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学家表(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学家表(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时代朝代史学家知人论世代表作卷数、篇数体例记述范围史学地位备注先秦春秋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4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一万八千字编年体公元前722公元前4811.开创了私人撰史的风气,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促进了私人修史和私人论史,有利于史学的进步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2.春秋是中国编年体史书的雏形,对后世编年体史学形成和发展影响重大。私撰春秋左丘明左丘明(公元前502年-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也有说姓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传十万八千字国别体公元前722公元前4531.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很高史料价值。2.重点突出
2、,别具史识,对编年体发展有重大影响。3.文笔生动,叙事得法,在历史文学方面具有很高成就。私撰两汉西汉司马迁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年后),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史记总卷数130卷、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纪传体黄帝太初年间1.创立了完备的纪传体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极大,“史家之极则”。2.史记以据史实录精神,全面客观而深刻的记录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3.形成了明确的史学理念,也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私撰西汉刘向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
3、目录学家、文学家。别录共20卷1.全面而系统地整理了西汉的典籍,保存了大量史料。2.创立了校雠学,恢复了大量典籍的原貌,对后世图书整理启发很大。私撰西汉刘歆刘歆,(约前50年后23年),字子骏,西汉末年人。七略书分为六略三十八种,著录603家,共13219卷1.建立了系统的图书目录分类体系,创立了目录学。2.开创了学术史先河。私撰东汉班固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汉书总卷数120卷、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纪传体前206年23年1.创立了纪传体断代史,被后世史书奉为定例,影响极大。2.独立而完整的保存了很多西汉的史
4、料。私撰东汉荀悦荀悦(148209),中国东汉末期政论家,史学家。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汉纪共30卷编年体前206年23年1.汉纪是一部编年体断代史,对后世史学影响很大。2.补充了汉书的很多遗漏,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3.汉纪通过“荀悦曰”直接表达了与汉书不同的思想。私撰两晋西晋陈寿陈寿(233297年),字承祚,巴西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学家。三国志魏书4纪、列传26蜀书15列传吴书20列传纪传体2202801.分国纪史,轻重有别。2.略而有法,舒而不芜。3.曲折尽意,多有回护。私撰东晋干宝干宝 (?336),东晋文人,字令升,祖籍河南新蔡。晋纪20卷编年体私撰东晋袁宏袁宏
5、(约328约376),东晋文学家。字彦伯,小字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后汉纪30卷编年体17220是一部编年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朝的史事,在体例上较荀悦的汉纪上有创新。私撰南北朝南朝裴松之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汉族,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移居江南。东晋史学家,为三国志注作者。与裴骃、裴子野祖孙三代有史学三裴之称。三国志注220280保存了丰富史料,发展了史书注释的方法。私撰南朝范晔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后汉书总卷数120卷、30志、10本纪、80列传纪传体252201.继承前史,择善从之。后汉书之前已有八部后汉史,
6、范晔在这些史书基础上,编撰了后汉书,能够做到择善从之。2.叙事得法,编次周密,有单传,类传,合传等形式,改用类叙法,拓宽了史书记载范围,而且较清晰。3.重视史论,其中“序”、“论”是范晔精心写作的,思想深刻,确属奇作。私撰南朝沈约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宋书总卷数100卷、10本纪、30志、60列传纪传体405479宋书在反映时代特点方面是很突出的。第一,创立家传的形式。第二,创索虏传以记北魏史事,正如北齐人魏收撰魏书以岛夷传记南朝史事一样。这是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在史学上的一种特殊的反映。第三,在类传中增立孝义传,提倡“孝行”、“孝廉”
7、。这是魏晋统治者鼓吹“以孝治天下”的遗风。奉敕撰南朝刘勰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 大沈庄(大沈刘庄)。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分上、下部全书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私撰南朝裴子野裴子野(469530年),字几原,生于南朝宋泰始五年(469年),卒于梁中大通二年(530年),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仕齐、梁两朝,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宋略20卷编年体私撰南朝萧子显487年-537年,字景阳,
8、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朝史学家,文学家。南齐书共59卷、8本纪、11志、40列传纪传体479502文字比较简洁,文笔流畅,叙事完备。列传的撰写,继承了班固汉书的类叙法,又借鉴沈约宋书的代叙法,能于一传中列述较多人物,避免人各一传不胜其繁的弊病。又书中各志及类传,除少数外,大都写有序文,借以概括全篇内容,提示写作主旨。私撰北朝魏收魏收(507572),字伯起,小字佛助,北齐钜鹿下曲阳人。魏书共130卷、12本纪、20志、98列传纪传体386550举凡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情况,书中都有较详尽的交待。其二十卷志尤有价值,从东汉初班固修汉书到唐初修五代史志近六百年间,魏
9、书以外的各纪传体史书中或根本没有书志部分,或虽有书志,但缺少刑法、食货等重要内容,魏书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食货志对于北魏的均田制有详细记述,为后人研究北魏的土地制度,提供了可贵的材料。释老志是魏书首创,记载了佛道两教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及其变革,对于佛教发展的记述尤详,可看作是一部中国佛教简史。奉敕撰唐姚思廉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学家。梁书 陈书共56卷、6本纪、50列传共36卷、6本纪、30列传纪传体纪传体5025575575891.它叙梁朝史事在内容上比较全面。2.文字简练。3.它的史论除一般评论人物的功过、长短之外,往往还顾及到对于
10、社会风气和时代特点的概括。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奉敕撰唐李百药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唐朝史学家。北齐书共50卷、8本纪、42列传纪传体496577以史为鉴,记载丰富,叙事简要奉敕撰唐房玄龄房玄龄,(578年648年),别名房乔,字玄龄(一说名玄龄,字乔松),汉族,唐代齐州临淄(今淄博市临淄区南马坊村人。晋书共130卷、10本纪、20志、70列传、30载记纪传体26542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提名为御撰的史书官修唐魏征隋书共85卷、5本纪、30志、50列传纪传体581618是唐设馆修史以来
11、第一部成于众位史官之手的史书官修唐令狐德棻令狐德棻(583666)唐初政治家,史学家。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周书共50卷、8本纪、42列传纪传体505581文笔简洁爽劲,视野开阔。不只是记述西魏及北周皇朝的史事,内容兼顾了同时代的东魏、北齐、梁与陈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对于帝位更迭、重大动乱,皆详加载明,反映了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及纷繁的历史事件。官修唐李延寿李延寿,生卒年待考。字遐龄,唐代史学家。安阳市人。南史北史共80卷、10本纪、70列传共100卷、12本纪、88列传纪传体纪传体4205893866181.没有采取编年体,而是把南朝各史的纪传汇合起来,删烦就简,以便阅读。2.文字简明,
12、事增文省,在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1.体例完整、材料充实、文字简练。2.与魏、齐、周、隋四书有互相补充的作用,不可偏废。私撰唐刘知几刘知几(661-721) 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史通内篇39篇外篇30篇纪传体1. 第一次系统而全面的总结了唐以前的史学发展状况,史家大学篇和二体篇,把唐以前史学发展道路概括为六个流派和两种样式。2. 系统评价史学相关要素,包括史体、史官、史才。3. 努力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对很多史学工作提出进一步构望。4. 刘知几有强烈批判精神,思想中含有疑古思想。5. 提出了史才三长论,对史家修养和史学方法进行了理论思考(史才三长:才、学、识)。私撰唐杜佑杜佑(公元735
13、-812年),唐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通典共200卷典志体上起黄帝下至唐玄宗1. 创立了典志体通史这一体裁。2. 开创了以食货为首的史书,史志编排顺序打破了旧史书志的编排顺序(旧史礼志,或天文志为第一篇)。3. 重视议论。4. 发展了史书自注的方法。私撰五代刘昫刘昫(887年946年),字耀远,中国五代时涿州归义(今属河北)人,后晋政治家。旧唐书共200卷、20本纪、30志、150列传纪传体6189071. 保存了唐朝的第一手史料。2. 另一方面,唐朝是我国一个强盛的朝代,多民族统一国家有所发展。在旧唐书里记录了大量的我国少数民族的史料,以及他们和中原的唐王朝
14、相互交往的亲密关系。比如,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婚姻的记实,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迹,以及突厥、回纥、吐蕃、契丹等北方、西北、东北、西南许多民族的历史记录,都在旧唐书里有较多的记载。在唐朝和邻国日本、朝鲜、印度的关系史方面,旧唐书记载也较为详细。其分量比起别的同类正史来要多得多,史实也较可靠。官修五代薛居正薛居正(912981)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子平,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旧五代史共150卷、61本纪、12志、77列传纪传体8759601. 材料较为丰富。尤其是保存了许多后来已经散失的当时的诏令公文和当时人写的“行状”、墓志铭等,这都是人物传纪的第一手的资料。2. 包含着许多南方十国的可贵的资料。
15、官修两宋北宋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新唐书共225卷,纪10,志50,表15,列传150纪传体618907长期以来出现的第一部体例完整的纪传体史书官修新五代史共74卷,纪12,列传45,考3,世家10,十国世家年谱1,四夷附录3纪传体875960私撰北宋司马光司马光,时期著名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地区夏县)人,汉族。(但宋人袁说友著成都文类记,司马光是在他父亲任光山知县时,生于县衙官舍的,该观点已为当今主流,多数专家学者认同)
16、,字君实,号迂夫,晚年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资治通鉴正文295卷,目录39卷,考异30卷编年体BC403957问世以后影响很大,一是仿效和续补不断出现,二是有关研究之作与日俱增,三是因改变资治通鉴,创立了新史体纪事本末和纲目体。官修南宋郑樵郑樵,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月三十日(1104年),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七日(1162年4月26日)。中国宋代史学家、家。通志200卷纪传体三皇隋唐编撰成别具特色的20略,把典志体史书的范围大大扩宽体例整齐,有会通气象郑樵通志崇尚实学和批判精神私撰南宋李焘字仁甫,
17、一字子真,号巽岩,眉州丹棱人。生于宋徽宗政和五年,卒于孝宗淳熙十一年,年七十岁。续资治通鉴长编980卷编年体北宋九位帝王私撰南宋袁枢中国南宋史学家。字机仲。建安(今福建)人。幼年就能赋诗,很有抱负。通鉴纪事本末42卷纪事本末体前403956第一部私撰南宋李心传字微之,隆州井研人。(今四川乐山人)生于宋孝宗乾道二年,卒于理宗淳祐三年,年七十八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00卷编年体宋高宗一朝私撰元胡三省胡三省(1230-1302),中国宋元之际史学家。字身之。台州宁海(今浙江宁海)人。资治通鉴音注约5卷私撰元马端临马端临(约1254年宋理宗二年1323年元英宗至治三年),中国古代宋元之际著名的。字贵与
18、,一字贵舆,号竹洲。饶州 (今省乐平市)人。文献通考348卷集成和发展了前人的会通思想扩大了典志体史书的门类,其中“帝系考”、“封建考”、“宗纬考”为其创新集成了无神论思想,摒弃了灾祥之说私撰元脱脱脱脱(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蔑儿乞人。宋史共496卷:纪47,志162,表32,列传255国别体“三史义例之争”官修辽史共26卷:纪30,志32,表8,传45,国语解1金史共135卷:本纪19,志39,表4,列传73明朝宋濂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义乌)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誉为
19、“开国文臣之首”。元史共210卷:本纪47,志58,表8,列传97国别体12061370官修明朝王世贞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明朝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弇山堂别集共100卷明第一位用实录作为资料修史的史家。王世贞在史学思想上有贵史的主张和考史的风格,对明后期学术风气转变具有重要作用。私撰明朝谈迁祖籍汴梁(今开封),是浙江海宁枣林人。国榷共108卷编年体是一部编年体明史,具有实录精神,善于史学评论和史实考察私撰明朝解缙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汉族,江西吉安吉水县人,解纶之弟。
20、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永乐大典共22877卷官修元明清明李贽(15271602)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藏书焚书共68卷,续67卷6卷,续5卷1. 对历史人物进行褒贬的时候不是从善恶出发,而是从历史作用出发2. 肯定富国养民的重要作用。3. 敢于打破忠孝等传统观念私修元明清明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号少室山人,别号石羊生,兰溪县城北隅人。是明朝著名学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诗薮其他著作有少室山房笔丛正集、少室山房类稿共20卷37种347卷诗学专论1. 提出史才五常说,增公心,直笔2. 对于史书优劣评价提出新标准,不以文之繁简定优劣,主张对史书进行全
21、面评价3. 注重史注私撰元明清明黄宗羲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明儒学案62卷学案体明代是一部完整的史学史专著,把明二百多位学者分成十九个学派进行编次,记录了这些学者的著作、学术思想、学派源流,实际上开创了一种新史体,即学案体私撰元明清明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日知录32卷纪传体通史内容上注重考证,强调经世致用,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治世,开创了明代以来学术的新风气私撰元明清明王夫之字而农,号涢斋,别号一壶道人,人,汉族。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
22、家,与方以智,同称明末四大学者。读通鉴论50卷史评秦至五代主要对资治通鉴所记载的史事进行史学评论,具有独到的见解,建立了史学评论较为全面的标准,因其时、度其势、察其心、穷其效,把大的历史事物放在一定背景下,才能得到正确的效果私撰元明清清蒋廷锡(1669年-1732年)汉族,江苏常熟人。字扬孙,一字西君,号南沙、西谷、青桐居士,江苏常熟人古今图书集成卷官修元明清清张廷玉(1672-1755) 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明史332卷纪传体明代官修元明清清王鸣盛(17221797),清史学家、经学家、考据学家。字凤喈,一字礼堂,别字
23、西庄,晚号西江。江苏嘉定(属今上海市)人十七史商榷私撰元明清清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家四库全书36300册79337卷丛书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官修元明清清赵翼(1727年1814年),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清朝文学家、史学家廿2史札记36卷私撰元明清清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一字及之,号辛楣又号竹汀,晚号潜研老人廿2史考异100卷私撰元明清清章学诚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字实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文史通义8卷1强调史学的经世致用功能2提出了六经皆史说,提高了史学地位3提出史才四常说4把旧史分成撰述和记住两类私撰元明清清崔述字武承,号东壁,直隶大名府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举人。历任上杭 罗源知县等。清朝著名的辨伪学者考信录32卷私撰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