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十四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32讲中国的古典文学与京剧的产生和发展课后达标检测.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105761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6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专题十四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32讲中国的古典文学与京剧的产生和发展课后达标检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专题十四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32讲中国的古典文学与京剧的产生和发展课后达标检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专题十四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32讲中国的古典文学与京剧的产生和发展课后达标检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专题十四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32讲中国的古典文学与京剧的产生和发展课后达标检测.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word 1/6 专题十四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 32 讲 中国的古典文学与京剧的产生和发展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 3 1(2016某某调研)苏轼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苏轼作诗善于借鉴和吸收民歌与神话,故其诗雄奇豪放、瑰玮绚灿 B苏轼打破诗与词的界限,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社会人生 C苏轼以行书名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并称为“北宋四大家”D苏轼“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句反映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解析:选 A。由所学可知“吸收民歌与神话”“雄奇”“瑰玮绚灿”等信息,均与楚辞有关(楚辞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具有浓郁的楚国

2、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故 A项符合题意。2(2016某某模拟)我国著名文学研究专家徐朔方说:“小说成书时,三教合一盛行到这样地步,以至在宋、元、明士大夫中间难得找到一个不受对方影响的儒者、道人或居士。当时只有三教合一以道为主的道者,或三教合一以佛为主的和尚或居士。”下列小说中,最能反映“三教合一”这一文化现象的是()A 西游记 B 水浒传 C 三国演义 D 儒林外史 解析:选 A。由所学可知,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向道士学得七十二变等本领,又拜入佛门做和尚,在与唐僧相处中强调师道尊严等儒家思想原则,最能反映“三教合一”,故 A项正确。3(2016某某协作校联考)有学者认为:文学家用语体文(即白话文)

3、撰作,其实不待五四白话运动,即已有相当丰长的传统。下列文学作品中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 东周列国志 B 聊斋志异 C 封神演义 D 初刻拍案惊奇 解析:选 B。东周列国志是明末长篇历史白话小说,故 A 项不符合题意;聊斋志异word 2/6 是清朝短篇文言小说集,与材料“用语体文(即白话文)撰作”不符,故 B 项正确;封神演义是明代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故 C 项不符合题意;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末短篇白话小说集,以说书人的口吻叙事,大量使用口语,故 D 项不符合题意。4(2016某某五校联考)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

4、虽九死其犹未悔!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A B C D 解析:选 A。为屈原离骚,战国作品;为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为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为宋代词人李清照的 声声慢,故朝代顺序为,选择 A 项符合题意。5(2016某某一模)境界又称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常用概念。下列诗词中体现了盛唐意境的应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八月秋高风怒号

5、,卷我屋上三重茅”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看后庭花”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解析:选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将进酒,李白的诗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故 A 项正确;“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故 B 项错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看后庭花”出自李商隐的诗歌泊秦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出自白居易的诗歌琵琶行,李商隐和白居易均为晚唐诗人,故 C、D 两项错误。word 3/6 6(2016某某一模)许倬云在我者与他者中提到:“历史其实是不公平

6、的,若除掉南方文化的成分,中国文化系统将失去不少颜色。试想:中国文化没有了南方之强即没有了(),中国的韵文诗赋,将是如何?”据此判断,()应该填的是()A诗经 B楚辞 C唐诗 D宋词 解析:选 B。从材料信息“若除掉南方文化的成分,中国文化系统将失去不少颜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这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不能说是南方文化的代表,故 A、C、D

7、 三项错误。7(2016某某某某一中模拟)以话本小说为代表,民间通俗文学在宋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推动这一发展的因素是()城市经济的发展 思想界的活跃 印刷术的进步 文娱场所的增加 A B C D 解析:选 C。宋代理学压抑人民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含的选项,故选 C 项。8(2016某某抽测)清道光年间,两种地方戏曲的艺人在演出,二者以二黄、西皮唱腔为主,互相融合,并吸收其他戏曲声腔的长处,对京剧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这两种地方戏曲是()A徽戏、秦腔 B昆曲、徽戏 C昆曲、汉戏 D徽戏、汉戏 解析:选 D。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

8、变而形成的,故 D 项正确。9(2016某某模拟)同学们发现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一些不符合史实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剧中属于穿帮镜头的是()word 4/6 战国时期的秦国将军子岸说“纸是包不住火的”汉惠帝 X 盈带皇后嫣儿在院中放烟花 乾隆皇帝夸奖永琪为小燕子做棉花椅 年迈的康熙皇帝点看京剧名段斩马谡 A B C D 解析:选 C。西汉出现最早的纸,故错误;汉朝没有出现烟花,故错误;宋元时期棉纺织业已经得到很大发展,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故正确;康熙时期京剧还未形成,故错误。C 项符合题意。10 随着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下列作品

9、中,与之相符的是()A 诗经 B 兰亭序 C 送子天王图 D 红楼梦 解析:选 D。随着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得到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文学形式出现,如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以贾府兴衰揭示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故应选 D 项。11(2016某某一模)中国古代在民间叙事文学的基础之上,陆续产生了一些讲唱艺术。其中有一种被称为“说话”,它以散说与念诵为主,以歌唱为辅,后代称之为“说书”。一些下层文人把艺人说书内容记录下来,称为“话本”。下列有关叙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A说书的行业,以唐代的长安与某某两大城市最为兴盛 B说书的出现,与城市经济的繁荣

10、、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有关 C在宋元话本题材的基础上,产生了章回形式的白话小说 D相关题材的话本催生出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解析:选 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题干材料中的话本出现在宋元时期,唐代长安、某某不可能出现说书行业,故 A 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word 5/6 材料一 X 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外出打猎,便豪情满怀地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他望月思念弟弟,便因此悟出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登临古迹,便慨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11、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在词中树堂堂之阵,立正正之旗。即使写闺情,品格也特高。贺新郎中那位“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的美人,可与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格调比高。胡寅酒边词序因此盛称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晚清词体评论家周颐说:“熙丰间,词学称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山斗。”(蕙风词话卷二)文艺理论家 X 熙载转换一个角度评价说:“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艺概卷四)材料二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苏轼词对宋词的突出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简析“东坡

12、始能复古”的内涵。(2)据材料二中两幅图片,你了解到了元代戏剧艺术怎样的概况?(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扼要分析影响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解析: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词境、词品、词风三方面归纳;其内涵从词与诗的关系上归纳。第(2)问结合两图的主题和图片信息概括。第(3)问从艺术家个人、时代背景和人们生活需求方面来归纳。答案:(1)体现:苏轼词扩大了词境;苏轼词提高了词品;苏轼词改造了词风。内涵:词逐渐向诗靠拢,努力跨越“言志”与“言情”的界限。word 6/6(2)当时的戏班子,为适应观众欣赏的需要,是随时流动的;杂剧表演的多姿多彩。(3)文学艺术家个人的学识、阅历及辛勤劳动;时代的变迁(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前代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影响;适应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