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文化对设计审美活动的影响.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101281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1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民族文化对设计审美活动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民族文化对设计审美活动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民族文化对设计审美活动的影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民族文化对设计审美活动的影响.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图 1 论民族文化对设计审美活动的影响 08 工业设计 2 班 庄晨尧 080703238 蔡倩 内容摘要:主要从民间艺术,古籍周易,老子,孔子,古代吉祥图腾宗教信仰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来表述民族文化的精髓对涉及审美活动带来的创意思维和再创造的影响。关键词:民族文化,天人合一,吉祥灵异,境,中国传统 总述:例举了多种产品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民族文化元素的运用思想及哲学思想,从深层次剖析民族文化从文化到精神到精髓再到哲学理论上的思维理论对现代审美设计对其的再创造中的影响和对现代设计师们思维,精神,理论,实践的升华。传统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实践经验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根植在传统民族文化中的艺

2、术,同样蕴藏着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审美风格。这其中也包括有中国古老的设计艺术,它作为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自古便出现在那些精妙绝伦的玉器、石器、青铜器等生活用品上。可以说设计艺术伴随着我们的历史不断延伸,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有设计,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这些凝炼了上千年的艺术语言和精神气质,对现代设计审美理念具有深远和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不曾中断。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中国人以至于一部分外国人对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在涉及审美方面,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及其元素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引发了现代设计师的激情,让他们心中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情节,知道着他

3、们的设计和实践。因此,通过深入研究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发掘,提炼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表达的语言方式,使中国现代设计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是东方文明独有的财富,他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也是现代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他常常被寓为一种形,一种意和一种美的化身,蕴含着人和文化的统一。传统民族文化元素有着广泛的题材,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式,如,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秦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代书简,剪纸,风筝,敦煌壁画,汉字,如意,八卦等。这些散发着独特东方魅力的传统民族艺术形式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这种文化思想的沉淀对设计审美活

4、动的影响是巨大而无形的。下面从两个方面进一步来诠释他的具体影响以及运用。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的核心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合和,和谐,平衡构成了中华文化精神之元。周易“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审美最早的理论源泉。“中华人文精神,一言概括之,即合和精神。无论是孔门儒学的“礼之用,和为贵”,还是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都具有“和”的气质。就如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的许多设计中充满着中国传统民族美学的理念。他在国内第一个作品香山饭店的设计,从总体的布局到细部的处理,设计图 2 图 3 师几乎是在不断的,反复的运用传统民族文化符号,来强化建筑本身的民族文化与艺术的内涵,来追求“和”的境界。(如

5、图 1)老子有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今天的世界是无形驾驭有形,知识驾驭物质,文化驾驭价值的。含蓄是中华民族的特色之一,含蓄能达到一种境界,即意境。含蓄能增强艺术设计的感染力,启发想象,具有感人的持续力,包含丰富的内容,有他的特殊作用和积极意义。含蓄美在现代设计中运用,要求对传统民族文化及其有形元素做深刻理解,将其消化吸收再重新表现出来,达到神似而形不似,含蓄而意韵深刻的形态重新塑造是非常重要的。金茂大厦是上海著名的标志性建筑物,先后荣获伊利诺斯世界建筑结构大奖,新中国成立 50 周年上海十大经典建筑金奖,第二十届国际建筑师大会艺术创作成就奖等多项国内外大奖。金茂大厦的造型

6、从外表看来只是一栋既有现代风格的玻璃建筑,但其实他那一层层的叠加正有意识的借鉴中国古塔的变化韵律,给人以中国古塔的定位联想。强化造型透视的逐层急促加快的节奏伸展,增加了塔楼的固有高度感,高俊威严,挺直雄健。银色的塔楼与天空融为一体,同时红色的花岗石组成的红色基调裙房又密切了他与大地的关系,并衬托了银色基调的塔楼。(如图 2)这个设计舍弃了迹象形式的模仿以及机械僵硬的照搬重复传统,而是以明快,醒目,凝练的抽象形式表达了冲过传统塔结构和塔文化的概念。还有中国古老的民族图腾文化,吉祥意识,吉祥文化已经深深的植入中国人的生活当中,共有八个方面:吉祥文字,吉祥数字,吉祥生肖,吉祥灵异,吉祥动物,吉祥时节

7、,吉祥行为以及吉祥植物。吉祥文字就是表示美好的文字,古人云,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说文中说“吉,善也;”“祥,福也。”就如如今金店首饰店中的手镯项链中不乏有刻着“福”的,我们相信“福”是古今人间最美好的字,是吉祥意义最丰富,最淳厚,最集中,最典型的字。吉祥数字在民族文化中不仅仅表示多少,同时还隐含着吉祥,就想在每年春晚中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等吉祥语言。吉祥生肖我们就更不陌生了,在玩具设计,服饰设计中也能看到憨态可掬,可爱活泼的生效造型设计,在动漫设计上更是有很多优秀的生肖动漫出品。吉祥灵异被古人概括为麟,凤,龟,龙。这四者千百年来

8、成为中国人生活中恒定认同吉祥物。麟指麒麟,称为仁兽;凤为凤凰,为百鸟之王;龟是长寿的象征;龙式中华民族的象征。麟,凤,龙都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创造的虚拟动物。如龙,尔雅翼中讲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蚕,麟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代表的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千百年的历史长河,在如今更是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龙的审美设计,如戛纳电影节上范冰冰身着的龙袍就引起过很大的关注。(如图 3)很多的民间艺术对于审美设计带来很大的影响,例如中国结,他衍生与佛家八吉祥中的第八位盘长图,从图中的梅花盘长,方胜盘长,套图 4 图 5 方胜盘长,四合盘长,万代盘长等变体图案发展到现

9、代的蝴蝶结,算盘疙瘩结,盘长结,扁方结,四环节等各种形态的结。中国结传统造型的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的事物都一样心存向往,因而传统造型背后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例如,中国联通标志采用“八吉盘长”作为基本设计元素(如图 4),审计者延伸了盘长长久,;连绵的特点,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构成现代立体空间网络,为电信企业赋予了长久,稳定,安全等吉祥意寓,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使我们的现代设计中少了一些商业气,更多了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传统民族文化情节下的设计思想强调器物文化内涵的表达,体现在设计上就是讲究“弦外之音,

10、言外之意”,营造给人以无限遐想,充满“味外之味”的境界。“境生于象外”,境界的妙处在于他既有界又无界,既有形象又超出形象本身。如果将其转化为更明确的设计语言,那就是设计没的境界既依托于设计品的形式层,同时又不拘泥于形式本身,而转向更深的意韵层。就像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红印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

11、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汲取了“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设计思想。(如图 5)“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虽只有一字之别,但差距巨大。在“中国制造”的背后,隐藏着一种现实的无奈。一方面缺乏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靠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去换取微薄的利润。因此,我们应当看到,虽然高度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于民族文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心的发展契机。因为,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民族文化观念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维度,而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也为民族文化的再设计提供了更多样的可能性。只要我们把握住民族文化的“神”与“意”,最终会寻找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新“形”象的。参考文献:转引自李理,张亮.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意义J.商场现代化,2009(7)老子.道德经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1:89 王立导.中国传统寓意图象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