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的“车轮滚得慢一点.docx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86214541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语文的“车轮滚得慢一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让语文的“车轮滚得慢一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语文的“车轮滚得慢一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语文的“车轮滚得慢一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让语文的“车轮滚得慢一点松江区泗泾小学赵宏伟内容摘要:二期课改如火如荼进行已经五年了,种种课改新理念渐渐融入老师们的课堂教学中。然而,在种种课改新理念的驱使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正渐渐暴露出这样一种现象:车轮滚得越来越快,学生却学得越来越浅,学生的阅读量显剧增加,阅读速度也有一定的提高,然而阅读能力并没有实质性地提高。原因何在?让语文的“车轮”滚得慢一点,我们在课堂上该“滚”些什么?关键字:有感情朗读读写结合“咬文嚼字”今年是二期课改全面推行的第五个年头,“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这些老师口里曾经的热门词汇,随着二期课改深入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听上去渐渐不再让人觉得“耳目一新”。“长文

2、短教”、“一课一教时”、“学会取舍”逐渐成为老师们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在种种课改新理念的驱使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正渐渐暴露出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语文的车轮滚得越来越快,有的老师,有的学校甚至能在学期结束前一个月,将新课全部授完。另一方面是课堂教学显得浮光掠影,学生学得太浅。表面上看学生的阅读量显剧增加,阅读速度也有一定的提高,然而阅读能力并没有实质性地提高。能不能达到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认识并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具有独立阅读现代文发现;能赏析、评价文学作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能运用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这一课程目标,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

3、象,我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教学内容的增加。新课程,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学生阅读量,阅读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新教材第十册为例,全书共40篇课文,8个综合练习,再加上14篇作文(8篇作文必写),全书共五万五千多字。而老教材全册书22篇课文,4个单元训练,6篇作文。单从数字我们不难看出,学生课内的阅读量可以说是翻了一倍。2、教学内容增加,而教学时间并没有相应增加,甚至有所减少。按照现行的学生作息时间表和课程安排的相关规定,一节课由原来的四十分钟减少为三十五分钟。而一周的阅读课课时仍然是每周五节。3、社会、学校、家庭对高教学质量的渴求。现阶段,考试仍然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

4、手段,考试、分数在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的心目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为取得一个好成绩,必要的书面作业以及相应的习题训练是不可缺少的。考试前进行一系列的复习仍是多数老师的选择,这其实就无形中压挤了阅读课的教学时间。综上几点,老师们在各种压力下不得不把语文的“车轮”滚得快一点,以跟上二期课改的脚步。老师将“车轮”滚得越来越快,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相应地提高呢?不尽然,我从平时的观察中发现,学生的阅读主要仍然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第一,阅读抓不考的习惯;第三,品评、感悟文字的能力尤为缺乏;第四,阅读能力两极分化严重。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来自我们的阅读课教学,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我提出应让语文课堂的“车轮”滚得慢

5、一点,慢一点,再慢一点!那么,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滚”些什么呢?一、语文的“车轮”滚慢一点,多花点时间引导学生有效地朗读,让学生在感悟中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对于学习语言是多么重要,汉语也是最适宜朗读的语言。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内容与要求中明确规定:一二年级能自主朗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唱读、不顿读,能按标点停顿;能读出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的语气。朗读时音量适中。三到五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诚然,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朗读的形式也非

6、常多样化,老师引读,生个别读,分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等。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我们很多的读都有“为读而读”、“为表演而读”的嫌疑,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经常可以听到老师这样的朗读指导:“你能读出洛迪的勇敢吗?”(第九册第7课妈妈,我们要活下去)、“你能把爱国、杰出这两个词读得重一点吗?”(第九册39詹天佑)。在老师的授意下,学生抓住了一个词或一句话,可丢掉的却是整篇文章的情感。这样读出的感情只是通过不停地变换语气和语调表现出来的,而非情由心生,情感的自然流露,久而久之,学生对朗读失去了兴趣。课堂上,老师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提到朗读,一部分同学永远低着头,一部分同学“翘首企盼”着其他同学,只有少

7、数几个同学(而且每次都是几张老面孔)举起手。齐读时,更是面无表情,味同咀蜡。显然,这样的朗读训练是无效的,情感世界密切相关。有感情朗读课文和感悟文本是语文课堂“语文味”的重要标志,也是语文学科本质特点的外在表征。同时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读中悟,悟促读”。如何有效地结合两者,这里我想结合这样两个教学片段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记得我曾经这样指导学生朗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九册38课)中的一个片段:。生(自由读):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师:读了课文,你能说说此时此刻,我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吗?生:我一定

8、非常伤心。生:我的心情一定非常悲痛。生:我一定感到非常悲伤。师:是呀!你能带着悲伤的心情读好这句话吗?指名个别读。生齐读。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朗读训练,于永正老师却是这样指导的:(摘自好课是这样炼成的)。生(自由读):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晔再也得不到他的爱抚和谆谆教导了。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我想大家现在的理解比刚才更深刻了。(生第三次读)师:(学习完“帮助受伤的车夫的故事”之后)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心地善良,同情劳动人民的伯父去世了,从此以后,周晔再也见不到慈祥、善良的伯父了。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我相信你的体会会更深刻。(生第四次读)师:(学习完“自

9、己重病,但仍关心下人的故事”之后),可是,伯父不幸去世了,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位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伯父去世了!从此以后,周晔再也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她怎能不万分悲痛呢!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读这句话,用你们的心去体会。(生第五次读)。在于老师的朗读指导中,老师并没有提到“悲伤”二字,但学生的朗读却是情真意切。笔者认为老师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准确把握文本内涵,体验文本的情“心悦诚服”。可见,情感的共鸣是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二、语文的“车轮”滚得慢一点,多点时间师生共同“咬文嚼字”,品词析句。语文最大的魅力在于语言文字给人美的享受和想象的空间,通过学习语文,让人掌握说和写的能力。然而,如今

10、很多的语文课堂上,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语文课堂上,整个课堂教学思路清晰,结构明了,重难点突出,但总给人一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感觉。究其原因?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缺乏对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进行咀嚼、品味和感悟。我们的语文课上得慢一点,留点时间让学生读熟读透文本,体会文本的内涵和情感,静下心来寻“文”找“字”,说“文”论“字”,感“文”悟“字”。去年,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唯一的听众(第10册第31课)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吗?生:前面写静,后面写沙沙的足音。师:这叫反衬。用沙沙的足音反衬林子的静举例:教室里特别静,静得师:还有什么发现吗?生

11、:“悠悠”、“沙沙”运用了叠词。师:大家听一下,我这样写“沙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可以吗?生:不可以,用“沙沙沙”的足音说明人很多,而这里说林子里静极了。师:“沙沙沙”可以说林子里人很多,也可以是说脚步非常的(生:快)师:快速的脚步能说是小令吗?(生摇头)师:所以说:沙沙对悠悠,足音对小令。语言对称,非常之美。师:那如果说,老师把“沙沙”改成“噔噔”,噔噔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可以吗?生:“噔噔”让人觉得脚步声很沉重,就没有“悠悠”的小令,舒适、轻松的感觉了。(师:啊!体会得好)生:“噔噔”这样写脚步声就不美了,而后面是很美的“悠悠的小令”。师:多一个字就不美了,改

12、一个词也不美了,这里用“沙沙”最恰当。好!我们自己练习读一读这个优美的句子。一句简简单单写景的句子,两个普普通通的象声词,在薛老师读来,却是那么的美,有着那么丰富的内涵。找准了品词析句的切入点,用对比这个最好的“咀嚼”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感悟。而学生通过这样的“咬文嚼字”,不仅仅是懂得了这里用“沙沙”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读懂了语言文字背后的感情!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想一想,我们的学生能经常接受这样的熏陶,何愁不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呢?三、语文的“车轮”滚得慢一点,留给学生一些动笔的时间,让“读写结合”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平台。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

13、基本特点。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注重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那些被选为教材的文章,在写作方法上,在遣词造句上,在描写技巧上,在文道统一上都具有代表性,只要老师静心研究教材,解读文本,抓住文本的特点,细心揣摩,精心设计,可以说每篇课文都能挖掘出“读写结合点”。如何扎扎实实地读,踏踏实实地写?我认为能让学生“我手写我心”,有话可写。2、明确“写”的要求,从大的方面讲,不同学年段,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同样的内容,对于写的要求应该有所区别。从小的方面讲,每一次的写的训练老师想让学生有什么收获,这是老师在设计“读写结合”练习时首先应

14、考虑的问题。单纯为了动笔而写,“读写结合”就没有任何意义了。3、“读写结合”的训练应紧扣文本,紧扣文本中心,促进学生的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我教学宽容(第10册第24课)一文,文章一个突出的写作特点就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非常生动,凸显出写好人物对话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先以描写妻和“我”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为突破口,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读、悟、再读,体会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又通过说话练习让学生读懂护士在妻和“我”截然不同的态度中情绪的变化,从而让学生明白宽容带给人快乐,带给人自信,带给人力量。然后让学生回过头整体解读文本,师生共同总结出写好人物对话描写的方法(1)人物对话要注意分段;(2)

15、要写好提示语,要有变化(提示语在中间的形式至少要用一处,无提示语的形式只能用一次);()在提示语中,加入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适当地运用表示“说”的意思的词语。)。最后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安排了这样的写话练习:一天上班高峰时,在一辆公交车上,人们都抢着去上班,由于人太多,一位西装打扮的年轻男士挤了一下一位穿着漂亮的时髦女士,争吵了起来。(女青年):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睛啊?(男青年):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女青年):哎,你挤着我了,你还有理啦!(男青年):来劲了,是吗?(我)在这节课进行“读写结合”练习设计时,素材上我选取了和文章中心相吻合的发生在公交车上的一个片段。训练点上

16、我选择让学生补充人物对话的提示语(或填前面,或填后面,或填中间),锻炼和提高学生描写人物对话的能力。最后在现场的“我”将如何劝解?则将学生的思考点放在了对文章中心的把握上,学生可以用课前收集的有关宽容的名人名言或课文中的话来完成。四、语文的“车轮”滚得慢一点,多点时间关注班级的中差生,切实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学习能力。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必然存在差异,有能力方面的,有知识基础方面的,有思维方式上得,有性格方面的,有学习习惯方面的。因为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的反应时间,思考的深度也是存在差异的。然而,在“一课一教时”的课改压力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保证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和流畅

17、性,老师不得不依赖一部分基础好的同学的密切配合,尤其在一些公开课上,这一现象尤为突出。这部分同学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知识的准备让他们能很快突破课堂上得重点、难点,明白老师的意图,达成老师的教学目标。课堂也逐渐成为这部分同学的“舞台”,而中差生逐渐沦为课堂的“看客”、“忠实的听众和观众”。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老师的眼界是不是应该更宽阔些?眼里不仅有你,有我,也有他。1、关注中差生,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教育应面向全体”,二期课改倡导“以生为本”,这里的生应是全体学生,而非优生,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目光、注意力都放在几个优生上,他们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锻炼下得到迅速提高,而其中许多的机会正是“霸占”了中差生

18、的,试问,教育的公平性何在?一句实在话,“好学生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中差生的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才是衡量一个老师优秀与否的标准。2、关注中差生,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一个班级的学习成绩往往呈正态分布。这也提示我们,提高中差生的学习能力就等于提高班级的整体学习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关注中差生”不沦为一句空口号呢?我以为:1、抓好学生的预习工作。首先,老师应明确预习要求。读,于永正老师曾提出“书不读熟不开讲”,课前预习将课文读通,读流利,熟悉课文内容,对自己很快进入课堂的角色将起很大的帮助。写,通过查字典,自主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思,在预习时,或针对课题,或针对文中的一句话,或针对课文

19、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对于中差生,扎实的预习对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和激发他们的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尤其要加强对他们的预习指导,可以让他们的预习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完成。其次,加强预习的检查,平时,老师应将预习作业作为一个常规作业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有机融合到课堂教学中,高效地帮助学生“解惑”。2、精心备课,在问题导入和练习设计上,多为中差生着想。在课堂教学中,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就一些重点内容将发言的话筒多传递给中差生,而一些难点问题,可以选择优生示范回答,中差生模仿回答,让中差生从模仿回答最终走向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老师应毫不吝啬地,甚至“过分”地把表扬声送给他们,潜移默化中,让他们也掌握一些正确的表达方法,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3、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消除中差生“怕说错”的心理障碍。中差生不敢发言,并不是他们没有想法,很大原因是胆小,对自己的思考不够自信,怕说错,或者是想到了但不知怎样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课堂教学中,老师经常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进行一些个别辅导。这时,我们应将这样的机会留给中差生,蹲下身子,与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