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基础常识.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85448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基础常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自然基础常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基础常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基础常识.pdf(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自然基础常识 自然科技常识:自然、科技常识的考查重点一般集中在地理环境、气候及科学技术的基本常识等方面。自然常识的出 题方式一般是考查自然现象的概念、特征或者利用基本的理论分析自然现象的成因;科技常识一般是结合 本年度国内外重大科技新闻及科学发明进行考查。考生在复习本节时可以结合相关地 理、生物知识,另外要时时关注科技方面的新闻,对重大科技动态的基本进程、重大发明的关键技术要有所 了解,并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着重培养运用基本的原理解释普通现象的技巧,提高对知识的 理解和运用能力。自然常识 1.宇宙的起源 美国天文学家伽莫夫于 1948 年正式提出了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学说。伽莫夫认为,宇

2、宙最初是上个温 度极高、密度极大的由最基本粒子组成的“原始火球”。根据现代物理学,这个火球必定迅速膨胀,它的演 化过程好像一次巨大的爆发。由于迅速膨胀,宇宙密度和温度不断降低,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化学元 素(原子核),然后形成由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物质,气体物质又逐渐凝聚起星云,最后从星云中逐渐产生各种天体,成为现在的宇宙。由于大爆炸说比其他宇宙学说能够更多、更好地解释宇宙观测事实,因此愈来愈显示出它的生命力。2.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主要组成成分是氢和氦。3.太阳 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球状天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

3、的大气结构 即为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太阳活 动的周期是 11 年。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地球大气的电离层;(2)产生“磁暴”现象;(3)产生 极光。4.行星 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它们不发光,质量比太阳小得多。太阳系目前已知的 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5.曰食 当太阳、月球、地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如月球阴影掠过地球,会造成日食。依目视太阳被月球遮掩的 多少,可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当日全食发生时,我们在地球上可看到平日因强烈阳光而不易看

4、出的太阳闪焰、太阳日珥等太阳表面现象。6.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 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人为规定,在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总是比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早 24小时,这 样东、西十二区,虽为一个时区钟点相同?,但日期总是相差一天,即东十二区任何时候都比西十二区要早一 天。所以,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反之,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7.地震 地震是构造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大地的快速震动。当地球聚集的应力超过岩层或岩体所能承受 的限度时,地壳发生断裂、错动,急剧地释放积聚的能量,并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周传

5、播,引起地表的震动。地震只发生在地球表面至 700 千米深度以内的脆性圈层中。地震时,地下岩石最先开始破裂的部位叫震 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叫震中。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称为体波(纵波和横 波),沿地面传播的称为面波,实际上也是一种纵波,对地表建筑物破坏性最大。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用震 级表示,通常采用美国里克特提出的标准来划分,称为里氏级。世界地震区呈带状分布并与板块边界非常一致,板块间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因素。8.喀斯特地貌 在碳酸盐类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 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命名,在我

6、国也叫岩溶地貌,广泛分布于桂、黔、滇。岩溶作 用在地表和地下均可形成喀斯特地貌。9.堰塞湖、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中国东北的镜泊湖即是典型的熔岩堰塞湖。10.霍尔木兹海峡 位于亚洲西南部,介于伊朗与阿拉伯半岛之间,东接阿曼湾,西连海湾(伊朗人称之为波斯湾,阿拉伯 人称之为阿拉伯湾),呈人字形。由于它是海湾与印度洋之间的必经之地,霍尔木兹海峡素有“海湾咽喉”之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航运地位。海湾沿岸产油国的石油绝大部分逋过这一海峡输往西欧、澳大利 亚、日本和美国等地,合计承担着西方石油消费国 60%的供应量,西方国家把霍尔木兹海峡

7、视为“生命线”。11.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是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马六甲海峡无论在经济或军事上而言,都是很 重要的国际水道,重要性可与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相比。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重要水 道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重要通道,也是西亚石油到东亚的重要通道,经济大国日本常称马 六甲海峡是其“生命线”。12.苏伊士运河 位于埃及境内,全长 170 多公里,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连接红海与地中海,使大 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 国到印度洋缩短 55008000 公里;从地中海各国到

8、印度洋缩短 800010000 公里;对黑海沿岸来说,则缩 短了 12000 公里,它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海运航道,每年承担着全世界14%的海 运贸易。13.巴拿马运河 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总长 82 公里,宽的地方达 304 米,最窄的地方也有 152 米。该 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和“世界桥梁”。14.中国地理常识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一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大河流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五岳-一

9、(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15.对流层 是大气层的最底层,同地球上的生物关系密切。对流层只有 817 千米厚,却集中了 90%以上的水 汽。该层空气上下对流强烈,因此会形成风、雨、雷、电、霜、冰雹等大气现象。这一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 1000 米,温度下降 5C6C.16.平流层 位于对流层上面,距地球表面 20 千米50 千米。这里空气稀薄,大气平稳流动,是高速喷气客机飞行 的理想场所。平流层内水蒸气和尘

10、埃很少,并且在 30 千米以下是同温层,其温度在一 55C 左右。平流层 也是臭氧最为集中的地方。17.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一部分到达地面,称为直接太阳辐射;另一部分为大气的分子、大气中的微尘、水 汽等吸收、散射和反射。被散射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返回宇宙空间,另一部分到达地面,到达地面的这部分 称为散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散射太阳辐射和直接太阳辐射之和称为总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散射和反射。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物质主要有臭氧、水汽和液态水、二氧化碳、尘埃等。其中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却被吸 收得很少。.18.台风和

11、賜风 台风和飓风都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称谓不同,在北太平 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 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台风对陆地的破 坏在沿海 1000 米左右,后由于得不到水分和热量的补充而减弱。19.海啸 海晡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以下 50 千米内、震级里氏 6.5 以上的海 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晡。20.厄尔尼诺现象 是指在东太平洋、秘鲁、厄瓜多尔附近海面每隔 35 年出现的一次大范

12、围海水升温而引发的异常气 候现象。它开始于圣诞节以前,所以秘鲁人称它为“厄尔尼诺”(西班牙语),意为“圣婴”。厄尔尼诺来临 时,南美洲西海岸地区的风向会突然改变,秘鲁、厄瓜多尔等国会因此产生暴雨天气。这种影响波及西太 平洋,亚洲东部沿海地区的气候也会发生异常。21.拉尼娜现象“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相反,指太平洋东部、中部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在这种冷海温度作 用下,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出现酷热、干旱天气,孟加拉国出现洪涝灾害,加勒比海、墨西哥屡遭飓风袭击。科学家把它称为“拉尼娜”,意为“圣女”。22.温室效应(花房效应)大气本身对太阳辐射直接吸收很少,而水陆植被等下垫面却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

13、,并经潜热和感热转 化给大气。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称为大气辐射。其中一部分外逸到宇宙空间,一部分 向下投向地面。后者即是大气逆辐射,它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地面 得以保持一定的温度。这种保温作用,即大气的温室效应(花房效应)。23.寒潮 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称为寒潮。寒潮是中国冬半年(9 月翌年 5 月)危害较大的灾害性天气。寒 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或伴随雨雪天气。24.沙尘暴 沙尘暴的破坏力很强,是一种灾难性天气。沙尘暴的形成一般需要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大风;二是地面要有大量尘沙;三是大气具有上凉下热的不稳定层结构,这是触

14、发和加强沙尘暴的主要因素。科技常识 1.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 IT)是指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要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信 息技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 人工智能技术等。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卫星导航系统,它使用户能很精确地判定其位置。全球定位系统由三部分 构成:(1)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负责管理、协调整个地面控制系统的工作)、地面天线(在主控站的控制 下,向卫星注人寻电文)、监测站(

15、数据自动收集中心)和通讯辅助系统(数据传输)组成K2)空间部分,由 24 颗卫星组成,分布在 6 个轨道平面上;(3)用户装置部分,主要由 GPS 接收机和卫星天线组成。3.3G 英文 3rd Generation 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 GSM、CDMA 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

16、少 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 144kbps 的传输速度。4.信息高速公路 1993 年 9 月美国克林顿政府宣布了“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行动计划”,这个计划俗称“信息高速公路”,这一举动立即引起全世界的瞩目。信息高速公路,简单地说,就是以多媒体为车,以光纤为路,把全国的政 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图书馆、医院、家庭等用户连接起来,应用 ATIM 传输模式,以交互方式快速传 递数据、声音和图像的高信息流量的信息网络。5.纳米技术 就像毫米、微米一样,纳米是一个尺度概念,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并没有物理内涵。当物质到纳米尺 度以后,大约是在 1100 纳米这个

17、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不同于原 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6.激光 是 20 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 尺”、“最亮的光”和“奇异的激光”。它的原理早在 1916 年已被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现,但直到 1958 年激光才被首次成功制造。50 多年来以激光器为基础的激光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已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医学、工农业生产、能源动力、通信、信息处理、文化艺术、科研等各个领域,取得了相当良好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激光被誉为“神奇之光”,主要有四大特

18、性:激光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7.电脑病毒 与我们平时所说的医学上的生物病毒是不一样的,它实际上是一种电脑程序,只不过这种程序比较特 殊,是专门给人们捣乱和搞破坏的,它寄生在其他文件中,而且会不断地自我复制并传染给其他文件。8.阿兰。图灵 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1936 年,图灵向伦敦权威的数学杂志投了一篇论文,题为 一 348 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并提出著名的“图灵机”的设想。“图灵机”不是一种具体的机器,而是一 种思想模型,可制造一种十分简单但运算能力极强的计算装置,用来计算所有能想象得到的可计算函数。“图 灵机”与“冯。诺伊曼机”齐名,被永远

19、载入计算机的发展史中。1950 年 10 月,图灵又发表了另一篇题为 机 器能思考吗 的论文,成为划时代之作。也正是这篇文章,为图灵赢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9.航天飞机 是一种有翼、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由辅助的运载火箭发射脱离大气层,作为往返于地球与外层空间 的交通工具,外形像飞机。1981 年 4 月 12 日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美国共有“挑战者”号、“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奋进”号、“哥伦比亚”号 5 架航天飞机,其中“挑战者”号和“哥伦 比亚”号分别于 1986 年和 2003 年爆炸坠毁。10.宇宙飞船 又称载人飞船,是一种运送航天员、货物到达太空并

20、安全返回的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它能基本保证 航天员在太空短期生活并进行一定的工作。11.国际空间站 于 1993 年完成设计,开始运行。该空间站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共 16 个国家参与研制。其总质量约 423 吨、长 108 米、宽(含翼展)88 米,运行轨道髙度为 397 千米,载人舱内大 气压与地表面相同,可载 6 人。国际空间站结构复杂,规模大,由航天员居住舱、实验舱、服务舱、对接 a 渡 舱、桁架、太阳能电池等部分组成。12.中国人造地球卫星 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使中国成 为继苏、

21、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中国从此迈入了探索太空的 时代。13.航天器发射场 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 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 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14.转基因技术 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 饰,这一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美国是目前世界上转基因作物品种培育数量最多和商业化种植规模最大的国家。目

22、前转基因植物主要有 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等。15.遗传与变异 生物子代和亲代之间的相似现象叫遗传。生物的子代和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都有或多或 少的差异,这种差异叫做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引起的变异叫做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而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变异叫做不遗传变异。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既能够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又 能够促使生物不断向前进化。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的进化中同等重要。16.人类基因组计划 由美国科学家于 1985 年率先提出,于 1990 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 共同参与了这一价值达 30 亿美元

23、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科学家参与了第 3 对染色体短臂上3000 万个碱基对测序工作。这一计划旨在为 30 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 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 称为三大科学计划。17.甲型 H1N1 流感 甲型 H1N1 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 H1N1流感病 毒,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 段。人感染甲型 H1N1 流感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

24、痛、发冷和疲 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甲型 H1N1流感的群间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 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感染。因此要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或肺炎等呼吸 道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的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注意掩盖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发烧,应及早就医。18.青霉素 抗菌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的发 现者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19.阿司匹林 德国费利克斯。霍夫曼 1897 年合成乙酰水杨酸。两年后商品化,

25、登记的商品名为阿司匹林。一个世纪后,阿司匹林变成大众药品,至今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20.血型 1901 年奥地利细菌学家卡尔。兰德施泰纳发现了人类的血型差异。1909 年他分辨出 A、B、AB 和 0 四种主要血型,这一重要发现对输血的安全性和外科手术的成功产生了巨大影响。卡尔。兰德施泰纳为 此获得了 1930 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血型的遗传具有规律性,血型系统遗传规律见下表:婚配 方式 AXAAXBAXABAXOBXBBXABBXOABXABABXOOXO 子女可能 的血型 A、0A、B、0、ABA、B、ABA、0B、0A、B、ABB、0A、B、ABA、BO 子女不可 能

26、的血型 B、AB 无 OB、ABA、AB0A、ABOAB、0A、B、AB 21.X 射线 德国科学家威廉。伦琴在 1895 年对其妻子的左手骨骼拍照时,揭示出 X 射线的强大威力。这项具有 深远意义的创新到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应用于日常医疗。这种带有阴影的灰色照片实际上打开了一扇通 向身体内部“宫殿”的窗户。现在,医生们可以通过它观察骨折部位,肿瘤和肺部充血情况。超声波、CT 扫 描、PET 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也接踵而至,各种技术都可在无需进入身体内部的情况下为体内器官 提供不同的视图。22.新能源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

27、研究、有 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 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 一 350 一 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也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幵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 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穿透生物质能

28、。地理常识(一)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晌 1对气候的影响: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虽然目前尚未完全查明但二者有定的相关性。特别是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 11 年周期的相关性非常明显。(1)在中高纬度,降水量与黑子数两条曲线的谷、峰的高低变化基本吻合,呈正相关性,即黑子数多的年份,降水量也多;反之,黑子数少的年份,降水量也少。(2)不论在哪一纬度观测,太阳黑子和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谷一峰一谷一峰一谷一峰)基本吻合均约为11 年。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因为太阳耀斑发射的电磁波扰动了或全部吸收了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磁针颤

29、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因为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地理常识(二)时间 (一)时区 为了避免世界各地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分为 24 小时区,因为地球每 21 小时自转一周(共360),即每隔经度 15为一个时区。具体划分方法如下: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 7.5至东经7.5,划分为 一个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 7.5,合为一个时间。(二)区时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为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每个时区标准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

30、,相差 1 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东西十二时区时刻相同的,日期相关 1 天。(三)地方时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于是,在同一瞬间,地球上的各地时刻不同。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时刻,它把一天中太阳对于当地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中午 1 2 时,遵循“东早西晚”的原则,其差异是 1 h1 5、4min1、4s1。(四)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亦即东经 120的地方时,是中国各地统一采用的法定时。地理常识(三)大气层 (一)低层大气和干洁空气的组成 大气是多种

31、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其中干洁空气是不含水汽和固体杂质的空气,也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二者约占干洁空气体积的 9 9。(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情况,可将其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1高层大气 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其中 80500 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中的氧分子和氦分子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被分解为离子,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故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2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至 5055 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 千米

32、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上热下冷,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天气晴朗,没有云雨变幻,利于高空飞行。3对流层 该层在低纬 1718 千米,中纬 1012 千米,高纬 89 千米。热量来自地面,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加上水汽杂质多,因而天气复杂多变。因为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因而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透过地球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面和大气之间进行一系列的能量转换。其过程包括:1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而削弱,只有一半左右的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

33、面。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同时向外放出地面辐射。3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而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四)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并保存热量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差,但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据观测,地面辐射的 7 59 5都被近地面 40 米50米厚的大气所吸收,使近地面大气增温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除一小部分被大气辐射到宇宙空间外,大部分保存在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升高。2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在向外辐射热量,称为大气辐

34、射。大气辐射中投向地面的部分,因其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它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一部分热量,使地面实际损失热量减少,起到保温作用。据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应为一 23C,实际为 15C。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提高了 38C 之多。地理常识(四)一、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 1夏半年:昼长于夜,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日出的地方时刻早于6 点。2冬半年:昼短于夜,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日出的地方时刻晚于6 点。3春分、秋分:全球昼夜等长,日出的地方时刻为6 点。4晨昏线(圈):晨昏线也称晨昏圈,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两条半圆线组成,即晨线和昏线。晨线是从夜半球进入昼半

35、球的分界线,晨线东侧是昼,西侧是夜;昏线是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昏线东侧是夜,西侧是昼。二、暴雨洪涝的形成条件和防御 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除了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均会有暴雨出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水汽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监测防御:利用气象卫星进行监测。防洪需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工程措施包括: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是: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地理常识(五)一、厄尔尼诺

36、现象及危害 在热带太平洋海区,一般情况下,由于受寒流的影响,东部地区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可是有的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增温,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当它发生时,赤道带大范围海区与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反常现象,如信风本来由东向西吹,可是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风向突然变为向东吹,使得本来位于太平洋西部的暖流位置向东移动,从而影响太平洋东岸海洋生态,如水温升高,大量鱼类死亡。还有一种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应的拉尼娜现象。它是指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偏低的现象,由此引起赤道中、东太平洋信风较常年偏强、云量减少、气温偏高,而赤道西太平洋则与之

37、相反。拉尼娜发生时,我国夏季风会增强,北方降水增多,台风出现的次数也会增多。二、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一)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方面:合理人口迁移,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弥补了劳动力不足,促进了落后边远地区资源开发、社会经济条件提高以及综合环境的改善;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信息,促进经济发展与科技文化进步;大量农村人口涌人城市,积极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利方面:不合理的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也会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加剧各种城市环境问题的程度。(二)对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方面: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

38、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农村自然环境;迁出人口从地区外获得就业机会,增加了家庭收入,利于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利于家乡的建设。不利影响:迁出的人口大多是身体素质或文化素质相对较好的年轻人,这对迁出地而言无疑是一种损失,一方面这种人口的外流易产生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是基础教育投入多,回报少,影响迁出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理常识(六)一、农业生物技术 在农业生物技术中,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最为突出。1983 年转基因植物问世,1986 年被批准进入田间试验,根据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

39、APHIS)的数据,截止 1997 年 1 月 31 日,美国已批准的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达 2584 例。近年来,抗除草剂的大豆、抗病毒病的甜椒、抗腐能力强、耐贮性高的番茄、具有高含量必须氨基酸的马铃薯等转基因植物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第一批成果;转基因的瘦肉型猪、高产奶的奶牛和能从奶中提取药物的转基因羊等也将进入实用化阶段。未来农业的模式将是:农业工厂化,按人类要求高水平的控制环境因素,实现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产生质量稳定、供应稳定、价格稳定、营养丰富的农业产品;安全的转基因动植物投放市场;具有营养保健、医疗功效的猎牛羊、蔬菜水果等转基因食品大批走向餐桌。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

40、在我国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用花药培养、染色体工程等育种技术培养出才稻、小麦、油菜、橡胶等一批作物新品种、新品系、新种质。其中较突出的有京花3 号、小偃 1 o 7 号小麦和中花 1 o 号水稻等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抗盐碱等特性,已经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我国转基因技术在家畜及鱼类育种上也初见成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世界上率先进行转基因鱼的研究成功地)将人生长激素基因、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育成的当代转基因鱼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快并从子代测得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为转基因鱼的实用化打下基础。二、海洋生物技术 随着海洋生物学的发展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海洋生物技术兴起并成为一个新的研

41、究开发领域。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范围广泛,发展迅速。其中包括探索、开发和利用有价值海洋生物,优良养殖品种的培育和病害防治,海洋生物天然产物的利用,海洋特殊功能的阐明和利用,海洋生态系统的阐明和利用,海洋生物利用系统和辅助系统。海水养殖、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的生物技术是三大研究热点。1996 年,我国政府已将海洋生物技术列入 863 计划,主要方向是大规模发展海水养殖。并已初见成效。海水养殖总产量、海藻、贝类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对虾产量也曾一度居世界首位;裙带菜无性繁殖系、三倍体扇贝和牡蛎的培育,都已列入国家“攀登计划”,正在组织实施;山东省海藻养殖和海藻化工已成为世界上该领域第一

42、大产地。此外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成功了海带的单倍体育种技术、紫菜的体细胞育苗技术、对虾的三倍体与四倍体育苗技术、对虾精荚移植技术等;在海水鱼、贝类的三倍体育苗技术和鱼类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地理常识(七)一、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一起构成了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

43、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等内容。具体来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感测与识别技术。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这类技术的总称是“传感技术”。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更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2.信息传递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各种通信技术都属于这个范畴。广播技术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技术。由于存储、记录可以看成是从“现在”向“未来”或从“过去”向“现在”传递信息的一种活动,因而也可将它看作是信息传递技术的一种。3.信息

44、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等。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信息的处理与再生都有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4.信息施用技术。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它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二、新材料 新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与传统材料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分界,新材料在传统材料基础上发展而成,传统材料经过组成、结构、设计和工艺上的改进从而提高材料性能或

45、出现新的性能都可发展成为新材料。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它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成为 21 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同传统材料一样,新材料可以从结构组成、功能和应用领域等多种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类之间相互交叉和嵌套,目前,一般按应用领域和当今的研究热点把新材料分为以下的主要领域: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温超导材料、磁性材料、金刚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材料等。在 20 世纪初,人们所指的建筑材料是木材、水泥和钢铁;二战后

46、出现了新三材,指的是人工合成的塑料、橡胶和纤维,而 80 年代以来大量高新材料纷纷涌现。高新材料从使用的角度说可分为传递、记录或存储的信息材料;耐高温结构陶瓷、非晶态材料和超导材料的新能源材料,特别是超导材料 80 年代中期以来有突破性进展;高性能结构复合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和新型合金材料为主要内容的特殊结构材料和新功能材料,如高效能的陶瓷材料、有机氟材料、高功能的黏合剂等。从材料的构成来说可以分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陶瓷材料三大门类。近些年来,出现了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及复合材料竞相发展的趋势。一些新兴金属材料在科技革命的大潮中应运而生。传统铁、铅、锌、铝等金属更新品种,与宇航、电

47、子、原子能等高新技术联系密切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他新型高性能金属材料出现了如快速冷凝金属的非晶体和微晶材料、纳米金属材料、有序金属间化合物、定向凝固柱晶和单晶合金等。纳米材料具有许多潜在的新用途,它是一门用单个原子和分子建造事物的科学,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微型化。三、新能源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

48、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发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生物学常识(一)自然、科技常识涵盖了生物学、地理以及现代新兴科技等领域的知识,是对考生综合知识的一个考查。这方面的题量不大,但如果能够在备考时多掌握一点这方面的知识,得分应该不难。一般考题涉及的常识不会太偏,是日常生活中能接触的,复习时不必记忆太复杂的知识。考点精讲与真题拓展 一、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特征

49、,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新陈代谢中有关的能源物质:1直接能源物质三磷酸腺苷(ATP)ATP 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 ATP 直接提供的,细胞的分裂、肌肉收缩等。2.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能量有 70%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3.主要储能物质脂肪 脂肪是生物体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在动物的皮下、肠系膜、大网膜等处储存有大量的脂肪,一方可储存能量,同时还可以减少体内热量散失,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在植物体内也有脂肪,如花生油、籽油等就是从花生和油菜籽中提取的。4.能量最终来源太阳能 太阳光能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太

50、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植物体内,再进入动物体内: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当自由水比例增加时,生物体的代谢活跃,生长迅速;而当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较多时,代谢强剧会下降,抗寒、抗热、抗旱的性能提高。无机盐: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可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三、遗传与变异 (一)遗传物质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遗传物质的特点:(1)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储存遗传信息);(2)能够复制,保持上下代的连续性(传递遗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