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5篇).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5篇)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根本的立体图形,在熟悉了一些平面图形的根底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熟悉上的一次飞跃。学生以前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熟悉,要上升到理性熟悉还有肯定难度。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熟悉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外表积的计算,。这节课要在此根底上把握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把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这是下一步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根底,更是以后学习容积的根底。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必需把握娴熟。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操作,引导学生探究并把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
2、娴熟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探究活动,培育学生的分析、概括力量,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育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把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 二、说教法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盼望自己是一个发觉者、讨论者、探究者,奇怪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而他们的思维特点又一般都是从感性熟悉开头,然后形成表象,再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熟悉。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独立地发觉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己有,
3、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学生动手动制作,同时协作多媒体课件演示。 三、说程序 这局部内容分3课时进展教学。第1课时教学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第2课时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第3课时进展综合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一)激情引趣,提醒课题。 任何新学问都是以原有学问体系为依托,因此在复习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来为新课做好铺垫。 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用学具手势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 2.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利用动画演示把它们切割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体
4、积分别是多少?是怎样知道的。从中使学生体会到长方体、正方体是由多少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生活中遇到的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问题,多数不能切开来数,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行不通,又该怎么办?这样就在学生心里形成了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学生探究新学问剧烈愿望。 (二)操作想象,探究公式。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依据这一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引导学生进展试验操作,首先吸引学生,刺激感官,启迪思维,提快乐趣,在头脑中建立清楚的表象,丰富他
5、们的感性熟悉,也是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形象走向抽象。 详细的过程是: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边摆边在表格里记录:长、宽、高和体积 (2)汇报沟通,学生在事物投影上演示讲解,教师依次板书在表格中。 (3)请学生观看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这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充分的争论时间,让他们有时机各抒已见,然后依据学生的答复,共同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4)用字母表示公式,要留意书写形式的指导。 (5)完成例1,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6)利用关系,类推公式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并且在刚刚的试验操
6、作中,也有学生摆出了正方体,因此学生很简单就能够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留意的是用字母表示公式时,使学生明确三个a相乘也可以写成a3,3写在a的右上角。 (三)稳固练习,扩展应用 练习是数学中教学稳固新知,形成技能,进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量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1通过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先让学生动作操作,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把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做第33页“做一做”的其次题,稳固刚学过的“立方”的学问,要使学生弄清,什么状况下可以写
7、成一个数的立方,一个数立方应当怎样计算。做题时,假如发觉学生把3个一样数连加与连乘混淆起来,教师应准时订正。 3.完成练习七第1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 4.完成练习七的第7题,要留意这道题算式的运算挨次。 5、拿出课前预备得长方体物体,同桌合作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学生明确求体积应先量出它的长、宽、高,再进展计算。这样设计,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计算长方体的计算方法的把握,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四)总结全课,质疑解惑。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这样设计目的对新学问进展一次全面的回忆,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育学生总结概括力量和回忆与反思的习惯。 求不规章
8、物体的体积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首先说一说这节课的内容。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学问最终一个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根底上又学习的一种新的立体图形。(播放课件)圆锥的体积也是在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积的根底上的又一个延长,也为以后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几何打下根底。(播放体积公式课件) 2、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圆柱、圆锥的根本特征和各局部名称有了清晰的熟悉,知道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详细问题,且经受了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具有了初步的类比思维意识。绝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力量比拟强
9、,但学生的空间想像力量因年龄特点,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 3、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所述我制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把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试验,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力量和观看比拟力量;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试验,引导学生探究学问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育沟通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4、教学重难点 依据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教具、学具预备 多媒体教
10、学软件、空心圆柱、圆锥容器、装有水的水桶。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根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本节课我主要采纳引导发觉法、试验操作法,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学问的最正确途径是由自己去发觉,由于这种发觉理解最深刻,也最简单把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我在课堂上设计的试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有助于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观看力量、思维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三、
11、说学法 有句话说的特别好“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根本理念。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亲自实践、独立思索、合作探究。因此我在讲求教法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试验转化法 有些学问单凭讲解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过试验,反复操作,才能深刻领悟其中的内在神秘。在指导学生进展试验操作时,我着重从三个方面进展引导:首先,让学生做好操作的预备;其次,告知他们操作的方法步骤和留意点;第三,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比拟、发觉、总结。这样通过试验操作推导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培育了学生观看比拟、沟通合作、概括归纳等力量。
12、2、尝试练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胜利的欢快是一种巨大的心情力气,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本节课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解答,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体验学习胜利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程序: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利用复习圆柱、圆锥的熟悉和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为新学问的迁移做好铺垫。通过以旧引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圆锥与圆柱的联系,而且还能体验得到新知的亲切,从而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2、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许多同学都喜爱吃冰淇淋,你们看,冰淇淋蛋筒的外形是什么样的
13、?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圆锥形蛋筒能装多少冰淇淋呢?(板书课题)怎样求它的体积?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的体积来求?转化成什么图形最适宜?猜猜看?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通过一系列问题谈天,激发兴趣,活泼气氛引出课题) 3、试验操作,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分三个步骤进展。 第一步:试验操作 学生通过刚刚的谈话已经迫切盼望通过试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所以学习兴趣盎然,留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投入到试验中。 1、我预备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容器,先让学生们自己观看两个物体的联系,引导他们说出等底等高。(此过程我会拿着两个容器到学生中去让他们不仅仅能看到还能摸一摸,从而更直观的感受等底等高。) 2、
14、质疑生趣 我会抛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说假如把圆锥倒满水然后往圆柱里放,几次能把圆柱也放满水?(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大胆猜想) 3、动手操作,试验出真知 带着疑问、猜想做试验。请两组学生进展操作,其他学生一起帮他们做记录。试验结果就是三次能装满。(播放课件演示试验过程) 4、反复质疑,试验解决 是不是全部的圆锥都是正好用三次就倒满这个圆柱呢?(强化对等底等高的理解,小组争论各抒己见)这时拿一个小一点的圆锥容器连续做一次试验。试验证明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装满水往圆柱里倒需要三次。 其次步:推导公式 1、争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充分沟通。最终达成共识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
15、倍,即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这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圆柱容器里的水体积的分解,再次确定学生自己的观点的精确性。 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计算公式是什么?依据学生的答复板书:(出示课件)V锥=1/3 SH本步骤从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进一步理解和稳固新知,培育学生严谨的规律思维力量,语言表达的条理性、精确性,突出教学重点。 4、尝试练习,稳固提高。 以上两道题,指名学生板书解题过程,集体订正。准时把探究到的新知应用于实践,教师从中得到教学信息反应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学生体验到“再制造”与“胜利”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5、拓展深化,综合运用 工地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沙堆。你能想
16、方法算出它的体积吗?说说测量和计算的方法。 练习设计从根本题入手,过渡到变式题,进展到综合题,引伸到思索题,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练习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解题力量和技巧,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6、评价反思,自我提升 课末,我通过谈天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评价,梳理本课学问点,形成系统的学问构造,进一步稳固本课教学内容。以下就是我进展的话题。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这里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归纳所学学问内容、学习方法,能强化学问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把握学法。 对自己和别人你有什么话要说?让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进展评价,能强化自信、独立、自强意识,激发自主进
17、展的内在动力。 布置作业:练习四的有关练习。适量的作业可准时反应学生学习状况,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五、板书设计 依据本课重难点和学生认知特点,我设计了简洁明白而又形象直观的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表达了新知的形成过程,又显示了详细的解题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形象直观。 六、教学反思 1.要联系生活学数学。在教学中我深切的体会到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就肯定要让他们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应用于生活.要让学生爱数学就先让他们爱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不局限于教材,要结合生活实际去备课.2.教师肯定要敢于给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受“发觉问题大胆猜测试验验证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让他们的才
18、能与才智得以施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生成和构建自己的学问体系。 3.学生课后反应上来的问题是计算问题很大,公式会用但是计算消失问题了,以后要多熬炼学生的计算力量。 (强两点我简洁的概括了这节课我的理论支撑和设计设想,第三点是课后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本节课我的设计表达了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数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运算力量及推理力量等几方面。初步探究中,效果还需有待观看。 求不规章物体的体积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能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2直观地熟悉角,会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能正确地数出角的个
19、数。 教学重点: 直观地熟悉角,会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能正确地数出角的个数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实践力量,进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量,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学过的学问进展回忆与整理,这一活动有助于培育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地把握有关的学问。这两副画是对学生学过学问的一个提示,左图是有关熟悉图形的学问,右表可以利用呈现的数据练习加减法。教师可以通过这幅图,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想到了什么,鼓舞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我的成长脚印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回忆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表达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生
20、成长记录的方法,是学生自我评估的一种方式。教科书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比整理与复习(一)提高了一步。学生可以展现最满足的一次作品,可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展展现和沟通,并适当加以指导 复习要点:平面图形 1、数角填表补评: 锐角()个直角()钝角() 独立完成 沟通数的方法 2、折一折并剪一剪回答下列问题 把一张正方形纸沿直线剪掉一个角后,剩下的局部是几边形,它有几个角,说说各是什么角? 让学生实际操作,由于有不同的剪法,就有不同的答案: (1)三条边,三个角,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2)四条边,四个角,两个直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3)五条边,五个角,三个直角,两个钝角。 求不规章物
21、体的体积说课稿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立方体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了解正方体的特征。 2、能开动脑筋设计制作教具。 活动预备: 1、正方体积木若干、同样大小的白色及彩色的正方形纸若干。 2、制作礼盒的平面图形若干、正方体的插片若干。 3、胶水及彩色水笔。 活动过程: 1、 分组操作,感知正方体的特征 第一组:做礼品盒。用画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的图形纸,动手动脑做成礼品盒。 其次组:做数学角教具。“数一数,这块积木有几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的面,就拿这样的正方形的纸,在每张正方形的纸上写1个数字或符号(+、一、),写好贴在积木的每一个面上,供数学教学嬉戏用”。 第三组:让积木变美丽。“这些积
22、木旧了,你们数一数它们有几个什么外形、大小是怎样的面?”“请你选用大小、外形一样的彩色纸,把积木贴起来。” 第四组:插积木。用插片插出一个正方体。2、教师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1)“礼品盒是什么外形的?数数看,它有几个面,大小是怎么样的?是什么外形的面?” (2)“你们给数学角做的教具是什么外形的?它有几个什么外形的、大小是怎样的面?每个面有几个数字?”“用你们做的玩具,合在一起给小朋友出一道算术题好吗?” (3)“这些五颜六色的积木真美丽!数数看,一块积木用了几张什么外形的、大小是怎样的纸贴好的?你们把积木摞在一起吧。” (4)“插了这么多积木,它们是什么外形的?插好一块积木需要用几块
23、插片?插片的大小一样吗?一共有多少块积木?能用这些积木搭成一个大正方体吗?试试看。” 求不规章物体的体积说课稿5 设计说明 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肯定的难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结合这一点,本节课在设计上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动手操作,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在复习中,为学生预备充分的学具,采纳分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操作、争论沟通。在小组学习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真正到达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的目的。 2、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不仅要靠常规教学去实现,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时机。所以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自己
24、动手去画、去拼,把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做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 PPT课件、各种平面图形模型 学生预备 各种平面图形模型、七巧板学具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点明课题 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漂亮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美丽吗?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 (1)学生汇报沟通。 (2)教师补充:除了这些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 2、点明课题。 师:今日,我们就连续来复习一下列图形与几何的相关学问。(板书:图形与几何)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回忆所学学问,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师生合作,复习整理 1、平面图
25、形的特征。 (1)课件呈现多个杂乱排列的平面图形,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熟悉,将这些图形分类。 (2)组内沟通:你是怎么辨别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学问? (3)指名答复: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4)争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5)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 (6)说一说圆与以上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图形的拼组。 (1)拼一拼。 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留意让学生说一说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是怎么拼成的。 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留意让学生说一说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是怎么拼成的。 (2)设计图案。 请用七巧板设计一幅图案。 汇报展现:让学生上台展现,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3、分一分。(课件呈现教材94页3题的20个图形) (1)让学生分别答复是什么图形。 (2)学生答复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特殊是在学生说出第11、15、17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后,教师要特殊强调让学生说出:你是如何想的? (3)教师提问:刚刚我们都弄清了每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了,那每一类图形究竟有多少个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活动,稳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熟悉,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积存数学教学活动阅历,增加学习的兴趣,进展学生的制造力,同时留意在相互研讨中培育学生倾听和沟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