根据理解的程度,可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1)1)机机械械识识记记。机械识记是在识记材料本身无内在联系或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按照材料的顺序,通过机械重复的方式而进行的识记。2)2)意意义义识识记记。意义识记也称理解识记,是在对识记内容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任务。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3.识记的方式和方法。(一)保持及其变化

5、规律、保持内容在质的方面的变化。表现为:内容更加简洁、概括,不重要的细节被省略;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具体、合理和有意义;内容变得更为夸张和突出。(一)保持及其变化规律 、保持内容在量的方面的变化。记忆内容的量变包括记忆回涨和遗忘两个方面。记忆回涨也称记忆恢复,指识记某种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立即测得保持量的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儿童比成人明显;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明显;完全不熟悉的材料比不够熟悉的材料明显。2.遗忘的分类1)根据遗忘时间的长短,可把遗忘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2)根据遗忘的内容,可把遗忘分为部分遗忘和整体遗忘。3.遗忘的原因1.1.消消退退说说。认为记忆痕

6、迹如果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消退,是记忆痕迹消退到不能再激活的程度下发生的。2.2.干干扰扰说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所识记的先后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抑制)造成的。前摄是指先前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4.遗忘的规律遗忘是有其规律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先快后慢的遗忘进程。著名心理学艾宾浩斯通过重学节省法对遗忘现象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绘制成一条曲线,它反映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的关系,揭示了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2)识记材料的特点对遗忘有显著影响。3)学习程度对遗忘的影响。5.科学复习

7、,避免遗忘1)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结合。2)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3)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4)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5)科学用脑,劳逸结合。三、再认和回忆三、再认和回忆(一)再认及其规律 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过程。(二)回忆及科学回忆方法的应用(三)再认与回忆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再认容易,回忆困难。能回忆的一定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回忆。(二)回忆及科学回忆方法的应用3.有时有意回忆需要较大的努力,进行复杂的思索,才能在头脑中呈现过去感知过的事物,这种回忆叫追忆。追忆往往通过联想来实现。4.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起另一个事物的心理活动,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

8、联想和因果联想四种形式。第三节第三节 记忆的品质记忆的品质一、记忆的敏捷性一、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敏捷性是指识记速度快慢方面的特征。二、记忆的持久性二、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识记事物保持时间长短方面的特征。第三节第三节 记忆的品质记忆的品质三、记忆的准确性三、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确性是指对记忆内容的识记、保持和提取的精确程度方面的特征。四、记忆的准备性四、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准备性是指从记忆中提取所需知识速度快慢方面的特征。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记忆:2、表象:3、超额学习:4、记忆的恢复现象:课后练习二、填空:二、填空:1、记忆是人脑对 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2、表象具有 和 两个

9、特征。3、按记忆的内容可分为 、和 四种。按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 、和 三类。课后练习4、艾 宾 浩 斯 遗 忘 曲 线 说 明 了 遗 忘 的 规 律 是 。5、记忆大致可分为 、和 三个环节。6、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现象叫做 ;共有 、和 四种形式。7、记忆具有 、和 四方面的品质。课后练习二、填空:二、填空:三、选择题:三、选择题:1、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出现客观事物形象的过程叫做 。A、保持 B、再认 C、回忆 D、表象2、依照识记材料的外部联系,采取简单重复的办法识记叫做 。A、机械识记B、意义识记 C、无意识记D、有意识记课后练习三、选择题:三、选择题:3、当回忆发

10、生困难时,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实现的回忆叫做 。A、有意回忆 B、理解回忆 C、意志回忆 D、追忆 4、“触境生情”是记忆过程的 过程。A、无意回忆 B、有意回忆 C、追忆 D、联想5、学习后立即休息,保持的效果往往比继续活动保持效果好,这是由于 。A、过渡学习 B、无摄抑制C、无前摄抑制 D、记忆的恢复课后练习6、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概念是与 相联系的。A、干扰 B、消退说 C、压抑说 D、腐蚀说7、记忆最重要的品质是记忆的 。A、敏捷性B、持久性 C、准确性D、准备性课后练习三、选择题:三、选择题:四、下列现象属于什么心理现象:四、下列现象属于什么心理现象:1、“读书百遍,

11、其意自现”2、“温故而知新”3、“提笔忘字”4、“张冠李戴”5、“触景生情”6、“趁热打铁”7、“过目成诵”8、“秋毫无爽”课后练习五、辨别正误:五、辨别正误:1、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结果和体现,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前提和基础。2、能重现的一定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能重现。3、超额学习就是超任务量的学习。次数越多越好。课后练习辨别正误辨别正误4、记忆的恢复现象在儿童中比成人明显,容易的材料比较难的材料突出,熟练材料比不熟练的材料明显。5、一般来说,有意义材料发生前摄抑制的情况较多,而无意义材料的识记发生前摄抑制的现象明显。6、识记的两种材料差别越大,倒摄抑制发生的作用越明显。课后练习六、问答题:六、问答题:1、什么是遗忘?怎样避免遗忘?2、少年期学生记忆的特点怎样?教学中学生应采取哪些科学的识记方法?课后练习七、案例分析:七、案例分析: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每讲到一个问题,课堂上总觉得学会了。但一到提问考试,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请用所学的有关心理学的原理加以分析。课后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