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群文通练家国情怀含解析.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8018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群文通练家国情怀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群文通练家国情怀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群文通练家国情怀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群文通练家国情怀含解析.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群文通练 家国情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 张 倩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挤压之下、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之中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中国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开始反省自身,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更新文化传统。在这个过程中,深厚绵长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在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中互相支撑,互相影响,均衍生出新的内容,可以称为“近代互构”。“忧患意识”最初是针对殷商时期人们听凭鬼神来决定自己生活的习俗而提出的,其基本内容是:个体在面对广阔的外在世界和种种困难时,应在敬畏之心的基础上,通过谨慎的态度、坚毅的行为来解决问题,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并保持对潜在危机的

2、洞见和预防,在政权与民生的关系讨论中,衍生出深刻的文化批判功能。与之相应,“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其所生活的家庭、家族以及邦国共同体的认同、维护,表现为情感和理智上热爱共同体,并自觉承担共同体责任,其核心也是责任意识。在周初统治者“敬德”“保民”的道德意识中,已经洋溢着浓厚的忧患意识,这也成为统治者家国情怀的重要内容。“始于家邦,终于四海”(尚书商书),即是君王家国情怀的集中表达。伴随着古代文明的演进,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一起,成为知识精英所具有的核心思想,并通过教化系统影响普通民众。孝经 大学等经典中建构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体系是对传统家国情怀的凝练表达。颜氏家训 曾文正公家训等传

3、世家训中,均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从立志、养德、行为等层面进行引导,表达士大夫阶层的文化诉求;而在百姓中广为流布的村规、民约,也把培育人们勤奋豁达的德性、持守道义的原则、居安思危的态度、和睦邻里的作风视为核心内容。这种家国情怀在传统社会中,满足了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礼制的维护下,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忧患意识奠定家国情怀的人文底蕴。第一,忧患意识是人努力把握自身命运、维系生活共同体的自觉,在中国文化的生命初期就奠定了重视主体性的品质,蕴含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是推动中国文化自我发展的动力。第二,忧患意识把个人与群体、历史与当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最为真实的生活态度,使人在家

4、庭生活、当下实践中获得超越意义。第三,忧患意识深刻影响了中国作为后发追赶型现代化国家的精神特质。中国近代的文化转型,是从“个人”“家”“国”关系的讨论中开启的,是从民族、国家前途的忧患中产生的。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言:“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由此可见龚自珍思想对近代思想发展的影响。龚自珍作为传统士人中的先觉者,面对清王朝在内政外交、民生官制的全面衰败,积极思考解救时弊的方案。他以“尊我”倡言个性解放,力主将个人从宗法关系中解放出来;以“尊任”倡导“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并强调通过统治集团自上而下的“自

5、改革”来挽救当时的危局。龚自珍对个性解放及其社会责任的探讨,是传统士人忧患意识的鲜明表现。鸦片战争以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高呼“自强”“求富”,主张学习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都是在复活经邦济世的士人精神以求民族自救。甲午战争之后,士人们在“保国、保种、保教”的理念中,提出制度革新的要求,清政府被迫在军事、教育、工业政策等方面做出调整。随着新的知识分子、了解西方的官吏、新兴工业资本家群体的扩大,人们有了大量关于富强、进化、民主、自由等话题的思考,与传统基于道德而言的忧患意识相较,增加了对于科学技术和民主制度的向往,具有更加鲜明的近代特征。(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6、正确的一项是()A.“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最初是针对殷商时期人们听凭鬼神来决定自己生活的习俗而提出来的,其核心是责任意识。B.周初,统治者的“敬德”“保民”的思想体现了浓厚的忧患意识与家国情怀,这也成为当时的知识精英所具有的核心思想。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价值体系的建构来源于孝经 大学等经典,后世的传世家训均以此为宗旨,表达士大夫阶层的文化诉求。D.龚自珍以“尊我”倡导“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并强调通过自上而下的“自改革”来挽救当时的危局,体现了传统士人的忧患意识。答案 C 解析 A 项原文是“忧患意识最初是针对殷商时期人们听凭鬼神来决定自己生活的习俗而提出的”,并未提到“

7、家国情怀”。B 项文中说“伴随着古代文明的演进”,不是说“当时”。D 项“尊我”错,原文是“尊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论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挤压之下,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之中开启近代化进程的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B.文章阐述了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共同体现了个体在面对广阔的外在世界和种种困难及对所生活的家庭、家族以及邦国共同体时所具有的责任意识。C.文章重在论述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关系,忧患意识奠定家国情怀的人文底蕴,家国情怀包含了忧患意识。D.文末阐述在甲午战争之后,忧患意识有了明显变化,较之传统基于道德而言,有了大量关

8、于富强、进化、民主、自由等话题的思考。答案 C 解析 文章并未重点论述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之间的关系。3.请根据文意,简要概述家国情怀的意义。答:_ 答案 家国情怀可以使人在情感和理智上热爱共同体,并自觉承担共同体责任;家国情怀可促进国家稳定、社会发展;家国情怀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挽救危局,以求民族自救。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溯源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的“正始”条,其本义是指整个社会道德沉沦,即使普通民众都应当奋起救赎。顾炎武区分了两种情形:亡国和亡天下。他认为前者不过是改朝换代,后者则是如孟子所说,仁义之途被堵塞,社会沦落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境况。文中

9、反映出对当时知识界空谈误国又屈膝侍清的愤懑。他最后感叹说:“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1915 年,梁启超有感于民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写下痛定罪言一文,旨在唤醒人们在指责政府无能的同时也当作深入的自我检讨。文章题目表明不仅是痛定思痛,而且是在自我反省。他认为欲雪国耻,关键在于“我辈之自新”:“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显然,梁启超对顾炎武的观点做了创造性的发挥。不同于顾炎武,他所讲的“天下”实指国家,“兴亡”也是指国家的振兴与危倾;“匹夫”主要指习惯称为“士大夫”的知识界人士;“责任”是指通过政治上的

10、社会改良以救亡图存,包括整军、理财、劝工、兴学和议政等。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于周易 大学 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顾、梁二人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都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孟子的言论,这绝非巧合。究其原因,主要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天下情怀。孟子认为任何个体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既关乎道德,也关乎政治。其次是民本思想。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点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振聋发聩。再次是主人意识。孟子肯定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他认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甚至直言“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11、”。最后是以正心为本。宋代杨时曾指出孟子一书的主旨是要“正人心”。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他还以史为鉴,指出桀纣之所以失天下是因为失其民,而之所以失其民在于失其心。限于历史条件,在孟子的时代,“普天之下”与“四海之内”几乎是同义词,但先哲毕竟意识到“天下”包括不同的“国家”。今天,地球可以看成是一个村落,我们有理由以“天下”指称人类生存的世界;“兴亡”兼涉从个体道德修养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兴衰;“匹夫”当指生活于其间的每一个人,无论其地位的高低;“有责”即要求每一个人秉持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这样的人近于孟子所说的“天民”,他依当行于天下

12、之道而行之,不为世风的偏转所左右。采用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称名,便是“世界公民”。马克思曾以“世界公民”自称,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紧紧联系在一起。高远的境界当落实于日用之常,是先哲讲求的体用不二、知行合一。如果每一个人都自觉履行公民职责,我们的国家便会长治久安,每一个体也将从中受益。(选自胡家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删改)4.下列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天下”在顾炎武看来指整个社会,在梁启超看来指国家;而“匹夫”在顾炎武看来是普通民众,在梁启超看来是知识界人士。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梁启超在社会危

13、难时发出的呐喊,而梁启超在顾炎武观点的基础上又作了创造性的发挥且赋予其新的内涵。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观念的思想根源来自孟子,顾炎武、梁启超在论述自己的这一观念时就很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了孟子的言论。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当今的现实意义可理解为,每一个生活在共和国土地上的人,都要以主人公的态度,自觉履行各自的职责,推进社会的发展进步。答案 B 解析 A 项“在梁启超看来是知识界人士”错,原文是“匹夫主要指习惯称为士大夫的知识界人士”。C 项“这一观念的思想根源来自孟子”错,原文是“可以追溯于周易 大学 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D 项“每一个生活在共和国土地上的人

14、”错,应为“每一个生活在世界上的人”。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梁启超的痛定罪言一文既呼吁人们要看清政府的无能,又唤醒人们应作深入的自我检讨,他认为要雪国耻,关键在于要自我反省。B.顾炎武认为保护一家一姓的国家不致倾覆既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又是每一个普通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C.孟子认为人不应自惭形秽,而要有主人意识,只要我们每个人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不断完善自己,最终就能成为像尧舜那样的人。D.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世界公民”与孟子所说的“天民”是同一概念,马克思就曾要求自己做这样的人,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与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答案 A 解析 B 项由原文中的“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知,“又是每一个普通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错。C 项“最终就能成为像尧舜那样的人”错,原文是“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D 项“是同一概念”的说法于文无据。6.为什么说孟子之学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最为集中的思想渊源?答:_ 答案 孟子之学中天下情怀、民本思想、主人意识、以正心为本的思想等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做出了全面集中的诠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