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读后感(精选6篇)_学会爱人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者爱人读后感(精选6篇)_学会爱人读后感.docx(7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仁者爱人读后感(精选6篇)_学会爱人读后感第1篇:仁者爱人读后感 仁者爱人读后感 仁者爱人读后感 小时候,就在长辈们的教导下读唐诗“春眠不觉晓”,吟宋词“千里共婵娟”,听他们讲四大名着,教我什么是做人的道理。可我总没有领悟到精神所在,总是左耳进,右耳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才发现“书中自有黄金屋”。最近,我读了朝读经典里的第八课仁者爱人,它让我感受很深,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意在说明仁人能爱别人,有礼节的人能敬重别人,所以就能得到别人经常的爱和敬重。今天可赋予这几句话以新义:关心爱护别人的人,别人就会经常关心爱护他;尊
2、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经常尊重他。 在我们身边,爱常常存在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父母的一句叮咛,同学的一个问候,都是爱的体现;朋友的一点帮助,老师的一些指引,都是爱的光华;每一个爱的细节都让我们感动,每一次爱的行动都会让我们温暖。班上有个叫李志欣的同学,前不久因病住进了医院,当时老师带领我们几位同学去医院看望他,因为他父母离异,平时很少得到关爱,可能这温暖来得太突然了,当看到我们时他竟然泪流满面。再读仁者爱人时,想到当时的情景感触更深刻了。 一本好书会让人受益匪浅,一篇好的文章也会激励我好好做人。以后的日子,我会时刻按照书中的规定去约束自己,做一个尊重、关爱别人也自尊自爱的人。 1 文章来源网,仅
3、供分享学习参考 第2篇:论语仁者爱人读后感 论语仁者爱人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本人为您带来的是论语仁者爱人读后感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论语仁者爱人读后感 仁者爱人是孟子仁者爱人中的一句。他的内容是,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 ; 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孟子原文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首先说,孟子是孔子非常优秀的学生, “仁者爱人”的提出,更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体现。写作已经
4、开始,我只好不得已对其进行深刻的剖析。我想到,仁者爱人的首要观点是对人出发,他并不是对待金钱又或其他事物,说明人是儒家重要表达对象。其次是爱人,爱,当然不是指喜欢之类的异性之间的关系,爱,应该是种仁慈,是说我们要怀有慈悲之心去关爱他人。爱人的主体是仁者,说明爱人是仁者的重要体现,而他反过来却也暗示着仁者是爱人的这一属性。 原本在我但看来,仁者就是善良和博爱的属性,当再看看孟子的话,他说仁者不仅是充满善良和爱意的人,更重要的是,仁者是智慧的,而人格魅力就是其霸气了。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再来回味他的话,很明显的是我们都可以明白他说的话,他就是说关爱他人的人,他将受到别人
5、的关爱,尊敬别人的人,他将会得到别人的尊敬。虽然我们都很明白他的意思,但是作为圣言,它拥有重要意义。 仁者爱人不只是说给老百姓听的,那些古代的文人,都很希望自己得到当时的统治者的赏识,大部分的文人的抱负是:倘若得到了皇上的赏识,则不仅能升官发财,还能高高在上,得到他人的膜拜。然而还有另一部分的人,他们是有着崇高理想的人,这就是我们说的圣人,他们期待着那一天尽快到来,如果统治者可以选择“仁者爱人“的思想,他们就是会善待百姓的,当然百姓的生活就会愈见幸福,而统治者则又得到百姓的爱戴,这是难得的安居乐业。刘备因为懂得人心的重要性,友好对待百姓,最终获得人民的爱戴,秦朝灭亡的悲剧无不与秦始皇的暴政有关
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他的深远意义在这些典故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代企业的发展,马云的阿里巴巴非常成功,甚至拥有阿里巴巴股份的员工因为阿里的上市而成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往前说,阿里成功后,马云并没有独揽股份,而股份的分散则会使他更赢得员工的信任。团结合作,上下一心正是使得公司不断强大的原因。 因此,直到今天,上千年的儒家圣言仍然不会遭遇淘汰,这说明真理是不会因为历史的改变而改变的。我们大学生,二十几载过去了,我们一路在成长着,成长的道路是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我们则需要有爱人的情怀,倘若相扶相持,集思广益,一路下来后,我们可以学习到的则会很多。然而,我们更需要明白的是,所
7、谓爱人,并不是打着爱人的口号去帮别人作弊,去帮别人打架,如果没有本着理性的头脑,只有一颗火热的心,就会走错方向,其结果就在害人害己。因此,爱人也需要理性。 我们要知道的还有,我们要知道仁的根本是什么,我们看看孔子说的话,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也就是说,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而我们首先要孝顺父母,仁者爱人,
8、首先就爱自己的父母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所以,我们知道,仁者爱人,而仁者,首先也是孝敬父母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要感恩父母给我们带来的生命。对于我们大学生,以后出去工作了,现在还有比较多的时间陪陪父母,和父母聊聊天,和父母去逛街,一起看电影,不要把时间吝啬给家人,他们是我们最亲的人,是这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对于上班一族来说,不要以工作忙为借口来推辞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因为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是他们,手把手的将我们抚养大,他们更没有因为时间忙而忘了我们,
9、现在是时候回报他们了。当父母下班回来后,在桌上泡好一杯热热的茶,在有好吃的时候,把它和父母分享,那久违的情感又仿佛历历在目,我很感慨自己长大以来,有多久没有给父母这样细致的关怀了。.仁者,孝悌为仁之本。 仁者,要学会尊重他人和爱护他;,他要拥有博爱的胸怀;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懂得原谅他人;在我们的公众场合,主动起身让座,我们不仅为自己的行为而无比感动,还应为他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管是早睡早起还是在公众场合有秩序的生活,他留下的是潜移默化的好影响。生活中,衣服整洁干净,要的是阳光的个性,而不是哗众取宠,好的精神状态绝对给人一天的好心情。仁者爱人,他的行为和习
10、惯都深深影响的身边的人,好的影响是深刻的,让人难忘的,受益的。 有时候我自卑失望于自己不能像仁者一样,但是我们可以靠近仁者。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希望我们要做到诚信。无论在古代还是现在,对于考试作弊这种行为一向让人鄙视的。得不到别人的信任更是痛苦的。 仁者,是聪明的人,因为他智慧;仁者,是善良的人,因为他博爱;仁者,是人格魅力无限的人,因为他的言谈举着深刻地影响着周围的人。仁者爱人,从爱父母开始。 去关爱身边的人吧,从我做起! 第3篇:仁者爱人练习 仁者爱人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能近取譬手臂墙壁完璧归赵 B、左衽妊娠光阴荏苒烹饪 C、沟渎连篇累牍赎罪买椟还珠 D、一匡天
11、下劻勷箩筐诓骗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博施于民(给好处)无施劳(散布) B、尧舜其犹病诸(担心,或感到为难) 敝之而无憾(破旧,坏) C、愿无伐善(进攻)某在斯(这里) D、民到于今受其赐(恩惠)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诚信) 3、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泛爱众而亲仁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子钓而不纲 A、和相同 B、和相同 C、和相同 D、和相同 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吾亦欲无加诸人 尧舜其犹病诸 遇诸途 求善贾而沽诸 A、和相同,和不同 B、和相同,和相同 C、和不同,和相同 D、和相同,和不同 5
12、、对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吾道一以贯之 夫子之道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可谓仁之方也已 敝之而无憾 愿闻子之志 老者安之 与师言之道与 又相之 A、/ B、/ C、/ D、/ 6、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谨而信 B、尧舜其犹病诸 C、民到于今受其赐 D、老者安之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B、与师言之道与 C、敝之而无憾 D、吾其被发左衽矣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词语活用的一句是() A、愿无伐善,无施劳 B、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C、子钓而不纲 D、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9、下列各句中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
13、句是() A、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C、何谓也 D、吾道一以贯之 10、下列成语是从论语中变化而来的一个是() A、能近取譬 B、被发左衽 C、立人达人 D、一以贯之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在古代合称“四书”,“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古代典籍。 B、孔子的“仁”主张爱世界上一切人,爱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C、孔子认为要实行“仁”,必须做到推己及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的理论存在着矛盾之处,很难自圆其说。 语段阅读 一、认真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14题 师冕见
14、,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12、下列各句中的“也”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阶也 B、固相师之道也 C、席也 D、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13、本段文字主要表现了孔子的什么品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心残疾人 B、比较罗嗦 C、有仁爱之心 D、做事情仔细 1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把孔子写得生动可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描手法 B、语言描写 C、细节描写 D、动作描写 二、认真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17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
15、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5、下列各句中的“其”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尧舜其犹病诸 B、民到于今受其赐 C、其为仁之本与 D、吾其被发左衽矣 16、“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表现的是管仲作为政治家的哪些方面的品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机应变的一面 B、卖主求荣的一面 C、委曲求全的一面 D、不守礼节的一面 17、从孔子对管仲和“匹夫匹妇”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仁爱”的哪些方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轻视普通劳动人民
16、,他的“仁爱”具有局限性。 B、孔子偏袒管仲,他的“仁爱”有向权势倾斜的一面。 C、孔子的“仁爱”具有双重标准。对管仲是一个标准,对“匹夫匹妇”是另一个标准。 D、孔子的“仁爱”是自相矛盾的,是行不通的。 19、论语里有很多句子演变为今天的成语或熟语,请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或熟语。 1)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2)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 3)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4)工作很投入,常忘记吃饭。形容十分勤奋。 5)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 6)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 7)年轻人很容
17、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多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8)对于个人的利益得失斤斤计较。 9)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10)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2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弟子,入则孝,。 夫仁者,。能取近譬,可谓仁之方也矣(3),朋友信之。 21、翻译下列句子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吾道一以贯之。 岂若匹夫匹妇,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23、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8、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2)在本章中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仁?(2分) 答: (3)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 (4) 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 26、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19、?”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上述章节是从哪些角度入手论述“仁爱”思想的?孔子的仁爱观是怎样的? 28、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从各自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说只有孔子的“志”最接近“仁”? 1解析:D,都读kung 2解析:C,“伐”是“夸耀”,不是“进攻” 3解析:C,和的“而”都表示转折 4解
20、析:B,和的“诸”都有“之于”的意思,和的“诸”都有“之乎”的意思 5解析:A,的“之”都作代词,代事物,的“之”都作助词,相当于“的”,的“之”作结构助词,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之”都作代词,代人物 6解析:D,“安”,古今都有“安定”的意思。 7解析:C (略) 8解析:D,(略) 9解析:A,A是状语后置句,其他三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10解析:C,(略) 11解析:B,(见“自主探究”第5题,略) 12解析:D,D中的“也”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其他三句中的“也”用作判断,相当于“是” 13解析:B,(略) 14解析:D,(略) 15解析:B,B中的“
21、其”用作代词,代“他(管仲)”,其他三句中的“其”都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大概” 16解析:B,公子纠被桓公杀死,不是管仲出卖的。 17解析:D,肯定孔子的“仁爱”具有局限性是可以的,但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它。 19、1不耻下问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3当仁不让4发愤忘食5。杀鸡焉用牛刀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后生可畏8患得患失9手足无措10祸起萧墙 22、反映了孔子“以人为本”的思想:重人不重财 23、(2)“推己及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3)“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4)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
22、是说“圣”的 境界不可追求。 24、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2)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 (3)由此看来,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可见孔子“仁”的标准是能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不必拘于小信。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 (4)维护王权(对
23、国家社会的贡献),爱护百姓/小信(小谅)。 25、孔子反对武力攻伐,但也并非绝对反对战争。试想孔子连“八佾舞于庭”都无法忍受,而陈成子臣弑其君,此乃人伦大变,人人得而诛之,况邻国乎?按孔子之志,必将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率与国以讨之。 26、1.6章强调仁爱是修身要务,学文倒在其次。4.15章提出“忠恕”乃待人的基本原则。 6.30提醒在实践仁爱的过程中不妨从小处着手。 孔子的仁爱观是以孝悌为根本的,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孔子还主张志士仁人应该杀身成仁,但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孔子更看重大节大信。(注意两点:(1) 对待管仲的评
24、价上(2) 比较墨子的兼爱) 26、(1)“忠”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就积极方面来说的。 “恕” 指待人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就消极方面来说的。 (2)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实行仁的方法)。 28、子路轻财重义,心地单纯,光明磊落。 颜子有善而不自称,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子路偏于小圈子的荣辱,而颜回则心存人间大爱,其境界之高,是子路无法相比的。 孔子老安、友信、少怀,心怀天下,境界更高。 第4篇:仁者爱人教案(用) 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语文教案 仁者爱人 教学目标: 1、
25、理解“仁”的丰富内涵及其对于生命的尊重。 2、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 3、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 4、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义,并重点掌握“立、达、盍、诸”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明确“忠恕”的内涵。 3、背诵重点章节。 4、正确理解孔子 “仁”的含义。 5、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教学难点: 1、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 2、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串讲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论语中关于“仁”的阐
26、述有很多,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出现 109次,这也就是说,论语中,平均十几个字中就出现一个“仁”。回顾学过的部分,有关“仁”的阐述比如: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已,而由人乎哉?”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2章P9) 今天,我们来学习仁者爱人以进一步探究“仁”的内涵,深入了解儒家的仁爱观。 二释题 题目“仁者爱人”也是出自于论语里的一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孔子是大教育家,因材施教,樊迟是孔子的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学
27、生,因此孔子用最浅显的语言跟他讲道理,只教他“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那么仁者具体该如何去“爱人”呢?我们学习课文的章节来探讨。 三、朗读14章。 1、你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学生大声自由朗读14章。 论语选修第五课仁者爱人1 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语文教案 2、我们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齐声朗读一遍。 四、研习文本 (一)“仁”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仁之本:孝悌(修身要务,德育为先,智育为后)(研读1.6)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28、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首先是做人的品德修养,其次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德育第一,智育第二,这两者的关系是非常明确的。 换句话说,如果你要学习文化知识,精通学问之道,也只有从做人的体会、人生的经验入手,才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而不会成为读死书的书
29、呆子。这也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第四回)的道理所在。 可见,不论是德育第一,智育第二的教育方针,还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德育公共课,设专职德育教授,都是持之有故,继承着儒教传统的。做人第一,学问第二 仁之则:忠恕 (研读4.15) 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是从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 地让别人有所作为的角度讲的。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 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 腾达。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 恕是从消极的方面说,是从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的角度讲的。也
30、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 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平?”的问题时所说的:“其恕乎!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非两个问题,所 以孔子说是“一”以贯之,而非“二”以贯之。 总起来说,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自己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想这样;自己 不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这样。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仁的基本要求,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推而广之,所谓“让世界充满爱”,又何尝不是忠恕之道的体 现呢? 忠:尽心竭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解读6.30章) 恕:
31、推已及人,仁爱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读5.12章) 自己不愿意别人强加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实际上就 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 我们已经知道,子贡是孔子的高材生。作为这样一个高材生, 又抓住了老师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来谈体会,按理说该得 到赞许,却不料被老师一盆冷水迎面泼论语选修第五课仁者爱人2 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语文教案 下来,说:“赐呀,这不是 你做到了的。” 原来,就是在孔子自己的心目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 是非常难以做到的,所以要作终身的努力。 既然如此,不仅子贡没能做到这一点不足为怪,就是我们大 不都没能做到这一点又有什么可怪的呢? 只能说,“恕
32、”道(不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 仁之上:圣(博施济众)(解读6.30章) 圣与仁的不同境界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实际上就是“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 人民大救星”的境界,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必也圣乎!”的境界。 这当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不仅一般人做不到,在孔子看 来,就连尧舜那样的圣人也没有完全做到。 仁的境界就不一样了。仁的境界,只要你努力就能达到,因 为那不过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罢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 以,当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也想到别人想做什么。将心比己,推 己及人。说到底,也就是曾于所概括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矣”里面“忠”的一方面,加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 “恕”
33、的一方面,就完整地构成了孔子所谓“一以贯之”的“道”。 这个“道”不是别的什么,就是“仁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圣的境界是天才和英雄的境界。所谓时势 造英雄,天才和英雄的业绩实际上不是单凭个人努力就能创造出 来的。所以也可以说,圣的境界实际上不是个人的境界。因为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而仁的境界则是普通人所能企及的境界,是从我 们自己身边做起的境界。所以,我们所能做到的,也不过是努力 实行仁道,使人人都有一颗仁爱的心而已。 五、布置作业: 总结本文出现的重点字词。 第二课时 一、提问背诵。 二、继续研习文本。 (二)实践“仁”的方法、途径是
34、什么?孔子自己是否达到“仁”? 仁之方:能近取譬(推己及人)(解读6.30章) (解读5.26,10.17,7.9,15.42,9.10)(7.27) 仁的实践: 1、“言志”,体会三人的不同点。(解读5.26) 引用朱熹的话: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 子路是豪侠之志,讲义气,够哥们。从大处说,则犹如诗圣 杜甫所吟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颜渊是仁者之志,道德修养非常高。一方面非常谦逊,不愿 意表白自己的好处;另一方面要实行孔子所一再倡导,并认为要 终生奉行的恕道,不把劳苦的事施加给别人。 一武一文的志向,一个豪爽,一个隐忍。而圣人自己的志向 呢? “老者安之,朋友信
35、之,少者怀之。” “老者安之”,就是要让老年人无论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得到 安顿,无论是采取退论语选修第五课仁者爱人3 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语文教案 休制度还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朋友信之”, 就是要让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再没有欺诈,没有仇 怨。“少者怀之”,就是要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永远爱护下一代,让 世界充满爱。 老中青三代都有了着落,社会安定而美好。圣人之志,岂不 就是要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吗? 2、问人:重人不重财 细节描写拓展(解读10.17) 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有人说,儒家学说是“人学”,这一条可以作佐证材料。他只问人,不问马,表
36、明他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面的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 3、与有丧者侧:尊崇礼(解读7.9,9.10) 这是不是太迂腐了呢? 不是。这是圣人性情纯正,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人家在丧 事的哀痛中,你在这里大吃大喝,像话吗?另一方面,也是圣人 尊崇礼节规范的表现:遇到人家的丧事,自己要表示哀悼。真心 哀悼,难道还能大吃大喝吗? 孔子对于周礼十分熟悉,他知道遇到什么人该行什么礼,对于尊贵者、家有丧事者和盲者,都应礼貌待之。孔子之所以这样做,也说明他极其尊崇“礼”,并尽量身体力行,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 4、导盲:无微不至的关心(解读15.42) 分析其语言的平实与浅易,理解运用
37、具体细微的记述,真切地反映孔子对盲人的关心。 5、子钓而不纲:“仁”延伸到自然是“爱物”(解读7.27) 其实,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和用网捕鱼,和只用箭射飞行中的鸟与射巢中之鸟从实质上并无区别。孔子的这种做法,只不过表白他自己的仁德之心罢了。 拓展: 求仁得仁(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7.30) 杀身成仁(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15.8) 小结:仁者必爱人,爱人是仁者的活动,爱人者必能达到仁。 三、问题探讨 (一)探讨1: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为“仁者”。孔子为什么说管仲是一个仁者?这表现了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子曰
38、:“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插入322章)这里,孔子指出管仲一不节俭,二不知礼,对他的所作所为进行批评,出发点也是儒家一贯倡导的“节俭”和“礼制”。 (课文14.17章)本章评价管仲。孔子也曾在别的章节中说到管仲的不是之处,但总的来说,他肯定了管仲有仁德。根本原因就在于管仲“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而且阻止了齐鲁之地被“夷化”的可能。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有仁德的人,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 明确:管仲辅佐齐桓
39、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奴役。表明孔子的仁有一个很高的标准,即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不是讲小谅小信。关心民生疾苦,始终是孔子的仁爱观。 论语选修第五课仁者爱人4 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语文教案 (孔子要比管仲小172岁,他出生之时,管仲已经去世90多年。齐桓公称霸诸侯,是依据自身的实力,采用得当的策略,消弭他们的矛盾和纷争,将诸侯们联合在一起,避免了大规模内部战争的发生,整个过程都是打着周天子授权的名义进行的,“一匡天下”,从而维护了周王室摇摇欲坠的地位,延缓了周朝的解体。这是孔子最为称道的。说管仲仁,也就是他辅佐齐桓公保住了周王室,维持了周朝的统一,
40、维护了周礼。其次是管仲辅佐齐桓公做到了“攘夷”。当时生活在周王室及其诸侯国四周的戎狄势力很大,经常骚扰和侵犯周王室和中原,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威胁。齐桓公在管仲的策划下,多次联合诸侯打击来犯的戎狄,使得华夏文明得以保存。这里强调的是华夏与狄戎之间的差别,强调要对抗狄戎以保全华夏文化,也就是保全周礼。尊王和攘夷的意义是同一的。其实孔子赞赏于管仲的,仍然是那个根本的东西:克己复礼,尽管管仲在小处有失礼的地方。) (二)探讨2:同是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 “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
41、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 明确: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根据远近亲疏,贵贱尊卑而有所区别,有先后厚薄之分。【孔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养民以惠,惠则足以使人。” 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 三、课外延伸:“仁”这一思想在古今中外的影响及意义。 古: 微子、比干“仁人”。献身国家,取义成仁。 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就是为大多数人而死。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42、。” 谭嗣同的代表作仁学,就是追奉了孔子的“杀身成仁”。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今:李大钊、抗洪(画面)。“仁人志士”“仁义之师”“仁爱之心” 意义:“仁”是爱人类,爱一切的“人道主义”境界。“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意识的形成(地球村)。 解放大量被压迫、被奴役的行动都是“仁”人道主义。 由于人类的破坏,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我们生存的地球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这就越来越需要“仁”的思想。这也是为什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会提出“巴黎宣言”的重要原因。 当代中国的仁者: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毕生梦想消除饥饿的袁隆平,大山深处孤身支教的徐本禹,来自人群的“微尘” “当仁而
43、不让”,这是仁的锋锐与张扬,仁,在我国古典文化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道德概念,更是一个有着深刻内涵的,富有东方文化色彩的哲学命题。 四、合作完成课后前三题。 第三课时 论语选修第五课仁者爱人5 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语文教案 一、齐读全文,点名背重点章节。 二、结合课后第四题,归纳巩固 1、宾语前置主要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第二种,疑问句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第三种,用“之”“是”来表示,“之”“是”充当复指宾语; 第四种,肯定句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2、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讲信用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戴礼帽穿礼服的人和盲人时。(戴礼帽穿礼服) 尧舜其犹病诸:以为困难(意动) 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