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pdf(16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2021 备课教师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二(2)班 课题 解决问题(一)课时分配 1 课时 教材 分析 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学情 分析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
2、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法 学法 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指导看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
3、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6、把
4、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18+56=74 74-29=45(2)44-17=27 27+32=5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小结。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 1 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一的第 4 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练习设计 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1)1
5、8+56=74 74-29=45(2)44-17=27 27+32=59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 1: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1)22+13-6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2)22-6+13 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 年 2 月 24 日 上课时间 2013 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二(2)班 课题 解决问题(二)课时分配 1 课时 教材 分析 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学情 分析 学生会把两个小算式写成一个综合算
6、式的基础上学习如何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法 学法 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
7、动)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2、指导学生看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
8、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35+21=56 83-56=27 (2)8+22=30 66-30=36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7、完成练习一第 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8、小结。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 2 题,让
9、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一的第 3 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练习设计 你能把两个小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1)35+21=56 83-56=27(2)8+22=30 66-30=36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 2、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1)54-8-22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2)54-(8+2
10、2)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 年 2 月 24 日 上课时间 2013 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二(2)班 课题 解决问题(三)课时分配 1 课时 教材 分析 本内容的安排在于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情 分析 在一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乘加和乘减,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该没有困难。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11、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教学重、难点分析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法 学法 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指导学生看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
12、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小结。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
13、第 1 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二的第 2 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练习设计 你能把两个小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1)16+21=37 44=16(2)59=45 45-19=26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 3、(1)4X3+7=19 (2)2X6+7=19 (3)2
14、X8+3=19 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 年 2 月 24 日 上课时间 2013 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二(2)班 课题 平均分 课时分配 1 课时 教材 分析 认识平均分是在整个除法的初步认识中占比较重要的地位,只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平均分的前提下才能很好的学习除法。学情 分析 学生新接触这个知识,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还要合理组织教学,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教学 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
15、”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法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练习法。教具 准备 磁性教具、小棒。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棒,请动手把小棒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小棒分完。(每一组的小棒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
16、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 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 2:把 15 个橘子平均分成 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 8 根小棒平均分成 4 份,每份应是多少根(
17、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 14页的做一做,把 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 3 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 2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 3 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练习设计 完成练习三 1、2、3 题。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 年 2 月 25 日 上课时间 2013 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科目 数
18、学 年级(班级)二(2)班 课题 用“平均分”唐桂凤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分配 1 课时 教材 分析 本教材的内容在于引导学生在发现信息、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把解题过程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情 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好表现,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
19、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法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具 准备 磁性教具、小棒。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指导看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 3。出示例 3 主题图。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
20、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4、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 24里面有几个 4,24 里面有 6 个4,就需要 6 条船。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 15 页的“做一做”。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2、练习三第 4、5题。(1)、第 4 题。指导看分萝卜的情景图。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3)、第 5 题。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
21、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把 18 支香蕉平均分给 6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把 18 支香蕉平均分给 9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四、开放题。1、学生独立操作。(1)、用 15 个方木块摆 5 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2)、每个长方体用 3 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五、课堂总结 练习设计 有 18 个香蕉:(1)平均分给 6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个。(2)平均分给 9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个。板书设计
22、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例 3:求 24 里面有几个 4,24 里面有 6 个 4,就需要 6 条船。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 年 2 月 25 日 上课时间 2013 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二(2)班 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时分配 1 课时 教材 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学情 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几节课
23、的不同程度的分一分的过程,已经有了直观操作的经验,对于平均分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而且学生也已经熟悉了 26 的乘法口诀。在生活或平常的学习中对于除法算式也有一定的接触。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算式的具体意义还是不理解的,学生对于除法的认识处在比较朦胧,而又兴趣比较大的阶段。在之前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就有一些学生问到:什么时候学习除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不错的基础。教学 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2、培养
24、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法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具 准备 磁性教具、小棒。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指导看情景图。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 12 支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
25、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 12 支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 4等于 3。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 12 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4、谈话,指
26、导看例 5 情景图。(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7、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8、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9、思考:看看例 4和例 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三、应用,加深理解 课本第 18 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
27、。(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四、课堂总结。练习设计 挑战园地:(1)、第一关(练习四第 2 题)“小帮手”。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2)、第二关(练习四第 3 题)“分西瓜”。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读作:除号 1243,读作:12 除以 4 等于 3 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 年 2 月 25 日 上课时间 2013 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二(2)班 课题 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时分配 1 课时 教材 分析 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
28、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 26 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学情 分析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除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 2-6 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中同学们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已经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并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但是如何将学生感性的动手分的过程,转化成除法算式,或者看到除法算式,还原回平均分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本节课可能存在的最大障碍。教学 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
29、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教法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具 准备 磁性教具、小棒。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 1 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一)学习例题 1 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用小棒表示
30、桃子)(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 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4、学生交流想法。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 26的乘法口诀求商。6、123 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8、小结。(二)学习例题 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每行栽 4 棵,栽了 6 行,一共栽了多少棵?*一共栽了 24 棵,每行栽了 4棵,可以栽多少行?*一共栽了 24 棵,栽了 6 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3、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说说商是几,
31、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5、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 24 页的“做一做”第 1 题。(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汇报。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 1 题。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 2、3 题。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练习设计 连一连 246 15 186 255 22 62 板书设计 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每行栽 4 棵,栽了 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46=
32、24(棵)*一共栽了 24 棵,每行栽了 4 棵,可以栽多少行?24 4=6(行)*一共栽了 24 棵,栽了 6 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24 6=4(棵)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 年 2 月 25 日 上课时间 2013 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二(2)班 课题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分配 1 课时 教材 分析 学生对除法算式中的各个数量之间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例 3 呈现给学生 15 个小朋友做游戏的情境图,并由小精灵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练一练中“做一做”一题旨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除法
33、解决实际问题。学情 分析 学生在看情境图时,提出的问题可能不会按你的意愿来提,因此,学生先提出哪个问题,就先解决哪个问题,顺其自然。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在表述题意的时候,会用到除法的含义,学生可能会表述不清,教师要注意引导。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教法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34、教具 准备 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一、谈话引入 指导学生观察例 3主题图。(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全班汇报。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 3(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 3组,每组几人*每组 5人,可以分几组(3)、一幅图提出了 3 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通过解答这 3 道题,你
35、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5)、看!又来了 3 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 P29 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练习设计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 13。板书设计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 3
36、:平均分成 3 组,每组几人?153=5(人)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 年 2 月 25 日 上课时间 2013 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二(2)班 课题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分配 1 课时 教材 分析 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结合现实生活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的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 分析 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的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
37、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教法 学法 讲授法、练习法。教具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 4的主题图。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二、合作
38、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 4。(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3)、小明想买 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 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 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 1 辆小汽车多少钱。(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2、小结:揭示课题。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 1 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2、引导学生完成第 2 题。3、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练习设计 完成 33页第 7 题。板书设计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
39、 4:小明想买 5 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123=4(元)45=20(元)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 年 2 月 25 日 上课时间 2013 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二(2)班 课题 整理与复习 课时分配 1 课时 教材 分析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学情 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本单元的知识,复习时加强口算练习,进一步记忆乘法口诀。教学 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3、巩固用 2-6 的乘法口
40、诀求商。4、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法 学法 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 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探索学习 1、单元知识整理。(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
41、问题。2、单元复习。(1)、复习除法的意义。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这三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2)、复习除法计算。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3)、复习除法应用题。每位学生拿出 8 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 P35 第 1题。(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
42、导。(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2、引导学生完成第 2 题。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3、引导学生完成第 3 题。(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4、游戏。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设计 完成练习八 1、2 题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读作:除号 1863,读作:18 除以 6 等于 3 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 年 2 月 25 日 上课时间 2013 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二(2)班 课题 锐角和钝角 课时分配 1 课时 教材 分析 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
43、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学情 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 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过程与方法: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情感态度价值观:整个过程
44、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教学重、难点分析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教法 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具 准备 活动的角 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
45、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
46、角。、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例:A、锐角比直角()B、比直角大的是()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1)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2)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3)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2、自由活动:找一找!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
47、,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 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 、写有“最”的方形宝盒。出示两部分的内容。(课件板演)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 2个()和 1 个()组成的。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 4 个直角组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 1 分钟)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B、画一画。
48、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四、总结,深化阶段。、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五、作业布置 p39 第 1、2、3 题 练习设计 p39 第 1、2、3 题 板书设计 锐角和钝角 锐角 钝角 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 年 3 月 12 日 上课时间 2013 年 月 日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二(2)班 课题 平移和旋转 课时分配 1 课时 教材 分析 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
49、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学情 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为学生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平移、旋转现象。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过程与方法: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情感态度与价值
50、观: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分析 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法 学法 动手操作法、演示法。教具 准备 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 页的彩图)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