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鄂西土家族傩戏艺术音乐文化的特征.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84516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鄂西土家族傩戏艺术音乐文化的特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鄂西土家族傩戏艺术音乐文化的特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鄂西土家族傩戏艺术音乐文化的特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鄂西土家族傩戏艺术音乐文化的特征.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鄂西土家族傩戏艺术音乐文化的特征 摘要 傩戏又称为中国的“活化石”,在中国古代的艺术文化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结合了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并融合了社会的宗教、人类、历史等学科。本文通过鄂西土家族傩戏的音乐文化、唱腔、器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阐述分析了其音乐文化的特征、对弘扬和挖掘民间文化遗产的意义。关键词:鄂西 土家族 傩戏 音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J852 文献标识码:A 傩是一种古老的艺术文化形式,其出现的具体时间我们已经无从追溯了,但傩礼在中国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据礼记月令中记载,周代傩作为一种宗教形式,在春、秋、冬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式国傩、天子傩和大傩,可见傩戏在

2、中国古代的重要地位。在古代,根据社会等级制度和作用的不同,傩戏的编制也会有相应变化。除了皇宫中表演具有高规格的傩戏外,在民间也有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傩戏演出,这种带有鲜明特色的艺术文化形式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傩戏在高度发展之时还一度传入了其他亚洲国家及地区,越南、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到现在还保留着傩戏的某些艺术形式。在土家族,傩戏最初是用来在腊月驱逐疫邪、谢神还愿的宗教仪式。土家人民信奉傩神、土地神等,以冲傩还愿为目的的活动在长期的发展中和舞蹈、歌唱联系在了一起,逐渐形成了傩戏这一特殊的表演形式。据崔在辉“中国戏剧活化石”恩施傩戏中的记载,140 多年前,有一位湖南艺人玩“汉流”到鄂西的恩

3、施,将傩戏带到那里。由此“汉流”我们可以看出,恩施傩戏并非土生土长。它由汉族传入后和本地文化相结合,适应了当地土家族的宗教需要,在当地生根发芽,并蓬勃发展起来。20 世纪后期,社会主义改革使社会有了大的转型。作为傩文化根基的农村,大部分青年进入城市,傩文化渐渐失去了欣赏对象甚至是演员,只有老一辈的傩戏艺人在艰难维持表演。2001 年 5 月,联合国际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 19 个项目中就有中国的昆曲。傩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和其它古老文化一样正在逐渐消失,支持傩文化对民族团结、研究历史文化生态的维持都有积极的意义。2006 年 5 月,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一

4、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 518 个项目中傩戏和相关的项目就占了近 20 个。傩戏文化被提高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得到国家和各地的保护、重视及研究。如今不少鄂西土家族的老傩戏艺人如今还健在,并带出不少徒弟,每个傩戏队平均每月外出表演四到五次。20 世纪后半期,鄂西土家族傩戏从传统的堂屋搬到了舞台上,在不少旅游风景点演出,并不断在戏剧表演中获奖。而傩面具也具有民族文化风情,深受大众的喜爱,被争相购买。通过对恩施三岔乡当地的考察,了解到田玉先是现在当地第 27 代的傩坛坛主,坛口名为感应坛。坛主传代要举行“过职”仪式,并传印、令、封、角等。田玉先师从谭学朝(已过世),先学习演戏和吹、打、唱,直到

5、60 岁才“过职”。现有正式徒弟 5 个,其中 2 个是十八九岁的学生,其他最大的学徒有五六十岁,一边学习一边经营傩戏队。傩戏队的演员(包括伴奏)最少 8 人,最多可达十几人。小型的演出几乎每天都有(以巫术治病为主),大型演出一年能有 20 次左右。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土家族与汉族群众杂居相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下他们的艺术文化高度融合。汉族对土家族音乐的影响也十分深远,但傩戏作为古代戏剧形式保留了不少区域性的特征,土家族傩戏音乐的封闭性与稳定性较好地保存了其原生性音乐特征。傩戏唱腔可分为高腔、傩腔,有九板十三腔之说。傩戏音乐主要是师傅口传面授,家传与师传相结合。伴奏乐器以打击乐器锣、鼓为主,兼

6、有唢呐、笛子、胡琴等乐器,形式丰富多彩。一 鄂西土家族傩戏音乐的文化特点 土家傩戏本身就产生于宗教性质的仪式,从音乐内容上看,在傩戏唱本,大多数都是驱疫求神或是歌颂神话人物;从音乐形式上,看傩戏的音程起伏不大,风格神秘诡异、庄重严肃;在歌曲中含有说唱音乐的部分,叙述性的歌词通常是根据现场人们的愿望所改编的,有酬神祈愿、有驱疫还愿。傩戏音乐伴随着怪异的舞蹈和突出的打击乐凸显出我国古代宗教形式的特点。从不同宗教表演风格上看,傩戏音乐可分为两种:祭祀乐和坛戏乐。祭祀乐是在傩戏中开始使用的,是宗教仪式的一部分。它的种类丰富,其中小型傩戏仪式的不少歌曲和念白都参考了道教音乐的神谱、经咒等。演唱歌曲前的乐

7、器演奏也类似于道教音乐鸣钟鼓三通的程式。坛戏音乐形式含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运用衬腔起唱,旋律古朴简洁,它主要来自当地,音乐的曲式结构和鄂西土家族音乐基本相同。傩与民俗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积淀,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结合成为重要的傩俗文化。傩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而宗教形式的傩音乐主要作为祭祀的手段之一。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傩这种古老的仪式逐渐加入世俗和娱乐的因素,并发展到成为后来演艺化的傩戏形式。傩俗在宋代已形成一个系列,在明清更为普及。当时民间根据季节的不同而分成“四季傩俗”:春季傩俗以正月为主,常规傩俗为新年贴门神或对联、元宵节看花灯、清明节插柳等;夏季傩俗有画老虎驱

8、邪、龙舟比赛逐疫等常见形式;秋季傩俗较普遍的有重阳登高、喝菊花酒等;冬季则是放炮竹、驱傩、换门神、饮酒、门楣插松柏树枝等最为常见。二 鄂西土家族傩戏表演艺术的唱腔 唱腔是土家傩戏的灵魂,是研究总结少数民族音乐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鄂西土家傩戏唱腔古朴、结构短小、调式简单,为当地的传承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就形式而言,鄂西傩戏的唱腔分为傩腔和高腔两类。土家族傩腔主要源于土家族民歌小调,是一种带有“民歌风”的戏曲化唱腔。鄂西土家族傩腔的内容来自当地的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大多数是老艺人传下的剧本。土家族人民向来能歌善舞,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鄂西土家族人创造了大量优美的土家族音乐形式。土家音乐是以口传心授的

9、形式流传下来的,可根据傩戏艺人的嗓音条件改变,鄂西土家族的唱腔在长期传承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傩戏唱腔主要以土家族语调为基础,在鄂西不同傩戏演出时,常会出现唱腔不同而唱词相近的情况,这是唱本和唱腔的传承方式所决定的。鄂西土家傩戏的傩腔调式以我国古代五声调式音阶为主,即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不同宫音组成不同的调式音阶,宫调式较为少见,常见的有徵调式和角调式,运用最多的是羽调式和商调式。在音程进行中以级进为主,旋律基本平稳,有少量的八度大跳。在实际的演唱中傩戏艺人可自己随性加入滑音和颤音。在傩腔的结构形式上,至少是一首完整的乐句,四句以上的复套唱段或为一句的单板式唱段。傩腔的节奏自由

10、,有时可在一段唱腔中包含好几种不同的节拍。虽然都是傩戏常见声腔,高腔却是受青阳腔和目连腔影响的外来声腔,所以高腔的历史晚于傩腔。高腔节奏较为自由,但与傩腔相比,演唱难度更大,音调高亢奔放,旋律起伏大,节奏较为自由,音程跳进多,带有“山歌风”的显著特征。鄂西高腔旋律以宫、商、角、徵、羽五个音为主,偶用清角、变宫、变徵等经过装饰的旋律,所以高腔与五声调式的傩腔不同之处是它是六声调式、七声调式。在节奏上高腔虽然较为自由,但常见散板在一段乐曲的开头和结尾。高腔的音乐主要属于曲牌体,来自于古老曲牌,多见重复运用同一支曲牌,其骨干音、特征性旋律音型基本不变,在传承发展中其音乐艺术原貌可见一斑。高腔的唱腔结构一般为腔多字少,以上下呼应的两句体和上下句反复形成的四句体为主,运用起承转合的布局。“起”和“承”时,速度平静、柔和,多为慢板。到“转”时会产生旋律的变化,速度和节拍会有较大改变。在最后“合”时,高腔则以一种完整、稳定的终止感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