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重庆大学 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1 年 10 月 11 日 来源:重庆大学网站 重庆大学2010 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因材施教 打造特色 提高质量 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重庆大学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确立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国际化”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本科培养目标,着力培养“科学理论的探索者,工程技术的创新者,社会文明的传播者,建设事业的管理者”。2010 年,我校深入贯彻2010 202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继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2、为抓手,以科学制定“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和“985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为契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体系,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重点,以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为保障,全面扎实推进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一、明确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本科教学工作思路 围绕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确定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项改革、五个体系建设”的本科教学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稳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即以确保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以及完善因材施教的高素质专
3、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主线;以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为着力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与教学队伍、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评价与考核、质量监控与保障等五个体系建设,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二、积极推进教学基本建设,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1、全面修订各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为先导,遵照“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原则,遵循国家专业规范/行业规范,对比分析国内外著名大学相关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形成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拓扑结构。通过答辩论证,综合考虑各学科特点,从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等方面,形成更适应学生“知
4、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需求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2、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及大类系列课程建设 为让学生建立本专业扎实系统的知识结构和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学校重点建设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通识教育(文化素质)系列课程,推进具有自身特色的全校性大类系列课程体系建设。在构建合理、优化的课程体系基础上,逐步形成体系完善、亮点突出、特色鲜明、能紧跟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的本科课程体系。2010 年新立项建设90 个大类系列,涵盖450 余门课程。为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大力改革外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初步建成综合课程资源网络平台,为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3、推进研究性教学
5、和探究式学习 改革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2010 级开设新生研讨课247 门(共计259 个行政班),覆盖了2010 级全部新生,并开设了部分新的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为全校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实施奠定了基础。新生研讨课通过各学科领域的教授/学术带头人与大一新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小组方式边学习、边讨论,帮助新生实现高中到大学学习的转变,对新生在掌握知识、开拓视野、合作精神、批判思考、交流表达、写作技能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的培养与训练,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推
6、进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改革,改变以课程结束考试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终结式评价方式,逐步形成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成绩评定方式。学校明确规定期末考试占学生成绩的比例最高不超过70%,促使学生重视和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其探究式、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三、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2010 年 3 月成立了创新实验学院“弘深学院”,统筹全校拔尖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以国家和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依托,以专业实验班为载体,探索通信、软件、机械等
7、专业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新模式;改进全校优异生培养机制,并纳入学校新一轮“985 工程”建设中专项支持,促进全校各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继续推进“本硕(博)”连读、产学研(订单式)联合培养、中外合作培养、二专、辅修等改革,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逐步形成适应多样化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2、着力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形成了由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基本培养体系”和“实践创新能力个性化培养体系”有机融合,校、院两级互动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继续拓展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构建由“国家级创新实验项目”、校级“重庆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及院级形式多样的
8、创新实践活动组成的,覆盖全校所有专业、多层次的创新实践项目体系。2010 年学校SRTP 参与学生数增加了30%。围绕各专业的学科竞赛,在进一步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探索其各自向课程延伸、向创新团队延伸的途径,最大限度发挥其在学生个性化创新培养中的作用。2010年学校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生人数进一步扩大,占全校本科生的11.4%。2010 年建立全校性本科生创新实践中心,以“创新实践班”、“创新团队”等形式组织开展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开展创新实验实践活动的平台。建立暑期学校,为科学研究训练和国际化教育创造条件。完善相应的激励政策,吸引更多高水平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
9、动。四、以注重学生发展为指向,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学生发展为指向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循环式教学质量管理系统。采用“督”、“导”、“评”等方式保障教学过程质量,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学生信息中心、信息平台、信息反馈等方式,广泛收集质量信息,有效监控培养过程质量。形成了包括:网上评教、教学检查、教学督导、领导干部听课、教学信息采集与反馈、年度状态信息、年度调研报告等多维度质量监控结果,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处理,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1、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在教学和专业评价中,改变过去以教学资源、教学条件、师资水平等为目标的评价标
10、准,逐步建立能量化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发展增量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学校全面修订了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加入了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帮助学生系统理解、掌握、运用本课程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能力增强”等评价。同时学校开展年度学生发展调查,认真分析学生在“知识获取”、“能力发展”等方面的状况。2、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管理 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政策执行、教材质量和教学过程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通过健全学校、学院、教学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组织体系;完善 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教学
11、管理工作规范、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坚持课堂教学评估、领导和教师听课和同行评议等制度,规范教学过程,促进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形成由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学生信息中心反馈组成的信息反馈体系,为实施教学质量控制提供信息支撑。3、全方位开展本科教学质量跟踪调查研究,指导人才培养改革进程 为了评价学校内部质量体系的实效性,为各专业质量改进提供参照,2010 年学校通过加强教学过程质量关键点的监控和数据采集,以及开展“重庆大学毕业生状况调查”、“重庆大学学生学情调查”、“重庆大学学生发展调查”等,形成了 重庆大学教学基本状态白皮书、重庆大学毕业生状况调查报告、重庆大学学生学情调查报告
12、、重庆大学学生发展调查报告等,初步形成基于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信息反馈的闭环质量监控体系。学生发展研究调查,将“学生发展”分为为五个方面(指标):知识获取、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其中,学习能力又细分为“主动学习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深入学习能力”、“全面学习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等五种能力。经过检验,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切实反映了学生的发展状况。2010 年教学基本状态白皮书显示,与2009 年相比较,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平均值有较大提高,接近50%。教授上课平均时数达到85.69 学时。人才培养国内、国际交流情况有所进步,国际交流项目数及
13、对外交流、访学、互换学生数等持续增加。校内质量研究报告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分析与反馈,对保障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4、改革考评制度,促进学院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重点 建立教学工作综合考评机制。鼓励与约束并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形成了以教学基本工作、动态工作和教学业绩等为一体的学院教育教学状态校内评价方式;构建了包含4 个一级指标、24 个二级指标、37 个三级指标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促使学院更加关注本科教学、将保障本科教学质量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五、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撑 1、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建立主讲教师资格
14、准入制度,加强外聘教师管理。认真审核和聘任课程主讲教师,严格教师开新课和新开课的试讲制度,严把教师教学关。资助青年教师的国内精品课程教师培训、国内同类高校进修等;学校设立专项,实施优秀主讲教师与双语教师出国进修计划,2010 年组织近30 名课程主讲教师分别赴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进行为期6 个月的教学进修。举办“重庆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和“教学示范课”活动,参加活动的青年教师500 余人,为培养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营造良好氛围。完善研究生助教制度,2010 学年全校聘任研究生助教2000 余人,成为推进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强大支撑团队。2、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及
15、图书馆建设 加强实验室建设,已建成由6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 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若干校级实验教学中心所构成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平台;同时通过国家创新实验项目、科研训练计划等促进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支撑。深化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改革,拓展产学研合作,加大实习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力度,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大图书资源建设,2010 年,图书馆文献购置费预算1680 万元。为了保持与国内一流高校相当的文献保障率,图书馆实行了“数字资源优先,纸质资源降复本”的文献资源建设策略,有效地保障了教学需求。3
16、、升级改造教学管理系统,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根据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新要求,重新梳理教学管理业务流程,突出对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点的监控,建设新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新系统建设有利于减轻师生负担、有利于教学过程信息反馈、有利于提高教务处和学院教学管理水平、有利于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力争新系统成为能支持分类培养、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的教学管理平台,并能支撑网络教学资源的一体化建设。六、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1、专业建设取得进展 为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要,2010 年学校获准设立三个战略性产业相关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建筑节能技术与工
17、程。2、“质量工程”建设再创佳绩 2010 年获国家级特色专业3 个、市级4 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 门、市级10 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 门、市级2 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 个、市级2 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 个。3、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再结硕果 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研训练计划和学科竞赛,其中:第四届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3 项,参与学生145 人。第二届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532 项,参与学生1548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24 项,参与学生3400 余人,共获得国际特等奖提名1 项、国际一等奖3 项、国际二等奖4 项、全国特等奖8 项、全国一等奖20 项、全国二等奖55 项、全国三等奖及省级奖210 项。4、毕业生获用人单位好评 在毕业生总体素质评价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我校2010 届毕业生总体素质评价为“优秀”的占57.5%,“良好”的占36.8%。我校毕业生以踏实勤奋、专业知识扎实、忠诚度高见长,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占我校2010届毕业生67%的工科学生的平均就业率为97.82%,全校平均就业率也达95.23%。毕业生对就业保持较高的满意度,据占91.93%毕业生参加的调查表明,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单位“非常满意”的占66.80%,“基本满意”的占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