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惊梦总结.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76743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牡丹亭惊梦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牡丹亭惊梦总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牡丹亭惊梦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亭惊梦总结.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牡丹亭惊梦总结 2 作者:日期:3 牡丹亭惊梦教案 五河县新集中学 陈宗华 2016 年 9 月 16 日 优质课评选教案 4 牡丹亭惊梦 【教学目的】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理解杜丽娘形象的特质,认识惊梦一出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及其在全剧中的地位,体现本单元所涉及的人类共同的永恒情感内容,特别是对爱与死的体验、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弱者的同情等;了解曲词特点,品味戏曲语言,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重点难点】杜丽娘形象;惊梦的文化价值;戏曲语言。【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内容】一、疑难字词句的解析 二、杜丽娘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三、艺术特点【教学过程】【导入语】红楼梦第 23

2、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林黛玉听的曲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内容。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

3、同。你们是否也会有同感、共鸣呢?好,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汤显祖及牡丹亭。一、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是明代首屈一指的伟大戏剧家。他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 1550 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即公元 1616 年,活了 67 岁。英国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比他晚生 14 年,但与他死于同一年,他们是同时出现在世界西方和东方的两位戏剧大师。汤显祖的戏曲代表作为“临川四梦”,包括牡丹亭(也叫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因为这四部剧作都以“梦”来构思情节,汤显祖又是江西临川人,故称“临川四梦”。又叫“玉茗堂四梦”。玉茗是指白色的山茶花,而汤显祖酷爱白山茶。他家的庭院中

4、有一株白色的山茶亭亭玉立,所以他的书房就叫“玉茗堂”。“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这首诗是当年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后的心情写照。汤显祖自己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 5 牡丹。”那么,牡丹亭究竟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二、主要人物与情节 南安太守杜宝请到腐儒陈最良来教女儿杜丽娘(闺塾)。在贴身丫鬟春香的鼓动下,杜丽娘到后花园游玩(游园),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梦柳)。梦醒后她为相思所苦,描画自己的容颜后伤情而死(写真)。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应试,经过杜丽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画像(拾画叫画),和杜丽娘的鬼魂相会,并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夜

5、走京城(婚走)。但杜宝不承认他们的结合,直至柳梦梅中了状元,由皇帝作主,事情才获得圆满解决(团圆)。惊梦是汤显祖牡丹亭中最为精彩的一出。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正值青春年少,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试图用自己的道德观念把杜丽娘塑造成为一个符合当时社会规范的大家闺秀。杜丽娘被隔绝在深闺大院,平时是“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杜丽娘在官衙里住了几年,连后花园都没有到过,白天打个盹都成了违反家教、大逆不道的行为,遭到父母的责骂,她只能做些女红,或者看看书来打发时光。杜宝为了把女儿调教成一个合乎封建规范的大家闺秀,请了个迂腐的老先生陈最良来教女儿读书,这个老先生是一个典型的老学究,满嘴

6、的之乎者也,满脑子的封建教条。在这样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长的杜丽娘本来是个十分温顺的少女,然而环境的寂寞,精神生活的空虚,使这个正在成长中的青春少女苦闷万端。她在丫鬟春香的鼓动下,准备到太守府的后花园游玩。惊梦一出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三、文本赏析 惊梦选自牡丹亭第十出,包括“游园”和“惊梦”两部分内容,我们重点讲析游园部分,也就是绕池游这一套曲子。【绕池游】“旦”是古代戏曲的女性角色名称,这里是“正旦”(也就是年轻女主角)的简称,在戏中指杜丽娘。“梦回”,意思是从梦中醒来。“啭”,啼的意思。这句说黄莺婉转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黄莺欢叫是春天到来的象征。“年光”,春光。“乱煞”,纷纭、缭乱。煞,

7、是加重语气的助词。写出了杜丽娘对春光的特有感受。“梦回”不仅指人从睡梦中醒来,而且包含着婉转的莺声唤醒了女主人公的春情这样一层意思。“乱煞”句也不光形容春色,更写出杜丽娘的心旌摇荡、意绪缭乱。“小庭深院”,是杜丽娘生活的地方。“小”、“深”二字说明生活天地极其狭窄,这是一种束缚生命自由、窒息青春的阴冷环境。“贴”是“贴旦”的简称,在古代戏曲中扮演小姐的贴身丫鬟,在这里是指春香。“炷尽沉烟”,“炷”,作动词用,燃烧;“沉烟”,点燃的沉香(沉香是一种香木名,这里指用沉香木制作的香)。这句是说沉香燃尽。“抛残绣线”,指没做完的针线活被抛在一边。“恁”(rn),怎么。“关情”,动心,牵动情怀。“似”,

8、用于比较,表示程度更甚。这句意是,怎么今年春天比去年更牵动我的情怀呢?这里,6 连丫环春香都看出了小姐的心思与去年不一样。从这支曲子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杜丽娘对环境的不满以及朦胧跃动的春情。【乌夜啼】这里以一首词作为人物的上场诗,是念白的一部分,不是唱词。“望断”,一直望到尽头,表示望的时间久长。“宿妆残”,还残留着昨天的妆容,没顾上重新梳洗打扮,只是发呆地望着。这首词的意思是,一早起来就眼巴巴地望着梅关,一直望到尽头。(杜丽娘生活在江西,柳梦梅从广东过来,须经过梅关,所以这里实际上是一个伏笔,有暗示作用。)你凭着栏杆侧着头看得多久了?这无因由的苦闷,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杜丽娘从春香那里知道已

9、派人将后花园打扫过了,便吩咐春香取镜台、衣服来,这是为游园做准备工作。以上写杜丽娘在游园之前被春光吸引所生发的感情。作者用【绕池游】曲文与【乌夜啼】词文的组合,刻画了主人公的生活环境、百无聊赖的感情和青春之心跃跃欲动的情状。【步步娇】是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这支曲子是在杜丽娘赞叹“好天气也”的念白之后起唱的,所以从春光、春意落笔。“袅晴丝”句写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都苏醒了,纷纷吐出细细的游丝,飘浮在空中,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袅晴丝”就是指这种摇曵、飘忽的春丝,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作者不写桃柳蜂蝶,唯独选取了纤细的游丝,此中大有新意妙理。一是,这样写完全是从规

10、定情景出发,它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在这里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丝丝可怜的春光。二是,这样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杜丽娘是一位过着闲适而愁闷的深闺人物,作为妙龄少女,春光已牵动她的情怀,唯其这样,才会有此细心而专注的观察。游丝是很细的,心不细的人很难发现。所以说这两句同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三是,这样写体现出人物微妙心绪的理想物化形态,“晴”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它即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丝。无论是“游丝”还是这种“情思”,它都是这般纤细朦胧,都是那样的难以捉摸。因此,春风将轻软的游丝吹进幽深庭院

11、的景象,可以看作是春光投射进丽娘闭锁的心扉、情思逐渐萌生的心理写照。作者描绘的既是游丝袅袅的春景,也是情思缠绵的春情。这一缕“情思”恰如一缕“晴丝”纤细微弱,随风飘荡,尚无定向(爱情目标),所以说“摇漾春如线”。作者借春光抒春情,依晴丝发情思,运用修辞手法,使情与景妙合无垠,天衣无缝。情与景、物与我、虚与实结合得非常巧妙,真称得上是体察入微。接下去写对镜梳妆,这里着意表现女主人公天真娇羞的神态。因为主人公有了“情思”,所以心情一直激动荡漾,难以平静。如果将春情的思念转变为梳妆的行动,需要感情上的大力调整,故此须得“停半晌”。当她“整花钿”之时,定要照镜。“没揣(chui)”,没料到。“菱花”,

12、指镜子。“迤(tu)逗”意为挑逗、引惹,都是当时的口语。“彩云偏”,是指头上的发髻偏向一边。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明明是人照镜子却偏说镜子把自己的半边面容偷照了进去,惹得我急忙躲闪弄歪了美丽的发髻。拟 7 人手法和口语的运用,使这两句唱词更加活泼生动。一个“偷”字,颇堪回味,似乎镜子已偷窥到了姑娘春情荡漾的内心隐秘,把怀春少女的微妙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在封建社会里,像杜丽娘那样的大家闺秀,她是不能轻意出门的。即使她们从镜中自窥春心颤动的秘密,都不免羞涩万分。如果仅仅在闺房中走动,又如何能使别人欣赏到自己美丽的身段和容颜呢!便,适合,适宜。想到这里,只有顾影自怜了。因此“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这

13、一句,既写杜丽娘的羞涩、腼腆,也反映出封建礼教对闺阁女子的严重束缚。所以这句不能轻轻放过。短短七句曲词,从景物和动作的描绘中将人物的复杂心情跃然纸上。【醉扶归】这支曲是写杜丽娘沉浸于华美服饰和惊人丽质的自我欣赏中。“翠生生”是形容色彩艳丽、鲜明。“出落的”,是显得的意思。“茜”,指绛红色的裙子。“艳晶晶”,形容光彩绚丽灿烂。“花簪”,用珍宝装饰的簪子;“八宝”,泛指各种珠宝。“填”,嵌饰。是说:杜丽娘戴着各种名贵的珠宝嵌饰而成的簪子,显得十分明艳、光彩照人。那么上一句就可解释为她穿着绛红色的裙子显得十分艳丽鲜明。开头两句极写服饰的华贵,显示出作为一个官宦少女顾影自怜、喜形于色的娇憨神态。“一生

14、儿爱好是天然”,好(ho):美也。意谓爱美是我一生天性使然,是这支曲子中的“曲眼”,是关键句。这是作者发掘她内在的心灵美,是画龙点睛之笔。这是杜丽娘自然升腾的青春憧憬的直言告白,也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的否定与挑战。“三春好处”比喻青春姣好的容貌。“沉鱼落雁”,形容女子有惊人之美,使游鱼沉水,使飞雁落地。“羞花闭月”,也是说人的美使花儿羞惭,使月儿关闭。这里都用了拟人化手法。在这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里,尽管有沉鱼落雁之容,羞花闭月之貌,可又有谁来赏识呢?这三句写杜丽娘容貌美丽,表现官宦少女的孤芳自赏、无人问津的自矜自悲等多种心态。杜丽娘用美丽的春天自喻,为后文伤春埋下伏笔,暗示“伤春”

15、即是“自伤”。两种修辞,交相运用,无比自然、贴切。自己如花的美丽无人了解,更无人欣赏,造成了杜丽娘心灵深处的强烈失落,一种孤独无偶的情绪渗透内心。这就点明了上文杜丽娘所感喟的“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这一郁郁寡欢心情的来由。以上三支曲子,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景语的点染来写的,来刻画杜丽娘游园前的心理活动。先写孤锁深院,韶华虚度,春光撩人;再写对镜梳妆、欲行又止,顾影自怜,情思摇漾。接着,在春香陪同下,杜丽娘先到后花园,戏也正式进入游园部分。杜丽娘见到满园春色,不禁发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深沉感慨。【皂罗袍】这支曲是写杜丽娘在观看园中景色时由喜转悲和由叹转怨的情怀。开头两句写

16、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姹”,美丽。“嫣”,娇艳。这是说美丽娇艳的鲜花满园开遍,一片迷人春色。“断井颓垣”是说,井已干涸,矮墙坍塌,一片破败的景象。作者用“姹紫嫣红”的迷人春色与“断井颓垣”的荒废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杜丽娘从“姹紫嫣红”看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而这“断井颓垣”正象征她那阴冷的生活环境。如此明媚的春光竟被辜负,自己美丽的青春也只能在深闺中埋没!“原 8 来”、“似这般”、“都付与”几个词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带有无限的感叹和惋惜。接下来“良辰美景”两句,由触景生情转为直抒胸臆。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奈何天”,让人无可奈何的时光。这两句

17、是化用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奈何天”、“谁家院”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是痛苦的心声。杜丽娘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注意以上几句用词十分考究,“姹紫嫣红”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对仗工整,语言华美,对比中蕴涵着对封建礼教和社会环境的强烈不满。姹紫嫣红的美好景色都给了断井颓垣,由物及人,一种自我怜惜的情绪油然升起。这就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表现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的春光间的不谐调,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现实的苦闷,青春的觉醒使得杜丽娘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再

18、接下来,以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绚丽而略带迷惘色彩的画面。“合”是合唱,这里是幕后的合唱,符合传奇的体制,也是不同于杂剧的特征,表现了杜丽娘内心情动,是代替她抒情,产生的音乐效果也不一样。这里有实景,也有虚景。杜丽娘在想象中把眼光从自己家的深宅大院转向了外面的世界。这句话极为精炼地勾勒出园中园外景象:朝飞入云的画栋,暮卷山雨的朱帘,细雨和风、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杜丽娘从狭小的园内扩展到寥廓的境界,这是由近观到远眺,这正是女主人公心所向往的广阔天地。这画面中,融进了追求,也融进了惆怅。“韶光”,春光,也指自己年华。“锦屏人”指深闺中人,把这美好春光看得太微贱了。如此美景,竟然深锁起来,不

19、让人欣赏,虽则可惜,但对杜丽娘此时心绪来说,春情难遣,无心领会,更让人怨叹。这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这样的呼声代表了禁锢在封建闺房中千万妇女的心愿,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这支曲子的遣词造句,匠心独具。用“原来”、“似这般”、“都付与”等副词词组表现杜丽娘对园景的盛赞和嗟叹。全曲除第一、二句和末句外,皆用对偶修辞法。第三、四句形成鲜明对比,描绘了景与情的矛盾,表达了杜丽娘因春情无所依托而怨责美景空有的心理,第五、六句写画栋、朱帘,第七、八句写风雨彩舟,显示景色的华丽多姿,反衬环境的寂寥沉静。对偶句是在严格的曲律限制下创造的,而作者却能将春日园林描绘得如此逼真,并流

20、露出浓郁之情,使人如亲临其境,确能唤起观众或读者不自觉地也以人物的心情来感受周围的一切!这些富有魅力的词句,只有戏曲创作大师的韵文,方可达到如此高超的艺术境界。这支【皂罗袍】是杜丽娘进园后唱的第一支曲子,是她心绪突变的转折点。【好姐姐】通过杜丽娘对具体景物的感受,进一步抒发了哀怨之情。首句是说青山开遍了红色的杜鹃花。这里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渲染浓郁的感伤气氛。宋代寇准有“杜鹃啼出血成花”的句子。荼蘼花外是如烟的暖暖春光,春光如烟似梦,一个“醉”字写出人沉醉在春光里心酥身软的感受。“荼蘼”,也是一种晚春开花的落叶小灌木,写它是为了突出尚未开花的牡丹,“烟丝醉软”是指柳丝飘荡,也衬托出杜丽娘忧

21、怨、9 缠绵而又不能自恃的情状。火红的杜鹃、洁白的荼蘼报告了春将离去。这离去的又岂只是自然的春色?牡丹当春尽的时候才开花,所以这么说,这是叹息它开得太迟,这叹息又岂只是为牡丹!这是哀叹百花之王的牡丹,不能在春光烂漫的大好时节开放;杜丽娘以牡丹自比,寓含对美丽青春被耽误了的幽怨和伤感。先写花柳,再写莺燕。“生生”,脆生生,清脆。“呖呖”,清溜圆转。前一句说燕子叫声很清脆,明快得如剪刀剪东西发出的声音;后一句是说黄莺的叫声圆润好听。注意“燕语”与“莺歌”是对偶句,并且拟人化了。“明如翦”是明喻,将听觉形象“燕语”比喻成为视觉形象“翦”,是通感比喻。从花柳到莺燕,成双成对的燕子、黄莺在那里欢快地歌唱

22、,孤独寂寞的杜丽娘是何滋味虽没有明写,但从“闲凝眄”的神态动作来看,徒然注视着,反映了她内心的懊恼。“闲”,徒然地;“眄”是斜着眼睛看,“凝眄”就是凝神看,并且是斜着眼睛看,在舞台上如果是正看,就是对着观众,斜着看是一种舞台效果,而且是看天上的莺燕,包含着有种听的动作,这就调动了视觉和听觉。从这神态动作上也不难把握人物隐微的心理脉搏。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当代名家演唱的昆曲牡丹亭惊梦之【皂罗袍】【好姐姐】。【隔尾】这支曲写杜丽娘观景后的烦闷心情。第一句用写春香因未尽兴而恋景以反衬杜丽娘的懊悔莫及,第二句写杜丽娘游后增烦,下定决心不再观景;第三句写她赶快回家设法消除不愉快的情怀。仅仅三句,写尽了主人

23、公的苦闷与愁烦的沉重。这种感情绝非良辰美景所能消释。六支曲几百字,写景、状物、抒情、绘心,无不生动、细腻,感人肺腑。虽着墨不多,却真实地勾画出一个独处深闺、春情难遣、渴望爱情、力求幸福的官宦少女的情怀。以上是“游园”部分。下面进入“惊梦”部分。这里只解析一下这部分最重要而又难懂的几支曲词。【山坡羊】曲意:这么心烦意乱、春情难以排遣,突然伤春、让人徒怀幽怨。说是因我天生丽质,有一列列名门仙郎从容挑选。那又是什么良缘?我的青春却被抛得远远!我的春困又有谁见?只是疏懒腼腆。想那幽梦飘向哪边?是否和春光一起悄悄地运行变迁?徘徊无奈,我这衷情向谁言?可恶那剩余的岁月如何熬煎?除非问苍天。杜丽娘唱至此处,

24、吞吐幽咽,不能遏抑。杜丽娘自叹自怨,身子困乏,靠着桌子沉沉睡去。在梦中,她遇见手拿柳枝的柳梦梅。多情的柳梦梅看到自伤自怜的杜丽娘,满怀怜惜:【山桃红】曲意:只为了你如花般美丽的容颜,和那似水般流逝的华年,我在这边寻寻觅觅,到处都找遍。你却在深闺里顾影自怜。(合唱)是在哪里曾经相见?彼此凝望,俨然相识,难道我们在这么美好的春光里相逢却默无一言?柳梦梅抱着杜丽娘下场,这里也就是惊梦的高潮戏了。舞台上,此时众花神上场,以合唱和群舞的形式,带过杜、柳二人的幽会。惊梦这一出在此已渐进尾声。杜丽娘醒来,发现那一晌留情、须臾欢畅原来都是美梦一场,便觉失落万分。“游园”部分是“梦回莺啭”,杜丽娘在梦中被啼莺惊

25、醒;“惊梦”部分是“没乱里春情难遣”,10 因情成梦,最后梦醒。惊梦一出结束。四、思想文化价值 杜丽娘形象:牡丹亭的进步主题是通过杜丽娘的形象体现出来的。杜丽娘是作者着力塑造的成功典型,她丽质天生,聪慧过人,热爱自然,热爱自由,情感丰富,追求个性解放。她的叛逆性格是在与强大的封建统治思想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牡丹亭的文化价值:通过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复生的故事,对摧残情性的封建礼教作了尖锐的批判,倡扬以情抗理,反对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透露出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的时代精神,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五、艺术特点 1本出在全剧中的艺术作用 惊梦表现了

26、杜丽娘青春的觉醒,为因梦生病直至伤春而亡的情节提供了可信的依据。这出戏构思新奇,匠心独运,此前的所有笔墨都是为它而巧作安排,此后的情节又都是围绕它而展开。可以说,无此一出,便无牡丹亭。(参见教材上“评析”内容。)2用丰富的层次和多样的手段来刻画人物心理 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人物的心理脉搏,是惊梦一出在艺术方面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展现层次的丰富性和表现手段的多样化是其两大主要特点。(1)女主人公游园前的心理活动,处处表现出贵族少女矜持和娇羞的特点,作者着重刻画其春情难遣的寂寞和对环境的隐隐不满。(2)来到园中之后,则着重刻画满园春色在女主人公内心激起的巨大波澜:惊诧、感慨、悲叹、幽怨构成

27、了丰富的心理内涵。这里有对自然和青春的热爱,有对春色惊叹和对命运的感伤,也有对礼教的不满和无可奈何的苦闷。(3)游园归来后入梦,在梦中突破了情感防线,完成了一个深闺少女对情爱的向往和实践,表现出来自心底的渴望和喜悦;梦醒之后又怅然失落,行坐不宁。作品成功地写出了人物从不断的感情沉积中走向冲破临界状态的心灵历程,其间有踌躇徘徊,有回旋起伏。她前进的脚印承受着人物所特有的艰涩和沉重的负担。正是在这一点上,作品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当然这种成功的获得,还有赖于构思的严谨和描写的传神。作者的笔,透过人物欲藏又露的形神描写、主客交融的景物观照、回肠九曲的心灵告白等表现手法,把读者观众引向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28、1)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止来显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如杜丽娘的梳妆打扮突出她的美丽风姿,显示她爱美的天性;扫兴而归则突出了她内心的哀怨和痛苦。(2)通过景物描写,以烘托或反衬人物的情感心理。如景物都是通过主人公的眼 11 睛看到的,饱含着杜丽娘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看到满园春色空对断井颓垣,烘托出自己美丽容颜徒对四壁的无奈和愁苦等等。景中情、情中景浑然一体,情景交融,新意叠出。(3)通过直接倾诉和间接虚写来突出人物内心情感。如“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是直接倾诉杜丽娘的烦闷和哀怨,人立小院、懒于女工的情景则是间接虚写人物内心的愁苦。3曲词尖新工巧,绚丽多彩,富于诗情画意。可谓曲曲美玉,字字珠玑

29、,实为全剧神髓,曲中绝唱。(1)宾白叙事,曲词主要是写景、抒情、尤其是在表白内心的沉思,无不以缠绵悱恻的抒情诗句倾吐人物的激情,使读者、观众为之荡气回肠,惊心动魄。(2)谐音、双关、拟人、比喻、衬托、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含蓄优美。(3)化用前人名句、成语也较多。如【皂罗袍】里化用了谢灵运、王勃等诗句。【好姐姐】中化用了皮日休、寇准等诗词以及王实甫西厢记里的成句(宾白里这种现象亦多见),妙能点化,就好像字出已铸,华美雅丽,声情并茂,不见斧凿痕迹。【研习与思考】一、简析题 1杜丽娘形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 惊梦一出在全剧中的艺术作用如何?3 惊梦一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杜丽娘的心理与情感?二、写作 将惊梦中的“游园”部分改写成800-1000 字的散文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