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申报指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申报指引.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7 年度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申报指南 板块一 应用技术项目 专题一 高铁技术及产品应用研究(1)形成具备“凝聚、辐射、转移和协同”功能的全球化轨道交通创新能力网络体系研究;(2)形成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对轨道交通高效能、综合性、一体化、可持续需求的交通系统安全保障、综合效能提升、可持续性和互操作核心技术、关键装备、集成应用与标准规范体系研究;(3)高速动车组应用及检修技术研究;(4)高速铁路系统解耦与安全综合保障技术研究;(5)高速铁路系统运营环境状态感知、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6)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环境状态感知、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7)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解耦与安全综
2、合保障技术研究;(8)智能控制、制造业信息化等相关系统和装备研究;(9)高速铁路工程施工技术、工艺改进与工法研究;(10)铁道机车车辆故障检测模拟维修综合系统研究;(11)桥梁工程检测技术与桩基础研究;(12)高端特种钢管与高铁新材料应用研究;(13)高铁岗位标准、技术标准与高铁岗位培训;(14)高档数控装备等先进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与应用;(15)中国高铁 STCS 列车控制系统的研究。专题二 建筑工程技术孵化与工程材料应用研究(1)城市垃圾资源化原理与技术研究;(2)既有住区低碳改造与品质提升的理论与方法;(3)农村环境整治新理论与技术研究;(4)石墨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5)装
3、配式建筑,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等新技术推广应用研究;(6)建筑 BIM 技术推广应用研究;(7)新型混凝土梁关键技术研究;(8)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结构材料研究;(9)高性能土木工程结构研究;(10)结构防灾新技术新方法研究;(11)结构全寿命周期性能提升与控制研究;(12)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安全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专题三 智能交通控制领域研究(1)交通系统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和安全高速的交通运输技术研究;(2)提高运网协同能力和运输效率研究。(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研究;(4)区域交通一体化运输技术,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技术研究;(5)城市主要道路交通流量分析、应对策略的方案研究;(6)智能数
4、字化交通管理技术与建设模式研究;(7)城市综合交通协同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专题四 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研究(1)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创新与绿色环保建筑研究;(2)城市水环境净化功能保障的新原理和新方法;(3)城市污水处理与循环利用新工艺原理;(4)水资源时空演变规律及可持续利用系统模式研究;(5)城市或山地洪涝特性研究;(6)水流泥沙运动机理及河流湖泊开发治理技术研究;(7)江河源区河网结构与径流特性;(8)多相流条件下的空化空蚀特性;(9)水力机械系统流固耦合振动特性;(10)生态水利基础理论;(11)多相流条件下的空化空蚀特性;水力机械系统流固耦合振动特性。专题五 电子、信息领域与高铁通信控制
5、新技术研究 (1)高速铁路与城轨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研究;(2)高铁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3)无线通信大数据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4)高性能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开发研究;(5)多媒体终端触觉真实感理论与关键技术;(6)面向工业自动化的 D2D 协同传输与计算基础理论研究;(7)历史影音资料的音频修复方法与关键技术;(8)大规模真三维视频获取与集成成像显示关键理论与技术;(9)基于微信的2 次开发研究;(10)集成电路全生命周期安全性设计与检测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板块二 职业教育教学项目 专题一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依托学院高铁基地建设,加强与高铁机车
6、、车辆、工务、运输、信号基地合作;高铁技术服务中心建设探讨;(2)工匠精神及其教育传承研究;(3)“一带一路”战略下职业教育国际化研究;(4)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等体制机制研究;(5)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6)依托省盐卤化工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影响,发展专业在行业的服务作用研究;(7)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及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研究;(5)技能型、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研究;(7)中高职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材等方面的衔接,形成 5 年一贯制,“3+2”的人才培养;(8)研究“教学企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建设问题;(9)探讨双主体办
7、学模式下教学团队的建设方法;(10)加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实践和研究;(11)实训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探索与研究;(12)大数据视野下智能型在线学习研究;(13)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研究;(14)湖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发展研究;(15)中外合作办学经验转化与辐射机制研究;(16)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实践和研究;(17)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舆情研究;(18)高职教育产学研用问题与行业资源利用的研究;(19)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体制机制研究;(20)湖南高职学院“双一流”建设体制机制研究。专题二 教学、科研管理及保障机制研究(1)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研究;(2)建
8、立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研究;(3)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观研究;(4)加强内涵建设,改善教学条件的实践和研究;(5)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保障制度的实践和研究;(6)完善高职教育保障机制研究;(7)建立教学管理创新机制实践和研究;(8)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实践和研究;(9)加强教学管理的途径和方法研究;(10)高职院校教学体系评价标准的数学模型设计研究;(11)教学督导制度的研究;(12)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问题研究;(13)教育科研成果应用推广研究;(14)高职学院院级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研究;(15)高职学院营造学术氛围的研究与实践;(16)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研究;(17)高职院校科研投入保障机制研究;
9、(18)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课程教学改革研究;(19)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路径和支持体系研究;(20)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研究。专题三 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模式的研究(1)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现状分析;(2)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比较与借鉴;(3)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模式的基本要素研究;(4)基于产权制度和治理能力的湖南省高职集团化办学创新研究;(5)不同行业集团化办学发展模式的经验总结与分析研究;(6)集团(联盟)教育资源统筹整合问题研究。专题四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及手段研究(1)专业设置与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吻合度研究;(2)高职院校专
10、业设置、专业规范标准、专业管理及专业评估研究;(4)新专业建设和管理及评估研究;(5)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实践和研究;(6)课程建设标准和评估研究;(7)高职院校专业课与基础课相结合教学模式研究;(8)教材建设与高职学院校本特色教材的开发、管理研究;(9)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与创新研究;(10)校园足球教学、活动方法和组织体系研究;(11)学生军事课训练及课程教学研究。专题五 教育信息化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1)互动空间建设与利用的研究;(2)高铁特色资源库建设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信息技术研究;(3)校园网的教育功能、应用模式、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4)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11、5)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实践和研究;(6)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7)图书文献共享系统建设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研究;(8)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的研究;(9)微课、慕课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0)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专业教学整合研究;(11)教育智库建设研究;(12)微课资源的建设及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专题六 学院发展、治理能力与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科学研究:(1)基于大数据的教育行为变革研究;(2)职业院校董事会(理事会)运行机制研究;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研究;(3)职教集团创新发展研究;职业院校评估制度优化研究;(4)职业院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协调运行研究;(5)职业院校
12、办学自主权与内部治理结构研究;(6)探讨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7)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研究;(8)探讨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问题;(9)研究符合高职要求的教学试验仪器以及教学、教辅管理系统;(10)探索职业教育合作模式的问题;(11)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的问题;(12)探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材、管理体制等方面衔接的问题;(13)高职院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研究;(14)高职院校为社会、企业服务功能探索研究;(15)办学特色、目标定位和发展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6)实施“多证书”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7)内部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13、(18)高职院校专业调整改革研究;(19)高校财务预算标准体系研究;(20)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湖南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研究;(21)学院职业教育国际化视野研究;(22)中外合作办学本土化发展路径和策略研究;(23)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与机制创新研究。专题七 师资队伍建设研究(1)“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机制与政策保障研究;(2)职业大发展中的师资需求预测研究;(3)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中,加强政策导向,保证教学质量的实践与研究;(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与研究;(5)师资队伍管理内容、机制与方法的研究;(6)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建设研究;(7)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研究;(8)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
14、标准和准入制度的研究;(9)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研究(10)职业院校教师培养与培训研究。专题八 成人教育研究(1)成人教育机构的转型与创新研究;(2)高铁技术在成人教育培训及考核标准研究;(3)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研究;(4)自学考试改革创新研究;(5)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研究;(6)成人闲暇生活教育与成人网络学习研究。专题九 城市、校园和文化建设研究(1)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学校建设研究;(2)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研究;(3)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研究;(4)衡阳旅游品牌,发展休闲产业与乡村旅游业研究实践;(5)节约型校园的目标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探讨;(6)学生公寓化的发展
15、趋势及管理实践;(7)学院保卫工作现状分析及改革策略研究;(8)高等职业院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对策研究;(9)高职学院后勤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研究;(10)大学语文教学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11)“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12)学校公共安全管理的政策困境和对策研究。专题十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创新创业研究(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研究(2)立德树人与各类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研究(3)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4)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机制与平台建设研究;(5)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估与监测研究;(6)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
16、容拓展研究(7)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研究(8)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研究(9)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研究(10)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关键问题研究(11)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研究(12)提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质量长效机制研究(13)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机理及其实现研究(14)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 进头脑工作研究(15)推动高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研究(16)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测评体系研究(17)高校从严治党体制机制研究(20)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和方式研究;(21)学生知识产权教育与创客教育研究(22)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创新实
17、践研究;(23)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24)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手段、方法及评价标准的科学化问题研究;(25)职业院校毕业生海外就业服务机制研究;(26)传统古训、家风家教研究;(27)学生挫折教育与失范行为管理研究;(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的路径和策略研究;(29)高职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研究;(30)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研究。专题十一 招生与就业、学生管理研究(1)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2)职业院校招生制度改革与生源问题研究;(3)完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和机制研究;(4)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与创业研究;(5)学生创客教育实践研究;(6)
18、双创时代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机制研究;(7)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方式和手段创新研究。板块三 社会科学项目(1)地方决胜全面小康的主攻方向和对策研究;(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3)地方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4)供给侧改革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5)地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6)衡阳重现工业辉煌研究;(7)推进衡阳市“互联网+产业”研究;(8)以“互联网+”思维引领“智慧衡阳”建设研究;(9)以农村电商促进农业现代化经营的路径研究;(10)全民创业机制与政策研究;(11)加快衡阳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举措研究;(12)“窄马路、密路网”理念下的城市公共交通布局研究;(13)地方美丽乡村
19、的规划与管理研究;(14)南岳旅游转型与升级发展研究;(15)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点与增长极研究;(16)地方名人(如王船山、彭玉麟等)文化研究;(17)地方经济新常态下就业促进机制研究;(18)“四风”问题新形式新变种及治理问题研究;(19)为官不为问题的表现形式、成因及对策研究;板块四 湖南省教育科学高铁人才培养研究基地项目(1)高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2)高铁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研究实践;(3)高铁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研究;(4)高铁人才培养校企深度融合合作、顶岗实习与就业创业教育研究;(5)师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培养研究与实践;(6)高铁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保
20、障研究;(7)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8)高铁人才培养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研究;(9)高铁人才培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板块五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 专题一 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 1.项目建设目标: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环节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我的中国梦”、“向雷锋同志学习”等主题实践活动,从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受到教育,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项目建设内容: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团队和个人积极深入基层、企业、农村和社
21、区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志愿服务活动,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社会、了解民意、体会人生。引导高校建设符合时代需要和大学生特点、具有一定基础、学生喜闻乐见、有良好育人效果及服务成效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增强实践育人的实效性。3项目建设要求:项目针对性要强,要按需设项、据项组团,服务内容和形式切合基层实际和需要,切忌形式主义。项目的教育效果要好,师生关注度要高,在学院和社会已有一定影响。项目组织实施程序必须符合教育部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专题二 大学生特色成长辅导室项目的通知 1.项目建设目标:通过实施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项目,在各系重点建设一批环境友好、师生互动的交流辅导空间,
22、组建一支院系领导、辅导员、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的、年龄结构合理的学生成长辅导队伍,运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法,辅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技术,以互动式为主的交流方式,在学生熟悉的环境中,及时疏导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生活困难、学习困难、就业压力、心理困惑等思想问题,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防止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转化为心理障碍,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2.项目建设内容:着眼于进一步提高高校育人工作实效,尤其要结合系部实际,围绕成长辅导室机制建设(管理制度、经费投入)、队伍建设(辅导老师、朋辈辅导队伍)、条件建设(场地、功能区)、日常运行(辅导管理、辅导内容、辅导效果)、特色工作等建
23、设内容,不断加强成长辅导室建设的组织领导、条件保障、制度完善、资源整合、工作创新和队伍提升。3.项目建设要求:首先,按照湖南省普通高等学院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标准(试行),推进成长辅导室标准化建设,为大学生成长辅导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舒适友好、互动交流的环境。其次,根据各系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形成鲜明的辅导工作特色,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三是通过项目建设,不断完善互动交流辅导接待工作制度,丰富互动交流辅导的手段与途径,满足系部大学生接受互动交流辅导的需要,为大学生提供主动、便捷、及时、有效的辅导服务。专题三 网络文化精品建设项目 1.项目建设目标:通过培育网络文化精品项目,引导学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网络思
24、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促进学院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内涵和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供给,提升师生网络文明素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2.项目建设内容:紧扣立德树人,立足学院实际,结合大学生成长需求,不断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载体途径,打造一批网络主题教育活动,研发一批网络文化产品,建设一批网络教育管理服务系统、手机 APP、网站栏目、网络公众平台、在线课堂、网络社团等工作载体,推动校园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优化校园网络平台的用户体验和互动功能,建好、用好网络思想文化阵
25、地,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3.项目建设要求:精品建设项目要以创新性、时效性、代表性、广泛性为宜,社会影响较大,传播效果良好,富有网络特色,突出主流文化,体现精品创意。一是项目内容应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和成长需求,教育内容要体现网络特点,不能自说自话,要尊重学生的创意创新。二是项目建设形成的成果形式要力求多样多变,不能因循守旧,要注重标题的凝练性、内容的故事性、蕴涵的深刻性、语言的感染性、阅读的便捷性,使网络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既满足趣味性,又保证信息量。三是要更广泛、更充分的组织发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网络精品项目的建设中来,调动师生员工参与网络文化精品创作,加强产品供给,解决供需脱节问题。四是项目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在校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能够成为我省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品牌。