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500字读书笔记6篇作文.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76626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5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浒传500字读书笔记6篇作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浒传500字读书笔记6篇作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浒传500字读书笔记6篇作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浒传500字读书笔记6篇作文.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水浒传 500 字读书笔记 6 篇作文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华五千年来的一部文化瑰宝,家喻户晓。其中武松打虎、江州劫法场等故事,更是引人入胜。水浒传讲述的是宋江起义失败后,一百单八将被逼上梁山,替天行道,杀富济贫、打家劫舍的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水浒传读书笔记,方便大家学习。水浒传 500 字读书笔记 1 水浒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军的发生、发展、以及失败的整个过程,展现了封建社会时的黑暗,并歌颂了起义军英勇的反抗精神和梁山好汉行侠仗义的人格魅力。这本书通过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为我们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在梁山一百零八个绿林好汉当中,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有

2、好几十位,像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等。当然,书中不仅写了个人的抗争,还写了许多集体行动。如由晁盖、吴用等人计划的智取生辰纲就是最早的一次集体行动。在此后,又经过了几次小规模的聚义。这些好汉就像分布在各地的小溪流回大海一样,从四面八方前来投靠梁山泊,梁山起义军的势力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尤其是在宋江上了山之后,立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帜,梁山好汉所向无敌。可就在梁山事业发展之鼎盛时,一层可怕的阴影笼罩了整个山寨,那就是归顺朝廷!在众多的好汉当中,武松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景阳冈打虎”“怒杀潘金莲”“醉打蒋门神”等十来回集是写武松的故事,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如天神般的英雄。除此之外,还有爱抱

3、打不平的鲁智深、性格粗犷的李逵、机智聪慧的吴用正是拥有了这些顶天立地的绿林好汉,才构成了这只强大的、无人能敌的梁山泊起义军。现在,看了我的介绍,想必大家也一定都喜欢上了这本书了吧,找个机会也找来看看吧!水浒传 500 字读书笔记 2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读完后,我被梁山好汉的正义凛然和他们情同手足的义气所深深感动。这部书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们,聚义梁山泊,直至招安而失败的全过程,从这部经典的农民起义小说中,反应了作者施耐庵对朝廷黑暗和统治者昏庸的强烈的不满和愤慨。水浒传中塑造了多位形象鲜明的好汉,比如一身正气,视死如归的鲁智深他们豪爽粗狂却不失风度;待人诚恳、正气凛然的宋

4、江和卢俊义;勇猛异常的关胜、董平等,几乎没人能与之匹敌;吴用和公孙胜的计谋与智识也令人惊叹,像这样性格的鲜明人物还有许多。在这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我对花和尚鲁智深印象颇深。为什么他叫花和尚呢?因为他身上纹了许多纹身,他还特别喜好喝酒,但是这只是表面,实际上他是一位重情义、重义气、充满正义感的英雄。虽然性格豪爽粗犷,却富有智慧,而且胆大心细。在打死镇关西后,他不慌不忙不像别人杀了人就跑,而是指着镇关西骂“你诈死,别以为洒家不知,等会儿洒家再与你理会”,然后从容不迫地离开;放走金老汉时还拿条板凳坐了两个时辰,估摸人走远了他才走,这充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胆大心细;在史进去打抱不平被抓后,鲁智深暴跳如雷,

5、拎起禅杖就要去杀知府,却被识破,又被抓了起来,面对审问时,他又充满正气地说:“我就是来救人的,既然被抓,无须多问,只杀便是!”这充满气概的言语让我为之倾倒。他的正义和舍己救人的品质值得我学习。水浒传 500 字读书笔记 3 假期同孩子一起阅读了水浒传,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相信许多人都看过的。水浒传中主要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英雄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到朝廷招安,再打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到奸人谋害的故事。阅读过程中,有许多令人敬佩的人物如晁盖,及时雨宋公明,行者武松,还有智多星吴用等,108 人都是令人敬佩的忠义之人,令人敬佩,但是从中也看到了一些不足。1、看完水浒我觉得,哥

6、们义气要不得,如同宋江作为县城的执法官员(郓城县押司)闻听上级机关来捉捕晁盖等人,第一时想的是“晁盖是我心腹兄弟,如今他犯了弥天大罪,我不去救他,捕将去,性命便休了!”于是便借口有其它公务,飞奔报信,这是严重的兄弟义气,干扰国家法度,是严重的犯罪行为,还有小李广花荣,本是朝廷命官,为了宋江被捉,便带领兵卒,招了主官的反,由此一步步走上了背叛朝廷的道路。2、别人财务莫伸手。俗话说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不论家贫家富,生活总要靠辛苦奋斗,得来的才是甘甜的,若为了一时私欲,贪恋他人财物,必然对自己的一生有不好的影响,也会给朋友带来不良影响,犹如时迁,本要投奔梁山,路过祝家庄,因无肉吃,便“去灶上捉出一只

7、老大公鸡来。”结果吃了鸡,人被捉,引发了梁山三打祝家庄。真是害人害己。水浒传 500 字读书笔记 4 水浒传这本书主要讲了一百单八将为人民除害的故事。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醉酒闹五台、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林教头雪夜上梁山、青面兽教场显威风、吴学究智取深生辰纲、宋公明私放晁天王、景阳岗武松打猛虎这些都是一百单八将所经历的磨难。一百单八将主要分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其中我喜欢呼保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入云龙公孙胜、小旋风柴进、太尉宝戴宗、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双鞭呼延灼和小李广花荣。因为这些人都是在一百单八将中缺一不可,宋江为人重义气吴用为晁盖、宋

8、江出谋划策;公孙胜善用法术;戴宗一日可行百里,专门去办时间紧破的.事情;剩下的卢俊义、柴进、关胜、林冲、呼延灼和花荣武艺高强。我最喜欢的是花荣,因为花荣的箭术非常好,其中一次对晁盖说他能射中一排大燕中第九只大燕的头部,果然一分不差的射中,可见他的箭术无人能敌。水浒中本应该有一百单九将,可惜的是晁盖在和史文恭一次对战中被史文恭用毒箭正中眉心,临死前对宋江说:“谁若将杀我的人捉到无论是谁,谁就是第一把金交椅。”最后一百单八将一大部分在征讨中死去,后来宋江、李逵被奸人毒死。一百单八将所剩无几了。水浒传 500 字读书笔记 5 我利用假期读完了水浒传,这是一部很好的名著。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

9、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字忠,义。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后,对高俅之子的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社会中,相信很多人能做到这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人做到“义”字。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能做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我在假期看了一个节目名字叫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不记得在什么地方发了洪水,把游船冲垮了,船上好多

10、人等着去救,但是消防战士无法施救,只能通过一条绳索才能达到那条船上,稍有不慎就掉入滚滚洪水失去生命。但是有位消防叔叔挺身而出,但到了那条船上的时候船瞬间倾斜没入水中,有两位被卷入洪水,消防叔叔告诉大家不要惊慌,等待救援。把一块木板给了两位落水的人,不过还好都获救了。危难之时他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让我小小的心灵有了很深的触动。希望我们的社会多一些这样的人,在危难之时伸出自己的双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到“忠”“义”两全。水浒传 500 字读书笔记 6 前几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本青少版的水浒传,一看到它我就喜欢上了,经过这几天如饥似渴的阅读,我美美地享受了这本名著带给我的快乐。水浒传描写的是各个

11、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刻画了一批聚集江湖、行侠仗义的绿林好汉的独特形象。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性格个个特点不同:李逵的粗心莽撞、鲁达的粗中有细、武松的勇猛利落、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书中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看后印象深刻,而且故事情节描写得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让我一看就实在舍不得放下。在众多好汉中,宋江这个人物给我印象最深刻。其中之一是他很有孝心,一听说父亲去世连梁山也不去就飞也似的星夜赶回家中,回去发现是父亲想念他而故意骗他回来;同时他虽然相貌平平,但他为人非常豪爽、仗义,遇到他人有难处时大力帮忙,慷慨解囊,所以他声名远扬,个个都敬仰他。他私放晁天王、怒杀阎婆惜、浔阳楼题反诗、遇九天玄女受天书、三打祝家庄、夜打曾头市、三败高太尉等故事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只可惜他一心为了功名而投降朝廷,导致最后梁山英雄都跟着他落了个悲惨的下场。看了这书后,我深深感觉水浒传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和知识,我以后一定要更多地阅读名著书籍,去寻找书中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