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地名管理办法的通知.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8258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1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地名管理办法的通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地名管理办法的通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地名管理办法的通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地名管理办法的通知.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地名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淮安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8.06.10 【字 号】淮政发200896 号 【施行日期】2008.07.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区划地名 正文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地名管理办法的通知(淮政发200896 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淮安市地名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淮安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六月十日 淮安市地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全市地名的统一管理,实现地名的标准化、规范化,根据国务院地

2、名管理条例和江苏省地名管理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地名命名、更名、标志设置和使用地名等,均须遵守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地名及管理范围:(一)行政区划名称,包括市、县(区)、乡(镇)名称,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名称。(二)居民地名称,包括城市、自然镇、自然村、居民点、区片、路、街、巷、楼栋、单元、门牌号码等名称。(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包括平原、山地、山、河、湖、沙、水道、山洞、沟、泉等名称。(四)名胜古迹和纪念地名称,包括公园、游园、游乐场、风景区、风光带、游览地、自然保护区等名称,各种纪念性旧址、纪念牌等名称。(五)建筑物名称,包括大型

3、建筑、高层建筑以及其它公共设施等名称。(六)工业区、开发区等名称和具有地名意义的企事业单位名称。(七)具有地名意义的人文地理实体名称,包括专业部门使用的重要的台、站、港、场、水库等名称。第二章 地名机构 第四条 市、县(区)地名委员会领导本行政区域的地名工作。地名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局内,民政部门为本行政区域的地名主管部门。地名委员会成员单位应指定本部门处理地名事宜的有关机构和联络员,加强与民政局的协调和联系。市、县(区)地名委员会的职责: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地名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落实全省地名工作规划;领导并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地名管理工作;承办本辖区内地名的命名、更名工作。

4、第五条 市、县(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地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二)制订本地区地名规划和地名管理工作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三)组织地名调查,收集整理地名资料;(四)进行地名标准化处理,具体负责地名命名、更名的申报、审核、登记、核准和备案工作,核发标准地名使用证,公布标准地名;(五)设计、制作和管理地名标志;(六)组织编纂和出版地名书刊、地名图,负责审核本辖区地名密集出版物;(七)对社会正确使用标准地名进行指导、宣传、监督、检查;(八)接办有关单位委托的地名业务;(九)指导所辖单位、学术团体的地名研究工作。第三章 地名标准化处理 第六条

5、 凡符合地名管理条例规定,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地名为标准地名。第七条 各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在地图、公文、报刊、书籍、广播、影视、教材、广告、合同、标牌、网站中应使用标准地名,不得擅自更改。第八条 地名标准化处理应遵循下列规定:(一)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的应确定一个标准名称;(二)标准地名原则上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通名用字应反映所称地理实体的地理属性,不单独使用通名词组作地名,不使用重叠的通名词语;(三)各类地名均应按国家确定的规范汉字书写,汉字字形以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为准。不得用自造字、已简化的繁体字和已淘汰的异体字书写地名;(四)地名的汉语拼音字母拼写,用

6、罗马字母拼写,以国家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为统一规范,不得使用其它外文译写地名。第四章 地名的命名更名管理 第九条 地名的命名和更名应当遵循下列规定:(一)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有利于人民团结,符合社会道德风尚和人们的认知习惯;(二)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地理或者经济特征,与城市规划所确定的使用功能相适应,符合命名对象的性质、功能、形态、规模和环境等实际情况;(三)一般不以人名、外国地名和外国词汇音译的词语作地名,禁止使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四)一地一名,名地相符,派生地名与主地名相协调;(五)乡(镇)一般以乡(镇)人民政府驻地的村名命名;第十条 本市市区内新建居民区的名称使用下列

7、通名的,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小区:居住总户数在 1000 户左右,并有与其相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二)花园:绿地率不低于 40%;(三)园、苑:绿地率不低于35%;(四)山庄:依山而建,绿地率不低于45%;(五)别墅:建筑物容积率不超过50%。本市市区内新建大型建筑物使用大厦作通名的,应当是楼层在15 层以上总建筑面积在 2.5 万平方米以上的单体建筑物;本市市区内新建居住、商业、办公等多用途的建筑群使用城作通名的,以居住为主的,占地面积应当在 20 万平方米以上;以科技、工业、商业为主的,占地面积应当在 5 万平方米以上;本市市区内新建居住、商业、办公等多用途的建筑群使用广场作通名的,占

8、地面积应当在 1 万平方米以上,并有相对完整的3000 平方米以上集中开放空间(不包括停车场、消防通道)。使用前五款规定以外的通名的命名条件,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第十一条 下列范围内的地名不得重名、同音:(一)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名称;(二)市区内道路、居民区的名称;(三)同一县域内道路、居民区的名称;(四)同一乡(镇)内行政村、自然村的名称;(五)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实体的名称。第十二条 地名的命名按照以下程序办理:(一)县(区)行政区域名称的命名,由县(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市人民政府审核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二)乡(镇)行政区域名称的命名,由所在地的县(

9、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市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街道办事处名称的命名,由所在地的县(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市人民政府审批;(三)村、居名称的命名,由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报县(区)人民政府审批;(四)山、河、湖、泉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的命名,由所在地的县(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市人民政府审批,但涉及邻市边界和国家另有规定的,经市人民政府审核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批报;(五)城市道路、桥梁、广场、隧道、涵洞、堤坝、水库等名称的命名,市区范围内的,由市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向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由民政部门报市地名委员会审议后,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县域范

10、围内的,由县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向县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由民政部门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单位或个人投资建设的,由投资者提出申请。对城市道路,申请人在道路竣工后 3 个月内未提出命名申请的,由市、县(区)民政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命名;(六)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站、台、港、场和公路等名称的命名,由专业部门征得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同意后,按照规定报上级专业主管部门批准;属市、县(区)管理的,由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七)居民区、大型建筑物的命名,由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办理登记手续。市区范围内的,到市民政部门办理,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发给标准地名使用证;县

11、范围内的,到县民政部门办理,领取标准地名使用证。对自然地理实体和市区内城市道路、桥梁的命名,民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经市地名委员会审议。第十三条 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标准核准、登记,批准的地名为标准地名,无特殊情况不得变更。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地名:(一)因行政区划调整或其它原因,需要变更行政区域名称,变更自然地理实体和专业部门使用的站、台、港、公路等名称的;(二)因城市道路起止点、走向或指位功能发生变化,需要变更路名的;(三)因产权所有人提出申请,需要变更居民区、大型建筑物名称的;(四)因实行地名有偿冠名需要变更地名的。第十四条 地名体发生变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

12、当注销地名:(一)因行政区划调整或自然变化消失的,由县(区)民政部门报市民政部门注销;(二)因城市建设消失的,由建设单位报市、县民政部门注销。第十五条 地名命名、更名和注销的申报人应当如实填写申报表,并提出有关的证明文件和资料,不得作虚假不实的申报。第十六条 经命名、更名和注销的地名,由市、县(区)民政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布。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命名或者变更地名。第十八条 规划、房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办理新建居民住宅区的工程项目建设规划,房产销售和房地产广告等手续时,对申请人未能提供标准地名的,应当告知到地名主管部门办理。第五章 地名的有偿冠名 第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地名的有偿冠名,是指

13、人民政府根据企业申请,用体现企业的名称或用商标、品牌作专名命名地名,并向申请人收取地名冠名费的行为。第二十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内的城市道路、桥梁、隧道、涵洞、水库、广场、公园、旅游度假区等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新建的居民区、非自建自用的大型建筑物可以实行有偿冠名。但对群众认同感强、反映历史、文化和城市特色的地名不得实行有偿冠名。第二十一条 市、县(区)民政部门应当拟定地名有偿冠名项目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第二十二条 地名有偿冠名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拍卖、招标或协议的方式进行。有二个以上申请人申请地名有偿冠名的,必须采取拍卖、招标的方式进行。第二十三条

14、 地名有偿冠名使用年限不得少于 20 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和转让有偿冠名的地名。第二十四条 提出地名有偿冠名的人,应当向市、县(区)民政部门提供地名有偿冠名申请书和拟冠名地名分析报告、合法有效的资金信用证明、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民政部门应当对其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方可参与地名有偿冠名的拍卖、招标或协议活动。第二十五条 民政部门应当与取得地名有偿冠名资格的申请人签订合同。取得地名有偿冠名资格的申请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一次性支付地名有偿冠名费。民政部门对支付地名有偿冠名费的,应当依据本办法第四章的有关规定办理地名命名手续和设置地名标志;对未支付地名有偿冠名费的,有权解

15、除合同,收回地名有偿冠名使用权。第二十六条 地名有偿冠名费,用于与地名管理相关的业务支出,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第六章 地名标志的设置与管理 第二十七条 地名标志的设置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点状地域至少设置一处标志;(二)片状地域根据范围大小设置两处以上标志;(三)线状地域在起点、终点、交叉路口必须设置标志,必要时在适当地段增设标志;(四)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第二十八条 地名标志按照下列分工设置和管理:(一)行政区划标志和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堤坝、广场标志,由市、县(区)相关业务部门负责。经费来源属于公共设施的,由市、县(区)财政列支;(二)居民区企事业单位门牌(包括楼幢、单元牌)由民政部

16、门负责设置。经费由产权单位或住户各自承担;(三)乡(镇)、街道办事处、村标志,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第二十九条 地名标志应当自地名批准、登记后 1 个月内设置完成。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桥梁、广场、居民区等地名标志应当在工程竣工的同时设置完成;工程分期施工的,应当在每期工程竣工的同时设置完成相应的地名标志。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损和擅自设置、移动、涂改、遮盖地名标志。建设单位因施工确需临时移动地名标志的,应当报设置部门批准并在工程竣工的同时恢复原状。第三十一条 市、县(区)民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辖区内各类地名标志进行检查,发现地名标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

17、限期整改:(一)地名标志未使用标准地名或书写不规范的;(二)地名标志锈蚀破损、字迹模糊不清或残缺不全的;(三)未按照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设置地名标志的。第七章 地名档案和信息化 第三十二条 地名档案工作由市、县(区)民政部门统一管理,负责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地名档案,做到完整、准确和安全。积极开发和利用地名档案为社会提供服务。在业务上接受同级档案管理部门和上级民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第三十三条 根据地名档案管理的需要,市、县(区)应设置地名档案室,乡(镇)、街道办应当建立资料柜。地名档案的分类、编码和数据库的建立,按照国家及省规范要求执行。第三十四条 各级地名主管部门应建立地名信息系统,搞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积极开展地名咨询服务。第八章 奖惩 第三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或个人,由地名主管部门依法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地名委员会根据有关规定依法予以处罚。第三十六条 当地人民政府对推广使用标准地名和保护地名标志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奖励。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地名委员会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 2008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原淮阴市地名管理规定(淮政发1996191 号)同时废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