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案例及实施三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案例及实施三篇.pdf(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39 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案例及实施三篇 篇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基于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以宁波大学为例 主持人:XXX 主持单位:XXXX 通讯地址:XXXXX 邮政编码:XXXX 联系电话:XXXXX 传真:电子邮箱:XXXXX 合作单位:负责人:负责人:负责人:负责人:第 2 页 共 39 页 负责人:浙江省教育厅 二四年二月制 一、简表 项目简况 项目名称 基于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以宁波大学为例 项目类别 A、总体研究 B、
2、专业大类 C、教学管理D、自选项目 是否招标项目 否 起止年月 20XX年 3 月至 20XX年 8 月 项 目 主 持 人 姓名 鲁保富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1/07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副研究员/科长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所在学校 学校名称 宁波大学 邮政编码 315211 电话 13989384444 第 3 页 共 39 页 通讯地址 宁波市风华路 818号 主要教学 工作简历 时间 课程名称 授 课 对象 学时 所在单位 1990-1996 政治经济学 大 一 学生 52 石河子大学 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 时间 项目名称 获奖情况 20XX年 基于“平台+模块
3、”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 浙江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 6/12)20XX年 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 宁波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5/9)20XX-20XX 年 宁波大学教学质量责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宁波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 5/10)20XX年 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践,项目编号 z06009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课题(主持)第 4 页 共 39 页 20XX年 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项目编号 JYGHnb20XX01 宁波市教育规划课题(主持)20XX年 宁波大学实践性环节教学模式与管 理 模 式 研
4、 究,项 目 编 号JYXM01002 宁波大学教研重点课题(主持)20XX年 通过学科竞赛促进学风建设的理论 与 实 践 研 究,项 目 编 号JYXM02069 宁波大学教研重点课题(主持)20XX年 高教园区共享实验室建设、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 yb05033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参与 2/6)20XX年 基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本科实验教学及其管理系统研究与实践以宁波大学为例项目编号 yb06022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参与 2/7)第 5 页 共 39 页 20XX年 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系统研究,项目编号 Z
5、GJXH20XX031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参与2/7)20XX年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网站建设及共享,项目编号 JYGHnb20XX14 宁波市教育规划课题(参与2/4)项 目 主 持 单 位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 士后 博士 硕士 参加单位数 8 3 4 1 0 0 3 1 主要成员 不含主持人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 作 单位 分工 签章 马敬峰 男 1962.2 副教授 宁 波 大学 详 见实 施方案 韦玮 女 1978.1 助理研究员 宁 波 大学 第 6 页 共 39 页 李世晨 男 1975.10 助理研究员 宁 波 大学 严建雯 女
6、1964.5 副教授 宁 波 大学 周青 男 1979.4 讲师 宁 波 大学 汪盛科 男 1975.9 助理研究员 宁 波 大学 李纲 男 1971.4 副教授 宁 波 大学 蒋世婕 女 1976.11 实习研究员 宁 波 大学 项 目 合 作 单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 士后 博士 硕士 参 加 单 位数 单位: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第 7 页 共 39 页 位 主 要 成 员 单位: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单位: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单位: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单位:姓名
7、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第 8 页 共 39 页 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一)项目的意义 周济部长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必须坚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重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弱项,也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一定要下大力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我们的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模式等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克服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各种障碍,改革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模式和
8、方法,努力营造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当前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是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其核心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人才。这是高等教育的客观性对社会经济的充分反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性与内部规律性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性要求,其实现形式是高等教育同科技与经济、文化与社会的结合,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先进文化不断前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大学作为高 第 9 页 共 39 页 等教育的主力军,人才“商品生产”的出口或最后一道“工序”
9、,其创新创业能力是“市场品质、品牌”的核心元素,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高校深化改革,提高办学质量的热点与难点。本课题就是根据创新型高校建设的目标,按照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质,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热情,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而进行研究、设计与实践。并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学生课外科技、文化、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整合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并纳入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创新创业的各类活动成果成为学生毕
10、业学分认定的一部分,形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相互联动,建立由学校、学院、学生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推进我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二)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新趋势的创新创业教育,已延伸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国际首次提出创业教育新概念,是年月在北京召开的“面向世纪教育国际研 第 10 页 共 39 页 讨会”上。与会代表要求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高到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所享有的同等地位。“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的概念,后被译成“创业教育”。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柯林 博尔将创业教育总结为: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在
11、美国,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创新教育首先是人生教育,是人的使命教育,也是人的动力教育,是对社会最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综合性、全面性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它以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深厚人文素养为基础,以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创造激情、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创新创业教育就世界范畴、国家或地区性教育的具体化目标和建设内容体系及措施来看,都是以其时代特性为核心,即根据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性与内部规律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性要求-
12、人才培养。简言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性与建设内容是根据社会时代特性,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为核心。而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人才质量与标准,它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性所决定,呈时代性特征。“当代社会的发展是在前所未有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进行 第 11 页 共 39 页 的。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财富创造加速进行,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更加充分。但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更尖锐,特别是发展所受到的人口、环境、资源的约束越来越趋向刚性。要实现未来复杂环境中的发展,创新是制胜的唯一出路”。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题,创新创业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追逐”的目
13、标。而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其中最根本的职能是人才培养。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是国家构建创新体系对高校的根本要求,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反映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一个目标系列,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与特点,是一个有机构成体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途径或者模式呈多样化。就大学来讲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教育教学、学科科研、师资队伍、学生工作、后勤保障等多方面协同作战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它与传统教
14、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突出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根本性要求。第 12 页 共 39 页 因此,如何根据地方综合性大学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构建基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与机制,是综合性大学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一)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改革内容 以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
15、育的课程体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构建与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具体内容包括:(1)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系列化创新创业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设立系列化创新创业课程讲座(2)构建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以学分的形式将其纳入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人文素养和思想素质教育、品牌讲 第 13 页 共 39 页 座、社团活动、理论与人文类竞赛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活动整合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该计划应包含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创
16、业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人文素养提高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五方面内容(五个子计划)每个子计划包含若干项目类,每个项目类由若干具体活动项目组成。科研创新训练计划主要是组织开展各类科学研究(包括学生申请科研课题、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等)、技术发明、创新型实验、开放实验等活动。创业训练计划主要是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科技竞赛计划主要是组织参加学科竞赛、挑战杯竞赛和其它专业(技能)比赛。人文素质提高计划主要是组织开展社团活动、理论与人文类竞赛活动、四个项目类若干个活动项目 三个项目类若干个活动项目 两个项目类若干个活动项目 五个项目类若干个活动项目 五个项目类若干个活动项目 科研 训练 大学生
17、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科技 竞赛 创业 训练 人文素质提高 职业技能培训 第 14 页 共 39 页 群众性(非专业)文艺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主要是鼓励学生参与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各类职业资格、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证活动。将上述五个计划方面的内容以学分形式纳入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学生毕业学分。(3)建立实施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运行管理机制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按“总体设计,分项实施”的原则,实行项目负责制,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组织实施。该计划将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以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的形式每学期滚动开设,做到四年不断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和特长选择相关项
18、目及其修读时间。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实施机构。学校、学院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负责学校和学院层面的工作,相关职能部门按工作分工具体实施各计划项目的管理工作,使该计划的实施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学院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各项校级活动,根据学校委托承担面向全校的计划项目的实施工作,全面规划和组织开展院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具体活动项目和时间,从而形成了学校、学院、学生互动的创新创业训练机制。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管理办法及各分项目的组织实施管 第 15 页 共 39 页 理办法和细则 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经费管理
19、办法,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系统。2、改革目标 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构建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并将其纳入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二)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 1、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调研、考察学习等途经,开展宏观理论研究,设计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总体方案,根据总体方案制定各分项目(五个子计划)的计划方案及管理考核办法,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系统软件
20、。第 16 页 共 39 页 课题研究总体时间约为三年(从 20XX年 3月-20XX年 8月),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XX年 3 月-20XX年 6 月为理论研究阶段,完成宏观研究任务,设计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总体方案,初步设计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系统软件,出台宁波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方案及五个子计划方案。第二阶段:20XX年 7 月-20XX年 6 月为实证研究阶段,主要是实践、总结和方案修改、完善。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际对方案、办法、管理软件等进行修改、完善与补充。第三阶段:20XX年 7 月-20XX年 8 月为结题阶段,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21、撰写研究总报告,汇总研究成果。2、可行性分析 宁波大学在“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从20XX级开始已着手进行了新一轮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改革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脱节问题,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热情,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学校本科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 17 页 共 39 页 本课题的成员均为教学管理和专业教学一线工作人员,一直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及教学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和相当的教学管理水平,本课题的研
22、究与实际管理工作紧密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工作的开展是有保障的。具体分工:(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方案的设计:鲁保富、马敬峰(2)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研究,并制定管理办法:严建雯、周青、汪盛科、韦玮(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系统软件设计:李世晨、李纲、蒋世婕(4)实证研究:严建雯、周青、汪盛科、鲁保富、李世晨、韦玮(5)课题总报告:鲁保富、马敬峰、韦玮 (三)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等)1、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的总报告(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设计方案(总方案和五个子计划的具体方案)第 18 页 共 39 页 (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实施
23、管理办法(4)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系统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站(5)围绕课题研究内容,发表 2-3篇论文。2、实施范围:本课题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在宁波大学 07 级学生中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将在全校逐步推行。(四)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本项目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创业能力为根本目标来系统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构建为核心设置创新创业学分,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而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互动,为学生个性发展与素质和能力培养创设条件与环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搭建平台。四、教学改革基础(一)与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 学
24、校已成功进行了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改革,出台了 宁波大学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实施办法 宁大政(20XX)050号、宁 第 19 页 共 39 页 波大学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宁大政(20XX)050号、宁波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实施意见宁大政(20XX)050号、宁波大学学生科研基金管理办法宁大政20XX54 号、宁波大学创新学分和技能学分认定办法宁大政(20XX)096号等措施方案,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二)学校已具备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学校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及其使用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20XX-20XX年宁波大
25、学在“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根据学校“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地方高校的若干意见宁大党20XX50 号,关于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宁大政20XX16 号,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此,进行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探索,在“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本科教学计划,出台宁波大学关于成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宁大政20XX23 号,以
26、国家大 第 20 页 共 39 页 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基地为平台,全面开展学生科研创新、创业实践、科技竞赛、人文素养提高和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活动。在培养方案中单列第二课堂学分,并作为毕业学分的一部分,来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良性互动。这些诸多方面的改革举措也是本项目前期研究的成果,这为本项目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课题的成员均为实验教学管理和专业教学一线工作人员,一直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及教学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和相当的教学管理水平,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际管理工作紧密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工作的开展是有保障的。根据宁波大学教学建设经费使
27、用与管理办法 宁大政(20XX)118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学校将对本课题的研究给予经费配套资助,并且对课题总经费的使用管理作了明确的规定,能够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三)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所承担的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情况 1.所承担的相关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情况 本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主持了省新世纪教改项目、各级教育规划课题十余项,其中与本申请项目有关的有基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 第 21 页 共 39 页 本科实验教学体系及其管理系统研究与实践-以宁波大学为例(新世纪教改项目)、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省教育规划课题)、宁波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对接现状及
28、策略研究(市教育规划课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评测体系的研究(校教研课题)等等,项目的开展为本次项目的申报奠定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同时,以上述项目的研究为依托,本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初步研究已经展开,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2.所发表的相关教学改革和科研论文情况 本课题组主要成员均在高校实践教学、学生管理、学生评价等岗位任职,具有较丰富的管理和实践经验,同时也为项目设计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一热点问题开展研究,也有了初步成果,在本次项目的研究中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实力。近年发表的相关论文主要有:构建培养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
29、XX(4);构建系统、高效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促进高校学风建设,中国大学教学,20XX(8)实施非学业因素评价推进大学生德育评价改革,中国高教研究,20XX(9)第 22 页 共 39 页 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国大学教学,20XX(6)略论大学生创新能力评测体系的构建,高等理科教育,20XX(2)论教育现代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2)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信息采集现行指标与新指标的比较研究,宁波大学学报(教科版),20XX(4)五、经费预算 支出科目(含配套经费)金额(元)计算根据及理由 合计 60000 下达与配套经费 1、调研/研讨
30、费 10000 赴国内高校调研(0.8万)、学校内部调研(0.2万)2、资料费 4000 网络查询(0.2万)、资料购置(0.2万)3、运行机制、管理制 28000 运行机制设计(0.4万)、系统软 第 23 页 共 39 页 度设计、系统软件设计 件设计(2万),制度设计(0.4万)4、论文发表版面费 3000 发表相关论文 3篇,每篇按 0.1万元计。5、成果鉴定费 7600 国内专家会议鉴定(交通、食宿、劳务费等)6、管理费 2400 项目管理 7、邮电费 3000 电话(0.2万)、邮寄(0.1万)8、研究报告制作 2000 耗材、打印复印费 六、申请者所在学校意见 第 24 页 共
31、39 页 七、教育厅专家组评审意见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八、教育厅审批意见 该项目为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意申报,并给予 1:1 配套经费支持。(公章)学校领导签字 年月日 第 25 页 共 39 页 (盖章)主管部门领导签字:年月日 第 26 页 共 39 页 篇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专业教育基础上,
32、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建设,促进高等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树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三、实验内容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基地应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基地内本科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主渠道,贯穿人才培
33、养全过程。第 27 页 共 39 页 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改革教学管理,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改革实验实践教学,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爱好和思辨力。2建立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实验基地应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专业系列课程,建立多
34、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评价改革。应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作为课程开设,同时组织建设与创新教育有关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课程,以及与创业教育有关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课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3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实验基地应探索构建基地内 100%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参与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的校、市、国家三 第 28 页 共 39 页 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创新训
35、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创业实 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4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高校和实验基地要有计划地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积极从社会各界
36、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鼓励实验基地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或相应的研究机构。5创设鼓励创新创业的多元平台。实验基地应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各类竞赛、讲座、论坛、俱乐部、学术 第 29 页 共 39 页 刊物、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支持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将创
37、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成果有机结合,积极创造条件对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调研活动,总结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推广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成果,组织编写创新创业教育先进经验材料汇编和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集等。四、支持和保障 1组织与制度保障 我委将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建设纳入市级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内容,并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工作组,对实验基地建设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推动实施。实验基地应成立由主管教学的校领导牵头负责,建立健全教学、财务、人事、就业、科研、团委、大学科技园等部门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协调机制,制定
38、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明确分工,切实加大人员、场地、经费投入,将实验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形成长效机制。2经费保障 第 30 页 共 39 页 学校是基地建设的主体,基地所在高校要根据实验内容多渠道筹措经费,确保对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保障基地的正常运转。部属高校的实验基地建设经费由“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市政府配套经费等经费中投入;市属高校的实验基地建设经费由“085工程”专项经费等投入。3条件保障 高校的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各类开放实验室和各级重点实验室要向实验基地的学生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高校的大学科技园要积极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任务,为实验基
39、地的学生提供技术、场地、政策、管理等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同时,高校要拓宽思路,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建设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习基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创新创业体验与实践。五、组织实施 1“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建设 50 个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2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建设采取申报评审制。拟申请高校以学院或系为单位进行申报,每所高校每批最多申报一个实验基地。建设周期为三年。3实施程序。(1)高校申报:每年 6 月份,拟申请基地向我委报 第 31 页 共 39 页 送申报材料;(2)专家评审:我委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经我委审核后正式公布基地名单;(3)基地建设:实验基地根据申报方案认真组
40、织实施,做好计划执行、经费使用等工作;(4)检查验收。建设期间,我委组织专家进行中期检查。建设期满,我委组织专家根据申报方案对基地建设情况进行评估验收。第 32 页 共 39 页 篇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河南省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有关精神,全面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我院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经研究决定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
41、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丰富创新创业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二、工作目标 围绕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着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实训孵化等三大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教育工作,加强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建设、平台建设和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才。第 33 页 共 39 页 1 三、推进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组织领导 成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全院的
42、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院主要领导牵头,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科研外事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设备处、各系部共同参与,创委会下设办公室,挂在招生就业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各系部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系部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党总支、行政、团总支负责人及部分教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
43、支持。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对学有专长,有科技发明兴趣的大学生创造有利条件,从指导教师、场所、经费、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第 34 页 共 39 页 (二)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校内指导教师队伍。立足实际,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作用,通过培养、转向、引进,逐步建立一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校内指导教师队伍。支 2 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积极选聘一支由成功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相关专
44、业人员组成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培训和交流,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 交流会、座谈会、调研活动,总结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不断提高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水平。(三)课程体系建设 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中,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第 35 页 共 39 页 加强创新创业教研室的建设。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研究工作,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做到从一年级
45、到三年级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化,探索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对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逐步提高创业指导和创业技能培训覆盖面,提高创业培训实效。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开设 创业教育(或创业基础)必修课程。针对有创新创业意愿学生开展实训教育,针对创业学生提供孵化环境和扶持保障。3 4.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纳入学分制。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全体、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需要系统的课程学习,修够一定的学分,以及实践训练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将创新
46、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四)实践活动建设 充分发挥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相关竞赛的育人作用,提高赛事组织工作水平,扩大学生参与面。第 36 页 共 39 页 举办学院层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大赛实践活动,支持学生创办创新创业类的学生社团,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组织这些社团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沟通、交流和发展。举办创新创业论坛。邀请知名企业家、教育家和我院成功创业学生、成功校友参与论坛,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
47、做贡献。4.创建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的机制。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在有条件的专业,把学生科研训练纳入专业培养计划,设立相应学分,提供实验室开放环境,指导学生参与创新科研训练,吸引大学生参与教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科研工 4 作,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遴选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构建富有特色的国家、省级和学校三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通过科研训练,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五)基地建设 创造条件为学生前期研发提供帮助,建立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第 37 页 共 39 页 为主体的校级创新创业
48、实训基地。为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适当资助。2.广开渠道,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充分利用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3 校内实验实训场所、校中厂要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和条件,创造条件免费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创业项目后期生产提供帮助。(六)文化建设 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网站、校园广播、上景(注:院团委的)等自媒体,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
49、就业观、成才观。教室、图书馆、实训室等学习实训场所要通过宣传展板、广告栏、橱窗等阵地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让这些场所既是学习实训的场所,又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场所,耳濡目染,入脑入心。(七)保障机制 5 第 38 页 共 39 页 加大经费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学院和各系部要逐年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从指导教师、场所、经费、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同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为有创业愿望的学生申请商业贷款或风险投资提供支持。(八)考核评价 1 加快完善教师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将基于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2
50、 建立对各部门、各系部、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评价考核机制。确定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定期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价。3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检测跟踪机制。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学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是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途径。全院上下要深入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刻内涵,了解国内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动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切实落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措施,为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增进人才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