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案六.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案六.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书戴嵩画牛 伯牙鼓琴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教学难点 感受艺术之美,体会建立在共同爱好、相互了解基础上的深厚友谊。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理解课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第 21 课伯牙鼓琴。(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
2、课文讲的是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呢?(生回答,师板书:伯牙 锺子期)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二、朗读感知。1.一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其中“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要求学生划分停顿。)2.二读课文,学生齐读文章,注意语速节奏。三、文意疏通。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文章,疑问之处组内解决。翻译完成后组间展示。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以下重点字词的释义:志:心志,情志。
3、善哉:好啊。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少选:一会儿,不久。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译文。四、问题探究。1.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锺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请你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五、课堂小活动。请一对知音接受挑战。(规则:两位同学分别站在两块不同的黑板前,教师提问,两位同学分别写下所提问题的答案。)六、拓展延伸。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
4、,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是伯牙,当你看见这绝弦时,会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俞伯牙 艺术的魅力 锺子期 书戴嵩画牛 教学目标:1.读准“曝”“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蕴含
5、的道理。5.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6.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2.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教学难点: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背诵伯牙鼓琴。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伯牙鼓琴,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二、多样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1)指名读
6、课文。(2)正音。过渡:(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下面这几个字词大家能读对吗?蜀 锦 囊 轴 拊 搐 谬 奴 婢 需注意的多音字:杜处(ch)士 好(ho)书画 所宝以百数(sh)曝(p)书画 斗(du)牛 3.教师范读全文。4.师生合作读课文。过渡:现在我们再来合作读课文,我来读课文中的叙述部分,同学们读牧童所说的话,一遍读完后,我们再交换朗读内容。预设:读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示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的意思,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做好了准备。三、合作交流,理解文意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1)小
7、组内合作,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2)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朗读边在难懂的字词旁边做注释。(3)小组讨论后将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2.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全班交流。预设一:好书画,所宝以百数。(“好”“数”的意思。)交流:“好”在这里读四声,是“喜爱”的意思;“数”在这里是“计数”的意思,“以百数”是说“要用百来计算”,即上百件宝贝。预设二: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交流:“尤所爱”表示“尤其珍爱”;“锦囊玉轴”要结合注释来理解,文言文用语与当今现代汉语的用法有许多不同之处,这里指“以锦为囊,以玉为轴”;“常以自随”,“自随”指随身携带。预设三:曝书
8、画 交流:“曝”是“在太阳下晒”的意思。预设四: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交流:“奴”特指男奴,“婢”是女奴的通称。在古代,男奴多做苦力,田间劳作是他们的工作;女奴多做家务,纺织是她们的工作,所以这里是说“耕田应当问男奴,纺织应当问女奴”,也就是说术业有专攻。3.师生互动做小游戏:游戏对答。游戏规则: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教师说出现代文翻译,由学生说出对应着文中哪句文言文,回答最快且准确、回答最多的小组获胜。示例:(师)拍手大笑。(生)拊掌大笑。(师)这是不能更改的。(生)不可改也。(师)处士笑了,认为他说得对。(生)处士笑而然之。预设:通过这个简单的游戏,既让学生了解了这篇文言文中句子的含义,也再次
9、检查了学生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4.小组合作,学生借助课文注释翻译全文。5.小组内成员汇报,教师适时出示文字。四川有个杜处士,喜欢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上百件。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斗牛图,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画轴,用锦缎做画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的斗牛图这幅画,拍手大笑着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牛角斗时,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之间,而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角斗,错了。”杜处士笑了,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男奴,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奴。”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预设: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
10、识及方法的积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在组内解决疑难问题,获得更多的新知。呈现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来说说全文的意思就变得容易多了。四、精读课文,领悟主题 1.默读第 2 自然段,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受人物形象。(1)提出问题,可自己思考,也可与同桌交流。思考问题:牧童是怎样评价戴嵩的 斗牛图 的?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杜处士听了牧童的话有什么反应?由此可见杜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交流后指名学生发言。牧童的观点:谬矣。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
11、矣。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杜处士的反应:处士笑而然之。点评:可见杜处士是一个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3)学生齐读牧童的话,抓住牧童的神态、动作、语言来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2.再读课文,思索故事所呈现的道理。(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所蕴含的道理?(2)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呈现: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3)结合这句话的意思,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五、再读再背,品味写法 1.学生背诵课文 2.说说这篇短文的写法有什么巧妙之处,有什么可学之处。A、巧妙处曝画。没有这个情节,两个身份迥异的人就不可能发生这么一场冲突。这启发我们,交
12、代事件时要注意前后联系,要注意关键细节。B、可学处借笔之法、点题之法。六、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牧童 笑(嘲讽、批评)爽朗率真启示:要敢于坚持真理 杜处士笑(虚心、认同)谦逊真诚启示:要虚心接受批评 道理:实践出真知 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只有 5 句话,77 个字,而这 77 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这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古文,读通读顺文章,理解大意是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到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虽然我用的是五年级学生,但这是学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加上文章比较浅显,字词的理解不算很难,因此一节课下来,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赞赏。自我感
13、觉有几点做的还算满意。一、音乐渲染,创设情境。上课伊始,我便以古琴弹奏“高山流水”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在理解“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时,我精心截取又合成了一小段名家广播剧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补充介绍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故事以惨婉动人的音乐加以烘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伯牙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使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甚至有女学生当场哭出声音。二、反复朗读,感受文言之美。文章不厌百回读,文言文的读更加重要。在初读环节我就发现学生能够读通顺,但不会断句,没有节奏。我适时范读,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古文,与我们现在一般的文章不同,读古文要注意断句,讲究节奏、韵律的美感,高高低低
14、、起起伏伏,就是我们说的抑扬顿挫。”在初读、再读环节,学生的读就已经达到六遍之多,学生依然不能读出节奏、感情,更读不出韵味。于是,我把朗读与理解进行有机地结合,比如文章的前四句,在理解了意思以后指导学生要读出高兴、激动、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读出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学生在朗读中反复地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中提升朗读。最后,学生的朗读有了质的飞跃。三、关注过程,指导学法。整个小学阶段只安排了两篇文言文的学习,如何学习文言文,方法指导显得特别重要。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不断地总结学法。初读感知的时候告诉学生“读古文不妨多看看注释,这能帮助
15、同学们阅读。”“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学习古文的一种好办法。”“查字典理解,这也是学习古文的方法之一。”在研读环节,通过对“善”字的对比学习,让学生知道“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里很常见。”在理解“洋洋兮若江河”时,“江”、“河”分别指“长江”和“黄河”,使学生知道“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这在古文中很常见。”在悟情环节指导读书时让学生明白“理解了古文的意思,和文中人物的心意相通就能够读好古文。”四、适时补白,丰富文本。在品析完“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我让学生仿照句式进行训练。“既然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中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
16、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琴声里还会有哪些场景?”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句式练习,有效地调动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结构之美,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又在不露痕迹中理解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接着话锋一转,“请你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来都没人真正能听懂你琴声所表达的心声,而钟子期,不论你弹什么,不论你有怎样的志向和情怀,他都必得知,这时,你的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又会有怎样的感慨?”由于前文铺垫做的充分,此处文章的空白点给了学生极佳的回味和想象空间,此时的学生已经是不吐不快的状态,写话练习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教学是遗憾的。
17、一是感觉身为教师的我话还是太多,情绪应该在收敛一些,用文本打动学生,而不是用老师的情绪带动学生。二是没有留出时间指导学生背诵,学古文一定要注重积累,背诵就是一种好的积累方法。还有一点就是我没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翻译”古文。记得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讲到:“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主要是让学生见一见,感受一下,以至于到了初中不感到陌生。”基于这个认识我才对没有让学生具体“翻译“,也不知道这点做的对与不对,上课前应该多找一些老师探讨。教学反思 书戴嵩画牛 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 文,这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
18、生认知水平的文章。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赞扬了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帮助学生体会文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课堂是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中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够。孩子们总是喜欢小动物,喜欢同龄人,喜欢似曾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如何让学生走近这样一个离他们年代久远的人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我想,情境的创设、语言的渲染、直观的感受、生活体验的唤起应该非常重要吧。我们的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应引导学生在读书中理解语言、品尝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 感,积淀语感。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